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道路客运
icon
搜索文档
盛威时代二次递表港交所 2024年实现收入近16亿元
智通财经· 2025-09-11 10:47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盛威时代是中国城内网约车服务提供商及城际道路客运信息服务提供商 按2024年GTV计算在中国网约车服务市场排名第14 [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公司已承接17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的省级道路客运数字化项目 业务覆盖超过30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 [3] - 公司提供定制客运服务 与12306及航旅纵横合作为其提供大巴车票服务 [3] - 公司致力于打造整合城际交通和城内交通的一体化平台 并参与交通运输行业标准的起草和制定 [4] 行业背景与市场机会 - 中国2024年客运总量为102亿人次 其中道路客运量占比48.0% [3] - 中国农村道路总里程从2019年4200万公里增长至2024年4600万公里 复合年增长率1.8% [3] - 道路客运行业市场机会巨大 下沉至低线城市及农村市场的趋势明显 [3]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收入持续增长:2022年8.16亿元 2023年12.06亿元 2024年15.94亿元 [4] - 2025年上半年收入9.03亿元 [4] - 同期毛利表现:2022年5407万元 2023年8589.3万元 2024年5601.6万元 2025年上半年3708.8万元 [4] - 毛利率变化:2022年6.6% 2023年7.1% 2024年3.5% 2025年上半年4.1% [6] - 经营亏损状况:2022年亏损5529.6万元 2023年亏损2016.5万元 2024年亏损6053.5万元 2025年上半年亏损1153.3万元 [6] 业务模式与技术能力 - 公司基于联网售票服务经验与多家客运企业合作提供定制客运服务 [3] - 整合数字解决方案可满足各种业务模式需求 实现运力资源精细调配 [4] - 科技实力帮助客运企业开展定制客运业务 提升运营效率 [4]
三部门联合执法,济南纠正、查处道路客运市场违法违规行为38起
齐鲁晚报网· 2025-08-27 10:12
执法行动概况 - 济南市三部门联合开展道路旅客运输市场集中统一执法行动 执法点位设置24个 采用定点执法与流动巡查相结合方式 [1][3] - 重点针对三类和四类客车进行检查 打击道路旅客运输经营 道路交通安全及旅游市场黑导黑社等违法违规行为 [3] - 行动充分发挥市域内黄河流域执法联盟和一路多方联勤联动机制优势 深化交通运输一体化执法合作 [3] 执法成果数据 - 三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180人次 检查客运车辆233辆 [5] - 现场纠正和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38起 有效形成执法威慑力 [5] 行业监管趋势 - 执法行动有效维护道路旅客运输行业秩序 保障乘客和客运经营者合法权益 [3][5] - 未来将结合节假日寒暑假等重点时段旅游高峰 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 [5] - 持续严查道路旅客运输市场违法违规行为 切实维护良好交通运输市场秩序 [5]
东莞公布上半年道路客运“成绩单”,客流集中往桂湘赣
南方都市报· 2025-07-21 11:44
行业运行状况 - 2025年上半年东莞市道路客运市场旅客总发送量为369,701人次 发送量最高时期在一月份春运期间[2] - 南城汽车客运站旅客发送量达68,073人次 日均发送量为376人次 为全市最高[2] - 中堂客运站发送量仅712人次 日均发送量低至4人次 为全市最低[2] 基础设施变化 - 东莞市现有12个汽车客运站 主要分布在南城 寮步 石龙等镇街 另有8个招呼站和13个停靠点分布在15个镇街[1] - 自2022年以来 包括东莞汽车总站 厚街汽车客运站 大朗汽车客运站在内的多个客运站相继停业 多个配客点及招呼站终止经营[3] - 南城城市候机楼招呼站旅客发送量达96,996人次 首次超过南城汽车客运站[1][2] 客流特征分析 - 三大城市候机楼招呼站(南城 松山湖 东城)发送量分别为96,996人次 24,347人次和11,877人次 日均发送量超过大多数汽车客运站[2] - 省内客流主要流向广州 深圳 珠海 佛山 惠州等珠三角城市 省外客流主要流向广西 湖南 江西[2] - 南城城市候机楼去年上半年发送量为101,179人次 今年同比下降至96,996人次[2] 行业趋势 - 全市汽车客运站旅客发送量持续下滑 最低日均发送量滑落至个位数[1] - 社会经济发展和出行方式多样化导致客运站发送量和运行线路数量逐渐减少[3] - 招呼站业务量呈现差异化表现 部分候机楼招呼站发送量仍保持较高水平[2]
道路客运数智先锋平台巴士管家十周年:智慧引擎驱动行业变革
江南时报· 2025-07-17 08:03
公司发展里程碑 - 公司迎来十周年里程碑,自2015年创立以来累计服务超过4.5亿人次,覆盖全国27省265地市,从长途汽车票务平台发展为一站式综合出行服务平台 [1] - 公司以"让出行变得更简单"为使命,深耕道路客运数智化服务领域,成为驱动客运企业数智化转型的核心引擎 [1] 数智化平台建设 - 公司打造"全域交通数智平台",从数智化运营、技术支持、智能设备、供应链管理、云服务、网络数据安全等多方面赋能客运企业 [2] - 平台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重点围绕智能交通数智化应用场景展开,已服务全国550个县级以上城市的客运企业 [2] - 平台显著提升运营效率、降低综合成本、强化安全保障,积极响应国家交通强国与数字经济战略 [2] 用户服务创新 - 公司依托大数据、云计算、AI算法实现智能线路规划、动态班次调整、余票精准预测,大幅提升出行效率 [4] - 服务从公路客运扩展至火车票、飞机票、网约车、公交地铁查询、定制包车等多元化领域,打造一站式出行解决方案 [4] - 开通演出赛事专线、机场专线、校园巴士、旅游直通车等定制服务,满足用户个性化出行需求 [4] - 开发AI智能体"小巴问问",为用户提供全程智能陪伴与即时答疑,树立智慧客服新标杆 [4] - 构建多式联运智慧网络,用户可一键购买联程票,系统通过智能调度实现精准接驳 [4] 新兴业务布局 - 针对文旅消费需求开通"演出/赛事直通车",相关文旅线路接送规模同比增长200% [5] - 推出便民快巴服务,实现"需求即时响应+运力动态匹配"的精准服务,提升运营效能 [5] - 推出搭载数字人民币支付功能的自助购票机,上线鸿蒙版客户端并荣获"鸿蒙先锋—生态贡献奖" [5] - 推出"关怀版"服务,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5]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将以用户需求为锚点,以技术创新为引擎,稳步迈向未来 [7] - 计划以技术突破行业壁垒,以服务筑牢用户信赖,以生态促进行业共进 [7]
杭州道路客运转型蹚出新路
杭州日报· 2025-04-29 02:31
行业转型背景 - 杭州传统客运站(站前客运站、汽车南站)因客流锐减陆续关停,主因是高铁网络扩张、私家车普及和网约车兴起改变了出行习惯[6][7] - 公路运输仍具普适性和灵活性,是社会经济运行的底层支撑,需在公共服务与市场运营间寻找平衡[9] - 杭州作为国家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2013年起尝试"门对门"服务补足"最后一公里",2022年政策明确班车客运可开展定制服务[9] 转型核心策略 - 从粗放运营转向精准对接民生需求,以定制化、场景化服务缝合城乡资源[6] - 医疗专线成为早期成功案例:从个位数线路增至24条,2023年服务178084人次,2024年1-4月服务78069人次(日均650人次)[10] - 2024年5月推出"城际站点巴士",覆盖杭州主城及周边7个地区,日均客流最高激增5倍并实现盈利[11] 交旅融合实践 - 滑雪专线(大明山、云上草原)和徽杭古道专线成为爆款,解决徒步爱好者往返取车痛点[11][12] - 南浔古镇、千岛湖专线采用"站点即景区"设计,日均客流增至原先1.8倍[12] - 首条"游运"专线(杭州东站至建德航川村)日均咨询超千单,计划结合客货邮一体化推广土特产[12] 创新运营模式 - 与滴滴合作利用出行数据规划线路:三四线城市需求集中于大型社区,一二线城市聚焦地铁站/医院[13] - 共享19个公交客运停靠点实现"站外上客",江陵路等地铁口发送量已超传统客运站[13][14] - 组建私域社群并开展抖音/小红书营销,2023年成立营销部推动"坐商"向"行商"转变[15] 未来发展规划 - 2024年计划新增50条定制线路(常态线/季节线/特色线等),加速向桐庐石舍村等乡村延伸[16] - 探索"客运+乡村接驳"生态链,协调景区直通、景点串线等方案提升目的地交通便利性[16] - 推动客运场站与城市枢纽/公交站点资源融合,构建多业态联动的理想出行场景[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