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格林大华期货早盘提示-20250929
格林期货· 2025-09-28 23:3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宏观与金融板块中,IF评级为平,IH评级为平,IC评级为偏弱,IM评级为弱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周五两市主要指数震荡调整,部分资金长假前退场,股指箱体行情未变,防御是主基调,股指期货多单配置以沪深300指数为主,节前市场宽幅震荡,股指期权交易观望 [1][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情复盘 - 周五两市成交额2.14万亿元,下跌缩量;沪深300指数收4550点,跌43点,跌幅 -0.95%;上证50指数收2941点,跌11点,涨幅 -0.40%;中证500指数收7240点,跌100点,跌幅 -1.37%;中证1000指数收7397点,跌108点,跌幅 -1.45% [1] - 行业与主题ETF中涨幅居前的是地产ETF、电力ETF基金等,跌幅居前的是游戏ETF、数据ETF等;两市板块指数中涨幅居前的是化纤、林业等,跌幅居前的是消费电子、产业互联网等 [1] - 中证1000、上证50指数股指期货沉淀资金分别净流入24、1亿元 [1] 重要资讯 - 8月底我国公募基金总规模突破36万亿元,股票型基金规模达5.55万亿元,增长超6300亿元,混合型基金增长超3300亿 [1] - AI投顾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的617.5亿美元激增至2029年的近4710亿美元,增幅超600%,约10%散户已用聊天机器人选股,半数散户持开放态度,ChatGPT选出的投资组合回报率高达55% [1] - 宇树科技机器人算法今年已迭代,预计下半年发布身高1.8米人形机器人,今年上半年国内机器人行业发展火热,相关企业平均增长率达50% - 100% [1] - 摩根大通认为AI计算推动DRAM市场迎来2024 - 2027年的定价上行周期 [1] - 小米正从互联网公司转型为硬核科技公司,未来5年将投入2000亿元研发费用 [1] - Meta将AI视频创作平台Vibes集成在Meta AI应用中 [2] - OpenAI新基准测试显示GPT - 5模型和Claude Opus 4.1接近行业专家工作质量 [2] - 特斯拉“真正开箱式工艺2.0”专利获批,生产周期缩短,成本大幅下降 [2] - 美国会员制仓储式超市Costco上个财季盈利和收入超预期增长 [2] 市场逻辑 - 周五两市主要指数震荡调整,部分资金长假前退场;受益于股市上涨,8月底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规模增长;国际资本加仓中国科技板块,中国成股票投资首选市场 [1][2] 后市展望 - 周五两市指数调整,资金长假前退场;8月底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规模增长;阿里云未来新增数据中心容量将为供应商带来增长动力;投资者乐观,中国成投资首选;华为昇腾芯片算力领先;半导体设备高景气;关注周一止盈资金流出情况;股指箱体行情未变,防御为主,多单配置以沪深300指数为主 [1][2] 交易策略 - 股指期货方向交易:多单配置以沪深300指数为主,其大金融回调充分,科技赛道高景气 [2] - 股指期权交易:节前市场宽幅震荡,观望 [3]
多地公共数据共享应用取得新进展;上海元宇宙相关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8 23:24
丨 2025年9月29日星期一丨 NO.1多地公共数据共享应用取得新进展 据央视新闻9月28日消息,国家数据局当天举行新闻发布会。据会上信息,多地深化公共数据共享应用 取得一系列新进展。江苏上线省市一体化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开发86个公共数据产品,应用场景涉 及金融服务、低空经济等领域;山东开展数据共享520亿余次,同时围绕人工智能发展,在工业制造、 交通运输等领域打造高质量数据集90余个;河北开展公共数据常态化归集和社会数据资源调查,形成 5458项资源目录;广东向社会开放公共数据超270亿条,为"高效办成一件事"提供数据支撑。 NO.3上海元宇宙相关产业规模已突破3000亿元 9月28日消息,在2025元宇宙发展论坛上,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葛东波表示,目前全市元宇宙核心产业 以及关联的产业规模已经突破了3000亿元,集聚XR(扩展现实)终端制造企业30余家,光学模组、空间 计算芯片等核心元器件产能占到全国40%以上。后续将重点推进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围绕物理AI(人 工智能)、空间计算、数字人、三维数字内容开展技术攻关与应用试点;二是深入挖掘产品应用,推动 工业、医疗、教育、文旅、交通等领域里元宇宙标杆场 ...
多地公共数据共享应用取得新进展;上海元宇宙相关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数智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8 23:22
NO.2 乐享科技宣布完成2亿元融资 9月28日消息,消费级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乐享科技正式宣布完成2亿元"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 钟鼎资本领投,老股东IDG资本持续加投。资金将主要用于自研核心零部件攻关、机器人本体与运动控 制技术开发、意识仿生模型迭代等,目标是加速消费级具身智能产品规模化落地。 点评:本次融资反映了资本市场对消费级机器人赛道的高度信心,推动初创企业从研发向规模化生产落 地转型。不过,虽然消费级市场潜力巨大,但高研发投入和运动控制技术瓶颈可能拖累盈利周期。投资 者需关注公司执行效率与市场竞争(如国内外机器人企业),避免泡沫风险。 每经记者|杨卉 每经编辑|文多 丨 2025年9月29日 星期一丨 NO.1 多地公共数据共享应用取得新进展 据央视新闻9月28日消息,国家数据局当天举行新闻发布会。据会上信息,多地深化公共数据共享应用 取得一系列新进展。江苏上线省市一体化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开发86个公共数据产品,应用场景涉 及金融服务、低空经济等领域;山东开展数据共享520亿余次,同时围绕人工智能发展,在工业制造、 交通运输等领域打造高质量数据集90余个;河北开展公共数据常态化归集和社会数 ...
十位离职华为的「天才少年」
36氪· 2025-09-28 23:15
聚是「天才少年」,散是满天星。 说「天才少年」不可谓不贴切。这个在华为最艰难时期被推出的人才计划,一度备受瞩目,一度千金市骨,一度吸引了最具才华和实力的中国年轻人奔赴 松山湖——华为公司总部办公所在地。 但人如流水,有来有往。特别是在AI技术爆发的新周期里,「天才少年」开始四散江湖,成为了中国AI浪潮里的满天繁星。 有人创业,有人重返高校。 随便一盘点,就有10位身处江湖的华为天才少年。 聚是「天才少年」,散是满天星 根据公开资料,目前天才们有两个比较引人注目的就业方向——创业派和高校派。 | 去向 | 姓名 | 入职华为时间 | 原职务方向 | 离职时间 | 现状 | | --- | --- | --- | --- | --- | --- | | 创业 | 彭志辉 | 2020年 | 昇腾计算 | 2022年 | 智元机器人 | | | 季宇 | / | 昇腾编译器 | 2023年 | 行云集成电路 | | | 丁文超 | 2020年 | 智能驾驶 | 2023年 | 它石智航 | | | 王乃行 | / | Al 算力 | 2024年 | 博思芯宇 | | | 陈源培 | / | 1 | 2024年 | ...
新股消息 | 微亿智造递表港交所 为中国最大的EIIR供应商
智通财经网· 2025-09-28 22:56
智通财经APP获悉,据港交所9月28日披露,常州微亿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微亿智造)向港交所 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东方证券(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多场景、多行业商业化先行者:该公司是全球首批在多个复杂工业场景中实现具身智能规模化商业化落 地的领先企业之一。目前,该公司已在真实的工业场景中实现了规模商业化落地,包括对精度、稳定性 及可靠性要求极高的3C电子、汽车制造、新能源、快消品及半导体等行业。 基于平台化的技术能力,该公司形成了三条相辅相成的产品线,为客户提供从核心技术部件到产线级解 决方案的全方位价值: EIIR产品:该公司提供标准化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可集成到生产线中执行任务并学习新任务, 无需人工编程,从而实现柔性生产。该公司的EIIR产品由AI模型完全驱动,具备端到端自主作业能力, 可通过智能感知、路径规划、实时轨迹生成与自适应工艺执行,无缝适应多种工业场景。 AI赋能的智能化产品:该公司为客户提供嵌入了人工智能能力的定制化工业装备。与该公司的旗舰EIIR 产品不同,此类产品的AI能力主要聚焦于视觉感知、数据分析及流程优化,而不涉及由AI驱动的复杂 机器人运动控制。通过将自研的核心技术模 ...
300亿大牛股,突发公告
证券时报· 2025-09-28 22:37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投资3000万元获得吉林大学PEEK工业化量产相关中国专利及专有技术的20年普通实施许可 [1][3] - 合资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 公司持股30% 实际控制人控制企业合计持股70% [3] - 合资公司将开展PEEK材料的聚合、提纯、改性、型材加工及复合增强工艺的研发与试生产 [3] 技术合作细节 - 合资公司聘请吉林大学专家教授技术团队提供全套技术服务与培训 [3] - 公司及下属分子公司对合资公司产品享有优先供货权和优惠价格权利 [4] - 合作涵盖PEEK材料在新能源汽车、机器人、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研发 [4] 市场表现 - 公司股价年内累计涨幅超198% 截至9月26日总市值达299.08亿元 [1][6] - 6月以来股价持续走强 9月26日收盘报36.75元 [6] 业务拓展进展 - 公司5月与象山县工投集团、上海智元新创达成合作 共同打造具身智能机器人生态体系 [8] - 6月设立宁波华翔启源和上海华翔启源 涉足智能机器人制造及AI技术开发 [8] - 7月华翔启源开始按计划交付智元机器人远征系列模组及本体总成代工 [8] - 8月上海临港工厂实现人形机器人核心关节模组和双足人形整机规模化量产交付 [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28.79亿元 同比增长10.89% [9] - 归母净利润亏损3.74亿元 主要因欧洲业务剥离及北美井上回购产生10.20亿元非经常性损失 [9] - 扣非后净利润6亿元 同比增长26.44% [9] 材料特性优势 - PEEK材料具有轻量化(密度1.3g/cm³)、耐高温(长期耐300℃以上)、耐腐蚀等特性 [4] - 拉伸强度比铝合金高3倍 比钢铁高2倍 弯曲弹性模量是铝合金4倍 钢铁1.5倍 [4] - 在人形机器人关节、骨架部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能有效减轻重量并保证结构强度 [1][4] 行业前景 - 国内PEEK生产企业在价格、响应速度、扩产能力上具备优势 [4] - 人形机器人加速放量将推动本土化替代和份额突破 [4]
锚定“全球化”,江苏智造构建创新矩阵
新华日报· 2025-09-28 21:11
□ 本报记者 何玥颐 9月27日,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下称"工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闭幕。在这场汇聚全 球28个国家和地区3000余家中外展商的展会上,据不完全统计,来自江苏的工业企业及相关机构超过 780家。 除了一些大型企业、头部企业之外,江苏一批如常州微亿智造、蓝昊智能等中小企业,带着多个行业领 先的技术、产品亮相,在展会上崭露头角。"敢创新"成为这些企业特别明显的标签,他们基于技术突 破、品牌共创、生态协同等多种形式,与国际巨头平等对话,打造江苏智造新的风景线,共同定义全球 产业新生态。 多个全球首(台)套"闪亮登场" 南通的镭戈斯智能装备推出全球首套"抛槽一体设备",将传统需要两台设备的功能集成一体,价格也仅 为传统方案的2/3,有效降低了采购成本,也节约了生产空间。 全球首创的"AI+手持终端"为观众带来了完全不同的体验。这是由设备通过AI技术,自研36套OCR模 型,按照工业托盘的整理习惯,在2秒内就能完成整整一托盘的标签识别,解决了供应链标签不统一的 痛点,其技术更进一步解决了金属压铸等无法贴条码场景的追溯难题,产品上线3个月内就成交近100家 客户。"数秒内就可以进行多次读码 ...
三大动力齐推 机器人企业扎堆赴港上市
上海证券报· 2025-09-28 17:09
公司上市与业务概况 - 优艾智合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有望成为移动操作机器人第一股 [1] - 公司是全球最早探索具身智能技术并实现规模应用的机器人厂商之一 提供高泛化智能模型及多形态机器人 [1] - 按2024年收入计 优艾智合是全球第一的工业移动操作机器人企业 在中国移动操作机器人企业中位居第一 [1] - 主要服务于半导体、能源化工、电子、新能源等行业 提供一脑多态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 [1]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7789.6万元、1.08亿元、2.55亿元 2025年上半年收入1.27亿元 [2] - 同期净利润亏损分别为2.35亿元、2.6亿元、2亿元及1.4亿元 [2] - 深耕半导体自动化物流和能源巡检运维两大战略领域 通过聚焦头部客户需求建立持续复购机制 [2] 行业IPO动态 - 2025年机器人产业链呈现扎堆赴港IPO热潮 包括镁伽科技、凯乐士、斯坦德等新兴企业递表 [1] - 双林股份、兆威机电、埃斯顿、石头科技等A股上市公司布局A+H双平台战略 [1] - 卧安机器人2022-2024年净利润亏损分别为8698.3万元、1637.6万元和307.4万元 [2] - 乐动机器人同期亏损分别为7313.2万元、6849.1万元和5648.3万元 [2] - A股拟推进A+H布局的公司多处于盈利状态 因具身智能为新切入探索方向 [3] 政策与市场环境 - 具身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北京上海等地出台支持政策使产业重要性提升 [4] - 人工智能最有潜力的应用场景是人形机器人 预计明年将有大批量进入工厂环境应用 [4] - 港交所为特专科技公司开辟上市绿色通道 大幅降低未盈利企业上市门槛 [5] - 允许研发投入占比高、尚未盈利企业上市 契合具身智能高投入长周期特性 [5] 资本市场需求 - 已上市机器人企业如越疆科技、优必选虽处亏损状态 但年内股价表现不俗 [5] - 市场对具身智能行业技术突破和未来商业化前景保持乐观预期 [5] - 北京上海均有机器人产业链企业在推进赴港IPO事宜 预计近期启动程序 [5] - 傅利叶与乐聚机器人等知名人形机器人企业相继完成股改 激发市场想象空间 [6] 行业发展前景 - 具身智能企业仍处于技术验证和应用推广关键阶段 具备长期增长潜力 [6] - 融资热潮持续性取决于企业技术突破、产品迭代和商业化路径清晰性 [6] - 工业具身智能行业相比人形机器人具备更清晰的盈利路径 [2] - 行业面临最大瓶颈是商业化落地的规模化和可持续性 [5]
Optimus人形机器人量产在即,热管理巨头加速布局
DT新材料· 2025-09-28 16:03
特斯拉Optimus战略规划 - 马斯克将Optimus定义为特斯拉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产品 占据公司未来价值80% [2] - 2025年实现数千台内部限量生产与测试 2026年爬坡至5万-10万台并开启外部销售 2027年目标50万台 5年内达成年产百万台规模 [2] - 当前版本为Optimus 2.5 V3版本预计2026年正式推出 [2] 供应链体系结构 - 执行器与传感器各占物料成本约30% 供应链由集成T1供应商和零件制造下级供应商构成 [4] - 特斯拉采取自研+外协策略搭建供应链体系 在保持核心协同的同时借助供应链优势降低成本 [6] - 海外T1供应商包括安费诺提供线缆 泰科电子供应六维力扭矩传感器 THK提供丝杠 [8] 核心供应商布局 - 三花智控与拓普集团是执行器Tier1供应商 鸣志电器和兆威机电为灵巧手Tier1供应商 [7] - 执行器组件供应商包括双环传动和绿的谐波提供减速器 贝斯特提供丝杠 荣泰健康提供绝缘件 [7] - 传感器供应商包括柯力传感供应六维力扭矩传感器 汉威科技提供电子皮肤 芯动联科供应IMU单元 [7] 技术瓶颈与挑战 - 硬件层面存在关节电机过载和易过热问题 灵巧手灵活度和负载能力不足 传动部件寿命问题尚未解决 [10] - 软硬件协同层面 机器人硬件与大模型和软件的匹配度有待提升 复杂动态环境中可靠性不足 多任务协同能力尚未突破 [10] 热管理技术突破 - 三花智控为Optimus提供液冷散热模组 其微型化电子膨胀阀与微通道液冷技术可将执行器工作温升控制在5℃以内 较波士顿动力Atlas提升20% [13] - 三花智控2025年Q3向特斯拉交付约2000台执行器 全年订单预计达5000-10000台 [13] - 公司计划总投资不低于38亿元建设机器人机电执行器生产基地 目标2026年形成100万台年产能 [13] 行业竞争格局 - 银轮股份成立机器人热管理事业部并申请多项专利 腾龙股份与特斯拉联合开发关节液冷模块 拓普集团将汽车领域技术迁移到机器人执行器领域 [14] - 2026年被视为决定行业格局的关键变局 Figure、Apptronik、波士顿动力、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等公司均获得巨额融资 [14] 技术发展趋势 - 人形机器人向智能化、长续航和轻量化发展 散热需求涉及核心驱动电机到人工智能处理芯片 [15] - 未来可能出现的瓶颈包括微通道换热器制造能力、先进冷却液供应以及高度集成热泵总成 [15] - 2025年12月深圳将举办热管理产业大会 涵盖热管理材料、组件、液冷技术等综合解决方案 [15][17]
智平方创始人郭彦东:没有技术自信,中国机器人就没有创新突破
晚点LatePost· 2025-09-28 15:25
公司创始人背景 - 创始人郭彦东拥有卓越的学术和技术背景 高考数学满分 普渡大学人工智能博士 师从严格院士导师 在低照度成像等领域有深入研究[7][8] - 职业履历包括微软美国研究院 与5名图灵奖得主共事 培养技术自信和平视大佬的习惯 后加入小鹏汽车和OPPO 学习软硬结合与经营理念[11][12][19][25] - 2023年创立智平方 选择VLA路线做机器人 坚持端到端技术路径 认定其为机器人智能化的终极方案[3] 技术路线与研发进展 - 公司采用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路线 全球仅谷歌 特斯拉和智平方早期选择此路径 目前模型性能在benchmark测试中比美国公司Physical Intelligence的PI-0强30%[3][42] - 重点投入GPU算力和端到端模型训练 实现大规模增量训练技术 2019年已有相关论文 强调训练速度需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实现盈利[39][40][41] - 2025年推出第二代轮式底盘机器人爱宝 上身人形下身四轮 稳定性高且移动效率优于双足 计划2028年实现数万台年出货量[4][46][51] 商业化与客户落地 - 公司已通过模型服务实现数千万收入 融资七轮 资金足够支撑10年运营 经营风格务实 不过度承诺[3][4][37] - 机器人已获得汽车 半导体 生物制造等高端制造业商业订单 总量超千台 客户包括奔驰 吉利 东风柳汽等 并进入奔驰全球供应商名录[4][28] - 落地场景聚焦柔性工作 如工厂投料 插拔操作 虹桥机场行李车收纳等 机器人学习新任务仅需几小时到几天 当前未见过任务操作成功率达70%[30][31][46][51] 行业观点与战略定位 - 中国机器人公司超400家 行业热度超8年前电动车 但融资环境与美国不同 OpenAI估值3000亿美元 中国大模型公司估值300亿 无法支持掀桌子式创业[4][36][47] - 坚持轮式底盘而非双足人形 因移动效率高 稳定性好 适合快速落地 双足适合已上市企业布局 主商业模式为上半身服务解放双手[33][34] - 计划通过3+3+3节奏发展 前三年技术研发 中间三年体系搭建 后三年生态建设 目标将机器人价格降至10万元左右 避免专机化如扫地机[39][55] 数据策略与开源计划 - 提出正反金字塔数据观 冷启动阶段用互联网和仿真数据 大规模部署后依赖真实场景数据闭环 实现越用越聪明[49] - 2024年6月开源具身大模型GOVLA的FiS-VLA版本 为全球首个异构输入加异步频率VLA模型 与Physical Intelligence同为全球唯二开源机器人模型的创业公司[42] - 认为L4级智能需数据量增长100倍 预计还需5-10年 当前通过真实场景部署积累数据 计划用1万至10万台机器人采集实现数据规模[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