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药材种植
icon
搜索文档
“哀牢秘境”双柏育出“黄金菌”:小茯苓“药”香四溢
中国新闻网· 2025-06-01 07:23
5月12日,双柏县农户种植茯苓现场。徐成才摄 2018年,在福建打工的罗刚偶然听说家乡的茯苓产业越来越红火。"那时候就想,与其在外漂泊,不如 回家试试。"回家后的罗刚拿出全部积蓄,承包了500亩林地,开始种茯苓。 6月1日清晨,山间雾气未散,来自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的罗刚早已蹲在2600亩的茯苓地里,仔 细查看刚种植的菌棒长势。"今年雨水好,菌丝长得旺,明年肯定是个丰收年!"罗刚拍了拍手上的泥 土,笑容里透着踏实。8年前,他还是个在福建打工的普通农民,如今却成了乡亲们口中的"菌老板"。 位于滇中腹地的双柏县,地处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森林资源丰富,被称为"哀牢秘 境""云药之乡",是中国重要的茯苓产区和供应地、云南最大的"云茯苓"主产区。当地茯苓种植面积达 13.2万余亩,占全国七分之一,全国市场上15%的茯苓(鲜品)均来自该县。 3月12日,工人在生产车间对茯苓进行精深加工。张真瑞摄 当地村民杨定荣就是受益者之一。他把家里的几亩地租给公司种茯苓,自己又在厂里打工,每月工资 3000多元。杨定荣告诉记者,"土地租金加工资,一年能挣5万多,比过去种玉米强多了。" 一直以来,双柏茯苓能走俏市场,离 ...
打造南药第一“窗”!南药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展销中心开馆
南方农村报· 2025-05-25 11:36
南药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展销中心开馆 - 南药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展销中心近日开馆,位于珠玑镇,是南雄首个南药科普展览中心[5][6] - 展销中心作为产业园核心展示窗口,包含南药产品展示区、中华草药地图、中医药文化瑰宝科普区等五大板块[9][10] - 展厅采用动态视频、实物展示、图文展板等多种形式,展示产业园多年发展成果[10][11] 南雄南药产业发展现状 - 南雄市南药种植面积超10万亩,涵盖银杏、吴茱萸等30多种中药材[19][20] - 2021年创建的南药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采用"一核三区一带"布局,实施7大类19个项目[20][21] - 产业园推动全产业链发展,聚集汇浦医药等市场主体,总产值达13.59亿元[23][24] 产业链整合与创新模式 - 产业园通过"公司+基地+农户+高校研究所"模式提供全产业链就业机会[24] - 2024年拟建设广东粤北特色南药种子种苗繁育产业化基地,保障中药材种源质量[25][26] - 南雄市深挖银杏资源价值,开发旅游品牌和保健食品,银杏年产值约1亿元[30][31][32] 产业融合与品牌建设 - 展销中心将促进南药产业宣传推广,拉近产业与市场距离[12][13] - 作为城市会客厅,展厅可展示产业园建设成果和岭南南药传统文化[14] - 南雄市通过中医药康养文化小镇等建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31][32]
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沙湾专场 四个成语里的“小城故事”
四川日报· 2025-05-22 00:37
产业发展 - 沙湾区以钢立城,当前锚定打造国家级经开区和千亿产业集群的目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钒钛钢与不锈钢两大集群实现从"一钢独大"到"多链协同"的转变,钒产量位居全球前五,去年"两块钢"年产值超200亿元,不锈钢产业集群被评为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2] - 新兴产业加速成长,2024年沙湾新兴产业年产值增速超20% [2] 农业经济 - 沙湾区地形为"七山两丘一坝",通过"七分山石"创造"十分价值":山下保粮蔬,山上育药材、搞旅游,探索出盆周山区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3] - 2024年沙湾被评为"中国川佛手之乡"和"中国柔毛淫羊藿之乡",沙湾川佛手跻身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3] 文旅产业 - 沙湾区激活文脉,保护、传承和弘扬"沫若文化",创新打造"沫若文化年""沫若戏剧周"活动,创排音乐剧《少年郭沫若》、舞剧《屈原》等文艺精品 [4] - 将水电遗址改造为影视基地,"看剧到沙湾""跟着热播剧打卡沙湾"成为出行选择,文旅产业迎来发展 [4] 城市建设 - 沙湾区一手抓旧城蝶变,一手抓新城崛起,打造精致小城 [5] - 旧城区整合8亿元资金用于民生领域"四公一农"建设,推进7个城市公园、20个重要节点提质改造 [5] - 新城区高起点规划,推出城市会客厅、人民食堂、铜心驿站、暖心之家等便民惠民举措 [5]
中国药都漫山“药花”飘香迎客
中国新闻网· 2025-05-19 02:55
行业发展 - 樟树市黄栀子种植规模达5000亩,从散户模式发展为规模化、产业化种植模式 [1] - 黄栀子作为樟树道地药材"三子一壳"之一,广泛应用于色素提炼、食品、医药等领域,经济价值较高 [1] - 当地气候湿润、土壤肥沃,适合中药材种植,但过去存在规模小、品种多、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 [1] - 樟树市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申报工作,《中医药—栀子》国际标准于2024年正式发布,推动中药材领域国际化 [2] 公司运营 - 种植大户刘细流坚持25年开拓荒山种植黄栀子,规模从零提升至5000余亩 [1] - 当地通过花田音乐会、药膳DIY等活动,将栀子花的食用、药用及观赏价值融合,吸引游客体验中医药文化 [1] - 黄栀子"黄金果"在秋季收获,产品畅销各地 [2] 市场表现 - 当地民众和游客积极参与栀子花采摘和药膳美食体验,反映市场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可 [1] - 樟树市通过文旅活动提升黄栀子产业附加值,形成种植、加工、旅游一体化发展模式 [1][2]
重庆垫江:变草为宝种出致富路
新华网· 2025-05-18 07:59
艾草产业概况 - 艾草具有较高经济价值 叶子磨成绒市场价2万元/吨 茎磨成渣和灰市场价1000元/吨 根可重复生长 一年可收获3-4次 [1] - 艾草应用广泛 艾绒是中医理疗重要原材料 艾渣可作饲料添加剂 艾灰可制成蚊香 [3] - 垫江县光照充足 雨量充沛 适宜中药材生长 种植历史可追溯至西汉 [3] 产业发展现状 - 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种植规模从2021年不足130亩扩张至2025年3000多亩 预计2025年产量5000吨 综合总产值2000万元 [5] - 2023年成立重庆艾智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基地覆盖7个乡镇 2022年收获400吨艾草 实现产值200万元 [3][5] - 深加工能力显著提升 2023年投产的加工厂具备20吨/日提绒能力 引进全自动生产线 开发10余种衍生产品 [5] 经济效益分析 - 种植效益突出 每亩年收2吨艾草 5吨原料可加工成1吨艾绒和4吨副产品 [3] - 村民收入多元化 土地流转费+务工收入 普通工人月薪1400元 机械操作员日薪200元 [4] - 创业回报周期短 农户承包200亩地 按1000元/吨保底收购 30万元投资一年可回本 [5] 社会效益体现 - 解决土地撂荒问题 雨山村上千亩土地恢复种植 吸纳100多户村民就近就业 [4] - 带动返乡创业潮 外出务工人员携带积蓄回乡承包土地 如查富军投资30万元种植200亩 [5] - 产业链持续完善 从种植向加工延伸 构建"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 目标打造富民产业 [5]
【乡路上,感受脉动中国】玉带舞动连山水 路通惠民百业兴
央广网· 2025-05-17 12:56
农村公路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 - 汤亮公路全长45.5公里,连接2个乡镇、14个行政村屯、2个国有林场,改善了区域交通条件 [1] - 道路升级后单车道变双车道,路面状况显著改善,促进了沿线产业发展 [2] - 公路修通后乳业公司鲜奶运输时间缩短至1小时内,加工效率提升至2小时内完成 [5] 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 寒地龙药基地从350亩扩大到3000亩,品种增加,采摘季每日用工量达100多人 [2] - 乳业公司三期、四期工程投产后预计年产液态奶7万余吨,总产值将突破31亿元,新增就业200个 [7] - 文化旅游公司投资建设峡谷漂流项目,看好当地自然旅游资源优势 [7][9] 就业与民生改善 - 村民在五味子种植基地务工日收入达200多元,实现家门口就业 [5] - 农村客运线路达80条,实现村村通,便利了百姓出行和物流进村 [9] - 道路改善后物流畅通,村民可像城市居民一样进行网上购物消费 [9] 产业协同效应 - 乳业发展带动本地饲料种植、冷链物流等配套产业扩容 [7] - 公路成为乡村旅游、生态养殖、北药种植等特色产业的招商路和产业发展路 [5] - 基础设施改善吸引外部投资,促进旅游资源开发 [7][9]
河南封丘:特色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中国经济网· 2025-05-16 09:05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 惠寨村合作社采用"双蔓整枝"技术种植牛奶小西瓜 亩产达8000斤 糖度高且皮薄肉嫩 同时种植羊角蜜和小番茄等特色果蔬 [1] - 2021年投资300万元建设7座瓜果大棚 采用全生育大棚覆盖和滴灌施肥技术 种植周期缩短至90天 显著提升效益 [1] - 大棚经济带动20余个就业岗位 村民日收入可达80-100元 实现土地和务工双重收益 [1] 中药材种植模式 - 佩兰种植具有省时省力特点 一次种植可多年采收 机械化操作降低人工成本 与安徽亳州药商建立稳定供销关系 [2] - 金银花基地规模达50亩 高峰期需近百人采摘 配备烘干设备实现当天加工 保持药性和品质 [3] - 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 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完整产业链 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3] 产业带动机制 - 通过示范户提供种源和技术指导 降低村民种植风险 形成佩兰种植扩散效应 [2] - 政府引导土地流转成立专业合作社 创新利益联结机制 推动金银花规模化种植 [2] - 计划推进"一村一品"建设 结合政策扶持和技术培训 延伸农业产业链条 [3]
从 “靠天收” 到 “靠智管”,他扎根科研一线让玉竹产业大放光彩
央视网· 2025-05-14 08:18
行业概况 - 邵阳玉竹生产和销售量占比全国70%以上 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年产值超过50亿元[11] - 新品种成功推动近万亩玉竹基地品种更新 实现规模化种植[9] 技术突破 - 团队搜集近30份玉竹种质资源 筛选培育10多个抗病性好产量高的品种[9] - 通过野生资源驯化繁殖形成新品种 解决老品种退化导致的产业萎缩问题[3] - 提出种植规范化对策 在种质鉴定和提纯复壮方面提供重要技术参考[9] 经济效益 - 新品种试验成功后农户预计亩产纯收入达3万多元[3] - 未来计划推动玉竹深加工延伸产业链 提升国内外市场竞争力[11] 科研投入 - 科研人员持续数年技术攻坚 深入深山老林采集样本进行分析鉴定[7][3] - 实地调研范围覆盖邵阳山区及郴州 广州连州 慈利等多地[7]
大市场 大活力丨为何要在树上种铁皮石斛?这里石斛“上树”林下“生金”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03 10:52
森林食物产业 - 中国森林食物年产量超过2亿吨 涵盖米袋子 油瓶子 菜篮子等品类 [1] - 浙江安吉孝丰镇铁皮石斛种植基地迎来采摘季 现阶段石斛处于开花期 [1] 铁皮石斛种植技术 - 铁皮石斛原生于悬崖峭壁 依靠吸收空气中水分存活 无需土壤 [5] - 采用"石斛上树"种植方式 3米高树桩种植80多丛石斛苗 保水透气 生长周期3-5年 [7] - 大棚外自然环境下种植的石斛花青素含量更高 因阳光充沛且吸收天然露水 [11] 产品开发与加工 - 铁皮石斛2023年11月被纳入药食同源物质名录 [13] - 开发石斛榨汁 磨粉等产品 具有养胃 消炎 抗氧化功效 [3] - 研发十余种衍生产品 包括石斛盆栽 养护简单 五月底可开花 [9][13] 三产融合发展 - 基地形成石斛采摘 观光研学 餐饮等三产融合产业 [15] - 2023年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 [15] - 2024年一季度铁皮石斛销量突破50万元 带动咖啡等产业销售60万元 [15] - 开发林下休闲旅游项目 如露营等 [13]
“沙窝”变“金窝” 我国第八大沙漠近2万亩肉苁蓉进入收获期
新华社· 2025-05-02 02:12
乌兰布和沙漠肉苁蓉产业 - 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近2万亩肉苁蓉进入收获期,预计每亩产值2000元左右 [1] - 磴口县种植梭梭林35万亩,接种肉苁蓉近13万亩,年产鲜品肉苁蓉700吨 [2] - 肉苁蓉每亩采收量约100公斤,因开春气温偏低收获推迟1周 [1] 生态治理与产业结合 - 梭梭与肉苁蓉形成治沙"黄金搭档",通过"以生态产业养生态工程"实现可持续发展 [1] - 磴口县通过生态治理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将沙漠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 [2] - 内蒙古推行"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模式,结合光伏、中草药等产业拓展生态价值 [1] 企业参与与产业规模 - 磴口县吸引20多家民营企业参与肉苁蓉产业发展 [2] - 内蒙古王爷地苁蓉生物有限公司为当地主要种植企业之一 [1] - 政府支持企业流转集体沙荒地建立沙产业示范基地,形成治沙增收链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