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哪吒 V
icon
搜索文档
谁杀死了哪吒?
晚点LatePost· 2025-08-21 13:45
核心观点 - 公司从2022年新势力销量第一迅速滑落至2025年停工停产 核心失败原因包括管理层战略误判、组织内耗严重、关键决策失误及外部环境恶化[5][6][19][24] 销量与市场表现 - 2022年以年销15万辆登顶新势力榜首 但其中超2万辆为"零公里二手车" 实际渠道库存高企[8][9] - 2023年成为唯一销量下滑的新势力车企 2024年持续裁员缩编 2025年陷入停工停产状态[5] - 主力车型哪吒L于2024年4月上市后获3万台订单 但因供应链断裂无法交付[15] 战略决策失误 - 坚持推出小众跑车哪吒GT(起售价17.88万元) 内部普遍反对且周鸿祎公开质疑 仍暂停7座SUV项目为其让路[11][13] - 错失2023年底与大众合作机会 报价仅为小鹏一半但因管理层迟疑未推进 2.0架构开发进度落后[19] - 2022年冲量行为透支渠道信任 经销商因价格体系混乱预计亏损 优质经销商拓展受阻[8][9] 组织管理问题 - CEO张勇个人决策权过大 重大事项如取消哪吒S物理按键(后续改回损失超400万元)均凭个人意志决定[19][20] - 派系林立(奇瑞/北汽/外招三大来源) 工作表现不如派系归属重要 领导亲信常获不合理资源倾斜[21] - 供应链存在关联交易 电池供应商舟之航被指由创始团队控制 采购价较市场高出1万元/台 累计交付40万辆车可能产生数十亿元成本差额[22][23] 资金与融资状况 - 银行贷款从2023年底38亿元骤降至2024年底3亿多元 因威马高合事件后银行集中抽贷[27] - 2025年初E轮融资计划估值从400亿元大幅下调至60亿元 40-45亿元融资最终未能落地[27] - 直营体系成本高昂 单店年成本约650万元(租金400万+人工200万) 2024年底关闭大部分门店[25] 外部环境冲击 - 2023年起行业价格战加剧 比亚迪秦PLUS DM-i降至6.38万元 五菱长安将智能驾驶车型压至10万元内[17] - 融资环境收紧 威马退市高合停工极越交付受阻等事件使资本对中腰部新势力信任耗尽[24] - 2024年智能化团队与合肥政府合作项目因公司半薪延薪引发负面舆论而终止[23]
谁杀死了哪吒?
晚点Auto· 2025-08-21 10:54
核心观点 - 公司从2022年新势力销量第一迅速滑落至2025年停工停产 体现行业竞争加剧背景下 管理层战略误判、组织失能和资源错配的共同作用结果 [2][3] 市场表现与战略失误 - 2022年凭借低价策略登顶新势力销量榜首 年销量超15万辆 但其中2万多辆为"零公里二手车" 实际存在渠道压货行为 [4] - 2023年成为唯一销量下滑的新势力 因价格战加剧和产品优势被追平 比亚迪等主流品牌将带辅助驾驶车型价格压至10万元内 [13] - 2024年主力车型哪吒L上市72小时订单破万台 35天订单超3万台 但供应链脆弱导致缺件停产 [11] - 2025年6月公司仅剩不足千人 进入重整阶段 [24] 产品定位问题 - 2023年推出哪吒S(售价19.98万-33.88万元)和哪吒GT(起售价17.88万元)冲击高端 但月销仅千台左右 被内部质疑小众车型难以规模化和品牌支撑不足 [7][9] - 暂停大型7座SUV项目为GT让路 资源倾斜导致机会成本 [11] - 哪吒L起售价13.99万元 比同级零跑C16便宜近3万元 但因资金链断裂无法保障供应 [11] 组织管理缺陷 - 决策高度集中 前CEO张勇个人意志主导关键决策 如取消哪吒S物理按键导致上市后重新开模损失超400万元 [16] - 派系林立 主要来自奇瑞、北汽和外招副总裁体系 工作表现不如派系归属重要 [17] - 直营体系存在利益输送 部分管理层将客户资料导向经销渠道 [17] - 2024年底多位高管离职 包括助理总裁刘业鹏、CTO戴大力等 [23] 供应链与资金问题 - 三电系统长期由关联公司舟之航供应 价格高于市场 如某版本电池总部报价9.5万元比门店自采高1万元 累计40万辆车中一半使用该电池则成本差额达数十亿元 [18][19] - 2024年底银行贷款余额从2023年底38亿元骤降至3亿多元 因银行抽贷 [23] - E轮融资估值从400多亿元大幅下调至60亿元 计划融资40-45亿元未能落地 [23] - 直营门店成本过高 一线城市单店年成本约650万元(租金400万+人工200万) [21] 错失关键机会 - 2023年错失与大众合作2.0架构机会 报价不到小鹏一半但因决策迟疑被搁置 [15] - 2024年底智能化团队与合肥市政府合作成立新公司计划因半薪延薪引发负面舆论而终止 [19]
哪吒汽车海外总裁周江离职,印尼总经理张攀鹏转投捷途
新浪科技· 2025-05-16 08:20
核心管理层变动 - 海外事业部总裁周江近期离职 其拥有25年汽车行业从业经验 曾任职长安汽车及长安PSA总经理 2019年加入哪吒汽车后主导U产品线营销及海外业务 [1] - 印尼公司总经理张攀鹏同期离职 已加入捷途汽车负责海外项目 [1] - 周江在内部地位仅次于已离职的前CEO张勇 直接负责海外业务及营销活动 [1] 海外业务运营状况 - 多位海外业务高管近期集中离职 部分海外经销商无法获得厂家备件与售后支援 [2] - 海外经销商正清库存 前期大量采购哪吒V与哪吒X车型 [2] 公司人员规模变化 - 飞书系统显示公司现有1000余名员工 但多数账号被暂停使用 实际在职人员数量有限 [2] - 营销公司预计仅保留数十名员工 反映人员规模显著收缩 [2]
“消失”的哪吒汽车CEO
公司经营危机 - 哪吒汽车近期被曝出多项经营问题,包括被执行金额超1.6亿元、原CEO张勇被传"人已在英国"、经销商集体上门讨债等负面事件[4] - 公司存在长期拖欠经销商返利和补贴款项的问题,拖欠时间长达半年,金额从几十万到上百万不等,部分经销商被迫自掏腰包垫付用户购车补贴[8] - 尽管张勇火速辟谣称仍在担任公司顾问并四处奔波融资,但本人未公开露面回应,加剧了外界疑虑[9] 财务表现恶化 - 销量出现显著下滑:2023年哪吒汽车销量12.7万辆,同比下滑16%;2024年销量进一步跌至6.45万辆;2025年1月交付量仅近110辆[11] - 亏损持续扩大:2021-2023年累计亏损超180亿元;2023年经营亏损67.58亿元,按全年销量127496辆计算,每卖一辆车亏损约5.3万元[12] - 资金链面临严重问题:尽管曾公开表示"账上有100亿",但2023年财报显示现金及等价物仅剩30亿元,短期债务高达80亿元,已陷入资不抵债困境[13] 历史发展轨迹 - 公司成立于2014年,母公司为合众新能源,创始人方运舟提出"为人民造车"口号,早期依靠补贴和低价策略立足,首款车型哪吒N01定位低端电动车,售价6万元起[17] - 2020年张勇接任CEO后推动哪吒V、哪吒U等车型上市,主打10万级市场[19] - 2021-2022年迎来高光时刻:2021年销量6.9万辆,跻身新势力前三;2022年销量15.2万辆,成为行业"黑马"并高调进军海外市场[21] 战略失误与行业对比 - 公司陷入"低价车不赚钱,高价车卖不动"的困境:2022年推出的哪吒S定价19.98-33.88万元,但销量惨淡,月均仅千辆[24] - 与威马汽车案例相似:威马曾获多轮融资规模达410亿元,2019年销量位居国产新势力第二,但因盲目扩张、自建工厂耗光资金,IPO失败后资金链断裂,最终于2023年申请破产重整[26][28] - 与高合汽车案例类似:高合首款车型定价58-80万元,但月销仅几百台,因烧钱太快而快速暴雷[30][32] 行业警示信号 - 车企陷入危机通常存在三大共性原因:烧钱过快(盲目扩张、自建工厂、疯狂营销)、产品失败(低价亏本或高端无人买)、融资断裂(IPO失败、资本撤退)[34] - 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出现多家"高危"品牌,消费者应避免选择销量低迷品牌(尤其是月销未过千的品牌),优先考虑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品牌[34]
​晚点财经丨哪吒去年账面现金不足30亿元;奶茶店2万月薪招店长,在香港;贸易壁垒抹去全球7%GDP
晚点LatePost· 2024-06-26 15:29
哪吒汽车港股IPO - 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新能源提交港股上市申请,展示融资紧迫性 [2] - 2023年哪吒汽车销量12.4万辆,同比下滑18%,卖一辆车亏损1.8万元,全年净亏损68.67亿元,近三年累计亏损约184亿元 [2] - 截至去年底,哪吒现金及等价物28.36亿元,但短期借款和应付账款154亿元,其中43亿元需今年偿还 [2][3] - 今年前五个月交付4.3万辆新车,不到年目标30万辆的15% [2] - 哪吒计划通过推出新车型并专注于售价较高产品实现盈利,平均售价从2021年7.1万元升至2024年前4月11.3万元 [3] - 哪吒将IPO融资主要用于海外市场扩展,目标市场为拉丁美洲、中东和非洲,去年出口1.7万辆,占总销量13.7% [3] 奶茶品牌香港扩张 - 霸王茶姬香港首店店长月薪1.8万至2.5万港元,略高于蜜雪冰城店长薪水1.8万至2.2万港元 [4] - 蜜雪冰城香港铜锣湾店月租金约15.3万港元,招牌冰鲜柠檬水售价9港元/杯,是内地两倍 [4] - 内地餐饮品牌在香港面临高人工和租金压力,部分品牌因客单价低、缺乏竞争力而退租 [4] - Manner咖啡香港拿铁售价从35港元涨至40港元,接近内地两倍,而星巴克香港与内地差价仅1/3 [4] 贸易壁垒影响 - IMF副总裁李波表示贸易碎片化令全球GDP损失7%,即7.4万亿美元,相当于法国和德国GDP总和 [5] - 去年有3000项国家层面贸易限制,是2019年3倍多,2600项行业政策生效,70%是"贸易扭曲",涵盖世界贸易至少1/5 [5] - 贸易限制危害就业、消费者和绿色转型等需要国际合作的愿景 [5] 贝壳地产开发业务 - 贝壳旗下贝好家参与广州和北京住宅地块竞拍,但未成功 [6] - 贝好家定位为不做传统地产开发,而是与合作伙伴开发满足主流改善型客户需求的房子 [6] - 业务模式分为投资类项目和股权类项目,参与程度不同 [6] - 贝壳一季度收入同比减少近20%,新房和二手房交易服务收入均下滑近40% [7] 智能手机市场 - 今年"618"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6.8%,vivo销量最高,华为增速最快达42.4%,小米两位数增长 [8] - 苹果折扣力度更大、周期更长,iPhone销量在高基数上仍增长2.7% [8] 其他行业动态 - Rivian将获大众50亿美元投资,双方成立合资公司开发下一代纯电汽车和车用软件 [14] - 礼来与OpenAI合作开发针对耐药细菌的新型抗菌药 [15] - 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激进投资市场,今年以来激进投资者已在日本投资100笔、总市值约3180亿美元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