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电子配件
icon
搜索文档
厚度不足1毫米的突破:PITAKA自研PitaTap按键技术解读
凤凰网· 2025-09-22 08:14
PITAKA表示,为了在保护性与灵敏度之间取得平衡,研发团队投入了近半年时间,其间历经数十次结 构调整与上万次测试。最终,团队成功地将电容传感器嵌入到芳纶纤维材料中,使整个PitaTap按键模 块的厚度控制在不到1毫米,在确保精准触控和滑动操作的同时,维持了品牌一贯的轻薄产品风格。 从用户体验来看,PitaTap按键的设计巧妙地补充了iPhone原生相机按键在触感反馈上的不足。它利用芳 纶纤维材料结合浮织工艺所形成的独特肌理感,为用户在拍照操作时提供了更清晰、细腻的物理感知。 同时,在结构设计上,该按键也填补了机身边框相机键位置的视觉空缺,使得手机壳与机身的线条过渡 更为自然流畅。 PITAKA此次获奖的PitaTap技术,通过解决电容触控与局部按压的兼容难题,为手机壳这一传统配件增 添了新的交互维度,将功能性与设计美学进行了有效结合。 凤凰网科技讯 9月22日,在近期举办的2025年德国柏林IFA展会上,配件品牌PITAKA凭借一项名为 PitaTap的自研技术,获得了SlashGear与BGR两家国际科技媒体颁发的创新奖项。该技术的核心是一款 专为iPhone相机控制按键(Camera Control B ...
PITAKA推出iPhone 17系列芳纶纤维手机壳,带来“浮光跃金”新纹路系列
凤凰网· 2025-09-10 07:45
凤凰网科技讯 9月10日,在苹果发布全新iPhone 17系列(包含iPhone Air、iPhone 17、iPhone 17 Pro和 iPhone 17 Pro Max)的同一时间,高端配件品牌PITAKA也同步推出了专为新机打造的芳纶纤维手机壳 系列。此次PITAKA带来了芳纶编织壳、芳纶防摔壳和芳纶全包壳三大产品线,再设计与防护功能全面 升级。 PITAKA此次引入了全新的"浮光跃金"Moment纹路系列,包括清梦蓝和浮光金两种独特花色,为用户提 供了更多个性化选择。此外还提供了经典的黑灰、黑蓝纹路以及备受欢迎的日落月升、山与星河等产 品。 在防护性能方面,PITAKA根据不同用户需求进行了细致优化。芳纶编织壳在保持轻薄手感的同时,升 级了上下全包工艺,并针对iPhone Air、iPhone 17、iPhone 17 Pro和iPhone 17 Pro Max提供适配。对于追 求极致保护的用户,芳纶防摔壳通过了军工级防摔认证,内置弓形缓冲结构,主要适配iPhone 17 Pro和 iPhone 17 Pro Max。而芳纶全包壳则采用了PITAKA自研的高韧性虎鲸树脂Orca涂层,有效解决了芳纶 ...
绿联科技业绩大增股价年内涨80% 三年半投8.77亿研发业务多点开花
长江商报· 2025-08-31 22:2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8.57亿元,同比增长40.60% [1][2] - 净利润2.75亿元,同比增长32.74% [1][2] - 扣非净利润2.59亿元,同比增长28.89% [1][2] 业务板块表现 - 充电类产品营收14.27亿元(占比37.01%),同比增长44.39% [2] - 传输类产品营收10.28亿元,同比增长29.00% [2] - 音视频类产品营收6.3亿元,同比增长28.22% [2] - 移动周边类产品营收3.04亿元,同比增长28.92% [2] - 存储类产品营收4.15亿元,同比增长125.13% [2] 渠道结构分析 - 线上渠道营收占比73.85% [3] - 亚马逊渠道营收13.27亿元(占比34.43%),同比增长42.24% [3] - 境外收入22.95亿元(占比59.53%),同比增长51.39% [4] 研发与创新能力 - 2022-2025H1累计研发投入8.77亿元 [1][5] - 2025年获德国红点奖10项、iF设计奖6项 [5] - 累计拥有境内外专利权1821项,其中新增298项核心技术专利 [5][6] 市场拓展与品牌建设 - 产品覆盖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4] - 进驻Walmart/Costco/Bestbuy等国际零售渠道 [4] - 2025年以来股价涨幅超80%(截至8月29日报67.5元/股) [6]
杰美特2025年中报简析:净利润同比下降153.15%,三费占比上升明显
证券之星· 2025-08-29 23:4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2.91亿元 同比下降32.46% [1] - 归母净利润-990.38万元 同比下降153.15% [1] - 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1.41亿元 同比下降35.69%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624.59万元 同比下降164.97% [1] - 扣非净利润-2611.51万元 同比下降1336.81% [1] - 净利率-4.02% 同比下降202.17% [1] - 每股收益-0.08元 同比下降153.3% [1] 成本费用结构 - 三费总额8323.65万元 占营收比28.62% 同比增幅92.3% [1] - 财务费用 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总和占总营收同比增幅达92.3% [1] - 毛利率28.43% 同比增长25.08% [1] 现金流与资产状况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01元 同比下降109.34% [1] - 货币资金2.47亿元 同比增长118.81% [1] - 应收账款1.49亿元 同比下降40.29% [1] - 有息负债3.51亿元 同比增长33.42% [1] - 每股净资产11.88元 同比下降1.11% [1] 历史业绩特征 - 去年ROIC为0.47% 近年资本回报率不强 [3] - 去年净利率0.59% 产品或服务附加值不高 [3] - 上市以来中位数ROIC为9.85% 最差年份2022年ROIC为-5.58% [3] - 上市4年年报中亏损2次 显示生意模式比较脆弱 [3] 运营风险提示 - 近3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流动负债仅为-7.48% [3] - 近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均值为负 [3] - 应收账款/利润已达2100.13% [3] 业务驱动因素 - 公司业绩具有周期性 [3] - 业绩主要依靠研发及营销驱动 [3]
杰美特(300868.SZ)自有品牌“决色”逆势增长,上半年实现营收超7千万
新浪财经· 2025-08-29 06:33
整体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91亿元 同比下降32.46%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990.38万元 同比下降153.15% [2] - 业绩下滑主要受客户业务变动及国际政策影响 [1][2] 自有品牌业务表现 - 自有品牌"决色"实现营业收入7402.97万元 同比增长27.08% [2] - 自有品牌收入占比从去年同期13.52%提升至25.45% [2] - 国内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9.72% [2] - 自有品牌毛利率达64.03% 同比提升12.74个百分点 [2] 盈利能力改善 - 整体毛利率水平同比提高5.70% [1] - 品牌化、高端化战略显成效 [2] - 通过差异化产品布局、全渠道营销整合及供应链效率提升实现增长 [2] 未来发展战略 - ODM/OEM业务坚持大客户战略 加强新市场和新客户开拓 [3] - 自有品牌以"提升品牌影响力"和"优化销售毛利"为核心战略 [3] - 推动国内成熟经验与海外本土化需求双向融合 [3] - 在品牌价值传递、产品创新协同及供应链成本管控构建联动机制 [3] - 专注于移动智能终端保护类配件 利用产业链全制程闭环服务优势 [3]
杰美特: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990.38万元,同比下降153.15%
经济观察网· 2025-08-28 13:1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91亿元 同比下降32.46% [1] - 净利润亏损990.38万元 同比下降153.15% [1] - 基本每股收益-0.0792元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0.65% [1]
杰美特(300868.SZ):上半年净亏损990.38万元
格隆汇APP· 2025-08-28 12:58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2.91亿元 同比下降32.46%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990.38万元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亏损2611.51万元 [1]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792元 [1]
科尔尼2025消费者压力指数报告:消费者不是压力太大,而是无趣太久
科尔尼管理咨询· 2025-08-19 09:40
消费者压力指数 - 消费者在不确定环境中发展出"焦虑耐受力",全球冲突和生活成本高涨下仍维持生活如常 [2] - 经济压力是渐进式而非突发性,全球事件需渗透日常生活才会显著改变消费行为 [2] - 科尔尼报告显示多数地区消费者压力水平未大幅增加,但压力形式正在转化 [2] 核心焦虑来源 - 通货膨胀与住房问题为全球消费者焦虑两大核心,食品能源开支上涨持续施压 [4] - 次级情绪指标出现缓解迹象,如减少食物购买量比例下降13%(全球)[5] - 区域差异显著:美国忧心中产阶级式微,欧洲面临信贷紧张,亚洲受人口老化与薪资停滞困扰 [5] 消费行为转变 - 消费者从情绪化反应转向理性选择,通过消费决策重建掌控感 [6][7] - "精挑细选"成为新仪式,比价工具和DTC品牌助力消费者追求"恰到好处"的选择 [8] - 消费动机变化:关注"为何消费"而非仅"购买什么",体现对生活主导权的争夺 [8] 消费者心态分类 - 悦己族:预算吃紧仍愿为体验消费(如牛排、演唱会门票)[16] - 匮乏族:防御性节省囤货应对不确定性 [16] - 中立族:理性平衡价值与享受 [16] - 个体可能在不同情境下切换三种心态,导致市场行为复杂化 [11] 品牌创新困境 - 价格提升但产品缺乏创新导致消费者倦怠,价格与价值平衡被打破 [17] - 消费者转向微趋势和小众发现(如TikTok热门商品),"发现"替代传统品牌忠诚度 [19] - 品牌需重拾"快乐感",通过情绪回报而非焦虑营销赢得市场 [21] 未来消费趋势 - 品牌淘汰加速:美妆、包装食品等领域将因缺乏相关性面临洗牌 [23] - "报复性选择"兴起:消费者通过拒绝行为表达价值观,社交证明趋向碎片化 [25] - 小确幸经济崛起:发光牙膏、藏香洗衣液等细节设计创造情感联结 [26] 细分市场策略 - 悦己族需情绪仪式感植入(如轻奢旅行)[27] - 中立族偏好"实用+赏心悦目"产品(高端厨具、精品咖啡)[27] - 匮乏族追求"赢系统"快感(隐藏折扣、预售抢购)[27]
市场简报:小体积大能量:伸缩线充电器如何重塑充电生态-20250812
头豹研究院· 2025-08-12 12:31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提及行业投资评级 核心观点 - 伸缩线充电器因便携性和多元场景应用优势有望逐步取代传统充电器成为主流手机充电设备 [3] - 伸缩线充电器在空间管理方面显著优于传统充电器,体积相当于传统充电器加缠绕数据线的50%,重量普遍在100-200g [3] - 伸缩线充电器收纳效率提升50%以上,满足用户对出行便捷性充电的需求 [3] - 主流手机伸缩线充电器数据线长度普遍超过60cm,应用场景覆盖居家、车载、户外等多元化场景 [4] - 快充技术已成为伸缩线充电器产品升级的重要方向,目前主流功率范围在35-67W之间,头部厂商产品功率已达100W-140W [7][8] - 全球伸缩线充电产品总销量从2021年的894万件上升至2024年的1337万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4.36% [15] - 全球伸缩线充电产品行业CR5约为50%,倍思、绿联、罗马仕、品胜和安克为前五大品牌 [18][19][22] 传统充电器 vs 伸缩线充电器 - 伸缩线充电器集成伸缩数据线,收纳后无外露,体积紧凑,而传统充电器数据线缠绕后体积增加50%-100% [2] - 伸缩线充电器一键伸缩收纳耗时<5秒,传统充电器手动缠绕耗时>10秒 [2] - 伸缩线充电器更适合旅行、出差等高频移动场景,传统充电器更适合居家、办公等固定场所 [2] 快充技术应用与创新 - 伸缩线充电器已实现67W甚至100W高功率快充,如倍思灵动充67W可在35分钟内将iPhone 16 Pro电量充至50%以上 [7] - 头部厂商倍思推出的氮化镓桌面充电器功率达100W,多合一桌面充电器功率上升至140W [8] - 厂商通过石墨烯涂层、智能温度传感器等设计提高散热效率,延长电池循环寿命 [7] - 未来伸缩线充电器将具备智能功率分配功能,根据不同连接设备进行快充功率精准自动分配 [8] 产业链与市场空间 - 产业链上游包括充电模块、继电器、接触器等零部件供应商,中游为充电器品牌制造商和方案设计商,下游为零售渠道及终端消费者 [13][14] - 中游制造商规模较小,研发能力有限,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战频发 [14] - 全球伸缩线充电产品行业分为三个竞争梯队:第一梯队为倍思、绿联等年销量150万件以上的头部厂商,第二梯队为罗马仕、品胜等年销量100-150万件的厂商,第三梯队为安克等年销量100万件以下的厂商 [18][20] 差异化竞争策略 - 品牌可通过强化技术创新、针对特定功能或场景优化、与热门IP联名、定制性价比产品、完善售后服务、扩大销售渠道等策略赢得竞争优势 [19]
维珍妮2025财年筑底企稳:收入增长11.7%至78.4亿港元,运动板块大涨26.9%成增长引擎,越南产能占比85%应对贸易挑战
金融界· 2025-07-28 06:57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财年收入增长11.7%至78.4亿港元,实现筑底企稳 [1] - 贴身内衣业务收入42.43亿港元,同比增长3.0%,占总收入54.2%,毛利率提升1.0个百分点至24.7% [3] - 运动产品业务收入29.34亿港元,同比增长26.9%,占总收入37.4%,运动胸围业务实现双位数增长 [3] - 消费电子配件业务收入4.09亿港元,同比增长43.2%,主要由上半年新产品订单带动 [3] - 维密中国业务收入19.66亿港元,同比增长4.4%,净利润8560万港元,电商渠道表现突出 [4] 业务战略与创新 - 优化品牌伙伴组合,聚焦"Better&Best"产品定位,创新研发产品订单显著提升 [3] - 利用专利贴合工艺技术发展差异化功能性服装产品,成为运动产品增长核心引擎 [3] - 采取动态订单预测和供应链管理策略,灵活调整生产计划,拓展高附加值产品 [3] - 将Bonding工艺技术从内衣拓展至运动业务,并复制至服装业务,Bonding系列服装成为重要开发项目 [5] 产能布局与智能化转型 - 推进智能化转型,通过架构垂直化、管理智能化、设备自动化等措施提升效率 [4] - 深圳厂房全面搬迁至肇庆基地,研发部门迁移计划推进,强化本地创新与生产联动 [4] - 越南基地产值占总收入85%,越南雇员31900名,中国内地雇员4900名 [4] - 依托越南厂房满足国际需求,肇庆厂房配合"China for China"规划,构建双轨模式 [4] 市场前景与挑战 - 全球市场不确定性增加,消费前景未明,品牌伙伴订单趋于审慎 [5] - 供应链竞争激烈,产品差异化成为突围关键 [5] - 推行研发、生产、营运等多环节降本增效措施,提升组织效能 [5] - 深化与战略供应链伙伴协作,引入新供应商伙伴,拓展中国、欧洲及日本等多元市场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