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氯雷他定

搜索文档
实名登记!涉及47种药!佛山加强防疫管控
证券时报· 2025-08-04 12:55
本次纳入实名登记管理的药品主要指治疗基孔肯雅热引起的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症状的药品,在购买上述药 品时,请配合药店工作人员,进行扫码实名验证,并填报相关个人信息。同时如有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症 状,以及近期是否有被蚊虫叮咬等信息,请主动告知药店工作人员。对于不便使用智能手机或无法自行登记的 老年人等特殊群体,请家属予以协助,或由药店工作人员提供必要帮助完成登记。药店工作人员将尽力提高效 率,减少购药等候时间。各零售药店及相关部门将严格遵守国家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对收集的购药 人信息予以严格保密,仅用于疫情防控需要。 据"佛山发布"微信公众号8月4日下午发布的消息,日前,佛山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加强零 售药店销售重点管控药品登记管理的告知书》,明确8月1日起,全市所有零售药店将严格执行销售重点管控 药品登记报告制度,共涉及47种药物。 告知书表示,根据佛山市疫情防控工作统一部署,即日起,全市所有零售药店将严格执行销售重点管控药品登 记报告制度。 | 38 | 氯雷他定片(胶囊) | | --- | --- | | 39 | 地氯雷他定(所有口服剂型) | | 40 | 马来酸氯苯那敏片 | ...
双鹭药业(002038) - 002038双鹭药业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15
2025-05-19 11:15
公司经营与业绩 - 公司 2024 年及 2025 年一季度收入和利润波动,原因包括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大、去年甲流致基数大、主要品种集采降价 [2] - 前三季度同比收入及利润呈下降趋势,预计明年情况好转,未来集采新品种或成增量,金融资产影响减小,今年总体好于去年 [3] 药品集采影响 - 替莫唑胺集采续标价格再降 57%(首次降 62%),来那度胺集采中标价降近 70%,奥硝唑注射液集采中标价降超 80%,对业绩有负面影响 [4] - 集采政策将持续推进,降价幅度或回归理性,未来集采中标对业绩影响减小,新上市中标品种将成增量 [4] - 集采使行业洗牌,公司坚持研发投入,新品种增加为未来发展打基础 [4] 公司投资情况 - 通过嘉兴颐和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 55.69%股权间接持有北京新里程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还持有其子公司 49%股权,投资可能有良好收益 [5][6] 研发进程 - 公司是首药控股康太替尼颗粒委托生产企业,在研重点创新药有 DT678、MBT - 1608、PHP1003、PHP0101 等 [7] - DT678 国内 I 期临床完成,II 期试验中,是全球首创抗血小板聚集创新药,公司有中国独家开发使用权且已启动美申报临床 [7] - PHP1003 注射液是国内首个进入临床试验的自主研发 IGF1R 抗体 1 类创新药,用于甲状腺相关眼病治疗,进入Ⅱ期临床试验 [7] - PHP0101 滴眼液是国内首个推进至临床阶段的非毛果芸香碱治疗老花眼药物,进入临床Ⅱ期 [7] 公司计划 - 目前无融资、并购计划 [8] 海外合作与销售 - 产品海外销售集中在发展中国家且数额不大,非布司他片在美国有条件获批上市,未来拓展欧美市场 [9] - 投资 300 万美元在美国设合资公司,与密西根大学合作开发新药,公司有中国市场开发主导权和 30%海外市场权益 [10] - 投资 400 万美元设立 ATGC 公司,在基因编辑等技术合作,提升公司实力 [10] 产品销售情况 - 复合辅酶、胸腺五肽曾因重点监控营收降低,恢复增长要看进医保和开发新销售途径,目前占比小,新上市集采产品成利润增长点 [11] - 氯雷他定分散片集采未中标销量锐减,地氯雷他定已上市,申请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液,抗过敏产品是潜力产品 [12] 研发人员情况 - 研发人员包括技术中心、医学部、注册部,技术中心直属 200 余人,共计 400 余人,硕士学历和中级职称以上人员占比超 60% [13][14] 未来业绩预测 - 集采价格下降影响将弱化,业绩取决于现有和新上市产品销售情况,潜力产品将陆续上市,业绩恢复增长是时间问题 [15] - 未来两年增量明显品种有伏立康唑、伏格列波糖、扶济复、立生素、硝酸甘油喷雾剂等,还有抗衰老系列产品 [15]
花粉季的“过敏星人”,买出一个百亿爆款
36氪· 2025-03-31 00:32
文章核心观点 - 北京春季花粉浓度异常升高导致过敏症状激增 驱动抗过敏药物市场需求爆发式增长 中国过敏药市场预计将在2030年突破200亿美元规模[1][8][9] 过敏疾病患者规模 - 中国过敏性鼻炎 哮喘 特应性皮炎和慢阻肺四类过敏疾病患者总数达5亿人[8] - 京东平台过敏相关药品用户同比增长40% 北京地区3月20日后过敏相关订单日环比增长127% 鼻部过敏订单日环比增长达160%[8] 传统过敏药物市场表现 - 氯雷他定近5年全国零售市场销售总额突破76亿元 2022年前年销售增幅保持10%以上[10] - 布地奈德 西替利嗪 氟替卡松2024年全国零售市场销售额分别达13.46亿元 2.67亿元和5.19亿元 京东平台单周成交额提升50%以上[11] - 普利制药地氯雷他定片集采后价格降至0.47元/片 该公司在氯雷他定类药物市场占有率超10%[10] 创新药物研发进展 - 康诺亚研发的司普奇拜单抗获批上市 为首个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IL-4Rα生物药 赠药后价格1208元/针[13] - 该药III期临床显示:首次治疗后50%患者鼻部症状达轻度或完全缓解 二次治疗后90%患者眼部症状达到同等效果[13] - TSLP靶点成为研发热点 安进和阿斯利康的特泽鲁单抗2024年在华获批 恒瑞 康诺亚 博奥信/正大天晴等企业处于II期临床阶段[13] - 全球过敏相关临床试验超1600项 生物药因能干预过敏反应上游机制而成为研发重点[12][13] 生物药市场价值 - 诺华奥马珠单抗和赛诺菲度普利尤单抗均为年销售额超10亿美元的"重磅药物"[14] - 特泽鲁单抗上市第三年单适应症销售额达9.72亿美元[14] 脱敏治疗市场发展 - 我武生物"畅迪"粉尘螨滴剂2024年上半年销售收入4.11亿元 同比增长9%[17] - "畅皓"黄花蒿花粉滴剂2024年1-9月收入2057万元 同比增长88%[17] - 浩欧博引进17种过敏原舌下喷剂 目前仅在海南乐城先行区使用[17] - 脱敏治疗需持续3-5年 但可实现长期免疫效果[16][17] 市场发展趋势 - 中国过敏药市场渗透率低于全球水平 但随患者重视度和支付能力提升 预计将进入高速发展期[8] - 药企从传统片剂转向口服液 糖浆等剂型创新 同时加速开发生物制剂等创新疗法[10][12]
过敏性疾病:国民健康意识渐增,驱动行业规模提升
头豹研究院· 2025-03-07 13:01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1] 核心观点 - 国民健康意识增强和生活环境变化推动中国过敏性疾病发病率上升 驱动医疗需求增长和技术进步 [1] - 本土企业在化学药特别是抗组胺药领域已建立较完善研产体系 满足大部分轻中度过敏性疾病治疗需求 [1] - 生物抗体治疗和免疫治疗是重症病例重点治疗手段 也是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方向 [1] - 生物技术创新持续推动 中国过敏性疾病行业有望实现更多增长 [1] 行业定义与分类 - 过敏性疾病是机体受抗原物质刺激后产生有害过度反应的免疫性疾病 常见类型包括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哮喘 特应性皮炎 食物过敏和药物过敏 [2] - 过敏原包括吸入性 食入性 接触性和注入性四类 如花粉 牛奶 化妆品和青霉素 [2] - 基于病种分类 行业可分为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哮喘 特应性皮炎 食物过敏与非食物过敏 [3] 细分病种流行病学数据 - 全球过敏性鼻炎患者占比10%~25% 中国占1%~5%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4] - 全球约3.39亿哮喘患者 超50%成人哮喘病例与过敏相关 儿童病例中高达80% [5] - 全球未成年特应性皮炎患病率0.2%~36.0% 儿童患病率15%~30% [6] - 约90%食物过敏源自特定食物蛋白质 如花生 坚果 鱼类 贝类和鸡蛋 [6] 行业特征 - 过敏原检测方法丰富 包括体内检测如皮肤试验和体外检测如血清总IgE和sIgE检测 [8][9] - 治疗方案多元且趋于成熟 分为非免疫性治疗如环境控制和药物治疗 以及免疫性治疗 [10] - IgE是开发新型治疗方法的重要靶点 其在过敏性变态反应的早期和晚期均发挥核心作用 [11] 发展历程 - 萌芽期1956-1999 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创立 IgE发现与命名 鼻用皮质类固醇广泛应用 [12][13] - 启动期2000-2016 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成立 中国成人过敏性鼻炎自报患病率从11.1%升至17.6% 奥马珠单抗获FDA批准 [14] - 高速发展期2017-2024 奥马珠单抗和度普利尤单抗在中国获批上市 提升治疗效果和行业标准化水平 [15] 产业链分析 上游 - 原料药市场高度关注氯雷他定与地氯雷他定 获批数量分别为33个和24个 特非那定因心肌毒性仅3个 [17][22] - 本土企业在基因敲除与敲入技术 基因组学研究平台实现度达79.6%和77.9% 技术水平相对成熟 [23] - 代表企业包括石药创新 普洛药业 川宁生物 君实生物等 [21] 中游 - 第一代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 苯海拉明和异丙嗪仍为主流 获批数量分别为378个 193个和133个 [27] - 已上市抗体药物仅3款 奥马珠单抗因疗效优越和医保覆盖普及度最高 [28] - 代表企业包括华润双鹤 葵花药业 丽珠医药 康恩贝等 [26] 下游 - 公立医院占药品销售渠道60.5% 2024年上半年销售额达5,740亿元 零售药店占29.8% [29] - 抗组胺药因价格优势成为首选 平均价格8-60元 医保覆盖率高 抗体药物价格3,500-6,500元 医保乙类支付 [30][31] 行业规模 - 2019-2023年市场规模从383.82亿元增长至452.27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4.19% [32] - 2024-2028年预计从511.28亿元增长至778.74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1.09% [32] - 历史增长驱动因素包括药物创新 发病率上升 医疗水平提升和医保覆盖 [33][34] - 未来增长将依赖抗组胺药创新和生物治疗发展 如抗IgE抗体优化 [35] 竞争格局 - 第一梯队企业如白云山 海王生物凭借经济收益和丰富产品线占据主导地位 [40] - 第二梯队如哈药集团 华润三九满足基本需求 第三梯队如葫芦娃 昆药集团处于劣势 [40] - 竞争格局成因包括资金投入研发能力 产品线覆盖度和品牌信任度 [40][41] - 未来竞争或向其他化学药创新和抗体药物开发转移 免疫治疗技术进步可能改变格局 [42][43] 政策梳理 - 《体外诊断试剂分类目录》于2024年5月生效 规范体外诊断试剂管理 [38] - 《国家医保药品目录2023年》新增126种药品 度普利尤单抗等降价纳入医保 [38] - 《进一步加强儿童临床用药管理工作通知》于2023年1月生效 强化儿童用药安全 [39] - 《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于2020年7月生效 全面落实最严厉处罚 [39] 上市公司速览 - 白云山2023年营收755.15亿元 同比增长6.68% 毛利率18.79% [46][49] - 海王生物营收未披露 华润三九营收186.1亿元 同比增长53.6% 毛利率51.8% [45] - 葵花药业营收15.2亿元 同比下降14.0% 毛利率56.8% [45] - 康恩贝营收51.8亿元 同比增长15.5% 毛利率61.1% [46] - 哈药集团营收114.9亿元 同比增长15.1% 毛利率25.3%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