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轮业

搜索文档
2025暑期酒店业变局:出境游复苏带来“中式改造”丨夏游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1 10:33
暑期旅游市场表现 - 暑期旅游市场持续62天 订单均价同比增长9.9% [1] - 品质游趋势明显 特种兵式旅游退潮 [1] - 热门文体活动带动周边酒店搜索热度攀升 时代少年团演唱会期间场馆周边旅游搜索量环比增长超7倍 [2] 酒店行业消费升级 - 高端酒店市场表现较好 三亚珊瑚湾文华东方酒店暑期入住率超70% [2] - 酒店推出特色体验活动 包括海洋生态主题夏令营和露天电影等增值服务 [2] - 00后毕业生成为目标客群 酒店通过文创礼品兑换等活动增强客户粘性 [1] 出境游市场复苏 - 出境游复苏超预期 日本冲绳酒店订单同比增长98% 韩国济州岛增长44% [3] - 短线海岛游增长强劲 泰国普吉岛和马来沙巴等地包车订单量同比增长170%以上 [3] - 欧洲自驾游保持增长 西欧目的地更受欢迎 北欧推出木屋/古堡酒店等特色住宿 [4] 境外酒店服务升级 - 乌兹别克斯坦免签政策实施后 塔什干等地酒店提供中文礼宾服务和中式茶具 [3] - 马尔代夫酒店推出儿童免费住宿及专属托管服务 吸引家庭亲子客群 [4] - 邮轮市场强势复苏 上海口岸出入境旅客达137.7万人次 同比增长48.71% [4] 邮轮业务表现 - 海洋光谱号邮轮非江浙沪客源比例显著提升 亲子家庭宾客占比超60% [5] - 邮轮娱乐设施预订率大幅增长 三人及四人间房型销售表现强劲 [5] - 7月18日航次载客量创历史纪录 暑期载客率创新高 [5]
产业链供应链发力 邮轮经济拓展消费新空间
新华网· 2025-08-12 05:47
邮轮行业复苏态势 - 2023年全面恢复国际邮轮运输后需求集中释放 上海和天津邮轮母港客流显著增长 [1][2] - 2023年6月至9月邮轮业逐步复苏 招商维京"伊敦号"、蓝梦"蓝梦之星号"等相继开启国际航线 交通运输部全面恢复国际邮轮运输 [3] - 2024年春节期间行业实现"开门红" 爱达邮轮"地中海号"单航次载客1600人 国产邮轮"爱达·魔都号"单航次载客3900余人 [2][3] 市场前景与预测 - 行业预计迈入第二个"黄金十年" 2024年邮轮旅客人次增速有望超全球平均水平 [4][5][6] - 麦肯锡预测中国邮轮市场将在2025年恢复至2019年水平 [6] - 皇家加勒比"海洋光谱号"2024年航线首日船票预订量达历史最高水平的两倍 消费者已开始预订2025年1月航线 [5] 客群结构变化 - 邮轮客群年轻化趋势显著 2024年预订客人平均年龄较2019年降低2.6岁 25-55岁客群占比增长20% [7] - 年轻游客偏好个性化体验 邮轮公司增设甲板跳伞、海上攀岩等运动项目 [7] - 除传统老年客群外 年轻家庭及东南亚互免签证政策带来的跨境游客成为新增长点 [2][5][6] 政策与产业支持 - 2023年出台《国际邮轮运输有序试点复航方案》及多地专项扶持政策(如上海、青岛)为行业注入动力 [6] - 国际邮轮公司加速在华部署 皇家加勒比开通上海/香港至日韩东南亚航线 MSC地中海邮轮开通日本多地航线 [6] 国产邮轮制造突破 - 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总吨位13.55万吨 最大载客量5246人 具备2125间客房 标志中国掌握航母、LNG船、邮轮三大高端造船技术 [8] - 邮轮建造推动高端装备制造和供应链升级 专家建议提升本土化率并发展新能源技术应用 [8][9] 产业链发展建议 - 上游加强自主创新和供应链本土化 中游支持本土企业购置中型邮轮参与国际竞争 下游开发新型旅游目的地 [9] - 需建设邮轮船供集聚区 培育本土船供企业 提升国际邮轮本地采购比例 目标建成亚太船供基地 [9][10] - 建议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邮轮运输、港口及旅游标准体系 优化监管模式 [10]
全球邮轮业强劲复苏,三巨头集体驶入盈利快车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6 08:52
公司业绩表现 - 皇家加勒比集团2025年第二季度总营收达45亿美元,净利润为12亿美元,载客率为110% [1] - 嘉年华集团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达63亿美元,净利润达5.65亿美元,净收益率同比提升6.4%,超预期200个基点 [2] - 挪威邮轮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达25.2亿美元,净利润为0.3亿美元,每股收益为0.51美元 [1][2] - 皇家加勒比第一季度总营收40亿美元,净利润7亿美元,第二季度净利润环比增长71% [2] - 嘉年华和皇家加勒比营收较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15亿美元和17亿美元,净利润分别增长1.14亿美元和7.3亿美元 [3] 行业复苏态势 - 全球邮轮行业呈现V型复苏态势,巨头业绩远超2019年同期水平 [1][2] - 2024年全球邮轮游客达3413万人次,行业收益超300亿美元 [3] - 2025年全球邮轮游客预计达3770万人次,2027年将增长至4000万人次 [3] - 全球邮轮客运量预计突破3710万人次,市场规模将达443.9亿美元 [4] 区域市场发展 - 美国邮轮市场到2028年规模有望突破170亿美元,游客量达1400万人次 [3] - 欧洲邮轮业未来5年保持年均近1%增速 [3] - 亚太地区邮轮业年均增速预期达19.6%,成为全球发展核心动力 [3] - 中国邮轮市场年增速达45%,成为核心增长极 [4] 中国市场动态 - 中国实施外国旅游团邮轮入境免签政策一周年,国际邮轮公司纷纷布局中国市场 [4] - 天津国际邮轮母港暑期预计接待50艘次邮轮、超10万人次旅客,7月前22天查验出入境人员3.5万人次同比增长17% [5] - MSC荣耀号回归上海母港开启13条暑期航次,驶往日韩免签热门地 [5] - 爱达邮轮以《哪吒闹海》打造沉浸式体验,蓝梦邮轮融入郑和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主题,皇家加勒比推出海陆联动亲子活动 [5] 需求驱动因素 - 家庭亲子客群成为核心需求推动力,邮轮公司通过创新航线和体验项目刺激消费 [6] - 船票价格上涨及船上消费增加推动利润增长 [2] - 邮轮旅行吸引各年龄段乘客,行业步入重启繁荣新阶段 [3]
为什么国际邮轮不爱去天津了?
36氪· 2025-06-27 06:11
行业趋势 - 天津国际邮轮母港在暑期旺季仅有两艘国产邮轮(爱达邮轮地中海号和成真邮轮梦想号)运营,外资邮轮如MSC地中海邮轮和皇家加勒比游轮已连续两年缺席 [1][4][5] - 爱达邮轮在天津的航次从2024年43个锐减至2025年16个,2026年虽恢复至24个但仍低于疫情前水平 [5] - 南方邮轮市场(深圳、广州、厦门)快速发展,爱达邮轮计划2027年在深圳部署两艘船,并重点布局大湾区航线 [6][27][30] 市场格局 - 天津母港客源高度依赖北京市场,但后疫情时代北京公务员/国企人员因护照审批限制导致出境需求萎缩 [10][11][14] - 南方母港(广州南沙、深圳蛇口、厦门)凭借地理优势(航程短)、配套完善(地铁直达、免税商业)和灵活消费群体(民营企业主、新中产)快速崛起 [20][27][29][31] - 青岛、厦门等新兴母港凭借日韩短线优势和"邮轮+目的地"模式分流北方客源 [33] 竞争劣势 - 天津出发日韩航线需绕行渤海湾,至少浪费4个航海日,导致实际停靠港口数量受限,不符合"短平快"旅行趋势 [20][21][22] - 与南方母港相比缺乏独特定位,陷入"中等生陷阱"——资源政策均有但无突出优势,客户群特征模糊 [23][24][25] - 国际航司已率先撤离北京市场(汉莎、英航取消航线),反映北方出境需求疲软,进一步影响邮轮上座率 [17][18][19] 转型方向 - 发展内贸邮轮航线(如招商维京"天津-大连-青岛-上海"环线),规避护照限制问题 [33][35] - 推动"邮轮+东疆"复合业态,通过"一票畅游"等计划转型为周末休闲目的地 [35][36] - 调整定位为"京津冀邮轮+目的地复合体",放弃全国性竞争,聚焦区域特色 [26][37]
排放量相当于1.2万辆汽车!邮轮业“急需”绿色突围
搜狐财经· 2025-05-04 09:04
邮轮旅游业发展现状 - 邮轮旅行越来越受欢迎 2024年CLIA会员邮轮数量将首次超过300艘 载客量超过63 5万人次 [3] - 2024年邮轮乘客数量创历史最高纪录 超过3170万人次 创造1686亿美元经济效益 [3] - 行业预测显示将继续增长 今年将有超过20艘邮轮下水 载客量接近4万人次 [3] 邮轮行业环境影响 - 一艘中型邮轮的污染物排放量相当于1 2万辆汽车 [3] - 行业长期忽视生态环境 运营商面临可持续发展挑战 [3] - CLIA会员公司目标是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 部分公司设定了更苛刻目标 [3] 邮轮公司环保举措 - 挪威Hurtigruten目标2030年实现"海洋零排放" 投资1亿欧元(1 137亿美元)进行环境升级 [4] - Hurtigruten已在三艘邮轮安装混合动力电力技术 计划打造首艘由电池 风能和太阳能驱动的零排放邮轮 [4] - 法国Ponant邮轮计划2030年利用风能和液氢燃料电池实现碳中和 [4] - 瑞士Viking邮轮宣布2026年交付零排放氢动力邮轮 [4] 绿色技术与行业标准 - 探索绿色技术包括高效发动机 清洁系统 废物管理和资源节约方案 [6] - 国际海事组织(IMO)条约构成负责任邮轮旅行的法律框架 [6] - 区域性组织如北极探险邮轮运营商协会致力于推广环保邮轮旅行 [6] 替代燃料发展 - 液化天然气(LNG)使用量从2019年74%降至2023年54% [8] - LNG被宣传为更清洁燃料 但存在甲烷排放问题 [8] - 行业转向绿色甲醇 液化沼气 氢燃料电池 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混合能源 [8] - 2022年中国制造"世界最大电动旅游客船"长江三峡1号下水 可载1300名乘客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