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制造业

搜索文档
夏季达沃斯论坛丨中国仍是投资与合作的热土——访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梁锦慧
新华网· 2025-08-12 05:49
中国投资环境与全球地位 - 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创新前沿,持续为全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仍是国际投资与合作的热土和沃土 [1] - 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续多年保持在30%左右 [2] -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以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 [2] 夏季达沃斯论坛概况 - 第十六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将于6月24日至26日在天津举行,主题为"新时代企业家精神" [1] - 预计有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800名嘉宾参会,人数有望创历史新高 [1][2] - 国际企业和投资者对中国及亚洲市场表现出强烈兴趣,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先进制造业、医疗保健等领域寻求合作机遇 [2] 中国投资优势与发展理念 - 中国在政策连贯性、人力资本可及性、技术层面就绪情况等方面具备强劲要素匹配,创造了有利于投资者的生态系统 [2] - 中国以长远眼光投资于技术和人才培养,在新兴产业如绿色能源和工业转型升级中表现突出 [5] - 中国创新性地解决了能源安全、能源可及与环境保护的"三难困境",将气候变化挑战转化为产业升级机遇 [5] 企业家精神与全球合作 - 企业家精神被视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激发希望和乐观的精神,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面临挑战的背景下尤为重要 [5] - 世界经济论坛希望继续同中方合作,在中国与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之间架起沟通桥梁 [5]
上半年区域经济图谱:21省GDP增速超预期
搜狐财经· 2025-08-11 08:04
全国经济总体表现 - 全国31省份中有21个省份上半年GDP增速超过年初设立的全年经济增速目标 [2] - 23个省份GDP增速超过或与全国5.3%的平均线持平 8个省份未能跑赢全国大盘 [3] - GDP排名前十的省份占全国GDP比重为61.2% 比去年全年提升0.4个百分点 [5] 区域经济分化与领先省份 - 东部省份经济总量保持领先优势 经济大省挑大梁作用进一步凸显 [2][3] - 经济总量前五省份(除广东外)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合计拉动GDP增长2.1个百分点 [3] - 江苏省GDP总量与广东省差距创2018年以来同期新低 上半年江苏对全国GDP贡献率8.3% 广东为8.1% [6] - 西藏GDP增速达7.2% 超额完成7%以上的年度目标 [5] 固定资产投资表现 - 25个省份中有17个省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不及全年目标 占比达68% [8] - 西部省份投资增速领跑 西藏(24.8%)、内蒙古(14.8%)、新疆(13%)、宁夏(10.3%)增速超过10% [11] - 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1% 高于全国11.3个百分点 位居全国第三 [11] - 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9.7% 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下滑16.3% [13] - 14个省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降幅在10%以上 包括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经济大省 [12] 消费市场表现 - 22个省份中有14个省份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超全年预期目标 [14] - 19个省份社零增速跑赢全国5.0%的水平 海南(11.2%)、内蒙古、新疆、河南(7.2%)增速在7%以上 [17][18] - 海南省汽车类零售额增长91.9% 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175.3% [17] - 河南省限额以上单位可穿戴智能设备(95.3%)、通讯器材(92.3%)、计算机产品(87.0%)、家电(35.1%)零售额大幅增长 [18] - 北京(-3.8%)、天津(-0.7%)、上海(1.7%)社零增速居全国末位 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9] 经济增长驱动因素 - 江苏省经济增长得益于对地产和出口依赖度较低 加快先进制造业项目建设 拓展"一带一路"外贸新市场 [6][7] -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领先省份主要依靠重大项目牵引和产业投资 [11] - 消费增长主要受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 特别是汽车和家电领域 [17][18]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央广网· 2025-08-11 02:59
央广网北京8月11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强 调,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对于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 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意义重大。 在总书记的擘画指引下,长三角三省一市始终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主动作为、协同联 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有效发挥了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夏正芳:《决定》从推动基础研究合作、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开展 科技创新联合攻关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进一步强化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创新优势。 紧扣一体化,长三角地区民生"幸福圈"不断扩大:轨道交通出行更便捷;200多项政务服务实现"一 网通办",27个城市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双向在线办理;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发源于安徽黄山的新安江,穿山越岭汇入浙江杭州千岛湖。一江碧水,见证着安徽与浙江不断创新 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今年5月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重大功能性项目——方厅水院通过综合竣工验收。 方厅水院位于上海、江苏、浙江交界处的太浦河上,承担国际论坛与会展等功能。作为全国首 ...
海南封关,对广东意味着什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0 12:29
海南自贸港封关对广东的影响 - 海南自贸港将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封关运作 进入"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新阶段 [1] - 封关后海南与国际联系更便捷 加快全球优质要素集聚 为全国改革开放探路 [2] - 琼州海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是推动海南自贸港与粤港澳大湾区相向而行的重要一环 [2] 广东面临的机遇 - 促进消费升级 加强粤琼合作产业园区建设 形成人才流动新态势 [1] - "港""湾"联动加速 推动广东全面建设海洋强省 [1] - 粤琼通过制度互补、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实现1+1大于2的协同效应 [1] - 广东依托大湾区产业基础和海南政策优势 发挥"双循环"枢纽作用 [1] 政策互补与要素流动 - 海南将成全国最大"境内关外"区域 享受零关税、低税率等优惠 [3] - 广东提供产业支撑 与海南形成政策梯度差异 [3] - 海南企业可开展更灵活跨境融资业务 不受内地跨境融资额度限制 [3] - 个人在海南工作满183天可享15%个税优惠 可能出现"人在海南纳税 人在湾区研发"现象 [4] - 两地共享企业信用数据覆盖120万个市场主体 [5] - 海南进口化妆品备案进入内地审批时间从6个月缩短至15天 [5] 产业协作与布局 - 广东海南先进制造业合作产业园落地产业项目52个 总投资120亿元 [7] - 442家企业扎根园区 完成实际投资近14亿元 [7] - 康佳带动8家广东上下游企业在海口组团式发展 [7] - 产业链重组为"广东制造 海南增值 全球销售"模式 [7] - 珠海格力将压缩机运至海南组装空调 零关税出口东盟可降18%成本 [7] - 佛山陶瓷企业可将中低端生产线迁至海南 享受15%企业所得税优惠 [9] 区域布局规划 - 湛江2025年规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同比增长12.99% [9] - 徐闻港升级为全球最大客货滚装码头 承担海南九成物资入内地检验任务 [9] - 横琴成为制度对接"实验田" 高栏港综保区发展保税维修和融资租赁业务 [9] - 广州黄埔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服务海南医药和医疗产业 [9] - 深圳打造海南离岸贸易结算中心 联动开展数据跨境流动试点 [9] 协作机制 - 省级层面设立粤琼"四张清单"联合工作组 [10] - 市场层面推广"湾区研发+海南政策"模式 [10] - 康佳将研发基地设在大湾区 加工增值环节落在海南 [10]
合肥量子产业综合实力全球第二,请看《浪尖周报》第36期
新浪财经· 2025-08-10 08:15
长三角产业动态 - 智通财经旗下智库澎湃研究所推出"浪尖计划" 聚焦长三角九大万亿GDP城市最新产业动态 精选181条9城主要报刊一周重要新闻与领导活动资讯 [1] - 《浪尖周报》第36期将于8月11日发布 结合各城市产业发展重点精选产业头条与动态 [2] 产业头条 - 合肥量子产业综合实力跃居全球第二 [2] 产业动态 - 上海具身智能产业目标三年产值破500亿 [2] - 南京软件产业上半年增长5.9% 万亿在即 [2] - 杭州全球首台20亿神经元类脑计算机"悟空"问世 [2] - 苏州昆山签约151亿具身智能项目 [2] - 宁波104家单项冠军企业领跑先进制造业 [2] - 无锡滨湖区2027年完成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 [2] - 南通卫星智慧工厂实现年产百颗卫星批量化生产发射 [2] - 常州加速构建"三园五中心一平台"低空经济体系 [2]
宿迁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1%项目为王,经济发展量质齐升韧性强
新华日报· 2025-08-08 23:51
宿迁市上半年经济运行 - 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2223 1亿元 按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6 1% 居全省第三 [1]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 2% 工业作为经济压舱石作用凸显 [1] - 三项居民收入增速保持全省前列 展现出较强发展韧性 [1] 重点产业发展 - 宿迁时代储能科技建成国内首条大宽幅阴离子交换膜生产线 实现电解液等核心材料自主可控 [1] - 泗阳盛虹新材料产业园每天处理2500万个废旧塑料瓶 生产再生聚酯纤维应用于服装航空等领域 [2] - 新能源高端纺织绿色食品三大产业形成"滚雪球"效应 推动千亿级产业扩容 [2] - 江苏双星彩塑通过数字孪生平台实现全链条可视化管控 生产周期缩短15% 能耗降低12% [3] 重大项目建设 - 上半年新竣工项目175个 完成投资419 5亿元 其中12个为超10亿元重大项目 [2] - 江苏康纳精密科技一期项目快速投产 上半年产值超2000万元 订单排至9月份 [2] - 沭阳常坤智能科技30亿元项目进度提前4个月 将建成年产300万货位智能仓储基地 [3] - 泗洪众一能源科技项目竣工 预计年产值2000万元 [3] 科技创新成果 - 1-5月招引人才科技项目124个 实施产学研合作475项 转化高科技成果180项 [4] -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近三年保持年均20%增速 实施"揭榜挂帅"攻克卡脖子技术 [5] - 风云动画构建工业化创作体系 上半年产值约3000万元 [4] - 京东物流"碳中和智能物流园区"仓储自动化率超90% 碳排放降低25% [5]
活力中国调研行•走进吉林丨中国经济时报特别报道
搜狐财经· 2025-08-07 08:15
调研活动概述 - 中宣部组织"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团于7月中旬在吉林省多地展开实地采访 [1] - 调研范围覆盖长春 吉林 四平 辽源 松原 延边等地区 [1] - 采用"点 线 面"结合的立体视角深度挖掘吉林省发展实践 [1] 核心调研主题 - 重点关注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进展 [1] - 考察吉林省对外开放发展现状 [1] - 调研先进制造业发展情况 [1] - 探索产业协同推进模式 [1] - 研究农文旅融合创新实践 [1] - 关注光电信息产业突破成果 [1] 调研目的 - 系统揭示推动吉林省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密码" [1] - 记录新时代吉林振兴发展的实践历程 [1] - 通过实地采访获取第一手鲜活素材 [1]
创新链全球 科创筑高地——长沙加快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中国新闻网· 2025-08-07 02:58
城市科技创新战略定位 - 湖南提出将长沙打造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并列为标志性工程 [1] - 长沙全球科技集群排名从2022年提升9位至2024年第32位 全球科研城市排名提升11位至第23位 [1] - 全国城市创新能力排名位列第9 创历史最佳成绩 [1] 研发平台建设与成果 - 重组建设35家全国重点实验室 数量居中部省会城市第二 [3] - 湖南4+4科创工程集聚科研人才3000余名 取得重大科研成果100余项 [3] - 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累计服务企业2074家 开展项目274项 [3] - 湘江实验室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0余项 授权160余项 发布24个创新产品 [4] - 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算力达200P Flops 人工智能算力突破1000P [8] 研发机构与企业集聚 - 长沙各类研发机构总数达3823家 其中2023年9月以来新增1796家 [8] - 国家级创新平台达152家 增长25% [8] - 68个央企及三类500强企业研发中心落地长沙 [9] - 企业研发中心聚集人才超万人 [13] 产业创新与转型升级 - 长沙获评智能制造二十强城市 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第6位 [3] - 26个制造业单项冠军居中部首位 [3] - 实现600多款高端光学仪器国产化替代 [12] - 新增国家特高压输变电装备制造业集群及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4个 [12] - 先进制造业跃居全国百强城市第5位 [12] 产学研协同与成果转化 - 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2024年开发新产品17个 推动产学研合作121项 [4] - 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08亿元 [4] - 湘江实验室与华为 百度等头部企业签约 共建近30个创新研究院 [4] - 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承载全市80%企业研发中心 贡献近80%规上企业研发投入 [4] 人才集聚效应 - 新增省级高层次科技人才1000余名 [13] - 引进市级高层次人才1184名 领军人才223名 [13]
金融赋能新型工业化路线图来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6 06:06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路线图 - 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构建全覆盖、差异化、专业性金融服务体系,形成清晰支持路径 [1] - 宏观层面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提供贷款、债券、股权等融资支持 [1] - 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支持核心技术攻关、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升级 [1] 总体目标与关键措施 - 到2027年目标:金融体系基本成熟,贷款、债券、股权等工具联动衔接紧密,制造业企业信贷需求充分满足,债券发行户数及规模增长,股权融资水平提升 [2] - 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通过硬科技属性评价体系和"千帆百舸"上市培育计划,推动社会资本投向硬科技领域 [4] - 探索产业链金融"脱核"服务模式,借助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授信 [4] 重点支持领域 - 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引导银行对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等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提供中长期融资 [5] - 支持引入长期资金和耐心资本,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开展"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 [5] - 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性,优化外贸金融产品,开展中小企业出海服务专项行动 [6] 长效机制建设 - 金融机构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制定差异化授信政策,完善尽职免责和激励机制 [8] - 培养科技产业金融复合型人才,金融机构与产业园区双向派驻人才,招收先进制造业专业背景人员 [8][10] - 加强跨部门协同机制,建立重点产业项目推荐机制,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 [10]
新一轮全市“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计划发布——六大引擎,推进镇江制造加“数”前行
镇江日报· 2025-08-05 23:36
行动计划核心内容 - 镇江市发布深化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1] - 计划实施智能工厂培育建设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升级 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工业信息安全水平提升 发展环境完善提优等六大行动[1] - 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 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2] 具体目标 - 到2027年规上工业企业基本完成智能化改造[2] - 中小企业全面实施数字化转型[2] - 培育省认定先进级智能工厂250家[2] - 创建国家认定卓越级智能工厂5家[2] - 力争国家认定领航级智能工厂实现突破[2] - 到2027年培育1-2个行业应用大模型[3] 实施措施 - 引导建设智能制造应用场景 推动智能化改造升级[3] - 推广"小快轻准"工业软件降低成本[3] - 以创新型中小企业 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小巨人"企业为重点梯次推进数字化转型[3] - 优化企业内外网建设 加强智能算力设施建设[3] - 扩容升级现有数据中心 规划建设智算中心 部署边缘计算中心[3] - 实施重点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项目200个[4] 战略意义 - 为镇江产业强市战略注入新动能 塑造新优势的核心引擎[1] - 推进新型工业化 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由之路[1] - 发展新质生产力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1] - 全力推动制造业数智赋能 显著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