大六座SUV

搜索文档
半年 8 款新车,大六座 SUV 的 “最卷之战” 即将上演
晚点Auto· 2025-09-23 11:59
核心观点 - 多孩家庭和城市移民是推动新能源大六座SUV市场快速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 2024年销量达60万辆 预计2027年突破100万辆 但各能源类型发展不均衡 增程车型占据主导地位 [2][6][7][13] 市场驱动因素 - 多孩家庭数量增长是主要动力 二胎及以上家庭从2016年804万增长至2019年886万峰值 需求通常在幼子3-6岁时显现 预计2026-2027年达到需求高峰 [10][11] - 城市移民群体扩大形成重要支撑 城镇常住人口从2014年7.7亿增至2024年9.4亿 流动人口从2000年1.21亿增至2024年3.85亿 平均每4人中就有1人是流动人口 [12] - 三代同堂家庭结构催生购车需求 城市移民家庭即使只有一个孩子也可能与父母同住 五口之家需要六座车型满足出行需求 [7] 市场现状与格局 - 市场规模快速扩张 2021年20万辆 2022-2023年30万辆 2024年跃升至60万辆 预计2027年突破100万辆 但目前仅占乘用车总销量5% [13] - 增程车型占据绝对主导 2024年理想L9/L8、问界M9/M7、零跑C16五款产品总销量超55万辆 加权月均4.6万辆 问界M8持续三个月上险量突破2万辆 [16] - 插混市场稳步增长 2024年销量超7万辆 加权月均约1万辆 2025年前八个月销量近10万辆 月均提升至1.5万辆 [15] - 纯电市场起步较晚 2024年主要靠蔚来ES8支撑 年销量仅约1万辆 2025年7月后理想i8和乐道L90加入 8月交付量分别达2212辆和10575辆 [14] 产品与竞争分析 - 能源类型形成三国杀格局 增程技术因更贴近纯电体验且无里程焦虑 成为家庭首选 插混体验接近传统油车 纯电则受电池成本制约 [17] - 价格带分为三个档次 入门级15-30万 中级25-40万 豪华级35-50万以上 吉利系在插混领域布局完整 问界和理想垄断增程中高端市场 [19] - 车身尺寸与价格形成五个竞争区域 A区(5米以下/25万以下)追求极致性价比 B区(5-5.2米/20-40万)实现全尺寸六座体验 C区(5.1米左右)三种能源混战 D区为增程传统优势领域 E区(5.2米以上/45万以上)由豪华产品主导 [23][25] 未来发展趋势 - 入门级混动市场潜力巨大 银河M9上市后订单旺盛 因性价比和实用体验更匹配目标用户需求 [21] - 纯电市场有望快速激活 理想i8、乐道L90和Model YL等新车型入市 将吸引增程换车用户和富裕家庭增购需求 [22] - 技术配置成为关键差异化因素 冰箱、彩电、大沙发等配置普及 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提供体验价值 线控底盘等数字化能力将快速推广 [26] - 长期市场规模存在天花板 若年一胎和多胎数量保持各400-500万 新能源大六座SUV年销量天花板约300万辆 较2025年60-70万辆仍有近5倍空间 [27]
雷军尚未入局的风口,如今厮杀正酣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7-18 05:32
大六座SUV市场发展现状 - 2025年大六座SUV市场参与者数量激增至20余款,较2022年增长超3倍,涵盖腾势N9、深蓝S09、领克900、零跑C16等新车型 [1] - 该细分市场已从新兴领域演变为红海,价格带覆盖50万至十几万,2025年至少有10余款新车集中上市 [1] - 特斯拉计划推出Model Y L车型,定位大六座豪华纯电SUV,轴距超3米,预估售价40万元,预计2025年Q3上市 [4][6] 市场驱动因素 - 二孩及以上家庭占比达33.7%(2023年),较2016年提升近10个百分点,30-45岁中产家庭对空间舒适性需求从2020年23%升至2025年41% [9] - 理想和问界率先在5.0-5.3米大六座SUV市场取得突破,其他车企因前期预判不足加速跟进布局 [9] - 理想通过增程技术和家庭场景化配置(冰箱彩电大沙发)建立优势,问界依托华为智能驾驶和鸿蒙座舱技术实现差异化 [12] 竞争格局与价格体系 - 2025年4月C级SUV批发量达5.3万辆,同比增长41%,环比增长66%,成为增速最快细分市场 [15] - 价格带分层明显:理想L9/问界M9主导30万+高端市场,深蓝S09/银河M9覆盖20-30万中端市场,零跑C16/东风奕派008下探至15-20万经济型市场 [20][21][22] - 零跑C16以15.58万起售价成为现象级产品,深蓝S09以20.49万起售价击穿30万防线 [20][21] 行业趋势与挑战 - 六座SUV市场月销规模为数万台量级,头部效应显著,新进入者需具备核心技术壁垒或精准用户洞察才能突围 [18] - 车企跟风布局主要因高利润空间(理想和赛力斯已实现盈利)及战略价值(品牌提升、技术验证) [12][18] - 行业进入饱和式竞争阶段,后来者需在智能化、场景创新或价格上寻找差异化突破口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