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电动低速车
icon
搜索文档
涛涛车业(301345):高尔夫球车放量 加速布局新兴领域
新浪财经· 2025-09-14 06:44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Q2收入业绩超预期增长 主要受益于电动高尔夫球车 电动自行车 大排量全地形车等新兴品类高增贡献增量 同时电动滑板车和电动平衡车 小排量全地形车 越野摩托车等传统强势品类保持稳健增长 市场份额稳定提升[1] - 公司新品将进一步放量 销售规模及占比持续提升 加速布局海外产能以应对国际竞争 盈利水平有望持续走高[1] - 公司布局人形机器人 无人驾驶等新兴领域 业绩估值共振[1]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H1实现营业收入17.13亿元 同比增长23.19% 归母净利润3.42亿元 同比增长88.04% 净利率为19.97% 同比提升6.89个百分点[2] - 2025Q2实现营业收入10.74亿元 同比增长23.33% 归母净利润2.56亿元 同比增长95.25% 净利率为23.84% 同比提升8.78个百分点[2] 产品收入分析 - 智能电动低速车实现收入11.52亿元 同比增长30.65% 占比67.23%[3] - 特种车实现收入4.90亿元 同比增长8.22% 占比28.59%[5] - 其他业务实现收入0.72亿元 同比增长26.73% 占比4.17%[5] 智能电动低速车细分表现 - 电动高尔夫球车渠道端新拓高端经销商60家 经销商总量突破230家 切入北美高端购物中心 公共事务机构及特殊封闭社区等领域 实现2家球场的小规模进驻[3] - 电动高尔夫球车品牌端"DENAGO"谷歌搜索热度持续超越行业传统头部品牌热度均值 第二品牌"TEKO"于2025年7月正式登陆北美 首台车辆在得州工厂成功下线[3] - 电动自行车渠道端商超渠道强势增长 WALMART新增导入多款车型 成为上半年主要销售增量来源 与2家全美TOP10专业商超达成深度合作协议 AMAZON重点聚焦新品推广 巩固同类目产品前列排名 自建站自然流量与用户规模健康增长[3] - 电动自行车品牌端DENAGO与GOTRAX两大主力品牌差异化协同推动品牌影响力与市场渗透率共振提升[3] - 电动滑板车和电动平衡车产品端多品牌矩阵构建了覆盖大众通勤至专业竞技的全场景产品序列 高端产品线通过精准的场景化营销实现客单价有效提升 主力车型在各商超渠道持续领跑销售榜单[4] - 电动滑板车和电动平衡车渠道端在AMAZON平台多年稳居类目头部和保持Best Seller认证称号 在WALMART渠道连续3年入选年度产品推荐名单首页 连续2年蝉联类目销售冠军[4] 特种车细分表现 - 全地形车产品端公司持续完善各排量段产品覆盖 300CC ATV作为现阶段大排量主力产品 销量和市占率进一步突破 350CC ATV已批量生产 500CC ATV进入小批量试产阶段 并全力推进UTV研发[5] - 全地形车渠道端小排量ATV以DENAGO品牌进入当地头部经销商网络 已拓展100多家优秀经销商 成为驱动北美以外市场增长的核心引擎 UTV将聚焦北美市场[5] - 越野摩托车渠道端公司成功进驻TSC专业商超体系 截至目前已与100多家北美高端经销商建立合作关系 构建起覆盖全美核心区域市场的高端销售渠道[5] - 越野摩托车品牌端DENAGO以高端品牌差异化定位进入美国市场 在美国市场的认知度与终端覆盖率稳步提升 进一步拉动业务增长[5] 新兴业务布局 - 公司战略布局人形机器人 无人驾驶技术等前沿领域 已先后与K-SCALE 开普勒 宇树科技等公司达成战略合作 在销售拓展 场景探索 产品二次开发等方向推进协作 有望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5] 地区收入分析 - 国外市场实现收入16.49亿元 同比增长20.61% 占比96.24%[6] - 美国市场收入13.38亿元 同比增长29.09% 欧洲市场收入0.86亿元 同比下降26.05% 加拿大市场收入0.47亿元 同比下降13.44% 美洲市场收入0.82亿元 同比下降35.48% 亚洲市场收入0.95亿元 同比增长199.23%[6] - 北美市场以自主品牌销售为主 线下渠道覆盖经销商 大型商超以及批发商零售商 线上渠道覆盖AMAZON WALMART和EBAY等第三方电商平台和多个自有网站 2025H1公司自有品牌销售占比达64.77%[6] - 非北美市场主要以ODM形式 通过当地的大型或知名批发商零售商进行销售[6] - 国内市场实现收入0.60亿元 同比增长184.02% 占比3.48%[6] 盈利能力分析 - 2025H1毛利率为39.99% 同比提升4.08个百分点 其中Q2毛利率为41.64% 同比提升6.65个百分点 主要受益于高毛利率的高尔夫球车和大排量全地形车增长[7] - 2025H1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3.09个百分点 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2.58个百分点 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0.19个百分点 研发费用率同比下降1.08个百分点 财务费用率同比上升0.77个百分点[7] - Q2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2.54个百分点 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2.49个百分点 管理费用率同比上升0.34个百分点 研发费用率同比下降0.47个百分点 财务费用率同比上升0.08个百分点[7] - 费用率变动主要系收入高增摊薄效应推动费用率下降 减少促销活动及费用投放 以及汇兑收益同比减少[7] - 随着海外产能逐渐释放 成本略有上升 公司新兴品类的毛利率提升可能放缓 但高尔夫球车利润率远高于传统品类 占比提升仍有利于推动利润率上升[7] - 2025H1净利率为19.97% 同比提升6.89个百分点 其中Q2净利率为23.84% 同比提升8.78个百分点 主要受益于毛利率提升和费用率下降[8] 业绩展望 - 智能出行行业处在增长快车道 公司传统品类性价比优势明显 北美市占率领先 并开辟电动自行车 电动高尔夫球车 大排量全地形车等新品类 以及不断培育人形机器人 无人驾驶等新增长曲线 营收利润规模有望3年内实现翻番[8]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6.80亿元/8.81亿元/10.95亿元 EPS为6.23元/8.08元/10.04元 当前股价对应PE为33.38倍/25.76倍/20.72倍[8]
营收净利双高增长,布局AI与全球化 涛涛车业2025上半年业绩亮眼,累计派利5.45亿元彰显股东回报决心
全景网· 2025-08-26 09:12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7.13亿元 同比增长23.19% [2]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3.42亿元 同比增长88.04% [2] - 智能电动低速车销售收入11.52亿元 同比增长30.65% [2][4] - 特种车销售收入4.90亿元 同比增长8.22% [2] 产品结构分析 - 智能电动低速车主要包括电动高尔夫球车、电动自行车、电动滑板车和电动平衡车等新能源智能系列产品 [2] - 特种车以非道路用车为主 涵盖全地形车和越野摩托车等燃油类产品 [2] - 智能电动低速车毛利率达45.26% 同比提升6.62个百分点 [4] - 产品应用范围覆盖休闲运动、智能出行、特种作业等多场景 [2] 全球化布局进展 - 产品畅销全球70多个国家或地区 [4] - 与北美超过600家批发商零售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4] - 构建中国、东南亚和北美三大制造基地 [4] - 北美生产基地正式投产并实现首台电动高尔夫球车下线 [4] - 泰国春武里府自有生产基地建设有序推进 [9] - 越南工厂完成车架成型、表面处理、动力总成等关键工艺环节布局 [9] 品牌与渠道建设 - 自有品牌销售占比达64.77% [4] - 高端经销商网络总数达630多家 其中电动高尔夫球车经销商230多家、电动自行车经销商300多家、全地形车及越野摩托车经销商100多家 [8] - 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品牌传播策略 深度融入YouTube、Facebook等全球主流新媒体平台 [4] - 通过PGA SHOW、AIMEXPO、NASCAR Xfinity、MotoGP等国际顶级展会及赛事进行品牌曝光 [4] - GOTRAX品牌主打商超和线上渠道 DENAGO品牌聚焦高端市场 [7] 技术创新与研发 - 拥有专利506项 其中境内专利349项(发明专利19项、实用新型专利116项、外观专利214项) 境外专利157项(发明专利2项、外观专利155项) [8] - 在电动高尔夫球车上应用CAN总线通讯、EPS转向系统、IOT车联网技术 实现OTA远程升级与智能交互功能 [5] - 启动人形机器人及无人驾驶技术布局 与美国K-SCALE、上海开普勒机器人、杭州宇树科技等公司达成战略合作 [1][5] - 研发核心战略聚焦"电动化、智能化、高端化" [6] 股东回报政策 - 上市以来累计派发现金股利5.45亿元 [9] - 2025年半年度现金分红总额1.63亿元 占利润分配总额100% [9] - 分红比例远高于成长期企业要求的最低20% [9] 行业发展趋势 - 智能电动低速车仍处于成长期 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 [5] - 行业向高端化、多样化演进 产品线从电动滑板车、电动自行车向电动高尔夫球车、全地形车延伸 [5] - 新能源与智能化技术渗透率显著提升 [5]
涛涛车业(301345) - 301345涛涛车业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620
2025-06-20 10:32
公司产能与市场情况 - 参会机构共计94家 [1] - 预计6月越南电动高尔夫球车产量达新高点,7月继续提升,产能提升为美国市场销售增长打基础 [1] - 通过布局海外产能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海外产能放大且部分国内厂家流失美国市场,公司产品在美国市场竞争力将加强 [1] 机器人行业布局 初衷与战略根基 - 切入机器人领域推动全产品线智能化升级,与美国K - Scale合作是关键起点,后续拓展合作版图 [2] - 战略根基是创始人近20年深耕美国市场积累和美国本土制造推进,把握户外运动场景区痛点与机遇 [2] 实施路径 技术孵化体系构建 - 拟通过上海全资子公司建立上海张江高科研究院,搭建全链条创新平台;启动美国前沿技术孵化团队组建计划,构建全球化技术研发网络 [2] 本土化量产与市场渗透 - 依托“美国本土制造”等能力确保机器人产品美国本土化量产和降本,借助北美销售网络推动产品市场渗透 [3] 技术反哺与主业升级 - 以ODM模式承接机器人本体美国制造业务积累经验,与合作方联合开发户外智能产品垂类场景应用,实现主业智能化升级 [4] 其他业务情况 - 坚守主业基础上进行智能化升级,部分电动车产品实现无人驾驶是技术升级延伸,适时开发智能化产品 [5] - 2025年一季度业绩增长较快,对二季度经营业绩有信心,全球化布局完善等将提升总体盈利能力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