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行业
icon
搜索文档
光峰科技: 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关于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第二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作废部分限制性股票暨首次授予部分第三个归属归属条件成就的法律意见书
证券之星· 2025-08-29 14:19
股权激励计划实施情况 - 公司2021年第二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日为2021年12月07日,向55名激励对象授予840.00万股限制性股票 [5] - 预留部分于2022年03月11日向9名激励对象授予210.00万股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分别为20.00元/股和23.00元/股 [5] - 因年度权益分派影响,授予价格经历多次调整:第一种价格从20.00元/股调整为19.746元/股,第二种价格从23.00元/股调整为22.746元/股 [6][7][9] 限制性股票作废处理 - 作废41.40万股限制性股票,原因包括5名激励对象离职及部分经营单位绩效考核未达标 [11][12] -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于第三届第八次会议批准该作废事项,认为符合激励计划规定且不影响财务状况 [12] 第三个归属期归属条件成就 - 第三个归属期为2024年12月07日至2025年12月06日,归属条件包括公司及激励对象层面考核达标 [12][13] - 2023年公司毛利率达36.22%,高于前两个会计年度平均水平33.28%,触发100%公司层面归属比例 [18] - 29名激励对象符合归属条件,可归属限制性股票117万股,占首次授予总量的25.11% [18][19] 归属对象及数量明细 - 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共获授108万股,本次归属28.80万股,占比26.67% [19] - 其他激励对象(24人)共获授358万股,本次归属88.20万股,占比24.64% [19] - 归属价格按人员类别分为19.746元/股和22.746元/股 [18]
光峰科技: 关于作废部分已授予尚未归属的2022年限制性股票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29 14:19
公司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作废情况 - 公司于2025年8月28日召开董事会及监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作废部分已授予尚未归属的2022年限制性股票 [1] - 作废原因为部分激励对象离职不再具备资格及所在经营单位绩效考核未达标 [7][8] - 预留授予激励对象人数由6人调整为5人,作废股票数量为7.575万股 [8] 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历史调整及执行 - 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历经多次审批程序,包括草案审议、授予价格调整及归属条件审核 [1][2][4][5][6][7] - 授予价格因权益分派实施多次调整:从初始15.50元/股经2021年度分派调整为15.395元/股 [2],再经2022年度分派调整为15.341元/股 [4],预留部分价格经2023年度分派调整为15.271元/股 [7],最后经2024年度分派调整为15.246元/股 [7] - 激励计划包含首次授予和预留授予两部分,均分归属期管理,各期归属条件成就时办理归属登记 [4][5][6][7] 作废股票对公司财务影响 - 作废部分限制性股票后,公司冲减相应年度股份支付费用,修正预计可归属股票数量 [8] - 作废处理不会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实质性影响,也不影响股权激励计划的继续实施 [8][9] 监事会及法律意见 - 监事会认为作废处理符合法律法规及公司激励计划规定,未损害股东利益 [9] - 法律意见书确认作废事项已获必要批准,符合《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规定 [9]
进击的港股:恒指何以领跑全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9 11:34
港股市场表现与估值 - 恒生指数年初至今涨幅超过20% 恒生科技指数表现更强劲 [1] - 当前港股估值处于历史洼地 与2021年高点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1] - 科技、互联网、创新药、新消费板块估值处于近五年偏低水平 [1] - 横向对比全球主流指数(标普、纳指、英国富时) 港股估值仍具优势 [1] 流动性环境改善 - 美联储重启降息推动全球流动性转向宽松 提振风险资产 [2] - 中美利差收窄缓解港股流动性压力 对医疗医药、互联网、新消费等敏感板块形成利好 [2] - 外资回流概率较大 将成为港股走牛的加速器 [2] 科技产业竞争力强化 - 港股科技企业在AI领域保持领先 阿里、腾讯在多模态大模型中处于优势地位 [2] - 科技龙头持续加码AI资本开支 软硬件产业端取得技术突破 [2] - 上市制度升级推出"科企专线" 强化生物科技、硬科技公司上市优势 [2] 资金流向与市场活力 - 南向资金年内累计流入超9000亿元人民币 增量空间依然存在 [3] - 大型科技股获南向资金重点加仓 腾讯、美团、小米、快手成为热门标的 [3] - 内地高端制造、科技、创新药企业密集赴港上市 港股IPO市场持续火爆 [3] - 公募基金销量增长为南下资金提供更多弹药 [3]
禾川科技2025年中报简析:增收不增利,公司应收账款体量较大
证券之星· 2025-08-28 22:59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总收入5.09亿元 同比增长5.32% [1] - 归母净利润-3816.23万元 同比下降30.72% [1]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1122.32万元 同比上升20.88% [1] - 扣非净利润-5743.52万元 同比下降73.40% [1] 盈利能力指标 - 毛利率23.32% 同比下降17.4个百分点 [1] - 净利率-8.46% 同比下降21.28个百分点 [1] - 三费占营收比21.94% 同比上升26.85% [1] - 销售费用增长23.06% 因布局九大细分行业增加销售人员 [17] - 管理费用增长30.32% 因股份支付分摊及新设子公司 [17] - 财务费用激增281.06% 因外债融资及衍生金融工具处理 [17] 资产与负债结构 - 应收账款5.53亿元 占营收比68.18% [1] - 货币资金1.1亿元 同比下降1.65% [1] - 有息负债2.81亿元 同比增长6.97% [1] - 应付账款增长66.82% 因采购金额变动及账期调整 [10] - 合同负债增长92.46% 因预收款项变化 [10] - 其他非流动资产增长93.68% 因预付设备及软件款增加 [8] 现金流状况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24元 同比上升161.83%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改善因应付账款账期调整 [19] - 投资活动现金流改善139.84% 因处置老厂房及上年固定资产投入较大 [19] - 筹资活动现金流下降202.87% 因公司贷款金额变动 [20] 特殊项目变动 - 衍生金融资产变动因外债融资影响 [2][9] - 应收款项融资增长66.62% 因应收票据余额变动 [2] - 长期股权投资增长36.18% 因对外投资增加及被投公司收益变动 [6] - 递延所得税负债激增22958.33% 因收购子公司评估增值 [12] - 研发费用下降25.1% 因研发方向调整及人员优化 [18] 机构持仓情况 - 平安先进制造主题股票基金持有119.7万股 新进十大股东 [24] - 鹏华沪深港新兴成长基金持有113.91万股 新进十大股东 [24] - 明星基金经理闫思倩管理规模161.36亿元 擅长成长股挖掘 [22][23]
北京键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8-28 20:16
公司治理结构变更 - 独立董事王春飞因连任满六年辞职 将导致公司独立董事人数低于董事会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3] - 提名林雯为独立董事候选人 其任职资格已获上海证券交易所审核无异议 [4][10] - 计划取消监事会设置 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承接监事会职权 [19][51][73] 董事会专门委员会调整 - 拟选举林雯担任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主任委员、审计委员会委员及提名委员会委员 [6] - 调整后审计委员会成员变更为高巧莉、李罡、林雯 [7]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成员变更为林雯、高巧莉、张如军 提名委员会成员变更为张杰、林雯、赵育和 [7] 财务事项 - 2025年半年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421.67万元 其中资产减值损失358.47万元 信用减值损失63.20万元 [38][40][41] - 计提减值准备减少公司合并报表利润总额421.67万元 [42] - 董事会认为计提符合企业会计准则 能更公允反映财务状况 [26][42] 股东大会安排 - 将于2025年9月17日召开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 审议取消监事会及修订公司章程等议案 [57][58][62] - 股东大会采用现场投票与网络投票相结合方式 网络投票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系统进行 [59][61] - 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9月10日 登记地点为北京市海淀区西小口路66号 [65][69] 投资者交流活动 - 计划于2025年9月10日举行半年度业绩说明会 地点为上证路演中心 [32][33][36] - 投资者可在2025年9月3日至9月9日期间通过邮箱或路演中心网站预提问 [33][37] - 公司董事长赵宣、董事会秘书陈斌及财务总监韩磊将出席说明会 [36]
经历多年煎熬后“风险因子”回归 美股小盘股喜迎“长期牛市”?
智通财经· 2025-08-28 11:49
小盘股市场表现与趋势 - 罗素2000指数自2021年11月8日历史高点后未创新高 目前距该水平仅差约3% 创2000年以来最长"未创新高时期" [1] - 标普500指数2025年迄今创19次历史新高 纳斯达克100指数自2022年末走出强劲牛市 [1] - 罗素2000指数8月迄今上涨7.3% 领涨美股市场 为2024年7月以来相对标普500的最佳表现月份 [3] 美联储政策影响 - 市场预期美联储9月降息两次 降息周期重启为小盘股提供重要看涨支撑 [1][2] - 小盘股对基准利率敏感 依赖浮动利率贷款 降息将降低债务端压力 提高利润率与估值 [2] - 地区性中小银行和小型科技与工业公司可能受益于宽松货币政策 这些公司在罗素2000指数中占高权重 [3] 机构观点与市场情绪 - 美国银行认为中小盘股迎结构性机会 需聚焦高质量与基本面因子对冲风险 [2] - RBC资本市场看好小盘股在降息周期跑赢标普500和纳斯达克100指数 [5] - iShares罗素2000指数ETF突破230美元关键技术点位 显示上涨动能增强 [5] 市场格局与估值比较 - 美股呈现"大块头高估 小公司低估"格局 科技巨头估值处于历史高位 [5] - 七大科技巨头中有六家预期市盈率远高于25x 标普500指数估值亦处历史高位附近 [6] - 投资者开始准备风格轮动 从高估值科技股转向被忽视的优质中小盘股 [5] 风险因素与策略建议 - 部分交易员通过期权谨慎布局 建议买入IWM ETF看涨价差以捕捉上行空间 [8] - 小盘股表现需经济背景支撑 仅靠降息可能不足以持续跑赢大盘 [6] - 科技巨头股价稳定性是关键 若出现崩盘将导致风险偏好下降 资金回流现金而非轮动至小盘股 [7]
欣锐科技(300745.SZ):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为10.60亿元,实现5年连续上涨
新浪财经· 2025-08-28 10:4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10.60亿元,同比增长23.76%,实现五年连续增长 [1] - 归母净利润为-6588.51万元,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为-4875.96万元,但较去年同期增加7522.53万元 [1] - 毛利率为12.95%,同比提升0.68个百分点,连续两个季度上涨 [3] 运营效率 - 总资产周转率0.24次,同比增长15.00% [3] - 存货周转率1.77次,同比增长17.64%,实现五年连续提升 [3] - 摊薄每股收益为-0.39元 [3] 资本结构 - 资产负债率为48.76% [3] - ROE(净资产收益率)为-2.94% [3] 股权结构 - 股东户数2.13万户,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合计30.93% [3] - 第一大股东当于花持股19.84%,其余股东持股比例均低于3% [3]
长城基金刘疆:AI驱动下,科技板块或持续出现投资机会
新浪基金· 2025-08-28 08:14
科技板块近期表现驱动因素 - 流动性环境改善 宏观经济进入降息周期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确立 为权益市场投资创造有利流动性环境[1] - 政策面积极精准 通过以旧换新等补贴拉动需求 通过反内卷等方式引导市场有序竞争 大力推动科技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1] - 科技产业创新周期启动 AI技术革命驱动科技产业迎来创新周期 新兴产业驱动的投资机会具有爆发潜力[1] 两轮行情差异分析 - 春节后行情由DeepSeek等大模型突破性进展驱动 市场反应呈现结构性分化 AI应用等理论受益方向走势强劲 部分算力等短期逻辑受损方向经历回调[2] - 近期行情驱动因素更广泛深入 海内外AI产业持续发展 科技巨头资本开支预期回升 算力需求预期重回积极 大模型和软硬件应用迭代创新驱动新行情[2] 科技板块关注度提升推动力 - AI推动科技行业投资价值与成长前景显著提升[3] - 积极市场氛围下科技成长板块易形成投资共识[3] - 科技板块曾有较大幅度调整 空间上具备相对优势[3] 泛AI板块投资价值体现 - 算力领域彰显投资价值[3] - AI能力发展提速人形机器人和自动驾驶等领域[3] - 大模型发展和多模态能力进化对Agent、视频、游戏和终端等应用带来积极影响[3] 科技巨头AI资本开支转化分析 - 资本开支具有战略前瞻性 为加强领先优势或抢占未来制高点[4] - 部分公司AI产品已创造较好收益 短视频平台AI工具收入快速增长 AI驱动精准营销效率提升贡献增量收入[4] - 投资者可关注AI产品用户数和流量增长情况[4] 国内科技巨头AI投入特点 - 倾向于做新技术快速跟随者 商业化落地和变现效率更具优势[4] - 算力方面存在制约但条件积极改善 国内算力芯片快速发展[4] AI技术溢出效应 - AI对经济重塑效应有望堪比移动互联网 影响全方位深层次[5] - 在数字经济相关产业全方位影响编程、办公平台、Agent及软硬件应用使用逻辑和商业逻辑[5] - 在传统行业大幅提升生产经营效率[6] - 在新兴产业端推动人形机器人、无人驾驶和低空经济等加速发展[6] 二级市场对AI影响的反应 - 投资者积极寻找和布局能有效利用AI技术进行智能化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的AI+标的[6] 科技板块估值水平评估 - 绝对位置相比2020年上一轮高点尚有距离 离2015年高点差距更大[7] - 新上市优秀公司增多 存量企业整体规模和盈利质量显著提升[7] - 短期市场情绪快速升温可能导致部分标的波动加剧 存在局部过热可能[7] - 中长期在AI驱动产业逻辑支撑下还有持续挖掘投资机会空间[7] A股和港股长期机会 - A股和港股汇聚国内优秀公司 有能力为投资者提供持续回报[8] - 此前市场经历较长时间回调 当前应保持积极乐观长期视角[8] 科技板块细分领域成长前景 - AI推动产业变革是长周期过程 中长期诸多方向有望呈现积极成长态势[9] - 算力景气度率先爆发 算力卡、光通信、PCB和液冷等细分方向成长性和投资机会逐渐展现[9] - 应用潜在爆款值得期待[9] - 硬件场景方面人形机器人正走向量产 有望改变生产生活方式[9] - 无人出租车、无人物流、无人环保、无人装备和eVTOL等新兴硬件领域有望迎来放量成长[9]
苹果警示英国“欧盟式”监管影响:部分新功能或延迟上线
环球网资讯· 2025-08-28 07:47
监管措施背景 - 英国竞争与市场管理局计划针对苹果和谷歌推出专项监管措施以规范移动平台市场竞争秩序 [3] - 监管措施内容包括取消数字平台的反引导措施、开放数字钱包权限以及向第三方智能手表开放更多数据接口 [4] - 监管方向与美国司法部对苹果发起的反垄断诉讼关注的核心问题存在相似性 [4] 苹果公司立场 - 苹果明确反对欧盟式监管规则认为此类规则对用户和开发者均不利 [3] - 公司强调若英国强制要求向竞争对手开放操作系统宁愿不在英国地区推出相关功能 [3] - 苹果称CMA监管思路破坏用户隐私和安全保护阻碍企业创新能力并迫使免费向国外竞争对手提供核心技术 [4] 功能影响案例 - 欧盟监管导致欧洲地区用户无法及时获取部分功能例如iPhone镜像功能和Mac实时活动功能被取消 [3] - 欧盟监管导致Apple Intelligence(苹果智能)上线进程推迟 [3] - 苹果警示英国类似监管可能导致iPhone及生态系统内其他产品的新功能推迟推出或不再上线 [1] 监管机构回应 - CMA表示监管规定初衷是助力英国本土企业创新发展并确保英国消费者不错过其他国家已推出的科技新功能 [4] - CMA强调不会以牺牲用户隐私数据安全或企业知识产权为代价推动移动平台市场竞争 [4] - 英国仅公布监管计划框架尚未出台具体实施细则与执行措施 [4]
史上最快破万亿!企业回购狂潮持续为美股撑腰
金十数据· 2025-08-28 01:22
音频由扣子空间生成 美国企业正以历史性速度推进股票回购,英伟达(NVDA)成为最新加入这一长名单的公司,彰显出美国企业界对经 济的信心。 根据Birinyi Associates汇编的数据,截至8月20日,美国企业宣布的回购规模已突破1万亿美元,创下达到这一里程碑所 需的最短时间记录,此前纪录为去年10月。 过去几个月,企业巨头——尤其是金融和科技行业——纷纷批准大规模股票回购计划。周三,英伟达在盘后发布季度 财报后宣布计划回购价值600亿美元的股票。 今年5月,苹果公司(AAPL)宣布将回购1000亿美元股票。Alphabet(GOOGL)、摩根大通(JPM)、高盛集团 (GS)、富国银行(WFC)和美国银行(BAC)也宣布了至少400亿美元的回购计划。 AI播客:换个方式听新闻 下载mp3 各美企巨头的股票回购计划 "市场中最终的逢低买入者将持续存在,那就是企业自身。"Birinyi Associates总裁杰弗里·耶鲁·鲁宾(Jeffrey Yale Rubin)表示,"企业盈利良好,有足够资金用于资本支出,股票回购是回报投资者和公司所有者的好方式。" 上个月,企业宣布的股票回购总额达到1660亿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