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烟草制品
icon
搜索文档
国家烟草专卖局:批发企业、零售企业不得采购、销售未在产品目录内的免税烟草制品
智通财经网· 2025-09-12 09:03
核心观点 - 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境内免税市场烟草制品管理办法》 自2026年1月1日起实施 对免税烟草制品实行全流程国营贸易管理 建立统一交易平台和二维码追溯系统 严格规范企业经营行为[1][4][39] 监管框架 - 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按国营贸易方式对免税烟草制品进出口实行统一管理和计划管理[6][7] - 管理办法适用于境内免税市场烟草制品供应、批发零售及监管活动 涵盖国产和进口品牌免税卷烟、雪茄烟、烟丝等[2][8] - 免税烟草制品限定在获准经营烟草制品的免税商店和国际邮轮零售[4][9] 经营管理要求 - 建立零售企业→批发企业→供货企业的三级供应链体系 批发企业需具备烟草进出口国营贸易资质[6][11][13] - 实行年度计划管理 零售企业订货需求不得超过年度购进计划总量[8][9][15] - 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免税烟草制品产品目录 严禁采购销售目录外产品[15][16] - 所有交易必须通过统一交易管理平台进行 严禁平台外交易[17][26] 价格与营销规范 - 要求企业严格遵守价格管理规定 禁止价格串通、哄抬价格、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18][26] - 严禁通过过度包装、混淆认知等方式诱导消费 零售企业需遵守销售限量规定[1][19] - 鼓励消费者和经营者共同参与价格监督[18] 追溯管理体系 - 对免税烟草制品实行二维码追溯管理 要求在生产环节完成二维码印贴和信息关联[22][23] - 供货企业和零售企业需在出入库、销售环节执行扫码作业并上传数据至交易平台[24] - 严禁采购销售未标注规定标志、未完成二维码信息关联的产品[23] 监督检查机制 - 建立多部门协作监管机制 联合公安、海关、税务等部门开展监督检查[25] - 对供货企业、批发企业、零售企业分别设定违规情形和处罚措施 包括暂停/停止交易权限、核减/停止购进计划等[26][27][30][31][33][34] - 违规处罚根据累计次数加重处理 最高可停止交易权限或购进计划二年[27][28][30][35] 产品范围与过渡安排 - 明确禁止加热卷烟及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在境内免税市场销售[33] - 办法生效前已在销产品需按新规统一申报[13][19] - 新规自2026年1月1日施行 同时废止2016年发布的原监管办法[38][39]
国家烟草专卖局制定《境内免税市场烟草制品管理办法》
证券时报网· 2025-09-12 08:52
政策监管框架 - 国家烟草专卖局制定境内免税市场烟草制品管理办法 明确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不得采购销售未在产品目录内的免税烟草制品[1] - 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统一的免税烟草制品交易管理平台 要求各类相关企业必须通过该平台进行交易[1] - 供货企业 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的免税烟草制品价格需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共同维护价格秩序[1] 市场行为规范 - 严禁价格串通 哄抬价格 价格欺诈 恶意倾销以及不按规定明码标价等价格违法行为[1] - 鼓励消费者和经营者共同参与价格监督 形成多方监管机制[1] - 各类相关企业应当规范营销行为 禁止通过过度包装或混淆消费者认知等方式诱导购买免税烟草制品[1]
国家烟草专卖局制定了《境内免税市场烟草制品管理办法》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2 08:44
政策监管框架 - 国家烟草专卖局制定《境内免税市场烟草制品管理办法》以加强境内免税市场烟草制品监管 [1] - 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营贸易方式对免税烟草制品进出口实行统一管理 [1] 供应链管理机制 - 免税烟草制品零售企业需向批发企业提出订货需求 由批发企业向供货企业采购 [1] - 批发企业遵照烟草类货物国营贸易管理规定将免税烟草制品进出口至境内免税市场 [1]
国家烟草局制定《境内免税市场烟草制品管理办法》
第一财经· 2025-09-12 08:40
政策监管框架 - 国家烟草专卖局公布《境内免税市场烟草制品管理办法》以加强监管 [1] - 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按国营贸易方式统一管理免税烟草制品进出口 [1] 供应链管理机制 - 零售企业需向批发企业提出订货需求 由批发企业向供货企业采购 [1] - 批发企业遵照国营贸易管理规定将免税烟草制品进出口至境内免税市场 [1] 市场参与主体 - 管理办法明确三类企业:从事零售业务的零售企业 从事批发业务的批发企业 从事供货业务的供货企业 [1]
我国香烟又迎大变革,10元以下的烟会越来越少,3.5亿人或无烟可吸?
搜狐财经· 2025-09-03 22:34
行业价格变动 - 全国卷烟平均零售价2024至2025年间飙升23.7% 远超同期消费品价格7.2%的涨幅 [1] - 高端香烟价格涨势迅猛 部分百元品牌突破180元大关 [1] - 低端卷烟产量2025年第一季度较2023年同期锐减42% 高端卷烟产量逆势增长28% [1] 行业结构优化 - 烟草行业显著压缩中低端卷烟生产规模 资源聚焦高端高价位产品研发与生产 [1] - 2024年全国烟草销售额达1.72万亿元 较2023年增长5.3% [5] - 行业通过产品结构优化实现增长 整体收入未出现下滑 [5] 消费群体影响 - 中国约有3.5亿烟民 其中78%月收入低于6000元 为中低端卷烟主要消费群体 [2] - 烟民选择戒烟原因中"烟价太高负担不起"占比27.3% 跃居第二大因素 [3] - 18-25岁年轻人吸烟率从2015年29%下降至2025年17% 83%表示永不开始吸烟 [9] 健康与社会效益 - 卷烟价格每上涨10% 全国吸烟率平均下降约3.5% [2] - 降低1%吸烟率可节约医疗成本约250亿元 提升劳动生产率价值约320亿元 [9] - 戒烟者中65.7%开始关注饮食健康 58.3%增加体育锻炼 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5] 替代产品发展 - 部分烟民转向电子烟或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 [5] - 新型烟草制品仍含尼古丁等有害成分 长期使用存在健康风险 [5] - 使用戒烟APP人群三个月戒烟成功率比未使用者高出31% [8] 戒烟支持体系 - 全国超3000家医疗机构设戒烟门诊 提供心理咨询和尼古丁替代疗法 [7] - 接受专业戒烟服务烟民一年后成功率达42% 远高于自行戒烟23% [7] - 有家人支持的戒烟者成功率提高56% [8]
国家烟草专卖局就《境内免税市场烟草制品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
智通财经网· 2025-07-25 09:00
境内免税市场烟草制品管理办法核心要点 总则 - 管理办法旨在加强境内免税市场烟草制品监管,规范经营秩序,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维护消费者权益 [1][2] - 适用范围包括免税烟草制品供应、批发零售业务及相关监督管理 [2] - 免税烟草制品定义为以免税方式供应给跨境旅行者等特定对象的卷烟、雪茄烟、烟丝等 [2] - 限定零售场所为获准经营烟草制品的免税商店和自中国境内采购烟草制品的国际邮轮 [2] 经营管理 - 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对免税烟草制品进出口实行统一计划管理 [5][6] - 批发企业需汇总零售企业需求并报批年度购进计划,零售企业采购需求不得超过年度计划总量 [6][7] - 供货企业需符合进出口法规、产品质量标准及追溯管理条件 [6][8] - 批发企业需进入国营贸易企业名单并取得年度销售计划 [7] - 零售企业需具备免税商品经营资质、年度购进计划及追溯管理条件 [8] - 新引进免税烟草制品品牌需提前申报产品及供货企业信息 [8][9] 追溯管理 - 免税烟草制品需标注专门标志及"专供出口"字样 [12] - 实行二维码追溯管理,供货企业需在生产环节完成二维码印贴和信息关联 [13][14] - 批发零售企业不得采购销售未标注专门标志或未完成二维码关联的产品 [13][14] 监督检查 - 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打击走私等违法行为 [15] - 供货企业违规将面临暂停或停止产品交易权限处罚 [16][17] - 批发企业违规将面临暂停或停止企业交易权限处罚 [17][18] - 零售企业违规将面临核减或停止购进计划处罚 [18][19] 附则 - 加热卷烟及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不得在境内免税市场销售 [20] - 本办法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替代原有监管办法 [20]
能者上位VS家族传承,中企接班同城不同路
36氪· 2025-07-07 06:59
阿里巴巴权力交接 - 39岁的蒋凡首次进入阿里巴巴合伙人委员会,成为电商事业群CEO [1] - 阿里巴巴在接班人选择上采取开放态度,遵循能者上位原则 [2] - 公司从马云到张勇再到蔡崇信、吴泳铭搭档,形成清晰的权力交接路径 [2] 娃哈哈股权结构 - 娃哈哈集团第一大股东为杭州市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持股46% [20] - 宗馥莉作为第二大股东持有29.4%股权,对应品牌价值896.09亿中的百亿级权益 [21][22] - 公司股权结构为国资46%、宗家29.4%、工会联合委员会第三 [20] 娃哈哈发展历史 - 1987年宗庆后承包校办企业经销部起家,初始资金14万元或20万元国有资产 [10] - 1999年改制后形成混合所有制,国有股占51%,经营者和职工购买49% [20] - 改制后国有股东长期放弃分红权益,2008-2022年累计应得分红达数十亿元 [25][26] 娃哈哈经营争议 - 管理层成立200多家体外公司,其中100多家与国资无关联 [27] - 2022年"娃哈哈系"总资产370.47亿,营收512.02亿,净利润47.67亿 [27] - 387件"娃哈哈"商标曾试图转移至宗馥莉控股公司被制止 [28] 企业接班模式对比 - 国企采取能者上位机制,民企分为公众型(战中选将)和家族型(二代接班) [30][31][32] - 宁波民营企业未来5年80%面临交接班,95%选择代际传承 [32] - 欧洲家族企业第三代接班时80%任命非家族成员担任CEO [32] 宗馥莉接班风波 - 2023年7月曾因股东质疑管理合理性提出辞职,5天后恢复职务 [35][37] - 改革措施包括高管换血、员工合同改签至宏胜饮料集团 [39][40] - 宗庆后去世后超过15家"娃哈哈系"企业停工停产 [41] 历史案例对比 - 褚时健曾带领玉溪卷烟厂成为云南利税大户,1994年获改革风云人物称号 [15] - 红塔集团现为100%国资控股,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25] - 褚橙作为纯民营企业在褚时健去世后由其子顺利接班 [44]
1至5月成都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
新华财经· 2025-06-23 13:23
工业经济表现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 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达96.8% [1] -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20.9% 民营企业增长10.7% 国有控股企业增长5.3% [1] - 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6.2% 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8.2% 电气机械制造业增长12.9% [1] 重点工业产品产量 - 新能源汽车产量大幅增长435.8% 智能手表增长110.2% 锂离子电池增长55.5% [1] - 37个工业大类中24个行业实现增加值增长 包括烟草制品业增长4.7% [1] 固定资产投资 -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7.0% 其中民间投资增长9.7% [1] - 第二产业投资强劲增长72.4% 工业投资增长73.7% 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2.5% [1] 消费市场表现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50亿元 同比增长6.5% [2] - 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92.2% 家用电器类增长31.3% 金银珠宝类增长27.0% [2] 对外贸易数据 - 外贸进出口总额3515.3亿元 同比增长10.4% [2] - 出口总额2058.4亿元增长13.7% 进口总额1456.9亿元增长6.1% [2] 财政金融状况 - 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65739亿元 同比增长7.5% 其中住户存款31062亿元增长12.6% [2] - 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70729亿元 同比增长10.6% [2]
轻工制造行业点评报告:多个消费品制造细分行业利润涨幅扩大
万联证券· 2025-06-05 08:1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1 - 4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延续恢复态势,利润总额同比+1.4%,相比1 - 3月提升0.6个pct,4月当月利润持续改善;营业收入同比+3.2%,较1 - 3月降低0.2个pct [1] - 消费品制造业细分行业中,6个行业利润同比正增长,7个同比负增长,5个同比下滑超10%;部分行业同比涨幅扩大或跌幅收窄,部分扩大;在以旧换新政策支持下,部分家电相关行业利润增长 [2] - 建议关注食品饮料、化妆品、黄金珠宝、家居家电等行业龙头企业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工业企业利润情况 - 2025年1 - 4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1,170.2亿元,同比+1.4%,4月同比+3.0%,较3月加快0.4个pct [1] - 2025年1 - 4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34,419.3亿元,同比+3.2%,较1 - 3月降低0.2个pct [1] 消费品制造细分行业利润情况 - 13个消费品制造大类行业中,6个利润同比正增长,农副食品加工利润同比+45.6%;7个同比负增长,5个同比下滑超10%,如家具制造同比-32.2%等 [2] - 相比1 - 3月,农副食品加工等4个行业同比涨幅扩大,皮革毛皮制品等3个行业同比跌幅收窄,服装业等3个行业同比跌幅扩大 [2] - 1 - 4月在以旧换新政策支持下,家用电力器具专用配件制造等3个家电相关行业利润分别增长17.2%、17.1%、15.1% [2] 投资建议 - 关注食品饮料行业零食、白酒等板块龙头 [3] - 关注品牌力和产品力优秀、营销手法灵活的化妆品龙头企业 [3] - 中长期关注注重产品设计、现金流稳定、股息率高的黄金珠宝龙头企业 [3] - 关注家居、家电龙头企业 [3]
成都:1至4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
新华财经· 2025-05-23 06:35
工业经济表现 - 成都市1至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 1% [1] - 集体企业增长24 9%,股份制企业增长6 0% [1] - 37个大类行业中25个行业增加值增长,汽车制造业增长27 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8 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1 8%,烟草制品业增长6 9% [1] - 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412 5%,智能手表增长103 1%,锂离子电池增长66 2% [1] 固定资产投资 - 成都市1至4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 9%,民间投资增长10 6% [1] - 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6 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72 8%,其中工业投资增长74 2% [1] 消费品市场 - 成都市1至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44 6亿元,同比增长6 1% [1] - 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204 6亿元增长6 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40 0亿元增长6 4% [1] - 餐饮收入449 3亿元增长4 5%,商品零售3195 3亿元增长6 4% [2] - 限额以上企业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125 0%,金银珠宝类增长19 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9 1%,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7 5%,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4 4% [2] 外贸进出口 - 成都市1至4月外贸进出口总额2759 8亿元,同比增长11 2% [2] - 出口总额1610 8亿元增长11 9%,进口总额1149 0亿元增长10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