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于云边协同的火电安全生产管控数字化平台
icon
搜索文档
“人工智能+”能源,江苏率先探路
新华日报· 2025-09-21 20:53
技术底色一翻牌,最吸睛的当数平台的AI"大模型+小模型"的"混双打法"。当电网设备出现异常时,小 模型化身"急诊科医生"秒级锁定病灶,精准定位设备故障点;大模型则像"全能门诊",可调取海量知识 库开出最佳处方。二者双轮驱动,把运行安全、设备可靠性和经济优化一次性拉满。平台内置的超5万 个智能模型,与电力运行、经济、设备、安全、台账等核心业务深度融合,将昔日"各自为政"的电厂系 统壁垒打破。每台设备用数据"发声",每项决策让AI"陪诊"。电网可靠性、机组效率、安全等级、技术 管控、成本精算全线飘红,管理能效指数级跃升。 "这种统建统运模式,实施周期短,落地见效快,且易于复用和推广。"国电电力生产技术部主任温长宏 说。截至当前,该平台已成功接入国电电力旗下12家海内外电厂及37台机组,覆盖廊坊、绥中、三河及 印尼等多个基地,实现"全链条、全要素、全场景"的数字化穿透式管理。自上线运行以来,平台累计触 发预警55万余条,预警准确率超90%。不仅助力电厂综合煤耗实现每千瓦时下降0.45克,还推动机组非 计划停运次数同比降低38%。 充电不排队,服务区的"超级快充" □ 本报记者 詹 超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 ...
“央地”协同 在南京鼓楼创造新机遇
扬子晚报网· 2025-09-11 15:06
活动概况 - 南京市工信局主办"宁工品推"智能电网产业央地企业专题对接会 在南京鼓楼创新广场举行 聚焦技术 人才 场景 金融等资源对接 [1] - 鼓楼高新区和鼓楼区工信局联合承办活动 为央企与地方企业深化合作搭建桥梁 [1] 产业规划与趋势 - 中咨工程咨询公司提出南京智能电网产业在"十五五"期间应向国际领先迈进 建议从央地协同 产学研融合 集群化发展 金融政策保障等方面优化产业生态 [2] - 南京作为全国智能电网产业重要集聚区 具备先发优势 [2] 企业参与与合作案例 - 华电江苏公司和国电投江苏电力公司作为央企代表分享发展规划与产业链合作诉求 [2] - 朗坤智慧 华鹏变压器等4家民企推介新技术与产品 [2] - 朗坤智慧承建的云边协同火电安全生产管控数字化平台 在迎峰度夏期间成功助力央企电力调度稳定运转 [3] - 朗坤智慧全员出动进行一对一精准对接央企部门负责人 [3] - 常州溧阳电力设备制造商通过活动拓展业务渠道 认为南京鼓楼具备龙头央企集聚和人才支撑优势 [3] 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 鼓楼区汇聚15家能源领域43家二三级公司 拥有40家智能电网重点企业 正打造绿色低碳智能电网产业集聚高地 [4] - 上海电气 朗坤智慧等驻区企业快速发展 万帮新能源 建科智慧能源等外部企业持续入驻 [3] - 鼓楼区建立"平台+企业+载体+场景+政策"多维度赋能体系支撑产业发展 [3] 平台成效与发展机制 - "宁工品推"平台今年已举办100余场活动 覆盖超2000家企业 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融通发展 [5] - 南京市工信局表示活动将凝聚合作共识 系统探索智能电网产业集群未来规划与发展路径 [5] - 鼓楼区将建立央地常态化对接机制 深化技术合作与人才交流 鼓励本地企业融入央企产业生态圈 [5]
科技赋能能源保供 南京鼓楼企业朗坤智慧打造“AI+能源”新标杆
扬子晚报网· 2025-08-29 12:33
平台技术架构与创新 - 开创性构建集团统筹云边协同智慧管控模式 云端大脑凭借强大算力进行全局智能优化与科学决策 边缘末梢确保毫秒级实时响应[2] - 采用大模型+小模型深度协同技术 小模型如专科医生精准定位设备故障 大模型像智能导医台调用知识库推荐处置策略[4] - 平台整体技术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正推动向云边端一体架构演进 通过智能控制闭环实现深度生产自动化[2][5] 运营效能提升 - 实现五升一降数字化管控目标 全面提升设备可靠性/机组运行水平/安全管控水平/专业技术管控水平/生产成本管控水平 降低生产人员劳动强度[4] - 接入12家海内外电厂37台机组 推动电厂综合煤耗每千瓦时下降0.45克 机组非停次数同比下降38%[4] - 成功避免非计划降负荷事件 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提升设备运行效能 显著降低能源消耗[2][4] 生态构建与行业影响 - 通过滴灌式数智文化培育机制 每月举办模型竞赛和专题培训 助力打造人人用AI人人创价值创新生态[5] - 打破电厂管理条块分割组织壁垒 实现行业突破性数字化管控目标[4] - 作为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 成功实践体现人工智能与产业深度融合 为能源转型贡献技术力量[5][6]
AI作“参谋”,3分钟内挽救80万元
中国电力报· 2025-08-27 09:01
公司数字化转型战略 - 公司将数字化转型列为头号工程 抽调80余名科研精英组建团队 携手朗坤智慧科技历时一年完成技术攻坚 [3] - 创新采用"1个平台、2级管控、5类责任层级、8种应用、6大预警中心"立体化架构 实现从集团总部到12家电厂、37台机组的全链条数字化穿透 [3] - 建设基于云边协同的火电安全生产管控数字化平台 被定位为战略布局和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2] 技术架构与创新 - 采用"集团统筹、云边协同"管控新模式 云端负责全局优化和智能决策 边缘节点确保毫秒级实时响应 [2] - 构建强大工业数据中枢 汇聚多年运行数据 部署5万多个智能预警模型 沉淀55万个预警案例 [3] - 集成近200个专业算子 采用零代码开放式架构 业务专家可通过简单拖拉拽快速构建新模型 [3] - 实现"大模型+小模型"深度协同 小模型精准定位设备问题 大模型调用知识库提供解决方案 [5][6][7] 运营成效与数据表现 - 平台投运以来累计发出预警信息55万余条 准确率超90% [7] - 推动电厂综合煤耗每千瓦时下降0.45克 机组非停次数同比下降38% [7] - 成功避免多起非停与非降事故 例如成功处理引风机失速预警避免非降事件 [1] - 实现行业突破性"五升一降"数字化管控目标 全面提升设备可靠性等五大水平 降低生产人员劳动强度 [4] 人才培养与知识管理 - 每月定期举办模型竞赛 开展13期专题培训 新增150多个专业模型 覆盖汽机锅炉等核心设备 [8][9] - 编制《年度典型预警案例汇编》 建立集案例库、故障库、策略库、模型库于一体的四库全书 [9] - 通过滴灌式数智文化培育 形成人人用AI、人人创价值的创新生态 [8] 行业认可与未来规划 - 平台通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技术鉴定 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4] - 工信部副部长调研时肯定创新突破 提出从大语言模型向大物理模型转变的期待 [7] - 正推动平台向云边端一体架构演进 目标实现智能控制闭环 彻底解放人力 [9] - 为流程工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化解决方案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