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服务业务

搜索文档
*ST紫天进入退市整理期:两年虚增收入近25亿,原董事长、财务总监被终身证券市场禁入
搜狐财经· 2025-09-14 11:45
退市安排 - 公司将于9月15日复牌并进入退市整理期 证券简称变更为"紫天退" 退市整理期为15个交易日 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2025年10月13日[1] - 退市整理期首个交易日不实行价格涨跌幅限制 此后每个交易日涨跌幅限制为20%[2] - 深交所于9月5日下发终止上市决定 公司股票自9月15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 整理期届满次一交易日予以摘牌[2][4] 财务造假细节 - 2022年至2023年期间通过多种手段连续两年虚增收入合计24.99亿元[2] - 2022年年报通过虚构互联网广告费代充值业务和短信发送服务业务虚增收入7.78亿元 占当期营业收入44.59% 虚增利润0.85亿元 占利润总额35.99%[2] - 2023年半年报在云服务业务未开工情况下提前确认收入 虚增收入2.07亿元 虚增利润0.79亿元 占当期利润总额51.64%[3] - 2023年年报违规使用总额法确认收入 虚增营业收入17.21亿元 占当期营业收入78.63%[3] 监管处罚 - 证监会对公司及管理层12人处罚3840万元 对原董事长姚小欣和财务总监李想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3] - 公司因财务会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被责令改正但未按期完成整改 且在股票停牌两个月内仍未完成整改[2] - 未按期披露2024年年报并存在拒绝 阻碍执法等违规行为[3] 退市规则依据 - 触及深交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25年修订)》第10.4.18条第三项规定 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两个月内未披露经改正的财务会计报告[3] - 深交所根据《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25年修订)》第10.4.21条及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意见作出终止上市决定[4] 市场背景 - 监管层对资本市场财务造假持"零容忍"态度 强化制度建设与执法力度[4] - 通过行政处罚 强制退市形成震慑 并推动民事赔偿 刑事责任落地[4]
财务造假!这家公司即将退市
中国证券报· 2025-09-06 05:28
退市决定与时间安排 - 深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 公司股票将于9月15日复牌并进入退市整理期 退市整理期交易期限为15个交易日 期满后深交所将进行摘牌 [2] - 终止上市原因为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被证监会责令改正但未在要求期限内完成整改 且在股票停牌两个月及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两个月内仍未完成整改 [2] 财务造假具体事实 - 公司连续两年累计虚增收入24.99亿元 在三份定期报告中存在造假行为 [5][6] - 2022年年度报告虚构互联网广告费代充值业务和短信发送服务业务 导致虚增收入7.78亿元(占年度营业收入44.59%)虚增利润0.85亿元(占利润总额35.99%) [6] - 2023年半年度报告在云服务业务未开工、未经客户验收且未收款情况下提前确认收入 导致虚增营业收入2.07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14.56%)虚增利润0.79亿元(占利润总额51.64%) [6][7] - 2023年年度报告通过孙公司宁波麦粒网络科技在互联网广告费代充值业务中未取得商品控制权却采用总额法确认收入 导致虚增营业收入17.21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78.63%) [7] 监管处罚与措施 - 证监会对公司及管理层12人处罚3840万元 并对原董事长姚小欣、财务总监李想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7] - 监管部门作出财产罚及资格罚的双重处罚 体现出清害群之马的决心 [7] - 公安机关已于2024年9月对公司涉嫌隐匿会计凭证罪刑事立案 同时公司行为达到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追诉标准 可能面临刑事追责 [9] 市场表现与业务背景 - 公司主营业务为现代服务业务和批发零售业 包括互联网广告业务、云服务业务和电商贸易业务 [9] - 今年以来公司股价累计跌幅达87.01% [9] 监管政策导向 - 证监会主席表示将对造假者和配合造假者实施全方位立体化追责 对于涉及犯罪的坚决追究刑事责任 [9] - 即使退市后 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对退市前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仍应依法承担民事、行政、刑事法律责任 [9]
深交所:300280,终止上市!
上海证券报· 2025-09-05 14:21
退市决定与时间安排 - 深交所于9月5日对*ST紫天依规作出终止上市决定 [1] - 公司股票将于9月15日复牌并进入退市整理期 交易期限为15个交易日 期满后深交所将进行摘牌 [4] 财务造假具体情况 - 公司连续两年虚增收入总额达24.99亿元 [5] - 2022年年度报告虚增收入7.78亿元(占营业收入44.59%) 虚增利润0.85亿元(占利润总额35.99%) 通过虚构互联网广告费代充值业务和短信发送服务业务实现 [6] - 2023年半年度报告虚增营业收入2.08亿元(占14.56%) 虚增利润0.79亿元(占利润总额51.64%) 在云服务业务未开工情况下提前确认收入 [6] - 2023年年度报告虚增营业收入17.21亿元(占78.63%) 因旗下孙公司宁波麦粒网络科技在互联网广告费代充值业务中错误采用总额法确认收入 [6] 监管处罚与法律后果 - 福建证监局对公司及管理层12人合计处罚3840万元 [6] - 对原董事长姚小欣和财务总监李想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6] - 公司因财务会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被证监会责令改正但未按期完成整改 触及终止上市情形 [4] - 公安机关已于2024年9月对*ST紫天涉嫌"隐匿会计凭证罪"刑事立案 [7] - 公司相关行为达到"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追诉标准 可能面临刑事追责 [7] - 投资者已向地方法院提起民事赔偿诉讼 [7]
浪潮数字企业(00596.HK)上半年营收43.43亿元 纯利增长73.26%至1.83亿元
格隆汇· 2025-08-31 12:0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集团收入达人民币43.43亿元 同比增长4.88% [1] - 毛利同比增长11.32% 增速显著高于收入增长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人民币1.83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73.26% [1] - 每股基本溢利人民币16.04分 [1] 业务分部表现 - 云服务业务收入人民币12.74亿元 同比增长29.96% 成为主要增长动力 [1] - 云服务业务占软件及云服务业务营业额比重达51.54% [1] - 管理软件业务收入人民币11.98亿元 同比微降0.34% [1] - 物联网解决方案业务收入人民币18.72亿元 同比下降4.46% [1]
明源云公布中期业绩 经调整净利润3311.9万元 同比扭亏为盈
智通财经· 2025-08-26 08:4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期收入约6.06亿元,同比减少15.9% [1] - 毛利润约4.86亿元,同比减少15.9% [1] - 期内利润1374.8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1] - 经调整净利润3311.9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1] 业务收入结构 - 云服务业务收入约5.25亿元,同比下降14.3%,占总收入86.6%(2024年同期:85.0%) [1] - 本地化部署软件及服务业务收入8110万元,同比下降24.8% [1] - 存量客户产品支持服务及专项增值服务收入保持稳定 [1] 收入变动原因 - 云服务收入下降受宏观市场环境变化及历史签约下滑导致的递延收入影响 [1] - 本地化部署软件收入下滑因住宅市场新增客户数量有限,以及新增产品许可证销售和交付合同签约同比下滑 [1] 业务发展动向 - 收入结构改善,AI及海外产品已对收入产生贡献 [1] - 中国住宅市场朝止跌回稳方向迈进 [1] - 公司将持续加码AI领域创新并拓展海外市场 [1]
明源云(00909)公布中期业绩 经调整净利润3311.9万元 同比扭亏为盈
智通财经网· 2025-08-26 08:4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期收入约6.06亿元,同比减少15.9% [1] - 毛利润约4.86亿元,同比减少15.9% [1] - 期内利润1374.8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1] - 经调整净利润3311.9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1] 业务结构 - 云服务业务收入5.25亿元,同比下降14.3%,占总收入86.6%(2024年同期:85.0%) [1] - 本地化部署软件及服务业务收入8110万元,同比下降24.8% [1] - 存量客户产品支持服务及专项增值服务收入保持稳定 [1] 收入变动原因 - 云服务收入下降受宏观市场环境变化及历史签约下滑导致的递延收入影响 [1] - 本地化软件收入下滑因住宅市场新增客户数量有限及新增产品许可证销售和交付合同签约同比下滑 [1] 增长动力 - 收入结构改善,AI及海外产品已对收入产生贡献 [1] - 公司将持续加码AI领域创新并拓展海外市场 [1] 行业展望 - 中国住宅市场正朝止跌回稳方向迈进 [1] - 公司目标推动业务实现新一轮持续增长与规模化盈利 [1]
*ST紫天及相关人员领罚,2022 - 2023年财报多项虚假记载
新浪财经· 2025-08-23 06:29
核心处罚事项 - 福建证监局对ST紫天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立案调查并举行听证会 调查现已终结 [2] - 公司因2022至2023年期间多项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被行政处罚 [1][2] - 公司被责令改正并给予警告 处以850万元罚款 对12名相关人员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50万元至400万元不等罚款 [3] 2022年年度报告虚假记载 - 互联网广告费代充值业务采用总额法确认收入 虚增营业收入2.28亿元及对应营业成本2.28亿元 [2] - 未抵销子公司间内部交易影响 虚增营业收入2.77亿元 营业成本2.63亿元及利润1391.51万元 [2] - 虚构短信发送服务业务及验收单据 虚增营业收入2.73亿元 营业成本2.01亿元及利润7137.33万元 [2] - 合并报表虚增营业收入7.79亿元 虚增营业成本4.65亿元 虚增利润8528.84万元 [2] 2023年半年度报告虚假记载 - 云服务业务未开工 未验收且未收款情况下提前确认收入 [2] - 虚增营业收入2.08亿元及利润7937.44万元 [2] 2023年年度报告虚假记载 - 互联网广告费代充值业务采用总额法确认收入 虚增营业收入17.21亿元及对应营业成本17.21亿元 [2] 相关人员责任认定 - 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姚小欣及财务总监李想被认定为虚假记载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3] - 姚小欣及李想被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3] - 多名人员因未勤勉尽责被认定为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3]
曾经的液压机龙头!终止上市!
国际金融报· 2025-07-24 09:42
退市公告 - 公司收到深交所《事先告知书》,拟决定终止股票上市交易 [1] - 退市原因是财务会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且未按期完成整改 [3] - 2022-2023年虚假记载营业收入合计24.99亿元,占两年披露营收总额的63.53% [3] - 公司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虚假记载金额超5亿元且占比超50% [3] - 截至2025年7月19日仍未披露改正后的财务报告 [3] 财务造假详情 - 2022年和2023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3] - 福建证监局已下发《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3] - 公司有权申请听证并提出陈述和申辩 [3] 公司发展历程 - 前身为南通锻压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主营锻压设备 [4] - 2011年12月登陆创业板 [4] - 2012年起业绩下滑,2013-2014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为-563.85万元和-407.01万元 [4] 业务转型与收购 - 通过多次收购转型广告传媒业务 [5] - 2017年收购深圳橄榄叶科技100%股权 [5] - 2018年收购亿家晶视70%股权,2019年收购剩余30%股权 [5] - 2019年收购里安传媒100%股权 [5] - 2020年剥离锻压业务,转让南通锻压设备如皋有限公司51%股权 [5] - 2021年起收入全部来自广告传媒行业 [5] - 2022年拟以14亿元收购豌豆尖尖100%股权,溢价率835.93% [5] 收购失败 - 豌豆尖尖收购计划最终失败,原因是市场环境变化 [6] - 该重组计划筹备时间超过一年 [6]
曾经的液压机龙头!终止上市!
IPO日报· 2025-07-24 08:42
公司退市公告 - *ST紫天收到深交所《事先告知书》,拟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 [1] - 退市原因为财务会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且未按期整改,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3] - 2022-2023年虚假记载营业收入合计24.99亿元,占两年披露营收总额的63.53% [3] 财务造假细节 - 虚假记载行为导致公司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停牌两个月后仍未完成整改 [3] - 造假金额触发深交所规则:连续两年虚假记载营收超5亿元且占比超50% [3] - 截至2025年7月19日,公司仍未披露改正后的财务报告,直接导致终止上市 [3] 公司业务转型历程 - 前身为南通锻压,主营锻压设备,2011年上市后因行业低迷业绩下滑(2013-2014年扣非净亏损563.85万元、407.01万元) [5][6] - 通过多次收购转型广告传媒行业:2017年收购橄榄叶科技,2018-2019年收购亿家晶视、里安传媒,2020年完全剥离锻压业务 [7] - 2021年起收入全部来自广告业务,2022年拟14亿元高溢价收购豌豆尖尖(溢价率835.93%),但重组最终失败 [7][8] 主营业务现状 - 当前主营业务为现代广告服务,包括互联网广告和云服务 [7] - 收购豌豆尖尖旨在增强数字营销能力,但因市场环境变化终止交易 [8]
300280,退市!虚增收入近25亿元,股价从63元跌至不足3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7-23 11:50
退市决定与程序 - 深交所拟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 因公司未在规定期限内完成财务会计报告整改[1] - 公司股票自2025年7月21日起停牌 因可能被终止上市[3] - 公司有权在5个交易日内申请听证 或在10个交易日内提出书面陈述和申辩[3] 财务违规情况 - 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被证监会责令改正但未完成整改[1] - 2022-2023年虚增收入24.99亿元 占披露营业收入合计金额的63.53%[4] - 福建证监局拟对公司及12名管理层合计处罚约4000万元[3] 股价表现 - 2023年股价最高超过63元/股 停牌前股价仅剩不足3元/股[4] - 停牌前最后交易价格为2.72元[5] 主营业务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互联网广告业务、云服务业务和电商贸易业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