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航天探索
icon
搜索文档
【微特稿】8000多人中选出10人 美国新一批宇航员亮相
新华社· 2025-09-23 06:17
这些宇航员需要接受两年培训才能获得"上岗"资格。这是1959年以来美国航天局选拔出的第24批宇航 员,上一批宇航员"招新"是在2021年。迄今为止,只有370人通过了美国航天局的宇航员选拔,包括41 名现役宇航员。 【新华社微特稿】美国航天局22日向公众介绍新遴选出的10名宇航员:他们从8000多名申请人中脱颖而 出,包括6名女性和4名男性,女性人数首次超过男性。 美联社援引美国航天局代理局长肖恩·达菲的话报道,新一批宇航员今后或可成为登上火星的首批美国 宇航员之一。 新一批宇航员包括曾参与美国航天局"好奇"号火星车项目的地质学家、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工程师, 以及多名军队飞行员。空军少校亚当·富尔曼在交通晚高峰时接到电话,得知自己入选宇航员。他赶紧 就近驶出公路,在停车场停车"确认没有听错"。 今年入选的安娜·梅农是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工程师。去年9月,她作为公司商业载人项目的一员,乘 坐"龙"飞船进入太空,是通过美国航天局宇航员选拔之前就上过太空的第一人。她的丈夫阿尼尔上一批 入选美国航天局宇航员,作为医生曾参与过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太空项目。(完)(欧飒) 美国航天局负责宇航员培训的官员诺姆·奈特说,宇航员选拔 ...
美媒:力争2027年登月,NASA复活“毒蛇”月球车
环球时报· 2025-09-21 22:53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武彦】据美国"太空"网站20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当天宣布,原 本被叫停的"毒蛇"月球车项目正式复活,将力争在2027年跟随蓝色起源公司的"蓝月亮"月球着陆器降落 在月球南极地区。 不过美媒也提到,蓝色起源公司只负责完成"毒蛇"月球车与"蓝月亮"月球着陆器的整合,并不包括发射 任务。美国"太空新闻"网站20日称,NASA官员警告称,"阿尔忒弥斯"载人登月计划很可能因为美国太 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星舰"超重型火箭研制进度滞后而被迫"推迟数年",尤其是其"星舰"飞船 准备工作的任何延迟都可能进一步推迟该计划的时间表,进而导致"中国在新一轮载人登月竞赛中取得 领先"。 由于月球南极可能存在水冰资源,该地区也因此成为各国新一轮月球探测的热点。2023年印度"月船 3"号成为首个在月球南极地区成功软着陆的探测器,但它并没有提供该地区是否存在水冰的直接证据。 2025年3月,美国直觉机器公司的"雅典娜"着陆器在月球南极着陆时侧翻,太阳能板无法有效充电,电 池耗尽后任务提前结束,只发回了少量数据。中国将在2026年发射嫦娥七号探测器,其主要任务是开展 飞跃探测,争取在月球南 ...
马斯克:25 至 30 年内或可在火星建立自给自足的人类定居点
搜狐财经· 2025-09-18 15:15
9 月 18 日消息,埃隆・马斯克表示,若未来数十年内发射能力大幅提升,25 至 30 年内或可在火星建立自给自足的人类定居点。 IT之家注意到,这位 SpaceX 首席执行官在"全投入峰会"(All-In Summit)上指出,建立自给自足的火星殖民地,关键在于每次发射窗口期"送往火星的吨位 数"实现指数级增长。他同时强调,"星舰"(Starship)是该公司推进星际探索计划的核心载体。 火星定居目标 马斯克提到,真正的自给自足要求火星具备"文明所需的全部要素",涵盖从食品生产到微芯片制造的各个领域。据 Space.com报道,"星舰" 3.0 版本 (Starship Version 3)预计将支持首次无人火星测试飞行;而未来迭代版本的高度或可达 466 英尺(约 142 米),并能运送对建立定居点至关重要的更大规 模有效载荷。马斯克最终表示,若推进顺利,火星城市建设的激进时间表最短可压缩至 30 年。 "我认为 30 年内能够实现这一目标,但前提是每一个火星转移窗口期 —— 也就是每两年一次 —— 送往火星的吨位数都能实现指数级增长。每两年,行星会 运行至特定对齐位置,此时便具备向火星转移的条件。" " ...
硅谷观察:特斯拉董事会造了根金链子,如果业绩实现,马斯克最高可拿价值9000亿美元特斯拉期权!将成全球首个万亿美元富翁
搜狐财经· 2025-09-08 01:16
薪酬方案概述 - 特斯拉董事会提出全新薪酬方案 将在11月6日股东大会表决 [3] - 方案要求马斯克持续领导公司十年 并完成业绩与市值目标 [2] - 若完成所有绩效目标 将获得最高价值9000亿美元期权 持股比例增至25% [6] 绩效目标结构 - 市值目标分12个层级 从2万亿美元至8.5万亿美元 每达成一级可获得353万股期权 [9][11] - 需同步达成运营目标:累计交付2000万辆车/1000万FSD订阅/100万台机器人/100万辆Robotaxi运营 [10][11] - 营业利润目标从当前170亿美元提升至4000亿美元 EBITDA目标最高达4000亿美元 [9][10][11] 历史薪酬方案对比 - 2018年薪酬方案要求市值从590亿美元增至6500亿美元 马斯克已全面达成 [13] - 当时获得约120亿股期权 因行使期权缴税导致持股比例从20%降至13% [13] - 该方案曾被法院否决 公司已将注册地从特拉华州迁至得克萨斯州 [14] 公司股权结构 - 特斯拉散户持股比例达42% 为万亿美元市值俱乐部中最高 [5] - 马斯克持有SpaceX 42%股权(估值4000亿美元)及xAI 54%股权(估值2000亿美元) [6] - 其SpaceX持股价值已超过特斯拉持股 [6] 业务协同与争议 - 马斯克常进行关联交易:SpaceX曾借款10亿美元助推特收购 调拨特斯拉工程师支援 [7] - SpaceX向xAI投资20亿美元 特斯拉采购xAI系统 下月股东将表决xAI投资计划 [7] - 这些操作在上市公司层面存在股东权益侵占嫌疑 曾引发诉讼 [7] 战略转型方向 - 电动车业务陷入停滞:去年销量下滑1% 今年上半年大幅下滑7% [15] - 公司未来价值80%依赖自动驾驶与机器人业务 目前尚未产生实际营收 [16][18] - 第四代发展规划聚焦人工智能 未提及新电动车车型 [19][21] 自动驾驶与机器人进展 - Robotaxi服务已在美试运营 但需安全员陪同 计划年底覆盖半数美国人口 [23] - 人形机器人Optimus仍处于开发阶段 反应迟钝 距商用尚有距离 [25] - 行业预测2050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达4.7万亿美元 [23] 治理结构特点 - 董事会未对马斯克政治活动设限 尽管其立场已对品牌造成损害 [25] - 薪酬方案核心目的是确保马斯克长期留任 即使目标未达成也能保证其投入精力 [12][25]
特斯拉董事会造了根金链子 要给马斯克万亿美元薪酬
新浪科技· 2025-09-08 00:41
薪酬方案核心内容 - 特斯拉董事会提出全新薪酬方案 马斯克若实现所有绩效目标可获得最高价值9000亿美元的特斯拉期权 持股比例将增长一倍至25% [2] - 薪酬方案需在11月6日股东大会投票表决 由于散户持股比例高达42% 预计通过可能性较高 [2] - 方案要求马斯克在未来十年带领特斯拉市值达到8.5万亿美元 为当前1.1万亿美元市值的近8倍 每达到一个市值里程碑可获得353万股期权 [4] - 业绩目标包括营业利润从170亿美元提升至4000亿美元 累计交付2000万辆车辆 FSD活跃用户达1000万 交付100万台机器人 运营100万辆无人驾驶出租车 [5] - 马斯克必须持续担任CEO或执行角色才能获得期权 若未实现目标则奖励取消 若中途离职则未归属股份被没收 [5] 历史薪酬方案对比 - 2018年薪酬方案要求特斯拉市值从590亿美元增长至6500亿美元 马斯克成功解锁全部12个部分并获得约120亿股期权 [6] - 因行使期权需缴税 马斯克在2021-2022年出售超百亿美元股票 持股比例从20%降至13% [6] - 该方案遭股东诉讼并于2024年1月被法院否决 特斯拉随后将注册地从特拉华州迁至得克萨斯州以规避法律风险 [7] 马斯克资产与业务关联 - 马斯克个人资产除特斯拉外还包括SpaceX(持股42% 估值4000亿美元) xAI(持股54% 估值2000亿美元) Neuralink及The Boring Company [2] - 其持有的SpaceX股权价值已超过特斯拉持股 [2] - 习惯于让旗下公司相互投资与技术流通 例如SpaceX向xAI投资20亿美元 特斯拉采购xAI系统 特斯拉工程师参与推特裁员评估 [3] 特斯拉业务转型挑战 - 电动车业务在全球三大市场(中国 美国 欧洲)遭遇全线下滑 去年销量下滑1% 今年上半年大幅下滑7% [8] - 车型老化 内饰简单 续航优势减弱 在中国市场面临国产电动车强势竞争 [8] - 马斯克在财报会议中不再提及提振电动车销量 转向聚焦自动驾驶和机器人业务 [10] - 公司发布第四代发展规划 重点聚焦人工智能 自动驾驶和机器人 未提及新电动车研发 [11] 未来增长支柱业务 - 自动驾驶业务:Robotaxi服务已在德州试运营两个月 计划年底前覆盖美国半数人口 但当前仍需安全员驾驶 [13] - 机器人业务:计划部署100万台Optimus机器人 行业预计2050年全球销售额达4.7万亿美元 但目前技术仍处于展示阶段 [13] - 马斯克预计特斯拉未来80%价值将来自自动驾驶和机器人业务 [10] 战略执行风险 - 新车型Cybercab计划明年投产 但特斯拉新车跳票推迟已成惯例 [12] - 机器人Optimus在实际测试中反应迟钝 距离商业化应用尚有距离 [13] - 马斯克政治立场导致在欧美市场遭遇自由派消费者抵制 但薪酬方案未对其政治活动设限 [14]
硅谷观察:特斯拉董事会造了根金链子,要给马斯克万亿美元
新浪科技· 2025-09-07 23:26
马斯克薪酬方案 - 特斯拉董事会提出全新薪酬方案 价值最高达9000亿美元期权 需在未来十年内实现业绩与市值目标 [2][3][6] - 方案包含12个市值里程碑和运营里程碑 每达成一个里程碑可获得353万股期权 [8][9][11] - 马斯克需持续担任特斯拉CEO十年 否则未归属股份将被没收 [12] 业绩目标要求 - 特斯拉市值需从当前1.1万亿美元增长至8.5万亿美元 增幅达八倍 [8][9] - 运营目标包括:累计交付2000万辆车辆 实现1000万FSD活跃订阅用户 交付100万台机器人 运营100万辆无人驾驶出租车 [10][11] - 调整后EBITDA需从去年170亿美元增长至4000亿美元 [10][11] 马斯克资产构成 - 当前个人资产超4000亿美元 包括特斯拉持股及其他公司股权 [2][6] - 持有SpaceX 42%股权(估值4000亿美元)和xAI 54%股权(估值2000亿美元) [6] - SpaceX持股价值已超过特斯拉持股价值 [6] 公司治理结构 - 特斯拉散户持股比例达42% 为万亿美元市值公司中最高 [5] - 马斯克要求获得25%投票权 新薪酬方案可使持股比例翻倍至四分之一 [6] - 多家公司存在交叉投资与管理层流动 例如SpaceX向xAI投资20亿美元 特斯拉采购xAI系统 [7] 历史薪酬方案对比 - 2018年薪酬方案要求市值从590亿美元增长至6500亿美元 马斯克已全部完成并获得120亿股期权 [13] - 因股东诉讼被特拉华州法院否决 特斯拉已将注册地变更至得克萨斯州 [14] 业务转型方向 - 电动车业务面临下滑 去年销量下降1% 今年上半年下降7% [15] - 公司战略重心转向自动驾驶与机器人业务 预计贡献未来80%价值 [16][18] - 发布第四代发展规划 聚焦人工智能 自动驾驶和机器人技术 [19][21] 新业务进展 - 机器人Optimus处于开发阶段 目标改变商业和家庭生产力 [23] - Robotaxi服务已在美国试运营 计划年底覆盖半数美国人口 [23] - 分析师预计人形机器人行业到2050年全球销售额达4.7万亿美元 [23]
“若登月输给中国,太尴尬,美国人要绷不住了”
观察者网· 2025-09-01 08:36
中美探月竞争态势 - 中国在登月硬件测试方面取得多次成功 包括载人登月器原型测试 而SpaceX星舰遭遇多次爆炸性失败[1] - 分析认为中国可能在本十年内击败NASA重返月球 赢得新太空竞赛初期阶段[1] - 若中国先于美国将人类送上月球 将对美国造成巨大尴尬 引发责任追究[1] 美国登月计划挑战 - NASA阿尔忒弥斯计划依赖星舰载人登陆系统和舱外活动宇航服研发[4] - 星舰需完成多项关键技术验证 包括可重复使用隔热罩 轨道加油测试 月球着陆与起飞能力[4][5] - 官方计划2027年执行阿尔忒弥斯3号登月任务 但独立观察人士认为2028年更可行[6] 月球开发战略差异 - 美国计划利用星舰和蓝月着陆器建立核能驱动月球基地 目标赢得长期竞赛[7] - NASA加速推进月球核反应堆计划 目标2030年前部署 与中国载人登月时间节点重合[7][8] - 中国计划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科学探索 后续建设月球科研试验站[10][11] 技术发展进度 - SpaceX星舰于8月26日完成第十次试飞成功[4] - 中国已完成载人登月任务前期关键技术攻关和深化论证 进入初样研制阶段[11] - 中国探月工程秉持平等互利原则 开放月球科研样品国际申请[11]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取消“星舰”24日试飞
央视新闻· 2025-08-24 23:38
公司运营事件 -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取消星舰第十次试飞任务 原计划于当地时间24日傍晚进行[1] - 取消原因为地面系统出现问题 地面系统指发射台及其周边支持起飞的基础设施[1]
NASA预算倒退60年,靠裁员渡过难关?
虎嗅· 2025-08-21 00:54
当前裁员计划 - NASA将通过自愿辞职计划裁减约3870名员工 占员工总数1.8万人的近20% [1] - 裁员是特朗普政府削减联邦雇员规模计划的一部分 [1] 历史员工规模变化 - 1958年成立时员工约8000人 由总部和原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实验室人员组成 [4] - 员工数量峰值达3.4万人 出现在20世纪60-70年代美苏航天竞赛期间 [4] - 1982年员工数降至2.2万人 1986年挑战者号事故后重新加强工程师招聘 [4] - 1992年出现第二高峰达2.57万人 当时以航天飞机为核心执行哈勃望远镜等重大计划 [5] - 2000年员工数降至约1.75万人 因克林顿政府要求削减50亿美元预算并进行重组 [7] - 2024年前维持约1.8万人规模 通过内部调整消化了航天飞机退役影响的3200名承包商 [8] 预算变动情况 - 2010财年预算请求为186.86亿美元 2025财年预算提案为253.84亿美元 [8] - 特朗普政府2026财年预算提案将NASA预算从248亿美元削减至188亿美元 降幅达24% [9] - 此次预算削减幅度为NASA历史上最大 [9] 项目调整与终止 - 火星样本返回任务被取消 [9] - 月球轨道空间站(Gateway)项目终止 [9] - 金星探测任务和"新视野"号太阳系外围探索任务被取消 [9] - 国际空间站载人货运次数及研究项目削减 预计2030年退役 [9] - 当前预算重点聚焦重返月球竞赛和首次载人登陆火星 [10] 历史背景与影响因素 - 员工数量变化反映国际竞争格局、美国社会认知和政府预算调整的影响 [11] - 20世纪90年代员工大降与冷战结束相关 1999年美国国防开支比1989年下降29.2% [8] - 2011年退役航天飞机项目后开始将更多任务外包给SpaceX等商业公司 [8] - 当前裁员后员工数量和预算金额将跌至1961年以来最低水平 [13]
美欲在月球建百千瓦核反应堆?专家表示操之过急
科技日报· 2025-08-12 01:02
项目概述 - NASA宣布启动月球核反应堆招标计划 目标开发100千瓦核裂变系统 计划2030年前发射升空 [1] - 该项目被定位为"阿尔忒弥斯"登月计划关键组成部分 并被视为赢得新太空竞赛的战略筹码 [3] 技术规格 - 反应堆设计采用铀燃料紧凑型裂变结构 配备多层辐射屏蔽系统 使用斯特林发动机或热电转换系统将热能转化为电能 [7] - 系统需满足月球基地100千瓦电力需求 支持栖息地运转 生命支持 通信 科学实验及工业运营 [6] - 反应堆可部署于月球永久阴影区 通过风化层掩埋减少辐射暴露并调节温度 采用远程监控实现无人值守运行 [7][4] 技术挑战 - 现有设计方案面临重量限制难题 此前三家公司的40千瓦反应堆方案均未达到6吨重量红线 [6] - 月球环境存在极端挑战:310℃昼夜温差 低重力条件运行 废热管理 以及辐射防护要求 [9][3] - 新型着陆器如SpaceX星舰和蓝色起源蓝月亮理论载荷达15吨 但尚未完成开发 [9] 战略意义 - 核能系统可解决月球14天长夜黑暗环境供电问题 克服火星沙尘暴对太阳能的限制 [4] - 提供不依赖太阳能的持续供电能力 对长期科考和基地运营具有关键作用 [4] - 项目背后体现美国对太空主导权的战略考量 中俄已宣布合作计划于2030年代中期建成月球反应堆 [4] 研发背景 - NASA自新世纪起累计投入2亿美元研发太空核电系统 曾授予洛克希德·马丁 西屋电气和直觉机器公司各500万美元合同 [6] - 尽管技术可行性得到国家实验室专家认可 但多数专家认为2030时间表过于激进 审批流程可能耗时数年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