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德花语海

搜索文档
恒基地产股价上涨1.5%及物业销售超预期分析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8-20 17:21
股价表现与市场背景 - 恒基地产于2025年8月11日收盘报25.91港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5%,成交量7.45万手,总市值达1254.24亿港元 [4] - 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233.88亿港元,净利润67.44亿港元,每股收益1.3港元,市盈率21.9倍 [4] - 2025年7月16日完成发行80亿港元可换股债券,年利率0.5%,2030年到期,所得款项用于物业发展及投资业务 [4] 政策环境与市场趋势 - 香港2024年2月全面撤销住宅物业需求管理措施,大幅降低购房成本 [4] - 高才通计划吸引超7.5万高端人才及家人抵港,2025年6月内地买家注册量达1237宗,金额110亿港元,创7个月新高 [4] - 2025年7月香港住宅楼宇买卖合约5766份,同比增长54.8%,一手市场连续6个月单月成交超千宗 [6] - 6月私人住宅售价指数连升3个月,上半年跌幅收窄至0.86%,租金指数连续7个月上涨,上半年累升1.61% [6] 利率环境与融资成本 - 美联储预计2025年降息3次,香港银行同业拆息回落至1.73%,房贷利率降至2%左右 [6] - 以500万港元贷款30年还款为例,月供减少2383港元,显著降低购房成本 [6] 物业销售表现 - 长实集团2025年上半年物业销售收入73.66亿港元,同比增长58.92%,内地市场增长117.32%至38.27亿港元 [6] - 开发商采取"以价换量"策略,如香港Blue Coast项目打7折、北京御翠园均价降7万/㎡ [6] - 市场整体回暖及政策利好下,恒基地产物业销售大概率超预期,尤其是高端住宅及核心区域项目 [6] 公司发展策略 - 恒基地产启德花语海项目预计下半年预售 [6] - 公司聚焦高端住宅与核心区域项目,提升产品竞争力 [6] - 积极参与政府人才住房计划,拓展租赁市场 [6] 行业挑战与竞争 - 部分区域新楼库存需时间消化,可能影响价格回升速度 [6] - 开发商为去库存采取折价销售,压缩利润空间 [6] - 内地房企如万科、中海加速布局香港市场,加剧竞争 [6] 未来市场展望 - 2025年下半年香港楼市有望延续回暖,美联储降息将进一步刺激成交量 [6] - 北部都会区规划提供17.6万个住宅单位,人才计划持续吸引人口,支撑长期需求 [6]
长实指有兴趣在香港做多些投资
36氪· 2025-08-15 01:53
核心财务表现 - 截至6月底中期股东应占溢利63.02亿港元 同比下跌26.75% [1] - 每股盈利1.8港元 维持中期股息0.39港元 [1] - 投资物业重估前溢利增长1.2%至68.05亿港元 [2] - 银行结存及定期存款330亿港元 净负债214亿港元 负债净额与总资本净比率约5% [5] 物业销售业务 - 上半年物业销售收入73.66亿港元 按年增加58.9% [2] - 物业销售收益减少2.9%至17.68亿港元 因市况疲弱推出折扣优惠导致收益率较低 [2] - 香港物业销售收入增7.8%至28.03亿港元 但销售收益大幅减少92.9%至7400万港元 [2] - Blue Coast项目累计售出900伙(占全盘75%)套现152亿港元 平均每伙成交价1700万港元 [3] 租赁业务表现 - 香港投资物业组合总体出租率约86% 长江中心一期出租率约75% 二期未达期望水平 [4] - 欧洲社会基础设施物业投资组合出租率达99% 租金贡献稳定 [4] - 香港零售及商用物业租赁行业仍然疲弱 [1] 业务发展策略 - 公司强调有兴趣在香港投资更多商业与零售物业以及参与投地 [1][2] - 核心策略维持多港元化投资与资产组合 凭借财务实力把握环球市场机遇 [1] - 经常性收入业务预计保持强劲 受投资物业组合、酒店及服务式公寓、基础设施及公用事业资产支持 [2] 酒店业务 - 上半年度酒店及服务套房业务收入21.92亿港元 同比轻微增加 [5] - 酒店平均入住率89% 服务套房平均入住率88% [5] - 正研究将邻近大学的长租酒店改建为学生宿舍的可行性 [5] 市场展望与运营计划 - 下半年将继续推售Blue Coast II及预售启德花海项目 [4] - 香港写字楼市场竞争激烈 供应大于需求且未来几年供应量还会增加 [4] - 发展商仍专注于去库存 定价或持续"慷慨"拖累楼价 [2] - 公司倾向于保持较高现金储备或低杠杆率 谨慎管理现金流 [5]
观点直击 长实指有兴趣在香港做多些投资
金融界· 2025-08-14 18:31
核心财务表现 - 截至6月底止中期股东应占溢利63.02亿港元 同比下跌26.75% [1] - 每股盈利1.8港元 维持中期股息派0.39港元 [1] - 投资物业重估前溢利增长1.2%至68.05亿港元 [2] - 物业销售收入按年增加58.9%至73.66亿港元 但销售收益减少2.9%至17.68亿港元 [2] - 香港物业销售收入增7.8%至28.03亿港元 但销售收益大幅减少92.9%至7400万港元 [2] - 酒店及服务套房业务收益为7.94亿港元 收入同比轻微增加至21.92亿港元 [5] 业务板块分析 - 香港零售及商用物业租赁行业仍然疲弱 租赁业务收入及收益录得轻微减幅 [1] - 物业发展业务因市况疲弱设立折扣优惠导致收益率较低 [2] - 欧洲社会基础设施物业投资组合出租率达99% 租金贡献稳定 [4] - 酒店业务过夜酒店上半年入住率达89.1% 长租服务式公寓达88.4% [5] - 香港投资物业组合总体出租率约86% 长江中心一期出租率约75% 二期租赁未达期望水平 [4] 项目发展情况 - Blue Coast累计售出900伙(占全盘1200伙的75%)套现152亿港元 平均每伙成交价1700万港元 [3] - Blue Coast亏损将抵消部分利润贡献 公司已计提足够拨备 [3] - 下半年继续推售Blue Coast II及预售启德花语海 [4] - 来自香港、新加坡和北京的多个项目将为物业发展业务带来利润 [3] 资本策略与现金流 - 银行结存及定期存款为330亿港元 净负债为214亿港元 负债净额与总资本净比率约5% [5] - 集团倾向于保持较高现金储备或低杠杆率 谨慎管理现金流 [4] - 核心策略致力维持稳固及多港元化投资与资产组合 [1] - 股份回购和股息政策与每年利润及中期展望挂钩 [4] 市场观点与投资意向 - 香港写字楼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供应大于需求 未来几年供应量还会增加 [4] - 拆息回落推动近月香港一手楼成交量回升 但发展商仍专注于去库存 定价或持续"慷慨" [2] - 公司表达强烈兴趣在香港投资更多商业与零售物业以及投地 特别强调"好有兴趣在香港做多些投资" [1][2] - 投资决策取决于回报率和价格吸引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