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交易所

搜索文档
纳斯达克拟提高上市门槛 德勤:是否促使中概股转向香港上市有待观察
智通财经网· 2025-09-05 07:48
纳斯达克上市规则修改 - 纳斯达克拟提高主要在中国营运的公司公开招股最低集资额至2500万美元(折合近2亿港元)[1] - 交易所计划将新上市公司公众持股市值最低要求提升至1500万美元[1] - 同步加快交投疏落公司的退市流程[1] 香港市场比较分析 - 港交所主板集资门槛较纳斯达克新规更低[1] - 美国市场对部分板块估值相对较高[1] - 香港GEM市场存在流通性低及缺乏基金投资者的问题[1] 中概股上市影响 - 2021年上半年约80%赴纳斯达克上市中概股集资额低于2500万美元[1] - 市值和盈利规模较小的中概公司可能转向香港GEM上市[1] - 规则修改对中资公司上市地选择的实际影响仍需观察[1] 规则调整目的 - 新规主要针对规模较小的上市公司[1] - 旨在强化股份流通性和扩大股东基础[1] - 避免股权过度集中导致股价大幅波动[1]
摩根士丹利:市场交易量正慢慢由美股回流至港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9-05 07:30
南下资金流动 - 南下资金累计流入港股约1290亿美元 超过2023年全年水平[1] - 日均交易量维持在300亿美元以上 按年增长近100%[1] - H股对A股折让持续收窄 显示估值差距缩小[1] 港股交易结构变化 - 双重上市公司香港部分交易量上升至36%[1] - 市场交易量从美股回流至港股 投资者偏好港股投资[1] - 国际投资者重新关注香港市场 外资参与度大幅提高[1] 投资者行为变化 - 主权基金等长线资金增加参与 产生正面带动效应[1] - 欧美投资者查询量增加 显示国际关注度提升[1] - 尽管中国企业估值已上升 但相比美股仍具上升空间[1] 新股市场表现 - 香港新股定价、认购倍数及上市后表现远优于过去两年[1] - 具有真正创新能力的公司上市成为吸引外资主因[1] - 预计未来数月将出现多个10亿美元以上大型新股发行项目[1] 市场前景预期 - 香港资本市场未来半年至一年将保持活跃态势[1] - 大型新股发行项目持续涌现 支撑市场流动性[1] - 市场活跃度受创新型企业上市及外资回流双重驱动[1]
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目前正在处理的上市申请超200家
证券日报网· 2025-09-05 05:47
新股市场表现 - 国际投资者对香港新股市场参与度显著提升 海外长线资金积极参与科技企业新股认购 [1] - 上半年新股市场融资额重回全球榜首 截至8月底新股首发募资额达1345亿港元 同比增长近六倍 [1] - "A+H"上市模式占上半年募资额70% 体现内地与香港市场联动强劲势头 [1] 市场活跃度指标 - 上半年现货市场 衍生产品市场及沪深港通成交量均创半年新高 [1] - 正在处理的上市申请超过200家 其中半数为科技企业 [1] - 截至8月底再融资总额为同期新股融资额两倍以上 科技企业再融资占比接近40% [1] 科技企业融资特征 - 高新科技企业通过持续增发 上市后再融资金额远超上市时募资额 [1] - 第18A章生物科技公司申请达24家 第18C章特专科技公司申请12家 [2] - 申请企业涵盖视觉智能 元宇宙 数字内容平台 智能驾驶及机器人等前沿领域 [2] 市场发展举措 - 港交所推出"科企"专线 体现市场对创新企业的包容性与吸引力 [2] - 将持续完善市场基础设施 推动产品多元化及提升互联互通机制效率 [2] - 积极服务中国实体经济与科技创新 鼓励企业利用第18C章与18A章节政策红利 [2]
港交所总裁陈翊庭:A+H股占新股融资七成、海外投资者热情高,新股融资额重回全球交易所榜首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5 03:29
市场表现 - 香港市场上半年现货、衍生产品及沪深港通成交量均创半年度新高 [1] - 新股融资额重回全球交易所榜首 [1] - 截至8月底新股融资总额达1345亿港元 较2024年同期增长接近六倍 [3] - A+H上市模式占上半年总融资额的七成 [3] - 海外投资者参与新股认购热情明显上涨 国际长线资金积极参与科创公司新股认购 [3] 科技产业进展 - 中国科创企业在人工智能技术、成本效率与应用落地方面展现独特优势 [3] - 中国在AI领域已从跟跑走向领跑 [3] - 机器人、自动驾驶等前沿领域突破体现新质生产力爆发力 [3] - 全球投资者对投资中国的信心增强 [3] 再融资动态 - 截至8月底再融资总额高达3580亿港元 是同期新股募资的两倍以上 [3] - 再融资总额中接近40%来自科技企业 [3] - 部分高新科技企业上市后再融资金额远超两三年前的新股融资额 [3] 上市制度改革 - 港交所推出"科企专线"为18C特专科技公司及18A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一站式上市咨询服务 [3] - 优化上市制度允许特专科技企业保密递交上市申请 [3] - 截至8月底有24家18A生物科技公司和12家18C特专科技企业的上市申请正在处理中 [4] - 申请企业涵盖视觉智能、元宇宙与数字内容平台、智能驾驶、机器人等前沿领域 [4] 定价机制优化 - 港交所完成新股定价机制及公开市场要求的优化改革 新规于8月实施 [5] - 改革适度放宽公众持股比例要求 [5] - 提升机构投资者在新股定价中的参与度 [5] - 改革旨在提升新股定价效率 增强市场定价透明度与合理性 降低上市后股价波动概率 [5]
港交所陈翊庭:海外投资者参与新股认购热情明显上涨
证券时报网· 2025-09-05 02:16
香港交易所新股市场动态 - 海外投资者参与新股认购热情明显上涨 近期国际长线资金积极参与科创公司新股认购[1] - 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科技创新展现浓厚兴趣[1] - 港股新股市场强劲势头持续 上市科正在处理的上市申请超过200家[1] - 申请上市企业中接近一半来自科技企业[1] 技术指标信号 - MACD金叉信号形成 部分个股涨势表现良好[2]
纳斯达克拟调整上市规则:提高公众持股门槛并强化对中国公司IPO要求
格隆汇APP· 2025-09-05 01:47
纳斯达克上市规则调整核心内容 - 提高最低公众持股量门槛从500万美元至1500万美元 旨在增强市场流动性和投资者基础稳定性 [1] - 加速市值低于500万美元公司的暂停交易及退市流程 提升市场透明度和安全性 [1] - 针对中国公司IPO新增最低募资额要求 必须达到2500万美元以强化资本实力和投资者信心 [1] 规则调整具体领域 公众持股标准 - 公众持股门槛增幅达200%(500万→1500万美元) 可能影响小型或微型企业上市资格 [1] 退市监管机制 - 对市值不足500万美元公司实施加速退市程序 财务不达标企业将面临更高监管风险 [1] 中概股IPO专项要求 - 中国公司赴纳斯达克IPO募资额需超2500万美元 直接提升企业财务稳健性标准 [1]
陈翊庭:今年港股新股融资大幅增长 A+H模式贡献七成
智通财经· 2025-09-05 01:40
港股新股市场表现 - 港股新股融资总额达1375亿港元 [1] - 较2024年同期增长近6倍 [1] - 增幅远超全球新股融资市场整体表现 [1] 市场信心与上市模式 - 市场融资活跃度提升反映市场信心持续增强 [1] - "A+H"上市模式表现突出占上半年总融资额的七成 [1] - 该模式成为推动市场增长的重要动力 [1] 市场发展机遇 - 港交所制度创新与内地企业积极参与带来新发展机遇 [1] - 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1]
港交所8月证券市场日均成交额同比上升192%;高盛上调港交所目标价至524港元丨港交所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4 16:44
港交所市场表现 - 2025年8月底证券市场市价总值达46.6万亿港元 较去年同期31.8万亿港元上升47% [1] - 2025年8月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2791亿港元 较去年同期955亿港元上升192% [1] 机构对港交所的评估 - 高盛将港交所目标价从509港元上调至524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2] - 港交所通过简化交易及结算费率和扩大衍生品持股限额提升市场效率 [2] - 高盛下调港交所今年 明年及2027年保证金收益率预测 但上调同期每股盈利预测 [2] 企业赴港上市动态 - 金晟新能于9月3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为全球第二大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解决方案提供商 [3] - 极米科技于9月2日公告拟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专注于智能投影和激光电视产品 [4] - 金晟新能业务涵盖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回收 产品用于电动汽车及储能系统 [3] 港股市场行情 - 恒生指数9月4日收报25058.51点 单日下跌1.12% [5] - 恒生科技指数9月4日收报5578.86点 单日下跌1.85% [5] - 国企指数9月4日收报8937.09点 单日下跌1.25% [5]
中企赴美上市面临变数!纳斯达克拟提高中资企业IPO募资门槛
智通财经· 2025-09-04 14:46
近年来,越来越多亚洲小型企业选择赴美上市,以在海外融资。根据中美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3月发 布的报告,目前共有超过280家中国企业在纳斯达克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总市值约1.1万亿美元。然 而,大型中资企业的数十亿美元级IPO近年来几乎消失,小型公司成为赴美上市主力。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企业赴美IPO平均募资规模仅为5000万美元,远低于2021年的3亿美元以上。这 也导致市场波动加剧,并引发美国监管层持续关注。 近些年来,纳斯达克一直在逐步加强对上市公司及IPO的监管力度。早在2020年5月,纳斯达克就提出 针对"限制性市场"企业IPO制定更严格的要求,并在2021年10月获SEC批准实施。该新规主要针对中国 公司,规定这类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时,公开发行规模需达到至少2500万美元,或占公司证券总价值的 25%。本次纳斯达克新规中提出的2500万美元最低募资标准,正是沿用了2020年规则修订中确立的门 槛。 纳斯达克拟收紧IPO规则并加快退市流程,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前景面临重大不确定性。 纳斯达克集团周三宣布,拟对小型首次公开募股(IPO)企业的上市及持续交易规则进行大幅调整,以保 护投资者免受市场剧烈 ...
重大调整!事关赴美IPO
中国基金报· 2025-09-04 12:51
纳斯达克上市规则修订核心内容 - 提高部分新股上市最低公众持股量门槛至1500万美元 原标准为500万美元 [2][4] - 加快市值低于500万美元且存在上市缺陷公司的停牌和退市流程 [2][4] - 对来自"限制性市场"公司设置最低募资要求2500万美元 [4] 规则修订具体细则 - 已注册转售的存量股份不再纳入非限制性流通股市值计算范围 [5] - 企业需重新评估募资规模以满足更严格的流通股市值硬性标准 [5] - 纳斯达克认为转售股份无法像新股发行一样创造真实流动性 [5] 规则修订背景与目的 - 纳斯达克内部审查发现与"拉高出货"骗局相关的交易模式 [7] - 旨在维护市场诚信并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 [7] - 近70%提交监管案例涉及主要在中国经营的公司的交易 [9] 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 2024年中国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数量达52家 [9] - 截至6月30日39家中国企业在纳斯达克挂牌 募资规模多在500万至1500万美元之间 [9] - 新规生效后中国中小企业赴美上市难度可能增加 [9] 市场异常案例 - Healthcare Triangle Inc 7月24日股价单日涨幅达116% 换手率783% [8] - 单日成交量32亿股 成交额1.44亿美元 总市值1172万美元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