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

搜索文档
近身学习柠季、蜀海的供应链秘密
虎嗅· 2025-08-21 02:01
核心观点 - 虎嗅智库AI落地研学营第三期聚焦AI在供应链环节的应用 旨在帮助企业实现供应链柔性与智能化转型 [1][6][22] - 活动通过一线操盘手实战分享、场景体验及高管资源连接 提供可直接落地的业务解决方案 [9][11][13] 活动内容与形式 - 日期为2025年9月17日 地点设于上海 面向餐饮、零售、消费企业CEO及AI服务商决策者 [6][21] - 涵盖四大模块:头部企业案例分享(柠季、叮咚买菜、特赞、蜀海供应链)、前置仓与门店实地参观、40+企业高管资源连接、全年系列课程闭环 [9][11][13][20] - 实战案例包括柠季AI搭建全球化供应链 叮咚买菜AI降本增效生鲜供应链 特赞AI驱动内容个性化生产 蜀海供应链实现餐饮柔性管理 [9] 行业聚焦与价值主张 - 供应链环节被定义为零售消费企业的"生死关" 直接影响客户体验与成本控制 [7][8] - AI在消费品、餐饮、生鲜、跨境等行业中通过提升供应链柔性与智能性释放核心价值 [8][22] - 活动已沉淀近40位头部企业决策者资源 包括伊利、海底捞、万达、飞书等品牌负责人及中小技术服务企业高管 [13] 历史成果与参与情况 - 前两期研学营已在北京(AI-Agent)、杭州(AI+营销服)落地 参与企业包括千岛湖啤酒、Lola Rose、小仙炖等 [3][20] - 学员反馈活动"信息密度大 可立即落地业务" 并强调其连接与共建价值 [3][12][14]
3年10亿,一颗小番茄的背水一战
36氪· 2025-08-08 09:28
品牌发展历程 - 一颗大番茄品牌从零起步,两年内实现销售额突破十亿,成为小红书番茄品类排名第一的品牌[1][16] - 品牌初期面临线下渠道拓展困境,因定价偏高(198克10几元,约合30元/斤)遭遇采购方质疑[7] - 通过小红书灵犀系统精准定位目标人群,线上爆发后反向撬动盒马等50余家高端零售渠道[16][18][23] 产品策略 - 聚焦"串收番茄"作为爆款单品,该品类用户需求高但供给少,竞争度低[9] - 产品采用3400亩智慧玻璃温室种植,从上千种子中精选最优品种,强调"无激素、零污染"[6] - 品类延伸包括番茄汁、番茄串、大番茄等,但集中资源打造单一爆品实现规模效应[9] 营销突破 - 放弃泛人群定位,通过灵犀系统锁定孕期妈妈、精致自律型健身人群、挑剔极客型吃货三类精准客群[14] - 针对不同城市定制场景化营销:上海推"全麦贝果+番茄"低卡组合,成都主打"话梅冰镇番茄"风味小吃[23] - 单篇产品溯源笔记获12万收藏,带动品牌进入李诞、伊能静等明星直播间[16][17] 数据驱动运营 - 灵犀系统分析十数万商品情绪数据,指导产品选择与人群定位[9][10] - 可运营人群资产从几十万扩展至1500万,生意维度环比增长60%[23][26] - 线下采用动态调整策略,根据盒马各门店销售数据优化区域化运营方案[22][23] 平台赋能 - 小红书灵犀系统提供竞争度分析、趋势预测、人群画像拆解等智能决策支持[9][25] - 系统采用"反漏斗模型",先精准抓取原点人群再放大声量,区别于传统流量打法[25][28] - 平台开放灵犀系统给所有企业专业号用户,同步推出"种草AID"移动端监测工具[31] 行业启示 - 验证"精准人群→口碑扩散→渠道反哺"的新消费品牌增长路径[16][18][23] - 展示中小品牌通过数据洞察实现"轻量级爆品打造"的可能性[33][34] - 体现内容社区数据在连接线上种草与线下转化中的枢纽价值[28][31]
县域消费繁荣!淘宝闪购超10万家非餐小店实收月增超100%
观察者网· 2025-08-04 02:37
县域消费市场爆发 - 淘宝闪购7月数据显示623个县的餐饮订单相比6月翻倍增长,834个县的非餐订单环比翻倍增长[1] - 湖南会同县、山东利津县等地餐饮订单环比增长超10倍,新疆洛浦县、山东冠县等地非餐订单环比增长超10倍[5] - 全国县域夜间订单日均环比6月增长70%,江苏昆山、浙江义乌等县级市夜间消费活跃[5] 中小商家收入提升 - 近一周5.7万家非餐小店订单量创新高,超10万家非餐小店实收月环比增长超100%[1] - 7月餐饮"万单店"数量环比增长274%,义乌位居全国第一[5] - 超6万家县城小店入驻淘宝闪购,12万家小店订单环比增长超100%[5] 消费结构升级 - 县域休闲零食订单环比增长126%,运动户外用品增长114%,咖啡增长104%[6] - 百盛超市入驻后订单翻4倍,周末高峰时段五家店订单近1500单[5] - 牡丹江"龙江好日子"日均订单增长超5倍,温州"妙多客"订单月环比增长近100%[9] 多品类即时配送兴起 - 绫致集团旗下VERO MODA、ONLY、JACK & JONES品牌日均订单分别翻5倍、3倍和近2倍[7] - 7月超1.2万家非餐实体门店上线淘宝闪购,茅台、森马等品牌入驻[8] - 习酒上线一周订单破千单,小米7月日均订单相比5月增长4倍[8] 数字化赋能实体店 - "翱象"系统帮助商家统一管理多平台商品、库存、订单,新店开业成本下降20%[10] - 使用"翱象"的门店数量增加17.6%,覆盖全国400多个城市[10] - 阿里1688供应链融入淘宝闪购,通过智能补货降低缺货率[10]
食品生鲜品牌TOP15,“科技+场景”重构消费价值|世研消费指数品牌榜Vol.50
36氪· 2025-07-08 03:24
乳制品行业 - 乳制品行业通过"技术驱动健康升级"与"场景精准渗透"双轨并进重构春季消费价值 [3] - 伊利畅轻推广含专利菌株产品直击肠道健康痛点 蒙牛以富含乳铁蛋白的鲜奶强化免疫属性 金典凭借有机A2β-酪蛋白牛奶化解乳糖不耐人群饮用障碍 [3] - 安慕希联名推广便携装酸奶将消费场景从餐桌延伸至春游 通过产品形态革新绑定户外轻享时刻 [3] - 金典在高端赛道通过直播间实时展示有机牧场溯源过程使"有机"概念可视化 德运以行业头部奶粉配方切入健康升级赛道拓展脱脂新战场 [3] - 乳品行业健康诉求正从泛化概念向靶向性技术解决方案跃迁 消费场景精细化切割成为品牌增长核心引擎 [3] 生鲜行业 - 生鲜品牌通过"供应链技术革命"与"信任可视化"重构跨境消费体验 实现品质与时效双重突破 [4] - 怡颗莓通过专场直播展示从枝头到消费者手中的全链路实景 使供应链效率成为核心竞争力 [4] - 佳农为菲律宾菠萝设计"24小时活性锁鲜装" 在售卖门店设置透明化"现切驿站"将批发级产品转化为鲜食仪式 [4] - 生鲜赛道竞争从基础保鲜升级为"信任链可视化" 通过技术显性化与场景再造将供应链劣势转化为品质信任资产 [4] 指数报告说明 - 世研消费指南针系列指数报告包括《品牌消费热门指数榜》《行业消费热力指数榜》《产品消费热浪指数榜》《消费热门事件榜》等主要榜单 [5] - 指数报告持续监测12大行业包括3C数码 鞋服配饰 食品生鲜 家用电器 运动户外 美妆清洁 母婴用品 家居家装 汽车消费 玩模乐器 宠物用品 医疗健康 [5]
数智供应链“串”起生活新体验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03 22:46
政策与行业方向 - 商务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数智供应链发展专项行动计划》,提出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推进供应链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改造,提升运行效率和韧性 [1] - 商务部发布《数智供应链案例集》,展示数智供应链如何串联从生产到消费的全流程 [1] 瓷砖行业数智化应用 - 众陶联数智供应链平台整合原材料供应商,通过统一检测和分类实现原料标准化,每批泥沙拥有可追溯的"身份证",解决瓷砖生产原料不稳定问题 [3] - 平台对接银行和供应链金融公司,帮助中小建材商凭借真实订单数据降低融资门槛 [3] - 系统实时监控终端消费场景的瓷砖价格波动,平衡企业利润与消费者权益 [3] 生鲜行业数智化应用 - 南环桥市场大数据中心结合气象数据预测高温暴雨,制定冷链运输和采购预案,优化运输路线并启用绿色通道 [4] - 计划尝试无人机运输以解决交通不便区域的"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 [4] - 生鲜产品需通过电子系统申报产地、品类等信息,消费者扫码可追溯产品检测结果 [4] 服装行业数智化应用 - 酷特智能研发"数智裁缝"系统,2-3秒采集22组身体数据,覆盖99.99%体形,替代传统经验量体 [5][6] - 智能生产线通过四大数据库实现个性化定制工业化,满足绣名、印花等差异化需求 [6] - 系统可自动生成适配肩型前倾等特征的版型,实现精准匹配 [6]
京东的执念与边界
远川研究所· 2025-06-18 11:37
零售行业趋势 - 胖东来和山姆现象级火爆反映消费者偏好从商品本身转向购买过程中的安心、愉悦和效率感 [3] - 零售行业竞争从线上平台内卷转向后台供应链效率重塑 [4][5] - 线上线下融合不是简单渠道叠加而是能力基因重组,需结合线上数据履约与线下服务体验 [12] 京东战略定位 - 公司定位为供应链企业而非电商平台,所有业务100%围绕供应链展开 [7][25] - 自营模式使公司直接触碰货源,本质更接近供应链公司 [16] - 供应链能力使公司业务边界不断扩展,从零售到物流、医药、工业、外卖、酒旅等 [7][56] 供应链创新案例 - 在纸巾品类通过原料创新降低乳霜纸成本并扩展使用场景,开发"向日葵油画"挂抽6个月出货500万单 [21][23] - 生鲜领域建立百余个直采基地,采用"包园直采+极速供应链"模式实现荔枝"当天摘果、当天发货" [45][46][48] - 创立"1个中心店+N个卫星店"协同机制,实现商品就近调拨 [49] 线上线下融合实践 - 早期与唐久便利店合作探索O2O模式,为后续京东到家积累经验 [35] - 京东便利店接入供应链系统,实现SKU直采、定价统一、冷链贯通 [40][41] - 京东MALL实现线上线下SKU完全互通、同价同源,已在全国开出24家店 [58][59][64] 服务零售突破 - 京东养车全国门店超2200家,通过"黄金八步"流程和数智化供应链重塑汽车养护链条 [67][69][70] - 带动国产配件品牌崛起,如玲珑轮胎扭转"低端低价"印象 [71] 商业模式理念 - "三毛五"理论:一元利润中三毛留合作伙伴,三毛五留团队,三毛五用于发展 [76] - 通过供应链深度整合创造系统性低价而非简单补贴 [44] - 目标是为行业创造价值而非转嫁成本,实现产业链共赢 [78][79]
诺普信(002215):蓝莓业务放量增长 促早技术优势显著
新浪财经· 2025-05-10 02:32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9亿元,同比增长28.4%,归母净利润5.8亿元,同比增长148.1%,对应EPS 0.59元/股 [1] - 2025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0亿元,同比增长15.0%,归母净利润6.3亿元,同比增长38.0%,对应EPS 0.64元/股 [1] - 2024年毛利率提高8个百分点至37.7%,主要受益于生鲜业务、促早技术和农药制剂业务的贡献 [2] 业务亮点 - 生鲜消费业务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251.28%,占总营收比重提升至40.5% [2] - 促早技术应用使种植业务毛利率提升8个百分点至43.9%,通过提前采摘和提高大果率抢占价格优势 [2] - 农药制剂业务中"爱丰收"、"麦动力"等大品收入增长超30%,终端价格表现坚挺 [2] 蓝莓业务发展 - 预计2025/2026产季蓝莓投产面积提高至3.5万亩以上,亩均产量目标1.5吨以上 [2] - 持续打造"爱莓庄"、"迷迭蓝"等蓝莓品牌,品牌效应逐步显现,结合促早技术预计盈利水平将增强 [2] 渠道与费用管理 - KA渠道出货量占比超30%,带动人效提升 [3] - 2025Q1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7.7%/5.9%/1.1%,同比分别下降1.5/0.1/0.2个百分点 [3] 农药制剂业务展望 - 2024年通过"扎根助销"策略实现发货量及毛利率提升 [3] - 预期2025年原材料价格回暖和渠道客户挖掘将改善业务营收及利润表现 [3] 未来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58.1亿元、67.7亿元、73.1亿元 [3]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29亿元、11.56亿元、13.30亿元 [3]
不到五年,碧桂园千万年薪博士高管们已销声匿迹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4-16 11:23
行业背景与碧桂园发展 - 房地产行业经历四年调控期,就业形势严峻,高管找工作困难 [1] - 碧桂园是高周转高激励体系的代表,曾批量引进博士人才,2013-2019年引进超1400名博士 [3] - 碧桂园未来领袖计划分为职能口和项目操盘方向,培养出多位年轻区域总裁 [3] - 碧桂园从近万亿规模跌入谷底,五年内高管薪资从千万年薪降至失业,博士人才流失严重 [3][6] 海亮集团的人才引进与变动 - 2023年初海亮集团开始大规模吸纳博士,引进超150名,其中80多名来自碧桂园 [3][7] - 前碧桂园区域总裁孟令宇(85年出生)加盟海亮任联席总裁,此前碧桂园东北区域与华北区域合并导致其离职 [4][6] - 2023年另有5名前碧桂园区域总裁加盟海亮,包括赵冉、庞晓贇、张建胜、张铭宗、彭龙,但截至去年底仅剩赵冉在职 [7][8] - 海亮集团通过"千帆百舸"和"未来领袖"计划引进高材生,但两年后博士留存率不足10人 [6][8] 海亮集团的业务挑战 - 海亮核心业务铜加工受贸易战和经济下行影响,利润承压 [8] - 旗下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布局华东400家门店,但持续亏损 [9][11] - 内部存在博士与老员工的竞争矛盾,高薪酬博士的产出效率受质疑 [8][9] 人才市场趋势 - 地产行业转向国央企主导,碧桂园系高管在市场中优势减弱 [6] - 博士人才在非地产行业(如制造业)的适应性面临挑战,职业稳定性低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