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北脑一号
icon
搜索文档
锚定“硅谷生态” 北京昌平构建脑科学与脑机接口产业新格局
证券时报网· 2025-09-29 03:17
为推动计划有序实施,昌平区从支持技术创新突破、支持企业集群发展、支持产业生态构建等三大方面 提出政策措施,将综合采取项目征集、招投联动、拨投结合等方式,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加快落地,构 建"园区+投资+孵化+临床"四位一体服务体系,营造"拎包入住、全程陪跑"的企业服务环境,推动重点 企业、重要平台和重磅人才加速落地、集聚发展。 业内认为,此次配套政策的发布,将与市级行动方案一起形成强有力的"组合拳",共同开启北京市脑科 学与脑机接口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昌平区围绕创新驱动、金融赋能、生态搭建等方面展开布局,开启昌平脑科学与脑机接口创新伙伴计 划,发挥北京及昌平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集聚的优势,联合区内外重点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 和行业组织,全面加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和集成创新,加快催生重大原创成果,持续增强创新源头供 给。昌发展集团与道远资本联合发布昌平脑科学与脑机接口产业发展合作基金战略,为北京脑科学与脑 机接口产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推动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发展。市科委启动北京脑机接口创新集聚发 展生态工程,通过科技服务、专业活动、人才培养等方式,构建"政产学研用"有机融合的创新生态。 当下,脑科学与类脑智 ...
中关村(昌平)脑科学与脑机接口产业园揭牌启用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8 07:20
行业发展趋势 - 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加速发展 成为引领未来产业变革的重要方向[1] - 北京市脑科学与脑机接口产业集聚区正式揭牌启用 构建"一核一城"产业格局[1][3] - 计划到2027年产业集聚区初具规模 2030年全面建成并迈入国际一流行列[4] 产业布局规划 - "一核"指中关村生命科学园 发挥核心引领作用 全面提速企业孵化与成果转化[3] - "一城"指国际医疗器械城 承接产业化落地 打造高端制造基地[3] - 重点利用生命谷国际精准医学产业园24万平方米建成空间打造专业产业园[3] 创新生态建设 - 开启昌平脑科学与脑机接口创新伙伴计划 联合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加强基础研究[3] - 昌发展与道远资本联合发布产业发展合作基金战略 注入金融支持[3] - 市科委启动北京脑机接口创新集聚发展生态工程 构建政产学研用融合生态[3] 产业发展现状 - 已集聚22家脑机接口重点企业落户 包括芯智达未名脑脑核桃医疗等[6] - 2025中关村论坛发布的10项脑机接口重大科技成果中昌平入选2项[6] - "北脑一号"实现就地转化 "北脑二号"填补我国高性能侵入式脑机接口空白[6] 区域发展目标 - 昌平区作为北京国际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 具有发展脑科学与脑机接口产业的独特优势[4] - 出台全市首个脑科学与脑机接口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及配套政策措施[4] - 力争形成一个新的百亿级未来产业集群[4]
IASP的世界之窗 | 科技园朋友圈的进化论
北京商报· 2025-09-18 13:32
从北京飞往墨尔本,跨越9000余公里的地理间隔和数个时区,曾是有代表性的长距离国际航线之一。 2025年9月,澳大利亚墨尔本维多利亚女皇市场(Queen Victoria Market)的烟火气与中国北京中关村的算力,在IASP2025年世界大会这一平台上实现了沟通 与交汇——会场上,墨尔本创新区代表分享了以社区场景为核心的创新路径,而维多利亚女皇市场正是其案例中的典型场景。 本次IASP并不局限于一次普通行业展会范畴,亦是汇聚全球科技园区创新实践、梳理协作进化脉络的朋友圈成长复盘——技术突破与理念革新正在重塑协 作逻辑,地理邻近或遥远相隔不再构成障碍,IASP构建的网络已将世界各地的创新力量编织成有机共生的全球生态。 从区域协同到全球共生,从线下对接至智能联动,创新协作的进化轨迹清晰可辨。 更关键的是,中国在这场进化中的角色愈发凸显。以中关村为代表的中国科技园区,不仅探索出独具特色的"产业、城市、人"融合发展路径,更通过发 起"中关村倡议"等行动,成为连接全球科技园的重要纽带,推动创新协作从松散交流迈向制度性共生。 IASP首席执行官艾巴·伦德在大会发言中指出,中关村倡议凝聚了IASP全球伙伴的广泛共识,提 ...
脑机接口“接”入现实要多久?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08 02:31
行业技术发展现状 - 脑机接口技术进入爆发式发展阶段 在解码 控制与调控等关键环节的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1] - 技术由1.0阶段的感知调控分离向2.0阶段的闭环调控与交互感知演进 未来3到5年将进入3.0时代呈现感调控一体化 系统智能化 交互融合化特征[2][3] - 非植入式技术相对成熟处于小范围应用阶段 植入式技术可采集高质量单神经元信号但难度较高 多条技术路线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1] 技术应用进展 - 医疗领域在脑卒中运动康复 施工作业人员疲劳状态监测 脑健康检测等方向取得积极进展[1] - 67岁渐冻症患者通过植入式脑机接口设备实现无线植入式中文实时解码 在语言功能恢复领域迈出关键一步[2] - 应用场景涵盖医疗辅助沟通 神经康复 情绪监测 脑疲劳预警 专注力提升 认知训练及家庭自动化等领域[3] 产业政策与区域布局 - 七部门联合发布实施意见提出2027年及2030年两步走发展目标 明确五大重点任务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2] - 初步建立政策引导 技术研发 伦理规范和标准体系协同推进的发展格局[3] - 北京 上海 广东等省份形成区域集聚态势 核心企业与科研机构在关键领域技术差距持续缩小[3] 核心技术与挑战 - 在核心器件 信号解码 闭环系统方面取得代表性阶段性成果 多项系统进入临床测试或完成初步应用验证[2] - 面临核心器件标准缺乏 解码精度与系统稳定性有待提升 临床样本有限等多重挑战[2] - 部分企业在有创电极系统 闭环刺激系统 多模态融合平台等关键领域实现技术突破[3]
脑机接口“接”入现实要多久
人民日报· 2025-09-07 22:11
技术定义与分类 - 脑机接口技术是在人脑与机器之间建立信息通道 实现生物智能与机器智能的协同交互[1] - 技术系统由信号采集 信号分析和设备控制三部分组成[1] - 根据电极摆放位置分为非植入式和植入式两大类 非植入式技术相对成熟且处于小范围应用阶段 植入式技术可采集高质量单神经元信号但技术难度更高[1] 技术发展阶段 - 脑机接口技术正从1.0阶段的"感知调控分离"向2.0阶段的"闭环调控与交互感知"演进[2] - 未来3到5年将进入3.0时代 呈现"感调控一体化 系统智能化 交互融合化"的技术特征[3] - 该技术已进入爆发式发展阶段 在解码 控制与调控等关键环节的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1] 应用进展 - 在医疗领域实现脑卒中运动康复 施工作业人员疲劳状态监测 脑健康检测等应用[1] - 67岁渐冻症患者通过"北脑一号"设备成功将脑电信号转化为语言 实现无线植入式中文实时解码[2] - 技术在医疗辅助沟通 神经康复等方面服务特定人群 未来将在情绪监测 脑疲劳预警 专注力提升等领域实现场景落地[3] 产业发展现状 - 我国初步建立政策引导 技术研发 伦理规范和标准体系协同推进的发展格局[3] - 北京 上海 广东等省份形成区域集聚态势[3] - 核心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有创电极系统 闭环刺激系统等多模态融合平台关键领域取得技术突破 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持续缩小[3] 政策支持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实施意见 提出2027年和2030年两步走发展目标[2] - 政策明确五大重点任务 推动脑机接口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培育形成未来产业新赛道[2] 技术挑战 - 面临核心器件标准缺乏 解码精度与系统稳定性有待提升 临床样本有限等多重挑战[2] - 植入式技术多条路线虽取得长足进步 但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1]
北京昌平积极布局建设脑机接口产业发展集聚地
中国经济网· 2025-09-02 15:03
脑机接口技术突破 - 柔性高密度脑皮层电极可采集128通路脑电波信号 通道数量位居国际同类产品之首[1] - "北脑一号"系统已进入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阶段 上半年完成5例患者植入手术[1][2] - "北脑二号"系统实现实质性突破 将电极进一步植入大脑组织 正在进行高通量无线版本研发[2] 临床应用进展 - 针对脊髓损伤和脑卒中导致运动功能障碍开展精细运动解码[2] - 针对渐冻症等言语障碍开展中文语言解码临床验证[2] - 瘫痪5年患者通过脑机接口引导康复 可在助行器帮助下行走[2] 产业生态建设 - 昌平区依托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成果 建设脑机接口产业集聚区[1][4] - 产业链涉及电极 芯片 算法 软件 材料等多环节 昌平生命科学园周边企业提供动物实验 电子学 机械加工等支持[2] - 昌平区将脑机接口列为尖端产业 重点发力神经调控领域 打造全球脑科学应用领航者[3] 政策支持体系 - 《昌平区医疗器械产业提升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将脑机接口作为重点发展领域[3] - 《加快北京市脑机接口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推动全链条突破 打造全球影响力技术创新策源地[3] - 昌平区作为北京市生命科学与医药健康产业核心承载区 成为落实市级方案的重要力量[3][4]
“抢跑”未来赛道,昌平布局打造脑机接口产业发展集聚地
新京报· 2025-08-29 11:17
技术突破与产品进展 - 柔性电极可采集128通路脑电波信号 微型主机实时解码脑电信号[1] - 北脑一号完成5例患者植入手术 针对脊髓损伤和脑卒中开展精细运动解码 针对渐冻症开展中文语言解码 所有患者术后表现良好 其中1例瘫痪5年患者可在助行器帮助下走路[2] - 北脑二号采用侵入式方案将电极植入大脑组织 信噪比更高 可解码更多信息 猕猴实验显示能通过意念控制光标和机械臂抓取物品 正在进行512通道无线植入版工程样机开发[2] 产业布局与政策支持 - 昌平区积极布局脑机接口产业发展集聚地 依托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谋划建设产业集聚区[1][3] - 脑机接口涉及电极 芯片 算法 软件 材料等多环节 昌平区在产业集群方面具有优势 周边企业提供动物实验 电子学 机械加工等支持[3] - 昌平区2023-2025年医疗器械产业提升行动计划明确将脑机接口作为尖端产业 重点发力神经调控领域[3] - 北京市2025-2030年脑机接口创新发展行动方案推动全链条突破 昌平区作为核心承载区凭借原始创新能力和产业集聚优势成为落实方案的重要力量[3]
脑机接口,引起下一场中美科技战?
思宇MedTech· 2025-08-20 09:26
脑机接口技术突破与医保纳入 - 中国脑机接口技术实现重要里程碑,正式纳入医保,湖北省率先公布价格标准:侵入式手术6552元人民币(约912美元),非侵入式费用966元人民币(约134美元)[2] - 中国价格显著低于Neuralink的5000-1万美元手术费用和潜在5万美元(约36万元人民币)总费用,展示技术降维逆袭和全球竞争力[2] - 阶梯医疗完成中国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成为全球第二家进入该阶段的公司,其超柔性电极突破舒适性和灵活性瓶颈[3] 中美技术路径对比 - Neuralink采用高精度侵入式路线,N1芯片植入1024根超细电极,系统费用15-20万美元,但面临电极排斥和信号质量下降挑战[5][6] - 中国企业采取双轨战略:阶梯医疗开发尺寸为头发丝1/100的超柔性电极,植入体仅Neuralink一半大小,手术创伤更小[8] - 脑虎科技"北脑一号"系统虽仅256根电极,但通过算法创新弥补数量不足,实现高效解码精度[10][11] 中国技术优势 - 算法优势显著,语音识别技术全球领先,图像识别依托10亿监控摄像头数据训练不断进化[13] - 制造供应链强大:脑虎科技电极成本10-15美元/根(Neuralink为50-100美元),传感器成本仅为美国一半[14] - 消费电子生产线改造使EEG头显价格降至1000-5000元人民币,推动技术普及[15] 数据与标准竞争 - 中国采取"三路齐飞"策略:侵入式(医疗)、半侵入式(康复)、非侵入式(教育/娱乐)多层次数据采集[16][17] - 通过中低端市场突破,快速覆盖医疗/消费领域,规避美国高端市场审批壁垒[18][19] - 数据积累支持AI模型训练,未来可能发展符合亚洲文化的脑控助手,形成特色竞争优势[20] 全球标准引领 - 中国通过大规模数据积累和标准体系建设,逐步塑造全球产业生态[21] - 技术普及将影响医疗/消费领域,可能优先被亚洲/非洲市场采纳,增强国际话语权[21] - 标准制定权不仅体现技术领先,更将带动文化输出和软实力崛起[21]
上海证券:脑机接口技术展现潜在应用价值 关注核心技术突破方向
智通财经网· 2025-08-15 03:47
脑机接口技术战略意义 - 脑机接口被誉为21世纪最具颠覆性技术 被多国明确为重点发展方向 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1] - 美国 欧盟 日本 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积极开展研究布局 通过战略规划和政策引导推动领域发展 [1][4] - 中国脑机接口技术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国家持续推出相关政策 北京 上海 四川等地相继发布产业培育行动规划 [3] 全球技术突破与临床进展 - 全球脑机接口市场处于技术突破—临床验证—商业落地关键阶段 [2] - 中国成功开展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前瞻性临床试验 成为全球第二个进入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阶段国家 [2] - 美国Neuralink已有5名重度瘫痪患者植入设备并实现基础脑控功能 将在英国启动临床研究测试芯片帮助瘫痪患者 [2] - 德国CorTec研发植入式32通道双向脑机接口 通过颅骨下电极垫实现神经信号读取与电刺激反馈 已成功应用于中风瘫痪患者治疗 [2] 研发进展与产品创新 - 北脑一号将完成正式注册临床试验 北脑二号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非人灵长类对二维运动目标的脑控拦截 [2] - 北脑二号有望升级为无线版 完成工程机并于明年进入临床验证阶段 [2] - 行业需重点关注信号获取 通道数提升等核心技术突破方向 [1] 行业发展与布局重点 - 脑机接口行业适合中长期布局 需关注应用场景拓展 技术迭代及稳定性 市场需求及量产能力等要素 [1] - 在植入式采集传感等多领域布局多集中于国内 全球化布局落后于个别国家 [3] - 需跟进行业研发及产品推新 销售渠道拓展情况 [1] 国际政策支持体系 - 美国NIH等政府职能机构持续投入脑机接口和脑科学研究 技术与理论不断突破 推动政策更加系统和完善 [4] - 欧洲制定《数字大脑研究的未来十年》战略规划 为2013年人脑计划制定未来发展路线图 [4] - 日本 韩国 澳大利亚等国高层推出并积极投入相应脑计划 [4]
脑机接口行业专题报告(二):战略价值凸显,全球加速竞逐
上海证券· 2025-08-14 11:22
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1] 核心观点 - 脑机接口被誉为"21世纪最具颠覆性的技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多国将其列为重点发展方向[3] - 全球脑机接口市场处于"技术突破—临床验证—商业落地"关键阶段,2023年市场规模达19.8亿美元[4][10] - 中国脑机接口技术发展迅速,成为全球第二个进入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阶段的国家[4] - 麦肯锡估算2030-2040年全球脑机接口医疗应用潜在市场规模达400亿-1450亿美元(严肃医疗150亿-850亿,消费医疗250亿-600亿)[5] 全球发展历程 - 1973年脑机接口概念首次提出,1970-1993年为基础研究阶段,1993-2012年进入应用实验阶段,2013年后加速商业化[8][9] - 全球脑机接口企业超500家,中美企业数量领先(均破百),加拿大/英国/以色列超20家[10][12] 各国战略布局 - **中国**:2016年启动"中国脑计划",2023年将脑机接口列为未来产业,北京/上海等地出台专项规划[15][25][28] - **美国**:NIH/NSF/DARPA等机构合力推动,BRAIN计划投入6500万美元开发百万神经元植入芯片[15][16] - **欧盟**:2013年启动"人脑计划",建设EBRAINS基础设施,2022年发布未来十年数字大脑研究愿景[15][21][22] - **日韩澳**:日本2014年启动Brain/MINDS计划,韩国2016年推出KBI计划,澳大利亚2017年投入5亿澳元[24] 技术进展 - 中国"北脑一号"进入临床试验,"北脑二号"实现灵长类脑控拦截[4] - 美国Neuralink已为5名瘫痪患者植入设备实现基础脑控功能[4] - 德国CorTec研发32通道双向脑机接口应用于中风治疗[4] 中国企业动态 - 建议关注上市企业:爱朋医疗、创新医疗、三博脑科等7家[5] - 未上市企业:强脑科技、脑虎科技、脑陆科技等8家[5] - 2025年中国首例侵入式临床试验完成,上海启动"脑智天地"产业集聚区[29] 政策支持 - 中国2024-2025年密集出台《脑机接口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筹建方案》等7项国家级政策[28] - 地方层面:北京计划2027年实现植入式芯片国际领先,上海支持运动控制/视觉重建等产品研发[28] - 2025年国家医保局为脑机接口医疗服务单独立项,多地建立临床转化中心[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