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财务表现 - 截至6月底中期股东应占溢利63.02亿港元 同比下跌26.75% [1] - 每股盈利1.8港元 维持中期股息0.39港元 [1] - 投资物业重估前溢利增长1.2%至68.05亿港元 [2] - 银行结存及定期存款330亿港元 净负债214亿港元 负债净额与总资本净比率约5% [5] 物业销售业务 - 上半年物业销售收入73.66亿港元 按年增加58.9% [2] - 物业销售收益减少2.9%至17.68亿港元 因市况疲弱推出折扣优惠导致收益率较低 [2] - 香港物业销售收入增7.8%至28.03亿港元 但销售收益大幅减少92.9%至7400万港元 [2] - Blue Coast项目累计售出900伙(占全盘75%)套现152亿港元 平均每伙成交价1700万港元 [3] 租赁业务表现 - 香港投资物业组合总体出租率约86% 长江中心一期出租率约75% 二期未达期望水平 [4] - 欧洲社会基础设施物业投资组合出租率达99% 租金贡献稳定 [4] - 香港零售及商用物业租赁行业仍然疲弱 [1] 业务发展策略 - 公司强调有兴趣在香港投资更多商业与零售物业以及参与投地 [1][2] - 核心策略维持多港元化投资与资产组合 凭借财务实力把握环球市场机遇 [1] - 经常性收入业务预计保持强劲 受投资物业组合、酒店及服务式公寓、基础设施及公用事业资产支持 [2] 酒店业务 - 上半年度酒店及服务套房业务收入21.92亿港元 同比轻微增加 [5] - 酒店平均入住率89% 服务套房平均入住率88% [5] - 正研究将邻近大学的长租酒店改建为学生宿舍的可行性 [5] 市场展望与运营计划 - 下半年将继续推售Blue Coast II及预售启德花海项目 [4] - 香港写字楼市场竞争激烈 供应大于需求且未来几年供应量还会增加 [4] - 发展商仍专注于去库存 定价或持续"慷慨"拖累楼价 [2] - 公司倾向于保持较高现金储备或低杠杆率 谨慎管理现金流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