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药材种植
icon
搜索文档
从“土方子”到大产业 四川兴文推动民族医药走出大山
中国新闻网· 2025-06-13 17:59
行业概况 - 四川省民族地区药材资源丰富,拥有2000多种药材资源,蕴藏量超过25万吨,被誉为"天然药库"[2] - 兴文县发现野生药用植物1000余种,其中重楼、天麻等道地药材久负盛名[5] - 苗医药在兴文县传承千年,当地苗族群众掌握用草药治疗疾病的技艺,积累了丰富经验[5] 政策支持 - 四川省将民族医药发展纳入全省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发展战略[2] - 出台《四川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等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2] - 2019年以来统筹中央和省级资金3211.56万元支持民族地区中医药发展,2023年计划投入2000万元建设5个民族医药高品质种植项目[2] 产业发展 - 龙塘村采用"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种植淫羊藿,农户年均收入从4000元/亩提升至翻倍水平[1] - 兴文县苗医体验馆展示300余种苗药,开馆以来吸引数万名游客体验药膳养生、理疗康养等服务[5][7] - 苗医药研究所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科技开发康养产品,药蒸、拔罐等外用疗法深受市场欢迎[7] 商业模式 - 既威中药材公司提供种苗技术支持,通过订单农业保障农户收益,产品对接多家医药企业[1] - 淫羊藿种植利用桑树林荫提高土地利用率,形成桑树+药材的复合经营模式[1] - 民族医药产业带动康养旅游发展,形成"文化展示+体验消费+产品研发"的产业链[5][7] 市场前景 - 淫羊藿在中成药领域应用日益广泛,医药企业需求持续增长[1] - 民族医药凭借自然资源优势和文化特色,在康养产业中展现出强劲竞争力[7] - 传统外用疗法适配各年龄段人群,在疾病预防和治疗领域具有独特优势[7]
荆门市掇刀区:20万斤金银花迎来采收季,“致富花”绽放乡村振兴新图景
中国发展网· 2025-06-13 09:15
金银花产业概况 - 金银花具有极高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经济价值可观[1] - 主要种植品种为"滇银花3号",是湖南山银花与云南野生品种的杂交品种,抗病性好、花蕾期长,产量比北方金银花高6倍[3] - 丰产期长达15年,可连续采摘20年,适合在偏坡、荒山荒地种植,提高土地利用率[3] 公司运营模式 - 湖北银地药材有限公司采用"公司 + 基地 + 农户"模式,在多个村庄流转土地,投资500余万元引种27000株金银花[4] - 获得华中区"滇银花3号"品种扩繁销售代理权[4] - 2023年基地预计采收金银花20万斤,收入约120万元[5] 生产与加工 - 每5斤鲜花可制成1斤干花,干花供应中药材企业[5] - 通过蒸汽杀青工艺去除涩味、苦味,产品销往饮茶文化盛行地区[5] - 金银花叶子可提炼绿原酸用于化妆品行业,一吨叶子售价4万元,基本覆盖全年开支[5] 经济效益 - 村民采摘鲜花每斤获得1元工时费,熟练工日采150斤,年增收约1万元[2] - 除草等日常劳务工作每日收入110元[2] - 采摘高峰期日采摘量达2万斤鲜花,吸引周边200余名村民参与[4] 发展规划 - 计划扩繁"滇银花3号"20万株,配套建设2000亩基地[5] - 当地政府在土地流转、手续办理、劳动力招引等方面提供支持[4]
推进药材种植标准化,三台县探索建设数智化产地仓 这里的麦冬都有身份证
四川日报· 2025-06-12 00:29
数字赋能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 - 三台县率先探索数智化麦冬产地仓建设模式,搭建集种植、加工、仓储、销售、质检、金融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数字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从传统种植向数字化发展的转型 [5] - 产地仓采用物联网设备和摄像头对17000多亩麦冬种植基地进行精准监控,实时反馈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标准化执行情况 [7] - 每批检测合格的麦冬贴专属二维码"身份证",扫码可获取产地、成分、含量及土壤、水源等检测报告,实现全程溯源 [7] 标准化种植与仓储创新 - 产地仓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自主研发数字化系统规范种植流程,解决传统种植分散、设备落后问题 [7] - 6500吨规模实体仓储实现温湿度自动化调控,确保麦冬符合药典标准保存3年,并对外开放供其他种植户使用 [8] - 仓储常年储备1000吨麦冬作为市场缓冲,避免价格波动导致的"药贱伤农"和药企原料短缺 [8] 金融与质控体系保障 - 产地仓推出供应链金融云平台,与银行、保险机构合作提供农资贷款、仓单质押、价格指数保险等服务,降低产业链各环节风险 [9][10] - 引入第三方7S道地保真质控体系,联合科研院所制定标准,从新品种选育、农残控制到认证评估提升产业标准化水平 [10] - 通过订单生产模式保障农户收益,按成本上浮比例定价回收合格麦冬,稳定种植积极性 [9] 产业延伸与政策推广 - 开发麦冬植物饮料、洗护用品等衍生产品,延长产业链并提升附加值,推动一二三产融合 [10] - 产地仓模式已纳入国务院《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正在全国主要药材产区推广 [11] - 四川计划聚焦"一县一品",在川芎、白芷等道地药材主产区复制该模式 [5][11]
好医生集团仪陇金银花现代产业园喜获丰收,全产业链模式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经济网· 2025-06-11 07:28
产业规模与产量 - 好医生集团乡村振兴仪陇县赛金镇金银花现代产业园区5000亩金银花已全部完成采摘 [1] - 2025年金银花产量较2024年增长20% [1] - 干花加工预计产值突破2000万元 [6] 技术与品质提升 - 专业技术团队全程指导科学病虫防治 大幅降低病虫害发生率 [4] - 改进杀青和烘干工艺 采用智能化设备精准控温控湿 [4] - 技术赋能使金银花有效成分含量提升 产品品质更高 [4] 管理模式与效益 - 实行管理改革 优化利益联结机制 提高合作社及种植户积极性 [4] - 依托"企业+村集体+基地+农户"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6] - 基地自2023年盛产期以来效益逐年攀升 [6] 社会经济效益 - 群众可通过土地租金和园区务工获得收益 [6] - 金银花产业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黄金引擎" [1] - 产业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6] 产业链运作 - 鲜花经分拣 杀青 烘干 筛选 分类打包后运往集团工厂精深加工 [4] - 加工基地烘干生产线同步开足马力运转 [4] - 最终产品进入市场销售 [4]
清风为伴产业兴丨瑶药飘香
瑶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 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是广西最大、中国第二大药物基因库,拥有药用类植物1351种 [1] - 瑶医药产业已成为当地主导特色产业,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9万亩,建成13个种植基地 [1] - 2024年瑶药年产量突破2.35万吨,产值达5.1亿元 [1] - 瑶药产业技术实训基地建有20亩育种基地和200亩种植地,带动100多户群众就业 [2] 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 新建12公里长、4.5米宽的砂石产业路解决原道路狭窄坑洼问题,提升运输效率 [1] - 纪委监委推动解决资金拨付不及时问题,加速瑶药产业技术实训基地建设 [2] - 基地免费向农户提供种苗并保价回收药材,实现联农带农机制 [2] 监督机制与政策支持 - 纪委监委制定10项监督重点内容,开展"嵌入式"监督解决产业发展痛点 [2] - 通过列席会议、抽查、明察暗访等方式累计推动解决20余个具体问题 [3] - 建立"室组地"联动监督和片区协作机制,统筹县乡村三级监督力量 [2] 产业链延伸与品牌建设 - 产业覆盖育种、种植、加工全链条,形成规范化的示范基地运营模式 [2] - 重点聚焦瑶药材规范种植、基础设施建设和品牌建设等关键环节 [2]
(乡村行·看振兴)陕西留坝:“满山绿”如何变“口袋金”?
中国新闻网· 2025-06-10 15:47
林下中药材产业 - 留坝县通过市场化运作将4357处生态资源建档立卡并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推动林下产业发展[1] - 十二元沟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累计发放劳务工资60余万元,带动16户27人实现家门口就业,户均增收3万余元[2] - 村民王春亮通过流转50亩林地及基地务工管理药材,2023年天麻种植收入超10万元[1] 民宿产业发展模式 - 小留坝村2018年起通过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收购闲置院落,引进专业公司改造运营民宿,形成"政府+企业+村民"利益共同体[2] - 两山生态资源资产经营公司为小留坝村提供1000万元贷款授信,2024年完成13个民宿院子建设[3] - 2024年楼房沟精品民宿带动村集体流水分成达86.5万元,旅游旺季出现"一房难求"现象[3] 生态资源转化机制 - 留坝县成立两山生态资源资产经营公司搭建数据库,系统性整合4357处资源进行市场化开发[1][3] - 通过林地流转、闲置农房改造等模式,实现生态资源向资产转化,村民获得劳务工资与分红双重收益[1][2][3]
土特产”唱响“致富经
金融时报· 2025-06-10 03:18
金融支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 - 同心县涉农贷款余额161.2亿元 同比增长14.8% 中长期经营贷款增加6.3亿元 同比增长22% 均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1] - 发放种业贷款23亿元 贷款余额17.6亿元 惠及农户1.6万户 [2] - 支农支小再贷款余额15.5亿元 同比增长19% 农户贷款余额128.2亿元 同比增长18% 占全县涉农贷款的80% [4] 中药材产业发展 - 全县中药材留床面积3.9万亩 同心银柴胡成为全国唯一主产区 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2] - 北京同仁堂签约年采购10吨银柴胡协议 计划建设1000亩银柴胡标准化种植基地 [2] - 通过政策扶持 交易市场盘活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提升附加值 [2] 节水农业与高标准农田建设 - 提供5.65亿元中长期贷款支持新增及改造提升高效节灌面积30万亩 节水5004万立方米 [3] - 产生田间节水效益9408万元 年新增灌溉效益1291万元 新增经济效益1.25亿元 [3] - 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金融节水生态圈建设经验模式 [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28.9亿元 同比增长23% [4] - 创新"新型农业主体+指定联系银行"一对一服务机制 运用再贷款资金支持发展 [4] - 培育肉牛 红葱 电商3个产业联盟 实现59个村跨村联建 102个村收益超15万元 [4] 肉牛产业与金融支持 - 同心县肉牛存栏量16.7万头 较上年下降2.2% [5] - 2025年一季度牛肉批发价连续4周上涨 育肥牛价格从每公斤17.4元攀升至24元 涨幅近40% [5] - 发放肉牛养殖贷款22.5亿元 同比增长16.5% [5] 设施农业与科技支持 - 发放设施农业贷款24.8亿元 支持兴建1600余座设施温棚 [6] - 在下马关镇建成980栋温棚 种植小番茄 青椒 葡萄 人参果等果蔬 [6] - 发放农业科技企业贷款1.45亿元 同比增长25% 助力种植人参果717亩 239棚 [7] 企业合作与产业共建 - 民营企业投资"万企兴万村"项目10个 涵盖肉牛肉羊 菌草菌菇 绿色农产品深加工等领域 [5] - 宁夏伊扬沁健康食品有限公司与赵家树村合作开办养殖场 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 [5] - 宁夏希望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助销农副产品共计300余万元 [5] 科技赋能与人才培养 - 成立同心县人参果专家工作室 开展技术攻关和种植技术示范 [7] - 预计2025年人参果产值达1100多万元 带动1500余名百姓就业增收和13个村集体经济发展 [7] - 借助宁夏大学 宁夏农科院 甘肃农科院等资源优势发展设施农业 [6]
石斛满山 农旅相宜(寻找最美乡村·六郎城村)
人民日报· 2025-06-05 22:02
地理位置与环境优势 - 六郎城村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杨柳井乡,平均海拔1260米,年平均气温19摄氏度,森林覆盖率达82% [5] - 村落青山环绕,古木苍翠,阳光充足,是天然的森林氧吧 [5] 石斛产业发展 - 当地拥有得天独厚的石斛生长环境,规模化发展石斛产业 [5] - 推进农旅融合,打造"石斛+康养"产业链,游客可参与石斛采摘、品尝养生宴 [5] 旅游经济成效 - 2025年以来累计接待省内外游客3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00万元 [5] - 特色活动包括村民制作特色美食和编织鸡蛋兜 [4][5]
“石斛”为什么越喝越健康,已被列入“备用方案”现在知道还不晚
洞见· 2025-06-05 10:28
行业分析 - 霍山石斛行业存在价格泡沫现象 中间商加价导致终端售价远高于原产地价格 [23][26] - 市场存在以次充好问题 部分商家用黄草 风兰根 紫皮石斛等假冒霍山石斛 [58][33] - 消费者对石斛认知度不足 难以辨别真伪 给不良商家可乘之机 [43][58] 公司商业模式 - 采用直销模式 绕过中间环节 从原产地直接对接消费者 [26][23] - 坚持林下有机种植方式 石斛需经历5年自然生长周期 [18][19][31] - 实施18道传统手工炮制工艺 包括挑杂 去叶 绕条等精细工序 [48][50][52] 产品优势 - 生长于北纬31°大别山腹地 独特地理环境造就高营养价值 [18][19] - 经重金属检测 16项农药残留均未检出(<0.01mg/kg) [62] - 多糖含量高 加工成枫斗后营养成分不易流失 [56] 市场策略 - 通过微信渠道建立直接客户关系 朋友圈展示种植加工全过程 [53][43] - 不定期直播公开生产流程 增强透明度 [45][43] - 实行货到付款 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 运费由公司承担 [64][72] 品牌建设 - 三代传承石斛技艺 精准掌握生长周期和采摘时机 [37] - 获官方种植采摘资质认证 成为全国少数合规斛农之一 [34] - 客户复购率高 形成口碑传播效应 [38][67][72] 质量承诺 - 非大棚种植 不符承诺十倍赔偿 [69] - 坚持源头定价 利润率控制在合理范围 [60][26] - 每批产品经过严格筛选分级 剔除不合格品 [60][50]
“中国栀子名市”福建福鼎:栀子花开,产业兴旺
中国新闻网· 2025-06-04 02:59
中新网宁德6月3日电 (记者 叶茂)6月的福建省福鼎市尤为特别,漫山遍野的栀子花洁白如雪。3 日,以"药食同源赋健康,栀子产业链未来"为主题的2025年福鼎栀子健康产业发展大会在有着"中国栀 子名市"美誉的福鼎市开幕,助力栀子产业发展。 开幕式期间,多项金融支持协议、产品研发协议和市场开拓协议现场签约;《福鼎栀子产业发展规 范倡议》现场发布;举行栀子产业招商引资推介。 福鼎市委书记林青表示,期待大家能够分享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畅所欲言、建言献策,激 荡出"把栀子变成金子"的智慧火花,共绘"从实验室到百姓家"的健康蓝图。 作为此次大会的亮点之一,"栀子展销暨栀子文化沉浸之旅游园活动"2日在贯岭镇红茗洋栀子花海 景区展开,通过"市集+探秘"双线联动,将国风美学、非遗技艺、药食文化与自然教育深度融合,为游 客打造了一场可赏、可玩、可品的沉浸式文化盛宴。 有着"中国栀子名市"美誉的福鼎市,是中国栀子原料林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栀子产区和栀子果交 易集散地,现有栀子种植面积8万亩,年产鲜花、鲜果及干果6万多吨,全产业链产值达15亿元,有效带 动3万多农户增收致富。 近年来,福鼎市将栀子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