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软磁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铂科新材(300811):2025年半年报点评:AI应用星辰大海,芯片电感未来可期
民生证券· 2025-08-26 07:48
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4][6] 核心观点 - 公司为软磁粉芯行业龙头企业 有望充分受益于下游新能源车 光伏以及AI等行业的高景气度 [3][4] - 公司独家研发的芯片电感处于快速放量期 金属软磁粉末产能释放在即 打开新成长曲线 [3][4] - 公司三条增长曲线模型构建日趋成熟 包括金属软磁粉芯稳步发展 芯片电感进入高速发展快车道 金属软磁粉末产能进一步释放 [3] 财务表现 - 2025H1实现营收8.61亿元 同比+8.11% 归母净利润1.91亿元 同比+3.28% [1] - 2025Q2实现营收4.77亿元 同比+3.54% 环比+24.54% 归母净利润1.18亿元 同比+3.37% 环比+59.34% [1] - 2025H1综合毛利率39.77% 同比-0.71pct 2025Q2综合毛利率41.44% 同比-0.90pct 环比+3.76pct [3]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5/6.48/8.24亿元 对应PE分别为42/32/26倍 [4][5] 业务板块分析 - 磁粉芯业务25H1实现营收6.57亿元 同比+11.97% 服务器电源及UPS领域受益于新基建和人工智能持续快速增长 [2] - 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领域取得比亚迪 华为等品牌认可 海外市场取得包括特斯拉等重大突破 销售收入同比高速增长 [2] - 光伏及储能领域跟随抢装节奏实现快速增长 空调领域因产能紧张主动放弃部分低价市场导致收入同比下滑 [2] - 芯片电感业务25H1实现营收约1.76亿元 同比-9.71% 主要受客户新老方案切换影响 二季度出货开始逐步恢复并持续增长 [2] - 芯片电感客户拓展方面与MPS等现有客户深化合作 与伟创力等全球知名厂商建立合作关系 [2] - 芯片电感应用拓展方面开拓ASIC 光模块 DDR 消费电子等更多应用领域 [2] - 磁粉业务25H1实现营收2638.07万元 同比+90.35% 主要受益于新能源汽车 AI服务器等新兴应用领域对高性能软磁材料的旺盛需求 [2] 产能建设 - 公司持续筹建新粉体工厂 已有多条非晶纳米晶和水雾化铁硅铬粉末生产线建设完成并投入生产 [2] - 新生产基地建成后将有效缓解当前产能紧张的局面 [2]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1.35/26.24/32.36亿元 增长率分别为28.4%/22.9%/23.3% [5][10] - 预计2025-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41.50%/42.34%/43.03% 净利润率分别为23.66%/24.71%/25.48% [10]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74/2.24/2.85元 [5][10]
铂科新材20250515
2025-05-15 15:05
纪要涉及的公司 铂科新材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竞争优势**:铂科新材在软磁材料领域领先,国内市场份额接近 40%,与东睦股份合计占 60%-70%市场,毛利率和净利率稳定,显示较强竞争与盈利能力[2][7] - **一体化布局优势**:一体化布局使企业了解粉末制备工艺、响应下游需求、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铂科新材借此长期保持近 40%毛利率和 20%净利率[2][8] - **产能优势**:铂科新材有惠东嘉禾源两个基地,总产能具柔性,2024 年销量约 3.8 万吨,2025 年目标 4.8 - 5 万吨,预计未来维持 15% - 20%增速,保证新能源行业竞争力和利润增长[9][10] - **芯片电感业务**:芯片电感是新兴业务,过去三年营收从 2000 万到近 4 亿,预计 2025 年继续增长,供应英伟达、AMD 等客户,验证 DDR6 存储条电感,2026 年有望规模化应用,有望成新增长点[5][13][14] - **铜铁共烧电感优势**:铜铁共烧电感在 AI 领域有高功率、小体积、高安全性优势,毛利率 50%,净利率约 30%,拉动公司综合盈利能力提升[2][12] - **未来发展前景**:铂科新材未来在 AI 服务器、手机、PC 端、存储条等领域发挥作用,产能扩展将提升产值,2025 年下半年扩产后产值上升,积极布局产能并激励团队,维持稳定增速和抗风险能力[15] -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未来几年营收分别为 22 亿、32 亿和 37 亿元,利润分别为 4.7 亿、5.9 亿和 7 亿元,对应增速约 25%,竞争格局优越,下游需求结构优化增强抗风险能力,当前股价处于估值中枢偏低位置[1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业务构成**:铂科新材主要有粉芯和芯片电感两块业务,粉芯业务是国内一体化龙头,芯片电感是第二成长曲线[3] - **应用场景区别**:粉芯主要用于新能源领域,芯片电感主要用于 AI 显卡及终端设备,逐步拓展到新场景,未来 AI 发展或打开更多应用空间[4] - **软磁材料特点**:软磁材料易磁化和退磁,适合磁电转换,合金软磁粉芯功率和频率高,更适合新能源市场[6]
2025年中国软磁材料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需求量、重点企业分析及发展趋势研判:下游应用场景多维度发力,打开软磁材料市场增长空间[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14 01:30
金属软磁粉芯市场前景 - 金属软磁粉芯是综合性能优异的软磁材料 具有温度特性良好 损耗小 饱和磁通密度高等特性 满足电能变换设备高效率 高功率密度 高频化要求[1][17][19] - 与新能源产业密切相关 广泛应用于光伏发电 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 数据中心 储能 变频空调 消费电子 电能质量整治等领域[1][17][19] - 2019年中国金属软磁粉芯需求量8.2万吨 市场规模27.2亿元 预计2025年需求量达20.1万吨 市场规模约75.2亿元[1][19] - 预计2025年全球金属软磁粉芯需求量达31.2万吨[17] 软磁材料行业概述 - 软磁材料是具有低矫顽力和高磁导率的磁性材料 易于磁化和退磁 主要功能是导磁 电磁能量转换与传输[3] - 分为金属软磁材料 铁氧体软磁材料 非晶合金及纳米晶合金软磁材料三类 金属软磁材料可细分为纯铁 硅钢 坡莫合金 金属软磁粉芯等[3] - 不同磁材匹配不同工作环境 硅钢和非晶合金适用于变压器 电机等低频高功率场景 合金软磁和非晶纳米晶适用于消费电子 光伏 新能源车等领域 铁氧体适用于消费电子 通信等领域[5] 产业链结构 - 上游为钢铁行业和化工行业 中游为金属软磁材料和软磁铁氧体 下游应用于电力 通信 电子设备 新能源汽车 智能制造 国防军工 家用电器等领域[6] - 钢铁是重要原材料 通过调控碳含量和添加硅 铝等合金元素制成电工钢 电磁纯铁等特种钢材[9] - 中国生铁产量从2015年6.91亿吨增长至2024年8.52亿吨 年复合增长率2.35% 粗钢产量从2015年8.04亿吨增长至2024年10.05亿吨 年复合增长率2.51% 钢材产量从2015年11.2亿吨增长至2024年14亿吨 年复合增长率2.51%[9] - 2025年一季度中国粗钢产量2.59亿吨同比增长0.6% 生铁产量2.16亿吨同比增长0.8% 钢材产量3.59亿吨同比增长6.1%[9] 新能源汽车应用 - 软磁材料用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 车载充电机 DC/DC变换器 逆变器等关键电子设备中的变压器 电感等磁性器件 提高效率 功率密度和可靠性[10] - 用于充电设施直流充电桩和无线充电系统 提升功率转换效率 充电效率和传输距离[10]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15年34.05万辆增长至2024年1288.8万辆 年复合增长率49.74% 销量从2015年33.11万辆增长至2024年1286.6万辆 年复合增长率50.18%[10] - 2025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318.2万辆和307.5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50.4%和47.1%[10] 全球市场规模 - 软磁材料具有高饱和磁感 低损耗 高磁导率 小型化 耐腐蚀等特点 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 通信电子 计算机 光伏逆变器 新能源汽车等领域[13] - 全球软磁材料市场占比最高为亚太地区超过50% 北美地区约占24%[13] - 全球软磁材料市场规模从2019年514亿美元提升至2024年794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9.1%[14] 硅钢市场 - 硅钢是铁硅系合金 具有较好磁电性能 价格便宜 机械应力影响小等优点 用作发电机 电动机 变压器等的铁芯 是全球用量最大的软磁材料[16] - 2024年中国硅钢产量达1610万吨 其中取向硅钢产量295万吨同比增长11.9% 无取向硅钢产量1315万吨同比增长9%[16] 铁氧体软磁材料 - 铁氧体软磁材料是含有氧化铁的低矫顽力复合氧化物 应用最广泛的软磁材料之一 用于移动通讯 互联网 开关电源 液晶显示器 汽车电子等领域[22] - 全球铁氧体软磁材料主要集中在中国和日本 中国在产量上占优势 日本在技术上占优势[22] - 2023年中国铁氧体软磁材料销量48万吨 2024年销量约51万吨[22]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软磁材料生产重心集中在日本和中国 日本是技术领头羊 中国在产能方面位居榜首[24] - 代表性企业包括横店东磁 天通股份 中科磁业 云路股份 东睦股份 铂科新材 悦安新材 中钢天源 安泰科技等[24] - 横店东磁是全球最大的永磁铁氧体和软磁材料制造企业 2024年磁性材料营业收入38.12亿元同比增长1.93%[24][26] - 天通股份主要开展软磁材料及磁芯研发生产销售 产品涵盖锰锌铁氧体材料 金属软磁材料等[28] - 东睦股份2024年软磁复合材料营业收入9.02亿元同比增长9.2%[28] 行业发展趋势 - 技术创新驱动高端化发展 市场对高频低损耗 高磁导率软磁材料需求激增 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突破纳米晶合金 非晶带材等关键技术[30] - 绿色低碳推动产业升级 高性能硅钢 低损耗非晶合金等在风电 光伏 电动汽车等领域应用扩大 提升能源转换效率[31] - 国产替代加速产业链自主可控 本土企业突破高端硅钢 纳米晶带材等技术壁垒 减少对进口材料依赖[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