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福一号

搜索文档
中国核电举行上市十周年暨核能产业链协同交流会
人民网· 2025-09-13 03:30
公司发展成就 - 公司实现从单一核电运营向核能+非核清洁能源+战略新兴产业多元布局的战略转型 [3] - 装机规模跨越式增长 非核清洁能源装机突破3000万千瓦 [3] - 25台运行机组全部达到WANO卓越行动计划2030绩效目标 [3] - 累计完成股权融资426亿元 支持核电重大项目发展 [6] 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 - 玲龙一号小堆示范工程开工 和福一号同位素产品打破垄断并实现全产业链供应 [3] - 核聚变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前景获得重点关注 [6] - 从跟跑、并跑到局部领跑实现历史性跨越 [3] 战略规划与愿景 - 以集约化、标准化、数智化新三化战略为引领 [6] - 紧抓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机遇 增强核心竞争力 [6] - 致力于打造最具魅力的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企业 [6] 产业链协同与资本支持 - 中国国新作为第三大股东沿核能产业链全面布局 投资中国铀业、中国核建等关键企业 [5] - 中核集团支持公司成为上市公司标杆 树立信得过、靠得住的上市品牌 [5] - 产业链企业包括中国铀业、中国原子能、中核工程、中国核建协同发展 [6]
中国核电董事长卢铁忠:以新“三化”战略为引领 持续增强价值创造能力
中证网· 2025-09-12 14:07
公司战略与愿景 - 公司未来将紧抓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机遇 以集约化标准化数智化新三化战略为引领 持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创造能力 不断强化市值管理实践 致力于打造最具魅力的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企业 [1] - 公司完成从单一核电运营向核能加非核清洁能源加战略新兴产业多元布局的战略转型 实现从跟跑并跑到局部领跑的历史性跨越 [2] 业务发展成就 - 公司装机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 在运在建核电机组数量显著提升 非核清洁能源装机突破3000万千瓦 [2] - 2024年公司旗下25台运行机组全部达到WANO卓越行动计划2030绩效目标 成为全球首批全部运行机组达标的企业 [2] - 三门核电获评全球核电行业首个灯塔工厂 [2] - 玲龙一号小堆示范工程开工 全球首个四代核电技术高温气冷堆与压水堆耦合的江苏徐圩核能供热发电厂项目获得核准 和福一号同位素产品打破垄断并实现全产业链供应 [2] 资本运作与股东支持 - 中国国新作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投资公司成为第三大股东 并沿核能产业链全面布局投资中国铀业中国核建等关键企业 将继续发挥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作用支持公司高质量发展 [3] - 中信证券作为公司IPO及历次股权融资项目的保荐机构和主承销商 累计协助公司完成股权融资426亿元 有力支持核电重大项目建设与企业发展 [3] - 中核集团将支持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各项工作 将公司打造成为集团上市公司标杆 树立信得过靠得住的优秀上市品牌 [2]
中国核电积极布局未来能源产业 抢占核聚变技术发展制高点
证券日报· 2025-08-28 09:39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09.73亿元 同比增长9.43% [2] - 控股在运26台核电机组 装机容量2500万千瓦时 发电量998.61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12.01% [2] - 上网电量935.51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12.13% 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约4000小时 [2] - 控股新能源机组发电量219.15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35.76% 上网电量215.53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35.81% [2] 项目开发与建设 - 浙江三门核电5、6号机组获得国家核准 [2] - 积极开展浙江、广东、福建、广西、海南等沿海优良核电厂址储备 [2] - 控股在建及核准待建机组19台 装机容量2185.90万千瓦 [2] - 漳州2号机组热态功能试验一次成功 各预定节点目标均按期实现 [2] 战略布局与技术创新 - 建成百兆瓦级刚性钙钛矿全自动量产线 全面推进商品级钙钛矿大面积组件性能提升 [3] - 推出"和福一号"同位素品牌 首批商用堆产同位素产品投放市场 [3] - 积极布局未来能源产业 抢占核聚变技术发展制高点 [3]
核电站“炼药”打开产业新蓝海
经济日报· 2025-06-28 21:59
医用同位素国产化突破 - 中核集团秦山核电基地实现镥-177商业化生产 年辐照产能超万居里 标志着医用同位素自主生产关键突破 [1] - 镥-177作为全球核药行业明星产品 2024年全球销售额达14亿美元 具有疗效显著 副作用小 半衰期适中等优势 [1] - 我国已实现碳-14规模化供应 钇-90具备规模化辐照生产能力 核药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 [1] 核心技术自主化进程 - 秦山核电历经3次国际谈判失败后 于2010年实现工业用钴-60放射源国产化 [2] - 建成国内首个商用堆同位素生产装置 攻克辐照技术瓶颈 自主研发"和福一号"同位素生产技术 [2] - 历时3年突破镥-177 钇-90等医用同位素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 [2] 核医药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市场由诺华 阿斯利康 拜耳等医药巨头主导 [3] - 国内企业包括中国同辐 东诚药业 远大医药等已进入核药赛道 [3] - 行业具有高准入门槛 高技术壁垒 高资金壁垒特性 市场集中度较高 [3] 产业链融合发展 - 核医学在上游核技术 中游药物研发 下游临床应用均呈现蓬勃发展势头 [3] - 需要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 强化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 [3] - 产业化能力是核医学创业生死线 需复合型人才支撑科技成果转化 [4] 政策支持与市场前景 - 2021年印发《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 提出2025年实现常用同位素自主供应 2035年推动"走出去" [4] - 浙江 四川等地加快核医疗产业布局 [4] - 我国放射性药物使用率仍较低 市场潜力巨大 [4]
我国首批商用堆产碳-14同位素投入市场,核技术应用领域迎重大里程碑时刻
选股宝· 2025-05-18 14:32
核技术应用领域突破 - 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秦山核电基地正式发运首批商用堆产碳-14同位素,标志着我国碳-14同位素实现从自主研发、自主生产到市场化供应的全产业链贯通 [1] - 该产品是我国首个同位素生产技术品牌"和福一号"的首批量产成果,彰显了技术生产体系的自主化、规模化和品牌化优势 [1] 核聚变行业进展 -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组织宣布完成世界最大、最强的脉冲超导电磁体系统全部组件建造,被称为"里程碑式的成就" [1] - 全球核聚变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黄金时期,中国企业在超导材料、磁体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领域的产业升级窗口打开 [1] - BEST项目超预期开始总装、ITER项目磁体系统建设完成以及合肥"夸父"项目预计2025年年底全面建成等催化密集落地,推动核聚变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1] 相关公司参与情况 - 合锻智能承接了BEST项目核心关键部件包括真空室扇区核心部件、窗口延长段以及重力支撑等制造任务 [2] - 哈焊华通为核聚变设备提供高质量焊接材料,主要参与紧凑型全超导核聚变实验装置项目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