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

搜索文档
百年医疗巨头回应出售中国业务,估值达数十亿美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05:25
公司战略动态 - GE医疗正探索出售中国业务股份 潜在交易估值达数十亿美元[1] - 公司回应称不评论市场传闻 强调中国为全球最大医疗市场之一并承诺持续服务[1] - GE医疗在华发展已超百年历史 自1897年首次引入X光机服务中国患者[1] 财务业绩表现 - GE医疗2024年全球营收197亿美元 同比微增1% 调整后息税前利润32亿美元[3] - 中国区2024年营收23.6亿美元 同比下滑15% 创独立运营以来最大跌幅[3] - 2025年上半年全球营收97.8亿美元 同比增长3% 但中国区业务下降2%[3] - 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市场营收5.63亿美元(约40.47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3%[3] 市场竞争格局 - 西门子医疗2025年上半年中国区业绩增长2.4% 为三巨头中唯一增长企业[3] - 飞利浦医疗2025年上半年中国区业务下降11%[3] - 联影医疗与东软医疗同步获批光子计数CT 实现中国在该领域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4][5] - 全球光子计数CT市场规模约20亿美元 此前仅西门子(2021年)和GE医疗(2023年)实现商业化[4][5] 技术突破进展 - 联影医疗首款光子计数能谱CT uCT Ultima获NMPA批准 成为全球首家商业化该技术的中国企业[4] - 东软医疗NeuViz P10碲锌镉光子计数CT同步获批 为全球首台8cm宽体光子计数CT[4] - 光子计数CT相比传统CT具有更高分辨率 直接多能谱成像和更低辐射剂量优势[4] 本土企业竞争策略 - 本土企业采用立体化策略蚕食外资市场份额 包括联影 迈瑞 东软医疗等[3] - 迈瑞医疗推出"十年免费质保+AI诊断软件终身升级"方案 直击外资企业维修服务毛利率超60%的盈利模式[5] - 本土企业以灵活市场策略形成对跨国巨头的"降维打击"[5]
考虑出售中国业务?GE医疗回应市场传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03:53
面对中国市场营收连续下滑、关税成本上升和本土竞争对手崛起等挑战,GE医疗(GE Healthcare)被 传正在探索出售其中国业务股份的消息。 近日,有市场消息称,医疗设备制造商GE医疗正在与顾问合作,探索包括出售其中国部门股份在内的 多种选择。潜在交易可能使这些中国资产的估值达到数十亿美元。这些考虑尚处于初步阶段,尚未就任 何潜在处置的时间和规模做出最终决定。 然而,这一举动已经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对此,GE医疗方面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回应称,"我们不对市场传闻发表评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医 疗市场之一,我们始终致力于为中国病患和客户提供高品质的医疗服务。" 事实上,对GE医疗而言,近两年中国市场业绩确实存在较大的压力。根据GE医疗发布的截至2024年12 月31日第四季度和全年财务业绩,GE医疗全球全年营收197亿美元,同比微增1%;调整后息税前利润 32亿美元。其中,中国区全年营收23.6亿美元,同比下滑15%,创下自公司2023年独立运营以来的最大 跌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 另外,2025年1月至6月,西门子医疗实现营收115.71亿欧元(约合133.9亿美元),同比增长7%;GE医 疗实现 ...
爱朋医疗跌2.01%,成交额7624.49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844.54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9 03:12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19日盘中下跌2.01%至29.32元/股 成交额7624.49万元 换手率2.93% 总市值36.96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844.54万元 大单买入占比15.60% 卖出占比26.67% [1] - 今年以来股价上涨66.92% 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下跌5.08%/13.92%/1.48% [2] - 年内6次登上龙虎榜 最近8月8日净买入1192.43万元 买入/卖出总额占比分别为5.97%和5.06%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59亿元 同比减少11.31% [2] - 归母净利润-1937.91万元 同比大幅下降317.90%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13亿元 近三年累计分红1638.62万元 [3]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3.24万户 较上期大幅增加57.18% [2] - 人均流通股2711股 较上期减少36.33% [2] - 华夏创新未来混合(LOF)于2025年6月30日退出十大流通股东 [3] 公司基本情况 - 成立于2001年10月30日 2018年12月13日上市 [2] - 主营业务为疼痛管理及鼻腔护理医疗器械 疼痛管理产品占比59.73% 鼻腔及上气道产品占比29.40% [2] - 所属申万行业为医药生物-医疗器械-医疗设备 概念板块包括智慧医疗/医用耗材/血氧仪等 [2]
美好医疗跌2.09%,成交额1.01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710.59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9 02:39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19日盘中股价下跌2.09%至25.80元/股 成交额1.01亿元 换手率2.47% 总市值146.77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710.59万元 特大单净卖出666.94万元 大单净流出43.66万元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11.67% 近5日下跌2.12% 近20日上涨10.97% 近60日大幅上涨49.57% [1] 公司基本面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33亿元 同比增长3.73% 但归母净利润1.14亿元 同比大幅减少32.44%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家用呼吸机组件占比59.48% 家用及消费电子组件14.61% 其他医疗产品组件10.33% 人工植入耳蜗组件8.16% [1] - A股上市后累计现金分红2.48亿元 [3] 股东结构变化 - 股东户数1.72万户 较上期增加9.18% 人均流通股9063股 减少8.41% [2] - 华宝中证医疗ETF增持161.79万股至569.40万股 融通健康产业新进持股500.00万股 [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增持28.48万股至299.86万股 鹏华新兴产业增持100.37万股至351.28万股 [3] - 圆信永丰聚优、交银启道混合、交银成长动力一年混合均为新进十大流通股东 [3] 行业属性与市场表现 - 属于医药生物-医疗器械-医疗设备行业 概念板块包括基金重仓、融资融券、中盘、医疗器械等 [2] - 年内两次登上龙虎榜 最近一次为8月25日 [1]
东富龙跌2.06%,成交额6396.77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860.08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9-19 02:12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19日盘中下跌2.06%至14.26元/股 总市值109.21亿元 成交额6396.77万元 换手率0.79%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860.08万元 特大单净流出1063.84万元(买入113.58万元占比1.78% 卖出1177.42万元占比18.41%) [1] - 大单净流入203.76万元(买入1096.25万元占比17.14% 卖出892.49万元占比13.95%)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8.00% 近5日/20日/60日分别变动-0.42%、-7.34%、+11.49% [1] 经营与财务数据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4.29亿元 同比增长6.01% [2] - 同期归母净利润4591.95万元 同比大幅下降59.71%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制剂事业部44.92% 生物工艺事业部29.83% 工程事业部9.19% 食品事业部9.16% 售后服务与配件6.81%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3.21万户 较上期增加2.35% 人均流通股17526股 减少2.30%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733.36万股(第七大股东) 较上期减少213.54万股 [3] - 南方中证1000ETF新进持股355.02万股 位列第十大流通股东 [3] 公司基础信息 - 主营医用冻干机及冻干系统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 1993年12月成立 2011年2月上市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医药生物-医疗器械-医疗设备 涉及基因测序、互联医疗、宠物经济等概念板块 [1]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7.82亿元 近三年累计分红5.12亿元 [3]
软通动力新设信息技术公司;欧森斯启动智慧渔业计划丨横琴财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01:15
欧森斯智慧养殖信息系统 - 欧森斯启动海鲈鱼智慧喂养实验 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提升白蕉海鲈养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 助力渔民降本增效并推动渔业生产方式变革[1] - 智慧养殖信息系统作为实验的"数据大脑" 实现单塘管理实时监测鱼类进食活跃度、水温、溶氧、PH值及ORP等多维水质数据 支持用药记录和鱼规格跟踪 并自动调整投喂策略[1] - 系统具备多级权限管理与异常报警功能 集成视频监控保障养殖安全 多塘管理模块提供全局数据汇总与对比分析以提升生产效益[1] 欧森斯公司背景 - 欧森斯成立于2015年 是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专注于消费电子、半导体封装测试、锂电及农业检测等领域的高端测试设备研发与制造[2] - 公司自主开发多功能集成板卡和高速芯片测试分选设备等核心产品 自有品牌声学测试软件Musense和声学测试设备Vibesenn在声学测试领域占据重要市场份额[2] 数说故事商业Agent产品 - 数说故事推出AI驱动的商业Agent产品Social Research 解决企业营销、市场和社媒研究中数据分散、分析复杂和人工耗时等问题[4] - 产品基于自研Deep research agent架构 结合实时社媒与搜索引擎数据 自动规划分析框架并完成数据收集、趋势整合与图表生成 一键输出结构化研究报告[4] - 公司依托横琴区位与政策优势 打造"AI+大数据跨境电商选品中心" 线上通过SaaS平台实现智能选品、测品与上架 线下提供数字化展区、AIGC内容中心和跨境培训基地的全链路服务[4] 真健康医疗科技穿刺机器人 - 真健康医疗科技自主研发的穿刺手术机器人辅助完成珠海市首例"穿刺机器人辅助经皮肺穿刺活检术" 手术全程仅用时15分钟且实现零出血、零气胸等并发症[6] - 该公司由澳门居民创办 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入选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首批"培优"企业名单[6] 贝塔国际新产品发布 - 澳门贝塔国际公司推出赛脑思星轨、蕴智、酣眠、舒脑系列贝塔酸产品 专门针对改善脑健康需求设计 采用合成生物技术制备 聚焦专注力提升、认知改善、睡眠调节和大脑舒缓四大场景[8] - 该公司是珠海麦得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 专注于贝塔酸健康产品生产和销售 新品融合麦得发生物横琴研发基地的生物技术与澳门制造实力[8] 软通动力横琴新公司 - 软通动力在横琴成立信息技术公司 注册资本1000万元 经营范围包含软件开发、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及计算机软硬件批发零售等[8][10] - 软通动力成立于2005年 服务超过2600家国内外客户(包括230家世界500强或中国500强企业) 拥有90000名员工 业务覆盖全球60余个城市并建设四大国际交付中心及两大智能制造基地[9] 杭州柯林横琴新公司 - 杭州柯林在横琴成立珠海横琴柯林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3000万元 经营范围包含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物联网技术研发及物联网应用服务等[11][13] 横琴数字人民币发展 -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累计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超7万个 落地门店近1800个 流通金额18亿元 应用场景包括非税业务缴费、智慧校园和车险实名投保等[14] - 合作区推动11个绿色低碳转型项目(含2个澳资项目)获得第三方绿色评估认证[14] 横琴华发商都运营数据 - 横琴华发商都2024年12月开业 日均客流超过2.5万人次 节假日及周末日均客流4万+人次 入驻商户中澳资背景店铺占79%以上[15] - 项目引进22个广东首店、36个珠海首店、88个横琴首店及12个地道澳门品牌内地首店 首店比例超过81%[15]
AI医学的“DeepSeek时刻”快来了?
第一财经· 2025-09-19 00:32
在最新一期《自然》封面上,首次出现了来自中国AI科技公司DeepSeek的大模型R1。此前,全球的科技公司中仅有拿下过诺贝尔奖的DeepMind的 AlphaFold获此殊荣。 本文字数:1960,阅读时长大约3分钟 作者 |第一财经钱童心 2025.09.19 在药物研发过程中,科学家通常会确定体内的某个靶点,例如肿瘤突变或特定激素的受体,然后寻找能够与其结合并改变其行为以治疗某种症状或疾病的 分子。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设计出能够击中靶点并且不会对身体的其他部位造成破坏的化合物。 "人工智能的吸引力在于它可以快速浏览分子数据库,将化合物与靶点相匹配。"一位制药领域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但这只是药物发现的第一步, 还有很多问题目前尚无法用人工智能来预测,例如药物的毒副作用。" 人工智能工具已经在其他科学领域展现出潜力,例如极端天气预报。自2022年底ChatGPT推出以来,生成式AI的迅猛发展在医学领域也掀起热潮。从药物 设计到医学影像,AI企业正在加速与临床应用的融合。随着中国大模型更多技术细节的披露,未来也有望推动大模型在医学领域的落地,AI医学的 DeepSeek时刻即将到来。 AI制药能否孵出"金 ...
DuPont (NYSE:DD) 2025 Investor Day Transcript
2025-09-18 14:02
公司概况与战略转型 * 公司正在执行重大转型 旨在打造一个更专注 更敏捷 高性能的新杜邦公司 专注于医疗保健和水技术以及多元化工业领域[1][2][6] * 转型举措包括剥离Delrin业务和出售Aramids业务 后者将带来约12亿美元的现金收益 并使收入增长提高约50个基点 利润率扩大约90个基点[2][10] * 新杜邦公司的三大报告板块为 医疗保健(占销售额25%) 水技术(占销售额25%) 多元化工业(占销售额50%)[13] * 公司预计到2028年将实现3%至4%的有机增长复合年增长率 利润率扩大150至200个基点 每股收益增长8%至10%[25][26][72] 财务表现与目标 * 2025年 pro forma 财务预期为 销售额69亿美元 运营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16亿美元 利润率23.6%[77][78] * 目标到2028年实现25%至25.5%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率[25][81] * 预计2026年至2028年将产生27亿至28亿美元的自由现金流 转化率超过90%[73][83] * 股息支付率目标维持在35%至45%的范围内[23][84] * 公司拥有强劲的资产负债表 目标净债务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比率低于2倍 并保持BBB+信用评级[22][85] 医疗保健业务 * 医疗保健业务是一个17亿美元的业务 在医疗器械 生物制药 制药和无菌包装及个人防护装备领域提供专业材料 产品设计 原型制作和制造服务[34] * 美国前25大医疗器械公司中超过90%依赖杜邦技术[13] * 该业务正经历稳定的中个位数增长 由对先进医疗器械的需求增加以及在生物制药市场渗透率提升所驱动[38] * 公司通过收购Spectrum和Donatella扩大了产品供应[38] 水技术业务 * 水技术业务是一个15亿美元的纯过滤和分离业务 专注于工业 市政和生命科学市场[34][42] * 拥有最广泛的技术组合 包括反渗透 超滤和离子交换树脂 并在这些领域处于市场领先地位[42][45] * 该业务70%的年收入来自现有装置的更换周期 提供了稳定的经常性收入[43][139] * 受益于水资源短缺和日益严格的废水法规等宏观趋势 该业务也呈现中个位数增长[46][47] * 直接锂提取和全氟烷基物质去除等新应用提供了增长机会[47][125] 多元化工业业务 * 多元化工业业务是一个36亿美元的业务 运营利润率为22% 主要服务于建筑 汽车(包括电动汽车)和航空航天终端市场[55] * 建筑技术业务(16亿美元销售额)提供节能 耐久和舒适的集成系统[57] * 工业技术业务(20亿美元销售额)在汽车粘合剂和热管理解决方案方面具有优势 电动汽车的内容机会从每辆车50美元增加到100美元[62][64] * 公司的Vespel®部件用于超过97%的现役飞机[14] * 电池粘合剂产品在过去五年中以65%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并且是基础汽车业务的100%增量[63] 创新与研发 * 创新是核心竞争优势 公司的活力指数为30% 且持续改善[16] * 新产品销售中约40%用于增长 60%用于更新 并有计划将更多转向增长[16] * 研发投资不仅推动收入增长 还通过使用新原材料和价值工程实现产品利润率提升[16] 商业卓越与运营 * 公司正在构建一个强大的商业卓越框架 专注于商业赋能 销售有效性和战略营销[17] * 运营卓越的重点是减少浪费 标准化最佳实践 并通过日常管理 routines 和关键绩效指标保持绩效可见和可问责[66] * 一个中国粘合剂工厂通过价值流图和5S将整体设备效率提高了10%[67] 资本配置与并购 * 资本配置模型平衡了有机投资 并购以及通过增加股息和股票回购向股东返还现金[23][74][84] * 并购重点是在医疗保健和水技术领域进行增值性收购 以增强能力和市场地位[23][96] * 理想的收购目标是能带来增值增长 低资本密集度和低周期性的目标[23] 领导团队与文化 * 新的领导团队结合了内部和外部人才 专注于推动增长和持续改进的文化[6][24] * 文化转型建立在安全和尊重的核心价值基础上 并增强了增长和持续改进的重点[9] 风险与机遇 * 公司面临与某些法律事务相关的潜在未来和解 但相信有足够的能力为其提供资金 并且付款可以分摊到很长一段时间[120][121] * 中国约占总销售额的10% 公司在电动汽车领域与除比亚迪外的主要中国原始设备制造商有着良好的合作[134][135] * 建筑市场的复苏可能带来超出保守增长假设的上行机会[114][115] 其他重要信息 * 第三季度业绩将把电子业务和Aramids业务作为终止经营业务报告[75][76] * 公司正在积极准备分离 实施措施以调整上市公司成本规模 企业费用预计从1.4亿美元降至9500万美元[77] * 研发支出占销售额的比例预计保持在2.5%左右 资本支出目标是从目前占销售额的4%降至3%[22][109]
传GE Healthcare(GEHC.US)考虑出售中国业务 估值或达数十亿美元
智通财经· 2025-09-18 12:16
公司战略评估 - GE Healthcare Technologies正在探索出售中国子公司股份的多种选择 包括评估业务前景和潜在交易[1] - 潜在交易可能使中国资产估值达到数十亿美元 但考虑仍处于初步阶段 尚未就处置时间和规模做出最终决定[1] - 公司2023年从通用电气剥离医疗设备业务 当前估值约350亿美元 股价今年下跌2%[2] 中国市场表现 - 中国是公司第二大市场 拥有约7000名员工 2024年中国市场收入为24亿美元 较上年下降15%[2] - 截至6月的三个月期间 中国市场收入再次下降3% 显示持续下滑趋势[2] - 公司产品线包括影像扫描 超声波 患者护理解决方案和药物成像剂等医疗科技设备[2] 行业竞争环境 - 中国本土企业已发展成为资深竞争对手 与本地消费者建立深厚联系 导致跨国公司面临激烈竞争[1] - 除GE Healthcare外 星巴克 通用磨坊旗下哈根达斯 迪卡侬和餐饮品牌国际旗下汉堡王等跨国公司也在评估在华业务出售选项[1] - 行业出现跨国企业考虑退出中国业务或出售某些本地资产的趋势[1]
高位震荡时如何投资?“局部牛”中重温彼得·林奇1997年访谈
聪明投资者· 2025-09-18 07:08
最近,重温了 传奇基金经理 彼得 ·林奇在 美国著名媒体人 查理 ·罗斯(Charlie Rose ) 节目中的三次对 话,时间跨度长达二十年。 查理 ·罗斯以犀利而开放的提问著称 (顺便说一句,巴菲特也很喜欢且多次上他的节目) ,他的访谈常常 能逼近问题的本质 。 而彼得 ·林奇 ,作为启蒙影响中国公募基金经理最早的投资家, 在 1977年至1990年间管理富达麦哲伦基 金,把资产从1800万美元扩张到140亿美元,年均回报率接近30%。 两个人在不同年代 的几次对话,都不是很长,但很有意思。 1993年是他们第一次对话。那一年, 彼得 · 林奇出版了新书《 战胜 华尔街》,系统梳理了自己在麦哲伦 基金的投资方法。 访谈中,他反复强调 "常识投资"——投资者最大的优势,不是专业模型,而是对身边生活和熟悉行业的理 解。 逻辑简单却深刻: 先去理解企业如何赚钱,再去看股价是否合理,而不是反过来追逐市场热门。 1997年, 彼得 · 林奇第二次登上查理 ·罗斯 的访谈节目 。背景与四年前完全不同:道琼斯指数从 4000 点一路上涨到8300点,市场气氛高涨,却又因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而出现大幅波动。 对许多投资者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