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机装备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达州:打造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研发制造高地
四川日报· 2025-09-26 02:52
"达州造"农机装备参加2025年川渝丘陵山区农机操作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陈建新 摄 园区企业生产的农机装备。刘波 摄 工人正在组装农机。刘波 摄 签约落地企业12家、建成生产线18条、下线产品34款,业务涵盖智能农机、农业机器人及零部件生产等9大领 域,多款农机产品受到海外市场青睐……短短两年时间,达州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不仅解决了本地粮食 生产"无机可用"的问题,为守护粮食安全、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贡献了力量,还通过农机装备出口, 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动能。 抢抓机遇 填补市场空白 达州是四川产粮大市,粮食总产量连续12年位居全省第一。达州地处盆周丘陵山区,素有"七山一水两分 田"之称,地形地貌给粮食生产增加了不少难度。 近年来,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加大,一块块"巴掌田"、低效田逐渐化零为整,在解决灌溉问题的同时, 也为农机普及创造了条件。 与平原地区可以使用大型农机不同,尽管经过宜机化改造,但广大丘陵山区地势不平,对农机的小型化、轻 便化有着特殊要求,粮食生产往往面临"无机可用、有机难用"的困境。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紧研发大型智能农机装备、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和园艺机械 ...
“秸”尽所能!河南发布行动方案让废秸秆变身“金宝贝”
河南省秸秆综合利用行动方案 - 河南省秸秆综合利用率目标在2027年稳定在93%以上 秸秆离田利用率达到35%以上[2] - 六大重点任务包括建设秸秆沃土高标准农田引领区 打造秸秆饲料化利用产业带 构建秸秆收储运用网络[3] - 组建秸秆综合利用产业联盟 探索秸秆高值化转型升级新路径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4] 秸秆高值化利用方向 - 支持秸秆食用菌基质 秸秆制绿色甲醇 秸秆制糖 秸秆制浆 生态板材等高值化利用[4] - 提升农机装备水平 培育壮大秸秆利用农机装备制造产业 加快大马力高性能设备应用[4] - 培优扶强一批利用量大技术先进示范带动能力强的链主企业 推动上下游企业聚链成群[4] 政策与金融支持 - 鼓励银行创新专属信贷产品 运用省融资担保风险代偿补偿分担机制[4] - 对单户担保金额500万元以下的秸秆综合利用小微企业 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担保费率降低至不超过1%[4] - 引导各地用好中央财政资金 积极争取将符合条件的秸秆利用项目纳入扶持范围[4] 非粮生物质高值化利用论坛 - 第五届非粮生物质高值化利用论坛设非粮生物基化学品和材料 非粮生物质能源等主题论坛[6][7] - 论坛将于11月27-29日在浙江杭州举行 包括生物质绿色预处理 非粮糖 生物基化学品等专场[10] - 特色活动包括非粮生物基青年论坛和100+科技成果展示与对接[10] 行业专家与机构 - 论坛由DT新材料和生物基运输燃料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办[7] - 专家包括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朱锦研究员 浙江大学李正龙教授和张兴宏教授等[8] - 全球生物基和生物制造产业服务平台为行业提供支持服务[13]
科技创新提速 广东问策岭南现代农业“智”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5 08:11
农业科技进步与智能化应用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73%,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80% [1] - 深水网箱养殖产量和工厂化养殖产量实现3年翻一番,全国领先优势扩大 [1] - 集成物联网、北斗导航、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水稻全流程无人化作业,无人农场面积超1万亩 [3] - 农机总动力达2613万千瓦,集聚全国30%以上无人机企业,培育大疆、极飞等智能农机装备龙头企业 [3] 政策与产业规划 - 实施"粤强种芯"与"粤强农装"工程,推动种业创新和智能农机产业链建设 [1] - 聚焦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累计建成重力式深水网箱数量全国第一,桁架类网箱数量全国第三 [4][5] - 规划培育2个万亿级海洋牧场和农产品加工集群,10个千亿级及20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8] 种业创新与成果 - 汇聚全国63个顶尖育种团队,突破南海大黄鱼等5种鱼类人工繁育技术,培育18个国家审定海水新品种 [6] - 水稻育种技术全国领先,瘦肉型生猪、白羽肉鸡、樱桃番茄等品种培育取得重大进展 [6] - 构建从实验室到渔场的全链条育种体系,广州、深圳、佛山、湛江形成差异化种业布局 [6] 产业集群与产业链发展 -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701.21亿元,同比增长3.8%,海水鱼养殖产量97.54万吨占全国近一半 [1] - 新兴县形成"1+5"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建设中华土鸡产业基地完善全产业链条 [7] - 预制菜产业布局15个省级产业园,佛山南海区企业超1500家,全产业链产值超200亿元 [7] 海洋牧场与装备升级 - 湛江建成"海威1号"等深远海养殖装备,珠海建成国内首个海洋牧场"标准海"样板区 [4] - 采用立体养殖、智慧赋能等新模式,装备平台技术持续迭代升级 [4][5] - 渔业经济总产值达4718.25亿元,推动从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转型 [1][4]
科技创新提速,广东问策岭南现代农业“智”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5 08:07
农业科技应用与智能化发展 - AI育种、无人农场、自动养殖、智能海洋牧场等新场景新业态在广东不断涌现 [1] - 广东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73% 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 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80% [1] - 深水网箱养殖产量和工厂化养殖产量实现3年翻一番 全国领先优势扩大 [1] - 万绿智慧无人农场实现水稻全流程无人化作业 亩产达600公斤 [2] - 无人农场已在全国16个省区市建设30多个 面积超1万亩 种植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花生 [3] - 全省农机总动力2613万千瓦 集聚全国30%以上无人机企业 培育大疆极飞等龙头企业 [3] 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 - 湛江形成"海威1号""海威2号"等深远海养殖航母规模效应 [4] - 珠海建成国内首个海洋牧场"标准海"样板区 采用立体养殖智慧赋能新模式 [4] - 重力式深水网箱数量全国第一 桁架类网箱数量全国第三 [4] - 海水鱼养殖产量达97.54万吨 占全国产量近一半 [1] - 渔业经济总产值4718.25亿元 [1] - 计划培育2个万亿级现代化海洋牧场集群 [7] 种业创新与产业集群发展 - "粤强种芯"工程汇聚全国63个顶尖育种团队 围绕28个海洋牧场适养品种攻关 [5] - 突破南海大黄鱼黄金鲹等人工繁育技术 培育国家审定海水新品种18个 [5] - 水稻育种技术全国领先形成"粤稻现象" 瘦肉型生猪白羽肉鸡等品种取得重大进展 [5] -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701.21亿元 同比增长3.8% [1] - 新兴县形成"1+5"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 建设中华土鸡产业基地完善全产业链 [6] - 布局15个省级预制菜产业园 佛山南海区企业超1500家 全产业链产值超200亿元 [6] 政策支持与产业规划 - 重点实施"粤强种芯"与"粤强农装"工程 推动农业全链条升级 [1] - 建设广东农业智慧大脑 提升农业生产全链条精准化数智化水平 [1] - 计划培育粮食等10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茶叶等20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7] - 培育壮大1500家农业骨干企业 争创全国"链主"企业 [7] - 专题会议聚焦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和粤强种芯粤强农装工程实施 [2]
黑龙江支持高端智能农机装备产业发展
人民日报· 2025-08-06 22:14
政策支持 - 黑龙江省出台20条政策措施支持高端智能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涵盖支持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发展 促进企业扩能升级 加快构建质量标准体系 加强要素资源支撑4个方面 [1] 产业基础 - 黑龙江省拥有一批特色农机装备制造企业 产品领域涵盖耕种管收各环节 [1] - 大型大垄密植高速精量播种机 鲜食玉米收获机 大马力混合动力拖拉机 玉米籽粒收获机 激光除草机器人等一批创新产品达到国内乃至国际领先水平 [1] 产业发展 - 黑龙江省将高端智能农机装备产业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点之一 [1] - 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已实施产业振兴行动计划并制定高端智能农机装备产业振兴专项行动 [1] - 产业发展目标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装备支撑 [1]
科技重塑江淮粮仓
经济日报· 2025-07-26 22:02
农业科技赋能成果 - 2024年安徽省粮食总产量达836.9亿斤同比增长0.8%油料产量189.5万吨同比增长0.3%蔬菜产量2717.4万吨增幅3.3% [1] - 安徽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7%科技引领的农业变革正在加速推进 [1] 智能农业装备发展 - 合肥智慧农业谷研发高通量土壤成分智能检测机器人可检测42种土壤指标将检测时间从15天缩短至3天 [2] - 合肥智慧农业谷已推出农业MEMS传感芯片草莓采摘伴随机器人智能虫情测报灯等智能装备 [3] - 合肥现有农机装备制造企业近80家其中规上企业35家2024年营收约76亿元同比增长9.7% [3] - 安徽省农机总动力达7207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6%农业生产信息化率52%居全国首位 [4] 智慧农业应用场景 - 芜湖中联重科峨桥智慧农场采用"天空地人机"五位一体数据采集方式实现水稻种植全过程精准管理 [5][6] - 安徽省已建设智慧农(牧渔)场314家应用场景1490个综合节本增效10%至20% [7] - 滁州民之源鹅业实现种鹅智能化养殖通过自动控温投料等设施提高生产效率 [7] 种业科技创新 - 黄淮海(宿州)种业科技谷筛选出32个大豆新品系蛋白质含量提升9%以上单产提升10%以上 [8] - 科技谷汇聚4所农业高校和4家种业领军企业推动种业科技成果转化 [9] - 安徽省2024年通过国审主要农作物品种193个居全国第二收集种质资源4.6万份居全国第三 [10]
“中国饭碗”里的农机力量——“打赢这一战 底气从何来”系列观察之三
河南日报· 2025-05-27 23:32
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发展 - 河南小麦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强,农机装备对粮食安全起到硬核支撑作用 [1] - 东方红4LZ-10AK收割机热销,每秒粮食喂入量达10公斤,适合中小地块作业 [3] - 智能农机实现无人驾驶,可完成耕、耙、播、收和运输等作业 [4][5] 农机装备制造产业 - 河南规模以上农机装备制造企业近160家,形成以洛阳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6] - 中国一拖集团为龙头企业,聚焦大型大马力高端智能农机和丘陵山区小型机械研发 [4][6] - 北斗导航、农业传感器、农机大数据平台等技术逐步应用,提升作业质量 [4][7] 智能化农机应用 - 加装北斗智能终端的联合收割机可实时监测喂入量、割台高度及籽粒含水率 [7] - "河南农机云"平台上线各类农机12.4万台,其中谷物联合收割机超7.1万台 [10] - 平台提供精准对接农活、智能作业管理、维修网点导航等服务 [7][8] 农机服务与保障 - 河南设立400多个跨区机收接待服务站,为机手提供路线指引、作业信息等服务 [11][13] - 邓州市农机技术中心组织服务队深入田间,发放防暑降温物品及安全作业宣传册 [11] - 农机手通过平台与农户实现高效对接,减少收割损失,提升作业效率 [8][11] 技术研发与创新 - 无人驾驶拖拉机与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院校合作研发 [5] - 智能农机自动化程度高,操作便捷,未来可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农业 [5] - 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发展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