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尺寸科研教育人形机器人天工行者
icon
搜索文档
2.5亿元人形机器人订单!「优必选」迎“史诗级”商业化突破
Robot猎场备忘录· 2025-09-05 00:02
优必选科技近期动态 - 获得国内知名企业2.5亿元人形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采购合同 以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2为主 计划年内启动交付 [2] - 7月中标觅亿(上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9051.15万元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 两笔订单刷新全球人形机器人公司最大订单记录 [3] - Walker系列人形机器人已获近4亿元合同 含上半年已交付近5000万元订单 [6] - 2025年半年报预计年内交付500台工业人形机器人 [7] - 花旗银行将2025年出货量从300台上调至超过500台 预测2026年交付2000至3000台 [7] 战略合作与融资 - 与中东基金Infini Capital签署10亿美元战略合作协议 包括10亿美元融资授信额度及产业协同 [9] - 合作内容包括生态赋能、开拓中东市场、成立合资公司及共同投资机器人上下游产业链 [9] - 上市以来累计完成五次配售融资 总额约45.38亿港元(约41.46亿元) [9] 商业化进展 - 与东风柳汽、吉利汽车、一汽、富士康、顺丰、麦迪斯顿等企业建立合作 但产品仍处于POC阶段 [10] - Walker S单台售价超90万元 位居国内人形机器人产品价格首位 [13] - 对比宇树科技2024年人形机器人交付量突破1500台 智元机器人2024年营收约1亿元 银河通用预期营收超亿元 [13] 技术能力 - 具备人形机器人领域全栈式技术能力 包括自研群脑网络2.0和智能体技术Co-Agent [14] - 实现人形机器人单机自主和群体协同工作 [14] - 软硬件全栈自研的技术壁垒仍有待商榷 行业尚未形成真正护城河 [15] 行业竞争与IPO动态 - 宇树科技计划2025年10月至12月提交上市申请 2024年营收结构中人形机器人占比30% 主要用于研究、教育和消费领域 [17][19] - 智元机器人收购上纬新材 打开二级市场融资渠道 成为人形机器人第四大核心供应链 [21] - 头部创企争相IPO 但技术未实现实质性突破 商业化仍属初期 [22] 特斯拉与行业影响 - 特斯拉发布宏伟蓝图4 将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置于战略核心 马斯克称公司约80%价值将来自Optimus [22] - 特斯拉Tier1供应商收到2026年第一季度批量生产通知 间接证明Optimus Gen3改版进展顺利 [25] - 机器人板块受消息影响出现波动 但持续性有待观察 [24][25]
新纪录!“人形机器人第一股”,2.5亿元大单!
证券时报· 2025-09-04 13:15
公司订单与交付进展 - 优必选获得国内知名企业2.5亿元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采购合同 以Walker S2为主 年内启动交付 为全球人形机器人最大合同[1] - 公司Walker系列人形机器人已获得近4亿元合同 含上半年已交付近5000万元订单 未包含与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联合推出的天工行者订单[1] - 若所有订单在2024年交付 花旗预计对优必选2025年营收预测有望上调约8%[3] 股价表现与市场反应 - 消息公布后优必选股价大幅高开 盘中创近期新高至112.3港元/股 收盘报102.5港元/股 跌0.87% 市值483.73亿港元[1] - 花旗重申对优必选买入评级 目标价维持在121港元[3] 战略合作与融资进展 - 优必选与Infini Capital签署10亿美元战略伙伴合作协议 获得10亿美元战略融资授信额度 方式包括配售、可转债、现金提款权等[4] - Infini Capital计划增持优必选股票 目标成为不超过5%持股比例的重要股东 双方将联手投资人形机器人上下游产业链[4] - 合作包括协助优必选开拓中东市场 成立中东合资公司 计划建立超级工厂、研发中心及中东总部[4] 商业化应用与行业合作 - 公司持续聚焦工业场景规模化落地 Walker S系列实训进入2.0阶段 通过多机协同执行产线级任务 包括料箱搬运、SPS分拣、零件安装等工业级任务[3] - 优必选已与比亚迪、东风柳汽、吉利汽车、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奥迪一汽、北汽新能源、富士康、顺丰等企业合作 Walker S系列进入全球多家工厂实训[3] 行业发展阶段与特征 - 2025年是中国人形机器人从技术验证向商业化过渡的关键期 被视为"量产元年"[4] - 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呈现"硬件先行"和"场景驱动"特色 供应链需满足"能用、够用、便宜、能量产"要求[4] - 一级市场投资更倾向于"硬件迭代倒逼软件" 通过优化机器人身体在实际场景中磨练大脑[5] 产业投资逻辑与发展瓶颈 - 人形机器人供应链投资逻辑核心是"能用、够用、便宜、能量产" 关注企业在满足现有需求场景下快速降本、快速规模化及深度绑定下游大客户的能力[5] - 产业需跨越核心部件成本降至临界点、具身智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核心场景实现规模化盈利及建立强大高效供应链等关键里程碑[5] - 制约产业爆发的最大瓶颈短期看是成本和技术 中期看是AI的泛化能力[5]
港股异动 | 优必选(09880)高开逾6% 获某国内知名企业2.5亿元人形机器人订单 将在年内启动该合同交付
智通财经网· 2025-09-04 01:35
股价表现 - 优必选股价高开逾6% 截至发稿涨6.38%至110港元 成交额达7935.4万港元 [1] 重大订单突破 - 公司获得国内知名企业2.5亿元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采购合同 创全球人形机器人最大单笔合同纪录 [1] - 合同以人形机器人Walker S2为主 具备自主热插拔换电系统 计划今年内启动交付 [1] - 包含7月近亿元订单在内 Walker系列累计获得近4亿元合同 其中H1已交付近5000万元订单 [1] 产品与技术布局 - Walker S系列工业人形机器人已进入全球最多工厂实训 与比亚迪/东风柳汽/吉利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合作 [1] - 合作领域覆盖新能源汽车制造/3C制造/智慧物流 包括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奥迪一汽/北汽新能源/富士康/顺丰等企业 [1] - 3月与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联合推出全尺寸科研教育人形机器人天工行者 [1]
优必选再次斩获2.5亿全球人形机器人最大合同,现已累计获得近4亿元合同
IPO早知道· 2025-09-03 14:14
核心合同与订单 - 优必选获得国内知名企业2.5亿元人形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采购合同 以具备自主热插拔换电系统的Walker S2为主 将于年内启动交付[4] - 该合同为目前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最大合同 超越今年7月公司获得的近亿元订单(当时为全球最大单笔订单)[4] - Walker系列人形机器人已累计获得近4亿元合同 含上半年已交付近5000万元订单 不包括与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联合推出的天工行者订单[4] 产品与技术特性 - Walker S2搭载全球首创自主换电技术 支持7×24小时不间断作业[5] - 采用群脑网络2.0(BrainNet 2.0)与自研智能体技术Co-Agent 构建AI双循环 实现单机自主与群体协同的螺旋式进化[6] - 通过真实场景实训推动产品迭代 已获得客户认可与订单[6] 行业合作与市场应用 - 合作企业覆盖新能源汽车制造、3C制造、智慧物流等领域 包括比亚迪、东风柳汽、吉利汽车、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奥迪一汽、北汽新能源、富士康、顺丰等知名企业[5] - Walker S系列工业人形机器人已进入全球最多工厂实训[5] - 新合同将显著提升人形机器人在真实场景的应用能力[4][6]
世界机器人大会|交卷时刻:人形机器人价格战尚早
北京商报· 2025-08-10 14:30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机器人产业营收同比增长27.8% [1] - 云幕智造2024年营收400多万元,2025年至今已超5500万元,预计全年破亿元 [3] - 全行业人形机器人出货量预计未来几年每年翻一番 [6] 商业化落地与场景分布 - 云幕智造2025年文旅场景营收占比60%,工业场景占比40% [3] - 双足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仍处于局部岗位应用示范状态 [4] - 优必选Walker S2人形机器人可实现0-1.8米全空间作业,银河通用Galbot展示零售和工业分拣能力 [4] - 擎朗智能累计部署机器人超10万台,2025年海外订单增长至少50% [5] 产品价格趋势 - 宇树科技双足人形机器人R1起售价3.99万元,G1售价9.9万元 [7] - 优必选天工行者售价29.9万元,2025年预计交付超300台 [7] - 消费级具身智能产品价格将降至2万元左右 [12] - 行业长期价格普惠化趋势明显,但价格战可能性低 [8][9] 技术与量产挑战 - 工业操作实操数据集缺乏,制约具身智能大脑发展,需1-2年突破 [15] - 灵巧手量产需解决小体积大力矩、多传感器等复杂工程问题 [15] - 帕西尼通过数据采集工厂提升机器人泛化能力 [15] 成本与规模化效应 - 擎朗智能海外机器人租赁价格为当地人力成本的1/3到1/2 [11] - 机器人成本下降与劳动力成本上升将形成剪刀差,推动规模化落地 [10] - 硬件成本随规模扩大将下降 [13]
一年 交付10台人形机器人,优必选离盈利更远了
观察者网· 2025-04-04 01:32
财务表现 - 2024年总营收13.05亿元,同比增长23.7% [1] - 毛利3.74亿元,同比增长12.4%,毛利率28.7%,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 [1] - 净亏损11.60亿元,同比收窄8.3%,经调整EBITDA为-6.09亿元,亏损同比扩大18.0% [1] - 营业成本7.23亿元,销售费用5.06亿元,占收入比47.9% [5] 收入结构 - 教育机器人收入3.63亿元,同比增长4.6% [3] - 物流机器人收入3.22亿元,同比下降17.5% [3] - 其他定制机器人收入1.41亿元,同比增长126.1% [3] - 消费级机器人收入4.77亿元,同比增长88.1% [3] - 境内收入占比67.2%,境外收入占比32.8%,境外收入同比增长85.5% [4] 人形机器人业务 - 2024年人形机器人收入约3500万元,交付10台 [1] - 2021-2023年Walker系列累计销售10台,单价约600万元 [7] - 与东风柳汽、吉利汽车等企业合作,预计2025年订单大幅提升 [6] - 推出天工行者教育机器人,售价29.9万元,低于同类产品50万+定价 [7] 研发与专利 - 持有2680项授权专利,新增超500件,发明专利占比57.87% [10] - 自主研发群脑网络架构和人形智能网联中枢技术 [10] - 全职员工2191人,人均薪酬约43万元/年 [10] 高管增持 - 高管集体增持公司股票,金额不超过5000万元 [1][8] - 增持基于对人形机器人行业的信心和提振投资者信心 [9][10] 行业动态 - 达阀机器人因资金流动性挑战停摆,估值超200亿元 [11][12] - 人形机器人行业竞争加剧,价格战趋势明显 [7][12]
具身智能国策下优必选(9880.HK)产业化提速 营收大增24% 投行估值对标特斯拉拐点前夕
格隆汇APP· 2025-03-31 09:34
2024年度业绩表现 - 2024年实现总收入13.05亿元,同比增长23.7%,连续多年稳步增长 [1] - 研发投入4.78亿元,占营收比例36.6%,体现技术驱动战略 [1] - 毛利3.74亿元,同比增长12.4%,亏损同比收窄8.3% [1] - 行业定制机器人业务收入1.4亿元,同比增长126.1%,增速最快 [1] - 消费级机器人及智能硬件业务收入4.77亿元,同比增长88.1% [1] - 人工智能教育业务收入3.63亿元,同比增长4.6% [1] 战略方向与技术布局 - 将"具身智能技术研发及商业化落地"作为战略主线,响应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的"具身智能"和"智能机器人"国家战略 [3] - 定位为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技术攻坚者、场景定义者、生态共建者 [3] - 专注五大技术方向:人形机器人、多模态感知与大模型、具身智能决策、端到端运动控制、L4级无人车自动驾驶技术迭代 [3] - 管理层认为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最佳载体和具身智能终极形态,属于新质生产力前瞻领域 [3] 群体智能技术突破 - 全球首例在极氪5G智慧工厂实现多台/多场景/多任务人形机器人协同实训 [3] - 群脑网络(BrainNet)架构和人形智能网联中枢(loH)技术支持群体智能进化 [4] - 自研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多模态推理大模型,赋予机器人类人类常识推理能力 [4] 技术成果与专利储备 - 具身智能关键技术获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奖,系首个获奖的人形机器人技术 [6] - 在直线关节、仿人五指灵巧手、ROSA2.0、全身力控等12项技术上实现突破 [6] - 截至2024年底持有2680项授权专利,新增超500件,发明专利占比57.87% [6] 商业化落地进展 - 工业人形机器人进入全球最多工厂实训,与特斯拉、FigureAI同赛道竞争 [6] - 合作车企包括东风柳汽、吉利、一汽-大众、奥迪、比亚迪等,全球唯一多车企合作的人形机器人公司 [6] - 东风柳汽2025年部署20台工业人形机器人,计划上半年完成全球首次批量进厂 [7] - 居然智家拟采购500台仿真人形机器人,合作期内计划销售10000台 [7] 产品创新与市场定位 - 发布全尺寸科研教育人形机器人天工行者,售价29.9万元(同类产品普遍50万元以上) [7] - 2025年工业人形机器人、天工行者、仿真人形机器人预计实现规模化订单交付 [7] - 被摩根士丹利评为全球"最接近纯正人形机器人概念"的上市公司,唯一入选的中国企业 [8] - 获花旗翻倍看涨,估值类比特斯拉2010-2011年萌芽期水平(市销率24-25倍) [7] 资本市场认可度 - 上市一年获长江证券、广发证券等9家券商研究覆盖 [8] - 券商普遍看好行业前景,认可公司行业基本面和车企合作进展 [8]
择机到底是什么时候?
Datayes· 2025-03-13 12:42
市场情绪与资金动向 - A股市场呈现弱势格局,资金观望情绪浓厚,部分资金已撤离市场[1] - 主力资金净流出851.35亿元,电子行业净流出规模最大[16] - 北向资金总成交1887.78亿元,五粮液成交8.40亿元[20] - 南向资金净流入296.26亿元[23] 行业表现与资金流向 - 煤炭、银行、公用事业、石油石化、钢铁行业获主力资金净流入前五[17] - 电子、机械设备、计算机、汽车、电力设备行业遭主力资金净流出前五[17] - 煤炭行业主力净买入42.93亿元,美容护理行业涨幅1.64%[19] - 机械设备行业下跌2.64%,电子行业下跌2.44%[19] 板块热点与投资机会 - 深海科技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海工装备板块尾盘拉升[1][8] - 黄金股表现活跃,老铺黄金港股上市以来累计上涨近20倍[9] - 花旗预计铜价将在三个月内涨至每吨10,000美元[10][11] - 华为计划四月发布自研商用AI笔记本,搭载DeepSeek大模型[15] 市场风格与日历效应 - 2月至3月上旬小市值、高弹性风格胜率最高[1] - 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市场风格趋于均衡[1] - 4月中下旬市场将聚焦绩优股和业绩确定性强的方向[1] 政策与产业动态 - 呼和浩特市推出育儿补贴政策,生育三孩可获10万元补贴[13] - 央行扩大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范围[13] - 杭州发布首个多元异构算力资源调度服务平台[14] - 金融监管总局研究建立"超长期国债+超长期贷款"服务模式[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