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感冒灵

搜索文档
连锁药房中报发“减速”信号 来听三位从业者如何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4 14:35
行业规模与增长趋势 - 全国药店数量从2009年底38.14万家增长至2024年底68万家,15年间增长近30万家 [1] - 药店市场规模从2009年1531亿元持续扩张,但2024年行业首次出现负增长,关闭药店约3.9万家 [1] - 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药店净减少约3000家,行业扩张明显减速 [1] 企业动态与经营策略 - 上市连锁药房企业明确传递暂停扩张信号,老百姓2025年上半年净增门店108家,其中加盟店净增305家而直营店净减197家 [2] - 老百姓2025年计划新开1000家门店,主要以加盟店形式且侧重老店转加盟 [2] - 行业头部企业同样面临经营压力,部分区域连锁药房关闭大量门店,某区域连锁去年关闭120家门店后剩余600余家,预计下半年继续关店 [7] 市场竞争与盈利状况 - 线上平台低价冲击严重,太极藿香正气液进货价14元但线上促销价低至2元,三九感冒灵进货价13-14元但线上仅售4-5元 [7] - 平台抽成和配送费约占利润15%,叠加人力租金等成本后,毛利率从20%大幅压缩 [8] - 上市药房纯利润率降至1%-3%,年销售额1亿元对应纯利润约200万元,优秀企业也仅600万元左右 [9] 资本影响与并购环境 - 资本曾高价收购药店,收购价达销售额1.7倍(如10亿销售额出价16-17亿元),催生行业泡沫 [4] - 当前并购市场冷却,资本主导的连锁药房难以出售门店,因前期收购成本过高 [4] - 行业并购风气消退,药店不再以"卖店"为目的,扩张模式发生根本转变 [4] 行业结构调整与未来展望 - 国际比较显示合理药店密度应为5000-6000人支撑1家药房,据此国内正常数量应为30-40万家,当前68万家存在严重过剩 [5] - 预计全国药店数量将回归40万家左右,未来3-5年持续关店,2024年实际关店数量可能比官方3.9万家多一倍 [5][8] - 行业进入结构性增长新阶段,告别过去普涨和规模驱动的粗放式增长模式 [11] 经营挑战与转型尝试 - 线上订单占比分化明显,省会城市超20%而三四线仅5%-6%,线上销售普遍亏损需线下反哺 [7][8] - 企业尝试产品多元化、私域流量和客户黏性提升,但尚未找到治本之策 [5] - 处方外流利好未达预期,2020年技术通路打通但处方未能流出,导致行业未能及时调整品类结构 [10] 经营者分化与行业心态 - 药店经营者分三类:必须活下去的上市公司、积极探索的中等规模连锁、随时撤退的小微药房 [9] - 行业讨论焦点从如何发展转向如何生存,从如何赚钱转向如何减亏 [5] - 行业高速发展主要受益于时代红利而非从业者能力,惯性思维导致转型困难 [11]
“亏得没办法了” 一连锁药房老板自述:忙活一年净亏了2000多万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4 08:56
行业规模与增长趋势 - 全国药店数量从2009年38.14万家增长至2024年68万家,15年间增长近30万家,市场规模从1531亿元持续扩张 [1] - 2024年零售药店数量首次负增长,关闭约3.9万家,2025年第一季度净减少约3000家 [1][2] - 药店密度达每万人4.6家,显著高于日本和美国水平,行业饱和程度较高 [1] 企业经营策略转变 - 头部企业老百姓2025年上半年净增门店108家,其中加盟店增305家而直营店减197家,2025年计划新开1000家门店以加盟为主 [1] - 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收缩,上市公司明确暂停扩张,关店成为普遍策略 [1][2][7] - 资本推动的高价并购模式失效,收购价从销售额1.7倍降至30%-40%,药店资产大幅贬值 [7] 线上业务冲击与盈利压力 - 线上平台低价销售导致亏损,例如太极藿香正气液进货价14元线上售2元,三九感冒灵进货价13-14元线上售4-5元 [6] - 平台抽成和配送费占销售额15%,叠加人力租金等成本后,毛利率从20%降至7%-8% [6][7] - 线上订单占比在省会城市超20%,但三四线城市仅5%-6%,区域差异显著 [7] 行业盈利水平与结构 - 上市公司纯利润率降至1%-3%,即1亿元销售额仅对应200-600万元净利润 [8] - 2023年区域连锁药房净亏损超2000万元,2024年通过关店裁员勉强维持盈利 [6] - 行业经营者分三类:必须生存的上市公司、积极瘦身的中等连锁、准备退出的小规模经营者 [8]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反思 - 处方外流预期未兑现,2017年资本因该预期涌入行业,但2024年技术通路成熟后处方仍未能流出 [9] - 行业过度依赖"用药赚钱"惯性思维,误将政策红利视为自身能力,未能及时调整经营结构 [9][10] - 实际关店数量远超官方数据,因资质保留政策导致"店没证在"现象,估计2024年真实关店量达官方3万家的两倍 [2] 未来行业展望 - 按国际标准国内合理药店数量应为30-40万家,当前68万家需减少至少三分之一 [3] - 预计2025年关店数量将达10万家,未来3-5年药店总数将回归40万家左右 [7] - 行业进入结构性增长阶段,需从规模驱动转向专业化服务与效率提升 [10]
连锁药房老板自述:忙活一年净亏2000多万元
虎嗅· 2025-09-04 06:41
行业规模与市场饱和 - 全国药店总数从2009年38.14万家增长至2024年底68万家,平均每万人拥有4.6家药店,密度远高于日本和美国水平[1] - 2024年全国关闭零售药店约3.9万家,零售药店数量首次进入负增长阶段,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药店净减少约3000家[3][13] - 实际关店数量远超统计数值,因政策允许半年内保留经营资质,估计2024年实际关店数量比3万家多一倍[13] - 按国际标准(5000-6000人/药店),国内正常药店数量应为30-40万家,当前近70万家的规模意味着至少三分之一药店需要关闭[14] 企业经营与财务表现 - 某区域连锁药房2024年净亏损2000多万元,关闭约120家门店并裁员500人,现有600余家门店预计继续关闭[18] - 上市药房企业纯利润率降至1%-3%,即1亿元销售额仅对应200-600万元净利润[27] - 老百姓药房2025年上半年净增108家门店,其中加盟店净增305家,直营店净减197家,2025年计划新开1000家门店且以加盟为主[4][5] - 线上销售导致严重亏损,例如太极藿香正气液进货价14元,线上促销价2元,单盒亏损12元;三九感冒灵进货价13-14元,线上售价4-5元[19] - 线上平台抽成和配送费约占15%利润,扣除人力、租金等成本后毛利率仅剩5%左右[20] 行业竞争与资本影响 - 资本高价收购催生药店数量泡沫,收购价曾达销售额1.7倍(10亿元销售额对应16-17亿元出价),当前上市公司市值仅为销售额30%-40%[10][24] - 资本主导的连锁药房因收购成本过高难以出售门店,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生存策略[12] - 线上订单占比存在区域差异,三四线城市占比5%-6%,省会城市超过20%[21] 行业转型与挑战 - 处方外流预期未兑现,2017年资本因该利好进入行业,但2024年技术通路成熟后处方仍未能流出,导致行业未能及时调整经营结构[29] - 行业从粗放式规模扩张进入结构性增长阶段,专业化服务、慢性病管理等措施难以抵挡低价竞争[23][34] - 经营者分为三类:上市公司必须维持运营、中等规模连锁通过关店和优化经营求生、小型经营者逐步退出市场[28] 行业认知与反思 - 过去15年高速发展主要受益于行业红利而非经营能力,部分从业者误将红利视为能力[6][31][32] - 2024年药店数量绝对值下降为20多年来首次,标志行业进入必然下行调整期[33]
“亏得没办法了”!去年全国关闭药店约3.9万家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4 06:12
行业规模变化 - 2009年全国药店数量38.14万家 市场规模1531亿元 截至2024年底全国药店总数突破68万家 平均每万人拥有4.6家药店 远高于日本和美国水平 [1] - 2024年全国关闭零售药店约3.9万家 零售药店数量首次进入负增长阶段 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药店净减少约3000家 [3][5] - 实际关店数量远超统计值 因政策允许半年内保留资质重开 估计2024年实际关店数量比3万家多一倍 [5] - 国外药店密度为5000-6000人支撑一家药房 国内正常水平应为30-40万家 当前近70万家意味着至少三分之一药店将关门 [6] - 预计未来三到五年全国药店数量回归到40万家左右 2025年估计关店10万家 [11] 企业经营策略转变 - 上市药房企业明确传递暂停扩张信号 老百姓2025年计划开店1000家 主要为加盟门店且以老店转加盟为主 上半年净增108家门店中加盟增305家 直营减197家 [3] - 行业从扩规模转向收缩 资本主导的高价收购模式终结 收购价从销售额1.7倍降至市值仅销售额30%-40% [5][11] - 关店成为最有效止损手段 区域连锁药房2024年关120家店裁500人 亏损2000多万元 2025年通过关店勉强维持盈利 [8][11] - 线上销售普遍亏损 例如太极藿香正气液进货价14元 线上促销价2元 卖一盒亏12元 平台抽成和配送费占15%利润 [9] - 行业毛利率普遍降至20%左右 扣除线上成本后几无利润 自有品种较多企业毛利率仅7%-8% [9][10] 盈利能力与行业前景 - 上市公司纯利润率降至1%-3% 即1亿元销售额仅200万元左右利润 特别好的企业约600万元 [12] - 行业现金流较好但纯利润下降匪夷所思 预计1%-3%利润水平难以维持 将导致更多关店 [12][13] - 药店行业不再被视为好生意 根源在于误将红利当能力 处方外流利好未兑现 线上低价冲击及过度饱和导致结构性调整 [4][7][13][14][16] - 行业进入结构性增长新阶段 告别过去普涨和规模驱动模式 需要调整过度饱和的药店数量 [16]
三位药店人讲述:从疯狂开店到加速关门,药店数量将再减少三分之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4 02:11
行业规模与增长趋势 - 全国药店数量从2009年38.14万家增长至2024年68万家,15年间增长78% [1] - 药店市场规模从2009年1531亿元持续扩张 [1] - 2024年零售药店数量首次负增长,关闭约3.9万家,2025年第一季度净减少约3000家 [1][2] - 行业密度达每万人4.6家药店,远超日本和美国水平 [1] - 合理药店数量应为30-40万家,当前超饱和状态导致约三分之一药店需关闭 [3] 企业经营状况 - 老百姓大药房2025年上半年净增108家门店,其中加盟店净增305家,直营店净减197家 [1] - 上市药房企业纯利润率降至1%-3%,销售额1亿元对应净利润约200万元 [8] - 区域连锁药房案例显示2024年净亏损2000多万元,关闭120家门店并裁员500人 [6] - 行业毛利率约20%,扣除平台抽成和配送费15%后盈利空间极小 [6] - 线上订单占比在省会城市超20%,三四线城市仅5%-6% [7] 市场竞争与并购动态 - 资本推动高价收购,历史收购价达销售额1.7倍(10亿元销售额对应16-17亿元出价) [7] - 当前上市公司市值仅为销售额30%-40%(100亿元销售规模对应30-40亿元市值) [7] - 资本主导的连锁药房因收购成本过高难以出售门店 [2] - 线上平台低价倾销:太极藿香正气液进货价14元/线上售2元,三九感冒灵进货价13-14元/线上售4-5元 [6] 行业转型挑战 - 处方外流预期未兑现,2017年技术通路打通但处方未能流出 [9] - 企业从规模扩张转向关店瘦身,老百姓大药房2025年计划新开1000家店以加盟店为主 [1] - 尝试产品多元化、私域流量和客户黏性提升等措施效果有限 [3] - 行业从粗放式规模驱动转向结构性增长新阶段 [10] 行业认知转变 - 过去误将行业红利视为自身能力,实际100%增长得益于时代红利 [9] - 经营者讨论主题从"如何发展"转变为"如何生存",从"如何赚钱"转变为"如何减亏" [3] - 2024年药店数量绝对值下降为20多年来首次,标志行业进入下行周期 [10] - 实际关店数量远超官方数据,估计2024年真实关店数量达官方3万家的两倍 [2]
深度中报观察丨三位药店人讲述:从疯狂开店到加速关门,药店数量将再减少三分之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4 02:06
行业规模与历史发展 - 2009年全国药店数量38.14万家 市场规模1531亿元 截至2024年药店总数突破68万家 平均每万人拥有4.6家药店 远高于日本和美国水平 [1] 行业转折与负增长 - 2024年全国关闭零售药店约3.9万家 零售药店数量首次进入负增长阶段 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药店净减少约3000家 [2] - 实际关店数量远超官方数据 因政策允许半年内保留资质重开 据上市药房董事长估计去年实际关店数量比3万家多一倍 [4][6] - 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收缩 上市企业明确传递暂停扩张信号 [2][6] 企业策略调整案例 - 老百姓药房2025年上半年净增门店108家 其中加盟店净增305家 直营店净减197家 2025年计划新开1000家店 主要为加盟店且以老店转加盟为主 [2] 线上冲击与盈利困境 - 线上平台低价销售导致严重亏损 例如太极藿香正气液进货价14元 线上促销价2元 卖一盒亏12元 三九感冒灵进货价13-14元 线上常卖4-5元 [10] - 平台抽成和配送费约占15%利润 扣除后毛利率仅剩约5% 若成本控制好且自有品牌多 毛利率可达7%-8% [10][11] - 区域连锁药房线上订单占比超20% 远高于三四线城市5%-6%的占比 线下盈利反哺线上亏损 [10] 资本泡沫与估值变化 - 资本曾高价收购药店 收购价达销售额1.7倍(例如10亿销售额出价16-17亿元) 当前上市公司市值仅为销售额30%-40%(例如100亿销售额市值30-40亿元) [12] - 资本主导的连锁药房因收购成本过高 现难以出售门店 [6] 行业饱和与结构调整 - 国际标准5000-6000人支撑一家药房 国内正常水平应为30-40万家 当前近70万家意味着超三分之一药店需关闭 [7] - 预计未来三到五年全国药店数量将回归40万家左右 2025年关店数量可能达10万家 [12] 盈利能力恶化 - 上市公司纯利润率仅1%-3% 即1亿元销售额纯利润约200万元 最高约600万元 且该利润水平难以维持 [13] - 区域连锁药房2024年净亏2000多万元 2025年通过关店裁员勉强维持盈利 [9] 发展驱动因素反思 - 行业高速发展主要依赖政策红利而非经营能力 2017年处方外流预期吸引资本涌入 但2024年确认利好难兑现 [14][15] - 行业过度依赖"用药赚钱"惯性 未能及时调整经营结构 [15] 行业分类与生存状态 - 药店经营者分为三类:上市公司必须活下去 中等规模连锁关店瘦身并探索经营 小规模经营者随时可能撤退 [13] - 行业进入结构性增长新阶段 不再依赖规模扩张的粗放式增长 [17]
入选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 龙华品牌影响力日盛
南方都市报· 2025-05-20 12:57
深圳龙华区品牌建设成果 - 2024年新一届深圳(湾区)知名品牌中74个入选品牌中有13家龙华企业及其品牌 上榜数量排名前列 [5] -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的"图拉斯(TORRAS)"入选第十一届国际信誉品牌 [5][11] - 2024年商务部认定238个品牌为第三批中华老字号 龙华品牌"永丰源"实现该区中华老字号零的突破 [10] 龙华区品牌战略实施 - 2018年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品牌建设领导小组 印发《龙华区加强品牌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 [7] - 2018年成功入选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 [7] - 2020年在全市率先制定《创新产品与服务目录管理办法》 累计评选5批次涉及61家企业的82项创新产品与服务 [12] 数字化赋能品牌建设 - 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印发《数字化助力消费品工业"三品"行动方案(2022-2025)》 要求以数字化推动"三品"战略迈上新台阶 [8] - 龙华区利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5G等优势 提出建设数字龙华 打造数字经济先行区 [8] - 华润三九打造"观澜基地两化融合(乳膏剂车间)"项目 提升三九胃泰、三九感冒灵等产品品牌美誉度 [9] 企业品牌发展案例 - 国瓷永丰源承揽20余场国宴用瓷大任和4次国家任务用瓷 [9] - 华润三九基于"999"主品牌构建"1+N"品牌矩阵 横跨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场景 [11] - 瞳学科技旗下拥有"可啦啦""优瞳"等品牌 上榜2024年高质量消费品牌TOP100 [11] - 绿联科技以"UGREEN绿联"品牌在亚洲、欧美市场赢得良好美誉度 [11] 产业集聚效应 - 吸引沃特沃德、美团、迈瑞等重点企业扎根龙华 [11] - 大浪时尚小镇中影儿集团、玛丝菲尔、赢领智尚等时尚企业通过数字化开拓市场 [11] - 2023年组织国瓷永丰源等6家企业参加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主题展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