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
icon
搜索文档
天地源(600665.SH):下属公司获得国有土地使用权
格隆汇APP· 2025-09-18 09:08
土地获取交易 - 公司下属西安天地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通过竞买方式以总价20.15亿元获取西安高新区软件新城GX3-22-73号地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1] - 地块位于天谷六路以北、天谷五路以南、云水三路以西、云水四路以东区域[1] - 宗地面积83,585平方米(约125.38亩)[1] 地块规划指标 - 容积率范围为1.2至2.3[1] - 土地规划用途为二类城镇居住用地[1]
合肥城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公司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公告
公司动态 - 合肥城建与中房合肥联合竞得合肥市新站区XZ202501号地块 [1] - 地块位置位于合肥市新站区北二环路以北、芦岭路以西 [1] - 地块出让面积为87,145.89平方米 [1] - 地块用途为居住用地 [1] - 地块主要规划设计条件包括建筑容积率≤1.3,建筑密度≤30%,绿地率≥35% [1] - 土地使用权出让价款为人民币980,391,262.50元 [1] - 土地出让金分两期支付,2025年9月11日前支付490,195,631.25元,2025年11月13日前支付490,195,631.25元 [1] 董事会决议 - 合肥城建第八届董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参与地块竞买的议案 [1] - 会议表决结果为10票同意,0票反对,0票弃权 [1] 合作方信息 - 合肥城建与中国房地产开发合肥有限公司(中房合肥)为联合竞买方 [1]
合肥城建:公司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8 08:54
公司决议与土地竞买 - 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25年7月25日召开 表决通过联合参与地块竞买议案 投票结果为10票同意0票反对0票弃权 [2] - 公司与中国房地产开发合肥有限公司联合参与合肥市新站区XZ202501号地块竞买 于2025年7月31日通过竞拍方式取得该地块 [2] - 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已与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签订 土地出让价款为人民币9.8亿元 资金由公司及合作方自筹解决 [2] 土地交易详情 - 取得地块位于合肥市新站区 编号为XZ202501号 通过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的土地使用权出让活动竞得 [2] - 土地出让价款金额为9.8亿元人民币 资金解决方案为公司与中房合肥共同自筹 [2]
超27万平方米总价逾32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08 08:27
土地成交概况 - 2025年7月广州市13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成交 总面积27.65万平方米 总价32.02亿元[2] - 同期34宗土地发布出让公告 总面积87.08万平方米 起始总价29.13亿元[2] 工业用地交易 - 广州一冠精密智能制造有限公司竞得增城区34608.85平方米一类工业用地 成交价4569万元[2] - 广州至信中药饮片有限公司获大石工业区7095.44平方米一类工业用地 成交价1802.24万元[2] - 广州长胜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取得新塘镇31934.70平方米一类工业用地 成交价3010万元[2] - 广东新嘉湾电缆有限公司竞得从化区8411.96平方米二类工业用地 成交价605万元[2] - 立景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黄埔区3461.80平方米一类工业用地 成交价457万元[2] - 广州南沙绿新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竞得南沙区60096.88平方米二类工业用地 成交价1077万元[2] - 广州港途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取得黄埔区8871.00平方米一类工业用地 成交价1336万元[2] - 广州联在舍湛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获天河区10525.03平方米工业用地 成交价3589.01万元[2] 商住综合用地交易 -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竞得白云区槎头车辆段118665平方米居住用地及218299平方米商业用地[2] - 广州欧罐商务管理有限公司获天河区6780.51平方米商业商务用地 成交价50153.59万元[2] - 广州集迅房地产量发有限公司竞得荔湾区5384.57平方米二类居住用地 成交价3338万元[2] 物流工业混合用地 - 州乐木户业园有限公司竞得航空配套产业园5493平方米工业物流混合用地 成交价748万元[2] - 广州民科园投资有限公司获人和镇99592平方米工业物流混合用地 成交价3248万元[2]
向海问效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02 03:41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 浙江作为海洋大省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国首个省级海岸带规划"一张图"管到底,实施立体分层设权、海地联合出让等多项全国首创政策 [1] - 浙江完善海洋空间规划体系,与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规划衔接,提高规划科学性和前瞻性,实现高效用海 [1] 历史围填海资源利用 - 浙江首创历史围填海"集中连片论证、分期分块出让"政策,在沿海县市开展试点,引入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项目 [3] - 浙江完成历史围填海现状调查、违法用海处罚、编制全省处置方案,首创"历史围填海区域水系绿化公共用海管理范围划定"政策 [3] - 浙江历史围填海综合利用率达40%,工业项目用海占比54%,拉动投资1300多亿元 [4] 海域使用权交易创新 - 浙江实行海域、无居民海岛有偿使用制度,探索省域海洋资源统一市场建设,试点海域使用权统一网上交易 [6] - 宁波前湾新区"两权合一"出让项目以5701万元成交,面积163亩,使用期限50年,全程线上操作 [6] - 累计出让15宗海域,面积4325亩,成交金额1.73亿元 [6] 立体分层用海模式 - 浙江探索立体用海模式,如宁波象山港海域上层风力发电、中层养殖网箱、海底电缆管道,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9] - 制定海域立体分层技术规范省级标准,形成"海堤+码头""光伏+温排水"等复合利用模式,累计审批立体设权项目180个、确权面积16.5万亩 [11] 低效用海有机更新 - 三门县通过低效用海有机更新,19家企业整合为5家,盘活海域4800亩,亩均产值从50万元跃至250万元 [13] - 三门县制定《临港船舶低效用海有机更新试点实施方案》,项目论证时间从30个工作日缩短至15个工作日,审批时限从12个月缩短至3个月 [14] - 三门县盘活低效用海20宗,引进新投资85亿元 [14] 海洋产业科技创新 - 浙江海洋产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通过植树造林、湿地恢复等措施改善生态环境 [15] - 浙江加强海洋产业监管和服务,提高政府服务效率,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