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研发外包

搜索文档
上海小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委托博济医药技术开发中药1.1类新药“复方侧柏酊”(脱发适应症)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9-25 21:02
合作事项概述 - 公司与博济医药签署技术委托开发合同 推动中药1.1类新药"复方侧柏酊"临床研究及注册上市 [2] - 交易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及关联交易 无需提交董事会及股东大会审议 [2][3] 合作方背景 - 博济医药为创业板上市公司(代码300404) 注册资本3.82亿元 提供CRO+CDMO一站式服务 [3][4] - 具备中药研发实力 曾助力2款中药1类新药获批 并获得30余项中药1类IND临床试验通知书 [4] - 非失信被执行人 与公司无关联关系 最近三年未发生类似交易 [4] 项目开发安排 - 项目名称为中药1.1类复方侧柏酊开发研究 采用委托开发模式 [5] - 博济医药负责药学、非临床及临床研究方案设计与执行 包括临床试验监查和数据管理 [7] - 公司负责提供资金支持、已有研究数据及最终药品生产商业化 [6] 知识产权与协议条款 - 项目产生的专利、技术秘密及数据版权均归公司所有 [6] - 研发费用按阶段单独签订合同 以实际发生费用为准 [8] - 协议有效期至新药注册申请(NDA)获批之日 [9] 战略影响 - 合作标志公司在创新药领域布局迈出重要一步 形成强强联合协同效应 [12] - 博济医药在研发实力和技术积累方面具显著优势 可提升研发效率与成功率 [12] - 交易对本年度经营成果无重大影响 不损害中小股东利益 [3][12]
万邦医药9月23日获融资买入307.77万元,融资余额5098.40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4 01:40
股价与交易表现 - 9月23日股价下跌1.48% 成交额达3929.68万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307.77万元 融资偿还533.30万元 融资净卖出225.53万元 [1] - 融资融券余额合计5098.40万元 占流通市值比例5.25% [1] 融资融券状况 - 融资余额处于近一年50%分位水平 属于较高位置 [1] - 融券余量0股 融券余额0元 但处于近一年80%分位高位水平 [1]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9月19日股东户数8292户 较上期减少0.81% [2] - 人均流通股2704股 较上期增加0.82%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1.47亿元 同比下降21.57% [2] - 同期归母净利润2681.14万元 同比大幅下降51.28% [2] 公司基本信息 - 位于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 成立于2006年3月1日 [1] - 2023年9月25日上市 主营医药研发外包服务 [1] - 临床研究服务占比76.98% 研发技术成果转化占12.19% 药学研究服务占9.28% [1] 分红情况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5660.55万元 [3]
康龙化成“6·3”亡人事故引关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2 14:09
事故概述 - 康龙化成发生一般生产安全事故 造成两名放大实验室生产操作员缺氧窒息死亡 事故发生于6月3日纯化间1的DP818创新药析晶实验第193步操作准备阶段 [2][3][4] - 直接原因为操作员违反《柔性隔离器使用和清洁》规定 未通过隔离器手套操作而直接进入内部作业 同时未使用氧含量检测仪进行环境安全测试 [4][5] - 事故直接责任由两名员工承担 公司及相关管理人员对事故负有管理责任 [2] 公司管理责任 - 康龙化成存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双重预防机制失效 安全检查缺失 员工安全培训不足等多重管理漏洞 [5] - 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楼小强被处以上一年年收入40%罚款 2024年税前薪酬191.33万元 中国区生产副总裁及分管安全生产副总裁等9名管理人员被处以上一年年收入20%-50%不等罚款 [5] - 公司面临3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行政处罚 按2024年营业收入122.76亿元和归母净利润17.93亿元计算 最高罚款金额占比极小 [5] 信息披露情况 - 事故造成2人死亡 属于《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界定的一般事故 不属于上市公司必须强制披露的重大安全事故 [6] -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未明确要求披露一般安全事故 但若事故导致停产、重大赔偿、诉讼或监管调查等重大经营影响 公司仍有披露义务 [6] - 截至目前公司未针对事故发布公告 未对媒体询问作出回应 [2][6]
拟派发现金红利10.3亿!药明康德实施首次中期分红
新浪财经· 2025-09-22 03:07
分红与股东回报 - 公司实施首次中期分红方案 派发现金红利共计10.3亿元 其中A股派发约8.66亿元(含税) 派发日期为9月26日 [1] - 今年以来通过年度分红、特别分红和中期分红累计派发现金红利48.8亿元 现金分红和股份回购及注销合计达68.8亿元 占2024年归母净利润70%以上 [1] 财务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207.99亿元 同比增长20.6% 归母净利润82.87亿元 同比增长95.5% 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1]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111.45亿元 首次在第二季度突破百亿规模 第二季度归属净利润48.89亿元 创历史同期新高 [1] - 经调整Non-IFRS净利润63.15亿元 同比增长44.43% [4] 业务运营与订单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末持续经营业务在手订单566.9亿元 同比增长37.2% [2] - 报告期内持续经营收入204.1亿元 其中美国客户收入140.3亿元(同比增长38.4%) 欧洲客户收入23.3亿元(同比增长9.2%) 中国客户收入31.5亿元(同比下降5.2%) 其他地区客户收入9.0亿元(同比增长7.6%) [2] 业绩驱动因素 - 公司聚焦"一体化、端到端"CRDMO业务模式 持续拓展新能力、建设新产能 优化生产工艺提升经营效率 [4] - 出售联营公司WuXi XDC Cayman Inc部分股权获得投资收益约32.10亿元 占净利润比例达38.74% [4] 财务预测与指引 - 预计2025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增速从10%-15%上调至13%-17% 全年整体收入预期从415-430亿元上调至425-435亿元 [4] 应收账款状况 - 应收账款从2020年36.65亿元持续增长至2025年第一季度73.18亿元 [5] - 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比重持续攀升 从2022年15.18%上升至2023年19.59% 2024年进一步增加至20.26% [5] 股价表现 - 9月22日A股股价震荡下行 一度上涨1.83%后下跌0.10% 报108.64元/股 市值3206.5亿元 [1]
凯莱英(002821):小分子CDMO行业引领,新兴业务扬帆起航
国信证券· 2025-09-11 07:14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目标价格区间113.07-129.84元 对应市值区间408-468亿元 较当前股价有4-20%溢价空间 [7][134] 核心观点 - 公司是全球领先技术驱动型一站式CDMO服务商 以小分子CDMO为基石业务 并成功拓展六大新兴业务领域 [3][5][13] - 依托连续流化学、酶催化等核心技术构建竞争壁垒 与全球头部药企形成深度战略合作 服务超过1100家客户 [3][4][55] - 通过"中美欧"三角协同网络推进全球化产能布局 有效规避地缘政治风险并提升联合开发效率 [6][91] - 新兴业务进入收获期 化学大分子CDMO等板块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2025年收入预计实现翻倍增长 [5][59][65] 业务结构 - 小分子CDMO业务占比79% 2024年收入45.71亿元 毛利率47.95% 已完全消化新冠大订单影响 [13][17][42] - 新兴业务占比21% 包括化学大分子CDMO、制剂CDMO、临床CRO、生物大分子CDMO、技术输出和合成生物技术六大板块 [13][59] - 海外业务收入占比73.82% 其中美国市场占58.09% 欧洲市场占13% [19][94]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58.05亿元 归母净利润9.49亿元 毛利率42.36% 净利率16.35% [100][101] - 2024年第四季度营收16.64亿元(+15.41%) 归母净利润2.39亿元(+306.48%) 实现疫情后首次双增长 [99]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66.8/75.3/82.9亿元 同比增速15%/13%/10% 归母净利润11.4/12.9/14.6亿元 同比增速20%/14%/14% [7][120] 技术优势 - 连续流化学技术可降低能耗30-50% 减少三废排放10-30% 酶催化技术显著提升收率并降低溶剂排放 [55] - 建立符合全球标准的cGMP质量体系 通过FDA等监管机构百余次审计 通过率100% [55] - 研发费用率长期保持10%左右 2024年研发投入6.14亿元 占比10.59% [100][101] 产能布局 - 全球拥有超过5300m³生产产能和8200㎡连续生产面积 覆盖天津、吉林、辽宁及英国Sandwich基地 [55] - 多肽固相合成产能约21000L 预计2025年下半年达30000L 2025年将新增OEB5厂房和研发楼 [65] - 合成生物技术总生产规模超过20000L 500L和5000L GMP车间已于2025年第一季度投入使用 [85] 市场地位 - 中国第二大化学药物CDMO企业 2024年小分子CDMO收入45.71亿元 仅次于药明康德 [3][35] - 与全球前20大跨国药企中的16家建立合作 连续服务8家公司超过10年 [19] - 人均创收60.50万元 人均创利9.89万元 盈利能力行业领先 [57] 行业前景 - 全球小分子CDMO市场规模预计以15.50%的CAGR从2023年519亿美元增长至2028年1067亿美元 [28][30] - 全球医药研发管线数量从2018年15267个增长至2024年22825个 年复合增长率7.2% [38][40] - ADC药物市场预计以30.3%的CAGR从2024年51.6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166.2亿美元 [78]
港股异动 | 康龙化成(03759)涨超5% 上半年核心业务保持良好增长态势 新订单同比增超10%
智通财经· 2025-09-02 02:13
股价表现 - 康龙化成股价上涨4.92%至23.46港元 成交额达1.96亿港元 [1]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收益64.41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4.93% [1] - 股东应占溢利7.01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37% [1] - 每股基本盈利0.3984元人民币 [1] 业务表现 - 收入增长主要受首20大跨国药企和欧洲市场贡献带动 [2] - 实验室服务和CMC(化学、制造和控制)业务保持良好增长态势 [2] - 临床CRO业务趋于稳定 [2] - 大分子和细胞基因治疗业务仍然疲弱 [2] 订单与项目 - 2025年上半年新订单同比增长超10% [2] - 实验室服务新订单同比增长10% [2] - CMC新订单同比增长20% [2] - 新增9个III期和商业化项目 [2] 业绩展望 - 公司维持全年收入增长10%至15%的指引 [2] - 预计下半年利润率改善 受益于CMC规模效应、实验室服务稳定贡献及临床CRO价格企稳 [2] - 大分子和细胞基因治疗业务短期仍拖累利润 但中长期有望实现盈亏平衡 [2] 利润变动原因 - 净利润下降主要由于上年同期处置PROTEOLOGIX, INC.股权产生大额投资收益影响 [1]
维亚生物绩后拉升逾20% 中期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增加4.28% 公司AI订单呈增长趋势
智通财经· 2025-08-29 03:52
公司业绩表现 - 维亚生物股价大幅上涨22.32%至2.85港元 成交额达4902.75万港元[1] - 公司中期收益8.32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15.27%[1] - 股东应占溢利1.2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4.28%[1] - 毛利率提升至40.8% 较去年同期增长6.3个百分点[1] 业务运营优化 - 毛利率提升主要得益于朗华业务结构优化调整[1] - CRO业务运营效率提升及新业务板块增长贡献显著[1] - AI相关订单占比达到新签订单的12% 且呈增长趋势[1]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AI药物研发(AIDD)相关交易总额超过500亿美元[1] - 重大交易集中发生在近5年内[1] - 生成式AI药企构建随时间增长的领先模型壁垒是关键[1] - 算力与数据不构成掣肘时 模型开发迭代效率与训练经验积累至关重要[1] - 与大药企合作形成数据与模型构建的正反馈飞轮 构建行业护城河[1]
维亚生物发布2025中期业绩:CRO业务持续回暖,CDMO新商业化品种未来可期
搜狐财经· 2025-08-28 12:46
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收入达人民币831.9百万元,毛利为人民币339.4百万元,毛利率为40.8%,同比提升6.3个百分点 [1] - 净利润为人民币148.6百万元,同比增长3.1%,经调整Non-IFRS净利润为人民币183.5百万元,同比增长9.1% [1] - 朗华制药2025年上半年收入总计人民币409.0百万元,经调整毛利为155.1百万元,经调整毛利率为37.9%,同比提升7.9个百分点 [7] CRO业务 - CRO业务收入由去年同期人民币385.9百万元增长至人民币422.8百万元,增幅9.6%,经调整毛利由人民币167.2百万元增长至194.6百万元,增幅16.4% [2] - 累计CRO客户数量增加至1,669家,包括全球前十大制药公司,前十大客户收入占比25.9% [3] - 海外地区收入占比约85.0%,同比增长4.9%,中国内地客户收入占比15.0%,同比增长46.6% [3] - 新分子模式(多肽、抗体、XDC、PROTAC/分子胶等)累计占CRO收入的15.0%,同比增长19.0% [4] - AI参与赋能的项目实现收入占比近CRO总收入的10.0%,AIDD累计参与项目数达175个,采购CADD/AIDD的累计客户数为67家 [5] 技术平台与研发能力 - 累计向客户交付超过90,739例蛋白结构,其中2025年上半年新增交付约8,023例,研究累计超过2,187个独立药物靶标,新增89个 [4] - 同步辐射光源使用情况达834小时,与全球13家同步辐射光源中心保持长期合作 [4] - AI能力覆盖FIC药物发现全工作流程,推动一站式原创新药物研发服务平台从“AI辅助”向“AI驱动”发展 [6] - 自主研发AIDD平台,包含V-Scepter、V-Orb、V-Mantle三大核心功能模块 [6] CDMO与CMC业务 - 朗华制药CDMO业务有两个新商业化项目处于PPQ阶段,预计2026、2027年实现商业化上市 [8] - 朗华制药累计服务客户达905家,前十大客户收入占比68.3%,前十大客户留存率100% [8] - 可使用的总产能为860立方米,正在新建400立方米产能以服务于新分子商业化生产 [8] - CMC业务完成及正在推进的新药项目数为279个,研发人员数量达到100人,盈利状况显著改善 [9] - CMC外部BD订单数占比55.0%,金额占比56.0%,维亚导流订单数占比45.0%,金额占比44.0% [9] 投资孵化业务 - 通过实现对多家孵化公司的退出,累计获得人民币近76.5百万元回款,累计投资孵化93家初创公司 [10] - 已孵化公司中有8家完成或接近完成新一轮融资,融资总额约293.6百万美元 [10] - 累计在研管线总数近228条,其中186条处于临床前阶段,42条处于临床阶段,已有18家公司实现全部或部分退出 [10] - 孵化企业67.7%来自北美地区,25.8%来自中国 [10] - 公司参与设立并投资一只人民币基金,杭州维亚宗晨预计投资人民币25.0百万元 [11] 基础设施与产能 - 员工总人数为2,085人,CRO研发人员数量达到1,098人,朗华制药总人数为753人 [12] - 上海周浦新总部总面积约40,000平方米已全面投入使用 [12] - 成都园区建筑面积约为64,564平方米,已有12,210平方米投入使用,实验室面积10,800平方米 [13] - 苏州园区总建筑面积约为7,545平方米,实验室面积近5,305平方米 [14] - 嘉兴园区建筑面积约为6,362平方米,实验室面积近5,335平方米 [15] - 上海超算中心已投入使用,支持CADD、AIDD计算及晶体组和冷冻电镜组运算 [15] - 朗华制药浙江台州工厂建筑面积约为35,168平方米,台州研发中心面积约2,500平方米,宁波研发中心及办公室面积约2,800平方米 [15]
维亚生物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1.22亿元 同比增加4.28%
智通财经· 2025-08-28 09:49
财务表现 - 收益8.32亿元 同比减少15.27% [1] - 股东应占溢利1.22亿元 同比增加4.28% [1] - 每股基本盈利0.06元 [1] 盈利能力 - 毛利率40.8% 同比提升6.3个百分点 [1] - 毛利率提升主要受益于朗华业务结构优化调整 [1] - CRO业务运营效率提升及新业务板块增长贡献盈利改善 [1]
维亚生物(01873)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1.22亿元 同比增加4.28%
智通财经网· 2025-08-28 09:48
财务表现 - 收益8.32亿元,同比减少15.27% [1] - 股东应占溢利1.22亿元,同比增加4.28% [1] - 每股基本盈利0.06元 [1] 盈利能力 - 毛利率为40.8%,同比提升6.3个百分点 [1] - 毛利率提升主要得益于朗华业务结构优化调整 [1] - CRO业务运营效率提升及新业务板块增长贡献毛利率改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