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具身智能
icon
搜索文档
140位投资人眼中的2025上半年
钛媒体APP· 2025-07-18 11:57
市场情绪与投资节奏 - 一级市场呈现"理性回暖"态势,投资人表现出"带着冷静的信心",出手节奏加快但标准更高[2] - 2025年上半年"零出手"机构比例大幅下降,部分活跃VC基金已投资接近15个或更多新项目[4] - 超过1/3投资人计划未来6个月内"显著增加"出手次数,"显著减少"比例较去年Q3下降超10个百分点[18] 赛道热度与估值变化 - AI与具身智能仍是最热赛道,但估值分歧加剧,部分具身项目A轮估值达10亿人民币但商业回报路径不清晰[6][7][20] - 消费、半导体、新能源板块呈现"低估中的机会",消费赛道因港股消费股反弹出现结构性抄底窗口[7] - 航空航天及低空经济赛道活跃度从第一位降至第三,新能源与新材料、新能源车与医疗赛道整体低迷[24] 退出路径与港股IPO - 港股超越A股成为最主流退出通道,过半人民币机构倾向推动被投企业港股IPO[8] - 推动港股IPO三大原因:流程确定性高、流动性改善明显、发行估值合理[13] - 近50%投资人预计2025年港股IPO数量和融资金额将超去年同期,70%受访者已推动企业加快IPO准备[15] 医疗投资策略转变 - 医疗投资从"冷观"转向"精选",形成三大策略:聚焦盈利项目、关注AI+医疗交叉创新、采用PE+并购逻辑[25][27] - 仿制药、器械、专科医院等盈利项目受青睐,AI4S、AI制药、脑机接口等科技+医疗方向成为焦点[27] 出海战略与区域变化 - 北美市场关注度从17%降至8.8%,东南亚与欧洲成为重点区域,东南亚因市场准入灵活、并购机会丰富受关注[29] - 34%投资人关注绿地投资形式出海,新能源领域出现投资海外电站资产趋势[33] - 品牌与文化类出海项目受关注,如AI玩具、智能硬件等产品,要求收入达5亿以上且具备出海属性[33] 具身智能与AI领域 - 具身智能赛道因融合AI大模型与机器人技术吸引多家机构入局,但多数公司仍停留在demo阶段[20] - 投资人开始关注具身模型真实任务解决能力及商业化收入,同时聚焦芯片、关节等上游技术壁垒领域[20] - AI Agent方向关注度显著上升,尤其看好面向C端或Prosumer群体、具备出海能力的产品公司[22]
上纬新材7连板股价创新高
深圳商报· 2025-07-17 16:37
股价表现 - 上纬新材7月17日收盘报27 89元/股 涨幅20 01% 成交额4355万元 总市值112 5亿元 [2] - 复牌后连续7个交易日"20cm"涨停 区间累计涨幅达259% [2] - 最新市盈率105 71倍 显著高于行业市盈率23 78倍 [2] 控制权变更 - 智元机器人计划通过持股平台以21亿元收购公司控制权 采用"协议转让+主动要约"方式 [3] - 交易完成后控股股东变更为上海智元恒岳科技合伙企业 实际控制人变更为邓泰华 [3] - 今年以来A股约75家公司筹划控制权变更 复牌后5日平均涨幅不足6% 仅3只个股涨幅超60% [3] 上涨驱动因素 - 智元机器人是具身智能领域"独角兽" 自带高成长性标签 明星公司入主带来想象空间 [3] - 交易方案采用"真金白银"实质性投入 与"杠杆买壳"模式形成鲜明反差 [3]
论具身智能的持久战
具身智能之心· 2025-07-17 14:22
行业变革趋势 - 汽车行业技术变革分为三场:电动化接近尾声、智能化进行中、工厂无人化处于早期概念探索阶段[1] - 某头部车企成立无人工厂战略委员会,由CEO亲自领导,探索具身智能在工厂无人化中的应用[1] - 工厂无人化是大型工业企业的终极目标,可大幅降低人力成本和管理复杂度[1] 技术发展阶段 - 具身智能目前处于"不堪用"阶段,连可演示的demo都难以实现[2] - 技术成熟度划分为堪用、可用、好用三阶段,当前尚未达到最低标准[2] - 头部公司虽获融资但保持审慎,未大规模扩张团队[4][12] 硬件挑战 - 灵巧手存在成本与寿命矛盾:15自由度以上产品价格超万元但寿命仅数周[6] - 电机控制精度随使用时间下降,导致动作偏差[6] - 机器人本体存在散热问题,长时间任务可能导致失控或宕机[7] - 边缘算力不足,难以支持大参数模型部署[8] 软件与算法瓶颈 - 训练数据采集难度大、成本高,难以形成有效迭代闭环[9] - VLA模型在特定任务表现优异但缺乏跨场景泛化能力[10] - 算法在不同硬件平台间迁移困难,数据无法共享[11] 行业竞争格局 - 融资能力被视为核心竞争要素,算法壁垒易被突破[16][21] - 自动驾驶经验显示算法优势仅能维持6-12个月,通过人才流动快速扩散[17][18] - 头部公司通过资金储备实现永续经营,部分企业理财收入可覆盖运营成本[15] 发展策略 - 行业需采取持久战策略,避免重蹈自动驾驶领域盲目烧钱的覆辙[13][22] - 技术突破拐点尚未显现,探索周期充满不确定性[12] - 资本寒冬风险已被部分头部公司通过审慎财务管控规避[15]
广东省工信厅庄乐从:加快发展具身机器人产业 将低空经济作为重点产业来抓
快讯· 2025-07-16 09:21
广东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重点 - 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1] - 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石化、钢铁、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家电家居等传统产业 [1] 新兴产业布局 - 加快发展具身机器人产业 [1] - 谋划推动化工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 [1] - 巩固扩大新能源汽车产业优势 [1] - 创新发展新型储能和光伏产业 [1] - 将低空经济作为重点产业来抓 [1] 未来产业前瞻规划 - 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1] - 前瞻布局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 [1]
三周年了!从自动驾驶到具身智能:一个AI教育平台的破局与坚守~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7-16 08:14
公司发展里程碑 - 公司成立三周年,自动驾驶领域技术迭代加速,从端到端方案演进至VLM/VLA方案,索尔算力显著超越Orin芯片[2] - 业务矩阵扩展至四大IP:自动驾驶之心、具身智能之心、3D视觉之心、大模型之心,覆盖知识星球、公众号、视频号等多平台,其中具身智能业务实现学术与产业双突破[2] - 业务模式从纯线上教育升级为全栈式服务,新增硬件教具、线下培训、求职招聘板块,杭州办公室设立并引入核心团队成员[2] 战略与价值观 - 盈利被视为结果而非唯一目标,行业影响力与帮助从业者构成核心内驱力[3] - 坚持"重全局,沿途下蛋"策略,平衡长期价值投入与短期商业化落地[4] - 通过《长安的荔枝》案例强调"逆人性做事"原则,严控课程质量,对不合格内容实施重录补录,建立1v1学员反馈机制[5][6] 行业竞争与创新 - 小米汽车案例显示市场时机非绝对门槛,执行质量决定成败[4] - 行业普遍存在短期红利追逐现象,公司差异化聚焦长期价值赛道[4] - 将创新能力视为核心壁垒,主张"创新才能每天吃第一口热饭",持续研发新体系对抗同业模仿[6][7] 业务转型与规划 - 启动科技公司转型,同步深耕AI教育领域,计划2025年下半年完成体系搭建并进入稳定运营期[8] - 教育产品目标定位降低AI学习门槛,覆盖自动驾驶、大模型等15个技术方向[9][10] 市场活动 - 推出三周年专项优惠:自动驾驶课程全线8折,知识星球新用户6折、老用户续费5折[10]
每经热评︱内地科创企业与香港双向奔赴 共筑中国科技创新出海黄金组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5 09:15
香港特首顾问团人事调整 - 香港特首顾问团新增三位成员包括强脑科技创始人韩璧丞和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 零一万物CEO李开复博士再次当选创新与创业顾问 [1] - 人事调整体现香港对科技创新的迫切渴求以及引入内地前沿科技力量加速两地科创资源整合的决心 [1] - 香港特区政府代表团于2024年4月访问浙江期间专程考察宇树科技与强脑科技等企业 [1] 前沿科技发展态势 - 2025年以来以宇树科技为代表的中国具身智能和大模型产业在国内市场崭露头角并在国际舞台声量大幅提高 [2] - 宇树科技凭借机器人运动控制和高性能关节电机等核心技术于7月11日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奖 成为10个获奖者中唯一中国代表 [2] - 前沿科技进入从研发走向量产及商业化的关键阶段 需跨越产品化规模化成本控制及市场教育等多重鸿沟 [2] 香港的科创支持作用 -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能为企业搭建通往海外市场的桥梁 解决复杂规则和知识产权等前置问题 [3] - 香港提供跨境融资和国际认证等资源 助力企业以香港为跳板拓展海外市场 贯通脑机接口和人形机器人等技术从研发到商业化的完整链条 [3] - 内地与香港科创资源深度协同将为前沿科技拓展更多应用场景和商业化机遇 铺设发展快车道 [3]
“杭州六小龙”之一又融了近5亿丨投融周报
投中网· 2025-07-14 03:09
新消费赛道 - 银发经济服务领域共比邻完成过亿元A轮融资 由香港概念资本领投 明论资本担任财务顾问 [3][6] - 田园之家养老产业集团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金沙江联合资本、岳丰资本等 [3][7] - 枫蓝咖啡完成A轮融资 具体金额未披露 [8] - 影目科技完成超1.5亿元B2轮融资 由普华资本等联合投资 [9] 硬科技赛道 - 碳际科技完成数千万元Pre-B轮融资 中金资本领投 武岳峰资本跟投 [11] - 星动纪元完成近5亿元A轮融资 鼎晖VGC和海尔资本联合领投 [12] - 研微半导体完成A轮首批数亿元融资 多家头部产业机构联合领投 [13] - 鲲腾泰克完成新一轮融资 磐霖资本领投 [14] - 深庭纪完成数千万元种子+轮融资 黑芝麻智能等参投 [16] - 华瑞数鑫完成天使轮融资 磐霖资本领投 [17] - 云深处科技完成近5亿元新一轮融资 达晨财智等联合领投 [18] - 中科亿氨完成数千万元种子轮融资 中科创星投资 [19] - 昆泰磁悬浮完成A++轮融资 天津显智链领投 [20] - 小雨智造获亿元级A+轮融资 滴滴领投 [21] - 星海图完成A4/A5两轮超1亿美元融资 美团龙珠等领投 [22] - 它石智航完成1.22亿美元天使+轮融资 美团战投领投 [23] - 润晶科技完成3.5亿元战略融资 昆桥资本等注资 [24] - 跨维智能完成数亿元A1&A2轮融资 成都科创投等领投 [25] - 中嘉微视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 国泰君安创新投等投资 [26] 互联网/企业服务赛道 - 光本位完成新一轮融资 敦鸿资产领投 [31] - 灵境万维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柏睿资本等投资 [32] - 硅基智能完成数亿元D轮融资 嘉兴高新区产业基金投资 [33] - 美家时代完成3200万元A+轮融资 深圳冠峰投资 [34] - 亿玺装饰完成1000万元天使+轮融资 众璟投资独家投资 [35] - Mootion完成数千万元战略融资 累计融资近亿元 [36] - 聚享时代完成2000万元A轮融资 加速资本投资 [37] 大健康赛道 - 恩凯赛药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 浦东创投等参与 [28] - 数问生物完成近亿元C1轮融资 金创投领投 [29]
深圳超9700亿元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支持创新创业
快讯· 2025-07-14 01:50
公司融资动态 - 深圳具身智能企业数字华夏已完成天使+轮融资,目前正在启动第二轮融资 [1] - 公司公共关系与政府事务部总经理吴为表示深圳创投机构支持研发创新并助力企业拓展场景应用,加速商业化 [1] 深圳创投行业概况 - 深圳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投资项目超过2万个,在投本金超过9700亿元 [1] - 深圳创投行业重点支持创新创业,策略为投小、投早、投硬科技,旨在培植科创企业生态 [1]
地平线、滴滴出行2026届校园招聘正式开启!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7-13 13:18
自动驾驶行业校招动态 - 2026届校招已开启 地平线、滴滴、元戎启行等公司释放大量岗位 涉及感知、规控、端到端、大模型等方向[2] - 具身智能与自动驾驶融合趋势明显 多家公司新增相关岗位[2] - 技术面试集中在7月底至8月初 建议求职者充分准备简历和面试[2] 地平线校招岗位详情 - 硬件开发工程师:工作地点覆盖北京、上海 招聘人数若干[3] - 感知后处理工程师:聚焦人机交互方向 软件序列岗位[3] - 中间件软件工程师:双城工作地点可选[3] - 规划控制算法工程师:含端到端方向 覆盖北京、上海、香港三地[3] - 端到端智驾数据工程师:算法序列核心岗位[3] 滴滴自动驾驶岗位 - 规划算法工程师:工作内容包含交互建模与决策规划 地点覆盖广州、上海[4] - 多模态端到端算法工程师:研究热点方向 涉及数据驱动建模[5] - 定位算法工程师:需构建高精度定位系统 工作地含广州、上海[6] 求职资源平台 - AutoRobo知识星球成员近1000人 涵盖地平线、理想、华为等企业员工及求职者[8] - 提供面试题库:包含毫米波融合、BEV感知、轨迹预测等18个技术方向专项问答[12][13][17] - 行业研报覆盖机器人、具身智能发展蓝皮书等深度资料[18] 面试与职业发展 - 汇总滴滴、英伟达、小米等企业真实面经 含成功与失败案例[20] - 提供谈薪技巧与HR面应答策略 包含岗位薪酬关键回答模板[22][25] - 专业书籍推荐:涵盖机器人、自动驾驶、AI领域基础技能树[23]
有创始人开始收“尽调误工费”了
投中网· 2025-07-13 06:44
核心观点 - 当前一级市场出现"反向投资模式",创始人要求投资机构支付误工费或签署TS后才配合尽调,以筛选低效尽调并掌握议价权 [2][3][10] - 优质项目稀缺导致VC机构"只看不投"现象泛滥,创业者面临商业机密泄露与精力分散的双重压力 [7][13][18] - 硬科技赛道头部项目估值高企(如具身智能赛道头部企业估值超100亿),中腰部机构被迫退出竞争 [15][16] - 反向尽调成功案例Rewind的三大支撑要素:赛道风口地位(AI大模型)、明星机构背书(a16z等)、业绩增长(ARR达70.7万美元) [25] 行业现状 - 创新药企CEO每周需配合3家机构尽调,需提交数年研发数据等核心商业机密 [7] - 新能源材料供应商因频繁接待数十批次投资人调研,已影响正常生产调度 [8] - 企业平均融资周期缩短至4个月,创始人超50%时间投入融资活动 [8] - 碳化硅龙头Wolfspeed(曾占全球62%市场份额)破产反映赛道泡沫风险 [17] 投资机构行为 - 30人线上路演仅产生3-5个敷衍提问,形成"人海式"低效尽调模式 [20][21] - 机构通过高频尽调(明知50%项目质量一般)维持市场敏感度 [19] - LP对成功率要求提升,但AI等赛道存在商业模式不清晰等根本问题 [16] 创业者应对策略 - 领存科技曾要求1000万保证金,当前企业降门槛至数千元误工费 [2] - 部分项目要求机构亮资或签署TS(虽无法律约束力)提高筛选效率 [10][11] - 硅谷Rewind通过公开视频路演获1000家VC报价,170份TS中包含10亿美元估值报价 [24] 市场结构性矛盾 - 资金向头部聚集:机器人赛道头部估值超100亿,中腰部机构被迫退出 [15][16] - 融资模式变化:天使++/A++++等小步快跑式融资成主流 [8] - 一级市场活跃度回升但热钱仅集中在少数热门赛道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