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时智选量化多因子股票

搜索文档
多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同日限购,“冠军基”也二度出手,限额1万元
北京商报· 2025-09-07 13:31
基金限购动态 - 工银瑞信银和利混合、工银瑞信丰收回报灵活配置混合、招商瑞享1年持有期混合、博时智选量化多因子股票自9月8日起调整大额申购业务 限额分别为50万元、50万元、100万元、500万元 [1][3] - 博时智选量化多因子股票和招商瑞享1年持有期混合分别于9月9日和9月12日恢复业务办理 工银瑞信两只基金未明确恢复日期 [3] - 博时智选量化多因子股票年内多次调整限额 2月、3月、4月、8月均设500万元限额 并在恢复业务时同步实施分红 [3] 基金分红情况 - 博时智选量化多因子股票9月11日实施分红 A/C类份额每10份派发红利0.573元/0.567元 [3] - 招商瑞享1年持有期混合9月11日实施年内第三次分红 A/C份额每10份均派发0.1元 [3] 基金业绩表现 - 截至9月5日 博时智选量化多因子股票A/C份额年内收益率达37.67%/37.2% 工银瑞信丰收回报灵活配置混合A/C为29.9%/29.63% 工银瑞信银和利混合为14.48% 招商瑞享1年持有期混合A/C为5.99%/5.71% [4] - 主动权益类基金中98.24%产品年内取得正收益 7792只产品中7655只实现正收益 [4] - A股三大股指年初至9月5日涨幅分别为13.75%、20.89%、38.13% [4] 绩优基金限购案例 - 年内"冠军基"永赢科技智选混合自9月5日起将限额降至1万元 较8月27日100万元限额大幅调降 该基金A/C份额年内收益率达171.99%/170.83% 成立至今收益率208.44%/206.82% [5][6] - 近一个月87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实施限购 包括中欧数字经济混合发起(8月22日起限购5万元) 其A/C份额年内收益率达116%/115.13% [6] 限购原因分析 - 限购主要为保持产品投资风格 避免规模过大影响策略稳定性 同时防止分红前新资金摊薄原有持有人权益 [4] - 市场热度提升促使基金管理人通过限购引导投资者理性决策 控制规模增长 维持策略有效性 [1][6] - 科技板块上涨使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受到广泛关注 公司实施限购基于投资者保护和长期回报考虑 [6]
基金限购潮起,要业绩不要规模,这轮牛市特有的味道?
新浪财经· 2025-08-08 06:33
基金限购现象分析 核心观点 - 近期基金行业出现多类型产品集中限购现象,包括主动权益、量化策略、QDII等,限购行为从绩优产品扩散至多元策略产品,反映基金公司对资金管理、策略执行和行情预判的全面权衡 [1][7] - 限购动因从传统的业绩驱动(如防止资金过快涌入稀释收益)扩展到分红安排、份额调整、清盘准备等技术性原因,以及行业政策导向变化(如"限薪令"推动规模导向转向业绩导向) [5][6] - 限购潮背后隐含市场风格轮动预警,尤其是小盘股占优环境下量化策略面临规模与流动性矛盾,同时QDII产品因额度稀缺主动控制申购以稳定持仓 [7][8] 绩优产品限购特征 - 年内涨幅居前基金集中限购:中欧数字经济混合(年内涨超60%)、永赢睿信混合(涨46.91%)、信澳匠心回报混合(涨65.97%)等均设置100万元以下申购上限 [2] - QDII高弹性产品限购突出: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QDII)年内回报144.41%居市场第一,7月28日起暂停申购以避免非理性资金稀释收益 [3] - 量化策略产品规模敏感性强:诺安多策略上半年净值涨近60%,规模从7.72亿膨胀至25亿后启动5000元限购,防止策略失效 [3][4] 限购驱动因素分类 业绩与规模管理 - 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混合(年内回报超90%)限制单日申购5万元,控制资金流入节奏 [3] - 国金量化多因子、招商成长量化等"绩优+小盘"策略产品因规模承载力有限,设置1万-500万元不等限额 [4] 技术性原因 - 广发均衡成长混合因新增F份额(直销专属)限制C类份额单日申购1万元、F份额15万元 [5] - 分红前限购防套利:海富通悦享一年、东方红欣和积极等基金在8月初分红前设限 [6] - 清盘风险隔离:大成丰华稳健六个月等发起式基金提前限制申购以避免放大清盘成本 [6] 行业政策影响 - "限薪令"推动激励模式从规模导向转向业绩导向,头部公募主动控制规模以保护净值表现和持有人利益 [6] 市场风格关联 - 小盘股行情下量化策略限购密集,如诺安多策略、国金量化多因子等面临"买不进卖不出"的流动性矛盾 [7] - QDII产品因额度稀缺主动限购(如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优先保障老持有人利益 [7] - 限购行为从"爆款信号"转变为基金公司成熟度的体现,强调合理节奏吸纳稳定资金 [8]
今年来基金累计分红近900亿元 创近三年同期新高
上海证券报· 2025-06-04 19:18
基金分红情况 - 今年以来基金分红总额达889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4倍,创近三年同期新高 [1] - 分红次数超过2500次 [1] - 权益类基金分红额是去年同期的近7倍 [1] 权益类基金分红特点 - 华夏沪深300ETF以26.83亿元成为今年以来分红金额最高的基金,嘉实沪深300ETF以24.35亿元排名第二 [1] - 分红超10亿元的基金多为ETF产品,如易方达沪深300ETF、南方中证500ETF、华泰柏瑞上证红利ETF等 [1] - ETF分红金额占权益类基金的70% [2] - 20只ETF(不同份额分开计算)分红5次及以上 [2] 基金公司分红策略 - 加大分红力度成为众多基金公司的共识,公募基金改革强调从重规模向重投资者回报转型 [1] - 基金管理人有望继续积极分红以增强投资者体验与黏性 [1] - 行业可能更多采用"定期分红+超额收益分配"相结合的分红模式 [1][2] 绩优基金分红表现 - 截至5月末,逾八成今年已分红的权益类基金近一年收益为正 [2] - 分红超5亿元的易方达科讯混合、大成策略回报混合近一年回报分别为13%、14% [2] - 长信金利趋势混合、博时智选量化多因子股票、景顺长城公司治理混合等绩优基金今年也积极分红 [2] ETF市场发展 - ETF产品因投资门槛低、费率低且投资体验较好,吸金效应显著 [2] - ETF规模与市场接受度提升,普惠金融本质愈发显现 [2]
公募今年以来分红额逾800亿元
上海证券报· 2025-04-29 20:02
基金分红概况 -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分红金额突破800亿元,达到803.25亿元,创近三年同期新高,较去年同期的536.85亿元增长50% [1] - 分红次数接近2200次,权益类基金(股票型、混合型基金)分红总额是去年同期的10倍 [1] - ETF占据大额分红榜单前列,华夏沪深300ETF以26.83亿元分红金额位居榜首,嘉实沪深300ETF分红24.35亿元紧随其后 [1] ETF分红表现 - ETF在权益类基金中分红动力强劲,今年以来分红金额占权益类基金的70% [1] - 20只ETF已完成4次分红,南方中证500ETF、华泰柏瑞上证红利ETF等分红超10亿元 [1] - 5月初易方达沪深300ETF、国泰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ETF等将加入分红行列 [1] 分红背后的业绩支撑 - 九成以上今年以来分红的基金近一年收益率为正,南方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混合发起近一年回报超80% [2] - 财通资管创新成长混合、博时智选量化多因子股票等基金近一年回报超30% [2] - 华夏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0ETF等被动权益类基金近一年回报均超8% [2] 分红策略与市场影响 - 4月公募基金分红总额135.65亿元,分红次数505次,在市场波动后通过分红提升投资者持有体验 [2] - 分红为投资者创造稳定现金流,帮助锁定部分收益,缓解市场波动带来的焦虑情绪 [3] - 分红行为可适度降低基金持仓规模,为基金经理预留更灵活的操作空间以应对市场变化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