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

搜索文档
步长制药的“智”药术
大众日报· 2025-09-27 22:40
公司产业链布局 - 在全国布局若干个道地产区种植基地 包括沂蒙山区丹参基地和新疆伊犁红花基地[3] - 丹参基地和红花基地已通过新版GAP延伸检查[3] 中药材质量控制体系 - 构建覆盖350个节点的中药材数字化种植追溯系统[4] - 每批丹参在育苗阶段被赋予唯一编码 实现从种植到药品出厂的全生命周期信息追溯[4] - 系统已覆盖丹红注射液用全部药材 累积可追溯20余万亩药材规范化管理信息[6] 生产技术突破 - 创新实现多物态物料精准输送技术 使不同形态中药物料在全自动传送系统上精准流转[7] - 开发高稳态制粒成型技术 实现核心工序连续生产自动控制智能纠错的新模式[7] - 采用多相态智能干燥技术 使能耗直降40% 生产效率翻倍[7] 研发体系与成果 - 建立从药材到成品的全链条质量控制研究体系[9] - 承担10余项国家级重大科技课题[9] - 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12项[9] 数字化智能生产 - 数字化控制中心实时监控万余个数据点[9] - 采用DCS系统精准控温技术 温度误差控制在±0.1℃[10] - 提取浸膏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稳定性显著提升 整体均一性较人工操作提高10%以上[10] 原料品质优势 - 沂蒙山区丹参能充分积累丹参酮ⅡA 丹酚酸B等有效成分[3] - 新疆伊犁红花山柰酚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比药典标准高40%以上[3]
100%关税砸向救命药?美国撕协议,德国患者先慌了?
搜狐财经· 2025-09-27 19:08
老话说 "一诺千金值万贯",可在国际贸易里,有些承诺说翻就翻。就在今年 8 月,美欧刚握手敲定药品关税上限 15% 的协议,转头 9 月 25 日特朗普就突然翻脸,在社交媒体宣布 10 月 1 日起对进口专利药加征 100% 关税,还 放话 "在美国建厂才能豁免"。 这消息像颗炸雷炸懵了德国医药圈 —— 要知道美国可是德国药企的 "顶流客户",2024 年光药品出口就卖了 270 亿欧元,占了全行业出口的四分之一。德国研究型制药协会当天就拍了桌子,说这是 "公然违背协议",拜耳 CEO 更是急得警告 "研发要被拖垮"。可一边是政客们玩得溜的 "关税大棒",一边是等着药救命的普通人,这翻手为云 覆手为雨的操作,到底要让谁买单? 啥也买不着。 最让人寒心的是协议成了 "废纸一张"。8 月美欧刚握手言和定了 15% 关税上限,才过一个月就翻脸不认账,欧盟 委员会气得直跺脚,却只能干着急。布鲁塞尔的创新制药集团吐槽:"政策比翻书还快,谁还敢跟他们做生意?" 德国企业更是怕了,拜耳 CEO 安德森警告:"长期这么折腾,研发能力迟早被削弱"。这就像跟人合伙做生意,刚 签完合同对方就改规矩,以后谁还敢搭伙?国际经贸哪经得住 ...
墨西哥挑衅中国不到24小时,特朗普又出狠招!全球关税战一触即发
搜狐财经· 2025-09-27 11:46
墨西哥的动作让中国眉头一皱 不到24小时,墨西哥就回应了中方调查。不是普通回应,而是直接对中国有色浮法玻璃展开反倾销调查。这是巧合吗?绝对不是。最近墨西哥上调关税, 重点针对中国,却把美国和加拿大排除在外,这一招让人怎么想都觉得——是给特朗普打了个招呼。 墨西哥的关税"秀"背后:谁在操纵? 官方说,是为了保护本国制造业和减少对亚洲依赖。可问题是,重点砍的恰恰是中国敏感行业,这和"友好关系"怎么对得上?如果真的关系好,为什么偏 偏挑中国最敏感的地方出手? 再看大背景,特朗普早就威胁过墨西哥,要把商品关税提高到30%,后来才暂缓90天。墨西哥明显是被迫妥协,对中国加税,是想给特朗普交代。可谁能 保证美国不会随时翻脸?中国的反制绝不是一次性的。 中国的回应:不是小事,是信号 中国商务部对碧根果发起反倾销调查,表面上是坚果问题,但本质是警告墨西哥:别把中国利益当作谈判筹码。这不是简单的经济动作,这是战略手段 ——用规则捍卫利益。 墨西哥总统也试图缓和,说"和中国关系非常好"。可这种说法根本自相矛盾:如果关系好,为啥要在最敏感行业加税?这一步,危险! 特朗普加码,全球都被卷进去 就在中墨摩擦升级时,特朗普突然宣布,从1 ...
复星医药(600196.SH):控股子公司复星医药产业拟筹划转让上海克隆100%股权
格隆汇· 2025-09-27 11:33
核心交易安排 - 控股子公司复星医药产业计划转让上海克隆100%股权及债权 交易总金额不超过人民币125,600万元 [1] - 交易通过设立专项基金进行 复星医药产业作为有限合伙人现金出资5,460万元 持有基金9.98%财产份额 [1] - 交易完成后集团不再直接持有上海克隆股权 但继续租赁部分标的物业作为经营场所 [1] 资金用途与业务影响 - 转让所得款项将用于集团创新药业务的持续投入 [1] - 预计本次转让不会对集团日常运营造成重大影响 [1] 资产特征 - 上海克隆主要资产为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宜山路1289号的标的物业 [1]
国内外产业政策周报:钢铁建材等稳增长方案陆续印发,美国众议院代表团访华-20250927
招商证券· 2025-09-27 08:34
根据提供的策略研报内容,以下是关键要点的详细总结,已按要求进行分组,并排除了风险提示、免责声明、评级规则等无关内容。 核心观点 报告的核心观点聚焦于国内外产业政策的最新动态,重点包括国内钢铁、建材等行业稳增长方案的印发与产能调控强化,金融监管部门的政策发布会,以及药品集采规则的优化;海外方面则关注英美科技合作、美国众议院代表团访华,以及刚果(金)钴出口配额制对全球供应的潜在影响[1][3][6]。 国内政策专题 - **行业稳增长方案印发**:钢铁、建材、轻工业等行业稳增长方案陆续印发,相较于2023-2024年版本,更注重产能调控和结构性调整。钢铁行业要求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4%左右,并加大产能减量置换力度;建材行业严禁新增水泥熟料和平板玻璃产能;轻工业方案强调供需适配性和人工智能应用,目标培育10个规模1000亿元以上特色产业产区[3][6][8][10][12]。 - **金融监管部门发布会**:一行一局一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回顾"十四五"金融业成就,强调中长期政策部署,不涉及短期调整。央行提及将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保证流动性充裕;证监会关注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和包容性[3][6][14][16][19]。 - **生物医药集采规则优化**:第十一批药品集采工作启动,规则变化包括加强申报品种资格标准、修改中选规则(如优化价差控制锚点),并更尊重临床选择,允许医疗机构按品种或厂牌报量[3][6][18][21]。 海外政策专题 - **英美科技合作协议**:特朗普访英期间,双方签署重要科技合作协议,涉及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美英企业承诺投资约350亿美元,旨在推动科研突破与能源安全[3][23][25]。 - **美国众议院代表团访华**:代表团就台湾和军事问题与中方讨论,中方强调台湾问题的重要性,美方重申"一个中国"政策;双方均表达增加对话与透明度的意愿,以避免误判和冲突[3][24][26]。 - **刚果(金)钴出口配额制**:刚果(金)解除钴出口禁令,转为年度配额管理,2025年剩余时间出口上限为18,125吨,2026-2027年年度配额为96,600吨。此举旨在削减库存、稳定价格,预计全球钴供应将收缩(2024年产量22万吨,新配额相当于44%),价格中长期上涨预期增强[3][27][28][29]。 周度产业政策梳理 - **整治内卷**:市场监管总局就外卖平台服务管理征求意见,并加强直播电商监管;有色金属协会提出严控铜冶炼产能扩张措施[33][34][35]。 - **新质生产力**:征集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项目,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十大重点领域[36]。 - **基建**:发改委发布推动工程咨询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旨在提升决策科学化水平和投资效益[37]。 - **新能源汽车**:工信部就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应对新技术带来的安全需求[38]。 - **传媒**: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正在制订《微短剧管理办法》,以规范微短剧发展秩序[39]。 - **医药生物**:国家医保局开展医保基金专项整治"百日行动",并发布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目录[40]。 其他政策 - **第三轮巡视整改进展**:发改委、央行、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发布巡视整改进展通报,涉及防范金融风险、强化监管、推动高质量发展等内容[41][42][43][44]。
“最高100%关税”!特朗普突然宣布
搜狐财经· 2025-09-27 08:14
这是特朗普重返白宫后采取的又一重大贸易政策,延续了他第一任期内的"美国优先"理念。 新公布的关税措施涉及范围广泛,从家居建材到药品再到重型卡车,税率从25%到100%不等,这些措施将于10月1日正式生效,由于时间紧迫,留给市场 的准备时间极少。 01/ 当地时间9月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社交媒体平台"真实社交"上宣布了一系列新的关税措施,预计将对多个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具体而言,特朗普此次宣布的关税措施具体包括四大类产品: 01/厨房橱柜、浴室洗手台及相关建材将面临50%关税 02/进口家具将被征收30%关税 03/专利及品牌药品将面临100%关税 04/进口重型卡车将加征25%关税 当然,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则是对专利药品征收的100%关税,这一措施堪称前所未有的严厉。 特朗普在声明中明确表示: "自2025年10月1日起,我们将对任何品牌或专利药品征收100%关税,除非公司在美国建立了自己的药品制造厂。" 对于"建立"的定义,他进一步解释为"破土动工和/或正在建设中"。这意味着如果制药公司已经在美国启动建厂进程,其产品将不会受到关税影响。 02/ 此次加税,特朗普为其关税政策提出了多项理由。 在关于家具 ...
金价,涨了!油价,大涨!
中国能源报· 2025-09-27 08:11
据央视财经微信公众号报道,9月26日国际油价上涨 本周国际油价大幅上涨。 本周五,美联储最关注的通胀指标——美国8月核心PCE价格指数涨幅符合市场预期,显示通胀企稳,暂 时缓和市场对通胀上行的担忧。数据公布后,美债收益率短线下行,美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截至收 盘,美股在本周最后一个交易日结束连续三天的跌势,三大股指集体上涨,其中道指涨0 . 65%,标普50 0 指数涨0.59%,纳指涨0 .44%。分析认为,这份数据为美联储应对劳动力市场降温提供了更多空间,并强 化了市场对未来进一步降息的预期。数据公布后,芝商所美联储观察工具预计,美联储1 0月降息的可能 性为8 9.8%,12月降息的可能性为65.1%。 本周五,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8月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PCE价格指数)环比上涨 0. 3%,核心PCE价格指数环比上升0.2%,同比上涨2.9%,均符合市场预期,但仍超美联储2%的通胀目 标。报告显示,经历新一轮关税冲击后,美国8月消费者支出连续三个月保持增长态势。但通胀黏性仍然 是美联储面临的主要难题,分析认为,尽管不少美国企业最初通过消耗库存来推迟提价,但如果无法将 部分增加的成本转嫁 ...
就在刚刚,美国突然宣布了 9月27日,美高层用三个字把全球市场砸醒,印度难受了
搜狐财经· 2025-09-27 07:58
印度药企更是损失惨重,2024财年其87亿美元药品销往美国,占出口额的31%,主要药企三成以上收入依赖美国市场。100%关税一旦落地,印度药企的 低成本优势将荡然无存。而美国本土患者也难以独善其身,有报告显示,即便仅加征25%关税,美国药品成本每年就要多出510亿美元,药价可能上涨 12.9%,如今关税翻倍,患者负担无疑将更重。 美高层想靠关税薅世界羊毛的想法无疑是妄想。美国试图通过加征关税遏制他国、谋取私利,结果必然遭致反制,最终伤人害己。不仅无法实现发财目 的,还会损害正常贸易往来,促使他国疏远美国、结成新的抗衡贸易关系,使美国陷入孤立,丧失正常经贸往来利益。 9月27日,美高层抛出的一则专利药加征100%关税声明,如一颗重磅炸弹投入全球市场,瞬间激起千层浪。美股期货应声下跌,亚太医药股也纷纷受挫, 澳大利亚CSL股价一度下探至6年低点。看似是毫无预兆的突然袭击,实则是美方"美国优先"策略的又一新动作,早在9月25日,美高层就已放出10月1日 起正式加税的风声,且豁免条件极为苛刻,仅药企在美国建厂这一项。 这一招不可谓不狠,直接将全球药企逼入两难境地。药企若想保住美国市场,就得砸重金迁厂;若不迁,100% ...
美国关税政策又有变数!白宫最新发声!
证券时报网· 2025-09-27 06:07
当地时间9月26日,美国白宫表示,最新针对药品的关税措施不适用于已与美国达成贸易协定的国家。 当天,在美股市场上,医药股涨跌分化,诺瓦瓦克斯医药涨2.52%,辉瑞涨0.68%,葛兰素史克涨 0.84%,Moderna跌0.49%,联合健康跌0.43%。 此前一天,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社交媒体"真实社交"宣布,将自10月1日起对进口的所有品牌或专利药 品征收100%关税。受该消息影响,日本、韩国股市医药股26日多数下跌,住友制药跌超3%,三星生物 制剂跌超2%,第一三共跌近2%。 事关药品关税 美国白宫当地时间26日表示,最新针对药品的关税措施不适用于已与美国达成贸易协定的国家。 据央视新闻援引路透社消息,白宫官员表示,对于欧盟、日本等贸易伙伴,美国将继续遵守协定中规定 的15%关税上限。 彭博社也报道了上述消息,该媒体称,一位白宫官员表示,特朗普对药品进口的新关税将不适用于与美 国谈判达成包含药品条款的协议的国家。这意味着,包括欧盟和日本在内的经济体将获得美国本已承诺 的待遇。 (原标题:美国关税政策又有变数!白宫最新发声!) 美国关税政策又有变数! 当地时间9月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社交媒体"真实社交"宣 ...
集采新规则传递了清晰信号 | 经观社论
搜狐财经· 2025-09-27 05:59
经观评论 日前,国家医保局发布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文件。此次药品集采涉及55种药品,包括抗感染、抗肿瘤、抗过敏、糖尿病用药、心血管用药等。尽 管这是一次常态化的集采,但市场对其关注度超过以往。各方最大的关切或许是,新的竞标规则将对集采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 今年6月13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加强药品和耗材集采政策评估,总结经验、补齐短板,推动集采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开展。此后,国家医 保局按照"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的原则,研究优化了具体的采购规则。现实地看,这是对此前市场和医患关切的积极回应,也是采购规则的进 如果说,价格一端的调整有"减压"的意思,在质量一端则体现了持续的高压态势——这也是医生和患者最关切的问题。新规则要求,投标药品的生产线两年 内不存在违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情形,药监部门对集采中选企业检查和产品抽检两个"全覆盖"。 我们注意到,新规则增加了针对市场主流品牌的"复活"机制,允许在第一轮落选的市场主流品牌,以该轮最高拟中选价格获得中选资格。"复活"机制体现了 对优质品牌市场价值的认可,也为其提供了一定的保护空间——这是一张企业过往研发投入与市场声誉织就的 "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