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Securities
icon
搜索文档
西藏东财中证沪港深互联网交易型 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开放日常 申购、赎回业务的公告
基金基本信息 - 基金名称为西藏东财中证沪港深互联网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1][18][21] - 基金将于2025年6月27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21] - 公告发布日期为2025年6月24日 [1][21] 申购与赎回业务安排 - 申购和赎回需在港股通、上交所和深交所同时正常开放交易的开放日办理 [1] - 最小申购单位和最小赎回单位均为70万份 [2][4] - 申购赎回代理券商可收取不超过0.5%的佣金 [3][7] - 基金管理人可设定申购或赎回份额上限以控制规模 [3][5] - 申购赎回申请提交后不得撤销 [11] - 采用"份额申购"和"份额赎回"方式 [12] 申购赎回代理机构 - 当前代理券商包括东方财富证券、广发证券、国泰海通证券等16家机构 [8] - 排名不分先后且管理人可变更或增减代理机构 [9] 净值披露安排 - 基金管理人需在不晚于每个开放日的次日披露基金份额净值和累计净值 [10] - 半年度和年度最后一日的净值需在次日披露 [10] 清算交收机制 - 申购成功后T日办理基金份额与深市组合证券交收及现金替代清算 T+1日办理现金替代交收 T+2日办理现金差额交收 [15] - 赎回成功后T日办理基金份额注销与深市组合证券交收及现金替代清算 T+1日办理现金替代交收 T+2日办理现金差额交收 [16] - 港股通成份证券赎回替代款项清算交收一般于T+7日内办理 [16] 其他业务规则 - 申购对价和赎回对价根据申购赎回清单确定 [18] - T日基金份额净值在收市后计算 T+1日内公告 [18] - 基金管理人可在不违反法规情况下调整净值计算和公告时间 [18]
【债市观察】季末地方债供给放量 央行重启国债买卖可能受到高度关注
新华财经· 2025-06-23 03:21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与资金面 - 上周央行公开市场实现净回笼799亿元,主要因8582亿元逆回购和1820亿元MLF到期 [1][13] - 资金面受税期走款及MLF到期影响震荡波动,DR007运行在1.36-1.84%区间 [1][14] - 本周将有9603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到期规模分布为周一2420亿元至周五1612亿元 [14] 债券市场表现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全周小幅下行0.5BP至1.64%,30年期主力合约上涨0.71%创2月以来新高 [1][6] - 中债国债各期限收益率普遍下行,1年期降幅最大达4.5BP,50年期下降4.65BP [2][3] - 中证转债指数周跌0.17%至433.09,国债期货超长端表现强势 [7][6] 利率债发行情况 - 上周利率债发行8545.33亿元,其中国债4307.8亿元、地方债2617.53亿元 [8] - 本周计划发行利率债6956.47亿元,地方债5856.47亿元为年内单周最大,净融资5044亿元创2月以来新高 [8] 经济数据与政策 - 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6.4%超预期 [16][17] - 1-5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3.7%,扣除房地产后增速达7.7% [18] - 交易商协会发文规范债券发行承销,禁止事先约定利率、"返费"等行为 [18] 海外市场动态 - 美联储维持利率4.25-4.5%不变,10年期美债收益率降7BP至4.37% [10][12] - 美国5年期TIPS中标利率1.65%低于预期,投标倍数2.53倍创14个月新高 [12] - 美联储官员预测2025年底前或有两次降息,理事沃勒暗示7月可能降息 [10][13] 机构观点 - 申万宏源认为债市处于高胜率时期,10Y国债收益率下行空间或不超过20BP [20] - 财通证券指出经济基本面边际变化更重要,央行宽松方向相对确定 [21] - 兴业证券建议6-7月保持积极仓位,关注央行买债和二次降息催化剂 [21]
一周流动性观察 | 跨季叠加地方债放量央行维持呵护态度 预计跨季资金无忧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23 02:24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 - 人民银行23日开展220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利率持平于1 40% 当日实现净回笼215亿元[1] - 上周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流动性1021亿元 1820亿元MLF于6月17日到期 6月16日开展4000亿买断式逆回购[1] - 税期过后资金面转为跨季准备 6月19-20日资金价格出现波动 R007一度触及1 60% 14天资金利率抬升至1 77%[1] 本周流动性影响因素 - 本周逆回购到期规模上升至9603亿元 政府债净缴款规模达7898亿元 为4月下旬以来最高水平[2] - 6月24日开始7天资金可跨季 6月25日为下旬缴准日 当日央行将开展MLF操作[2] - 机构资金跨季进度持续偏缓 若央行维持呵护态度 资金面大幅收紧概率有限[2] 市场机构观点 - 华西证券认为季末资金面仍将依赖央行投放规模 需关注25日MLF续作情况[2] - 财通证券预计季末可能存在阶段性小幅扰动 但结合央行态度 跨季资金无忧[2] - 广发证券预计6月社融继续回升 6月底7月初跨季后是流动性改善时点[3] 政策利率与工具 - 6月20日LPR报价持平 1年期3 0% 5年期以上3 5%[3] - 中信证券预计央行将维持宽松流动性操作 MLF将维持资金净投放 不排除总量降息工具继续发力[3] - 民生银行表示不排除下半年加大稳增长力度 可能落实"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4]
存款利率“1”时代,一波财富新知在路上,划重点!本周发布
南方都市报· 2025-06-23 01:46
理财新知 - 5月非银存款单月增加1.2万亿元,同比多增300亿元,创近十年同期新高,显示居民存款加速向资管产品迁移[2] - 2025年5月银行理财规模上升3400亿元至31.77万亿元,月末规模较4月提升0.20万亿元,超季节性扩张[3] - 监管新政《理财公司监管评级与分级分类监管办法》将弱化规模考核,重点考察投研能力、消费者权益保护等质量指标[4] - 《银行保险机构资产管理产品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要求产品募集、存续、终止环节透明化,倒逼机构优化设计[5] 投保新知 - 分红型人寿保险占比达37.68%,较去年全年提升10个百分点;分红型年金保险占比30.82%,提升5个百分点[7] - 储蓄型保险预定利率优势明显:普通型人身险2.5%、分红险2.0%、万能险保底1.5%,但流动性差异显著[6] - 监管部门通过约谈、整改、评级扣分等措施强化行业风控,推动高质量发展[7] 消金新知 - 存款利率下行可能促使储户转向消费金融产品,同时降低消费金融公司负债成本,扩大利差空间[8] - 政策层面持续加码消费刺激,包括设备更新/以旧换新政策、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等[9] - 5月住户短期消费贷款未突破10万亿,部分股份行消费贷款余额季度下降3.2%,信用卡贷款下滑达7.9%[10] - 助贷新规实施后中小机构面临合规压力,白名单制将加速行业分化,头部机构占据优势[10]
华西证券:预计港股将出现进一步消化阶段压力趋势
快讯· 2025-06-22 23:39
港股市场趋势分析 - 预计港股将进入进一步消化阶段压力趋势,前期过热的部分资产可能出现获利盘兑现收益 [1] - 上半年累计涨幅偏大且机构持仓拥挤的港股资产未来容易出现回调,不建议无分化追高 [1] - 现阶段港股市场尚未形成全面大牛市或无分化上涨阶段 [1] 结构性机会展望 - 待消化阶段压力后,估值偏低、基本面良好且受贸易问题冲击较小的低位港股资产将存在低吸机会 [1]
西藏东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关于旗下基金参与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平台认购、申购(含定期定额投资)费率优惠活动的公告
费率优惠活动 - 西藏东财基金参与山西证券的基金认购、申购(含定期定额投资)费率优惠活动,具体优惠期限以山西证券公示为准 [1] - 优惠活动适用于通过山西证券销售的西藏东财基金旗下所有产品,自产品在山西证券销售之日起即开通费率优惠 [2] - 费率优惠方案不设折扣限制,具体折扣费率以山西证券公示为准,投资者需参考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文件了解原费率 [3] - 该优惠活动适用于通过山西证券认购、申购(含定期定额投资)上述基金的所有投资者 [3] 业务办理与咨询 - 费率优惠活动期间具体业务办理规则与流程以山西证券的规定为准 [5] - 投资者可通过西藏东财基金客服电话400-9210-107或官网www.dongcaijijin.com咨询详情 [6] - 投资者也可通过山西证券客服电话95573或官网www.sxzq.com获取相关信息 [6] 重要提示 - 基金详细情况及原费率需查阅相关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及公司最新公告 [4] - 费率优惠方案及适用时间如有变化,以山西证券最新公告及传输至公司的业务数据为准 [4]
融通基金关于旗下部分开放式基金新增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为销售机构及开通相关业务的公告
新增销售机构及业务开通 - 融通基金与国泰海通证券签署销售协议,自2025年6月23日起新增后者为旗下部分开放式基金的销售机构 [1] - 同步开通定期定额投资业务,具体程序和规则需参考国泰海通证券的相关规定 [1] 适用基金及业务范围 - 公告未明确列出具体适用基金名称,但强调业务范围涵盖定期定额投资 [1] 投资者服务与咨询 - 国泰海通证券提供官网(www.gtja.com)及客服电话(4008888666)作为咨询渠道 [1] - 融通基金官网(www.rtfund.com)及客服电话(400-883-8088/0755-26948088)同步开放咨询 [1] 法律文件指引 - 投资者需通过《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详情及风险收益特征 [1] 注:文档中未提及MACD金叉相关股票的具体信息,故未纳入总结 [3]
国泰海通|宏观:中央财政发力-扩内需,保民生——2025年5月财政数据点评
中央与地方财政支出分化 - 2025年1-5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4.2%,但5月当月增速2.6%较4月回落,央地支出增速显著分化:中央层面支出增速升至11%,地方层面降至0.9% [1] - 中央财政在科技支出、文体传媒领域增速明显回升,社保就业增速稳中有升,基建类支出增速回落,体现扩内需、保民生的政策导向 [1] 财政收入结构变化 - 2025年1-5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0.3%,5月当月增速0.1%较4月边际回落,主因PPI低位运行及内需疲软 [1] - 分项表现:个人所得税保持高增速,增值税增速明显回升(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推动),出口退税增速边际回升(关税摩擦暂缓),消费税与企业所得税增速小幅下滑,非税收入增速转负拖累地方收入 [1] 政府性基金收支动态 - 2025年1-5月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下降6.9%,5月当月增速-8.1%较4月明显下滑,土地使用权收入受房地产需求疲软拖累 [2] - 同期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同比增长16%,5月当月增速8.8%较4月回落但仍高于去年同期,专项债及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提供支撑 [2] 财政政策发力方向 - 中央已分两批下达1620亿元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超去年全年,后续1380亿元将于三四季度分批下达 [2] - 下半年宏观政策延续积极基调,7月后增量政策节奏或进一步加码,重点转向提振内需与经济转型升级 [2]
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二十三年发展历程
新财富· 2025-06-22 13:29
评选规则优化 - 2025年第二十三届评选在延续往届规则基础上提升透明度 向投票人清晰披露投票权重 [1] - 评选结果公布周期从3个月大幅压缩 提高研究机构效率 [1] 主办方背景 - 深圳市新财富多媒体经营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 专注构建资本市场评价标准体系 [2] - 公司拥有"新财富""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等系列注册商标 [2] - 主办方为《证券分析师评选活动组织机构自律公约》缔约机构 符合评选规范要求 [3] 评选品牌矩阵 - 已打造7大资本市场评选品牌 涵盖分析师/董秘/投顾/上市公司/投行/私募/PEVC [3] - 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分析师评价体系 2003年启动 [3] 历史发展阶段 行业启蒙期(2003-2004) - 首次引入机构投资者投票机制 覆盖26个研究方向 [4] - 采用基金经理管理资产规模加权量化评价方法 [5] - 国泰君安在纺织服装/电子等领域表现突出 [6] - 2004年新增策略研究/金融工程方向 [7] 模式成型期(2005-2009) - 2005年新增独立性研究/进步最快/销售服务等团队奖项 [9] - 2006年中信证券首次获"本土最佳研究团队" 12个方向第一 [9] - 2007年QFII和私募基金纳入投票主体 外资机构分析师进入榜单 [9] - 2009年私募基金/券商资管纳入投票人 提名从前三增至前五 [11] 品牌强化期(2010-2015) - 2011年首次引入海外机构投资者投票 [14] - 2012年推出投票人网络征集系统 获437家机构响应 [14] - 2010年创设"白金分析师"奖项 授予7届蝉联第一的分析师 [14] 生态拓展期(2016-2020) - 2017年银行投票人比重增加 广发证券登顶本土最佳团队 [18] - 2019年创设"钻石分析师"奖项 授予10届蝉联第一的分析师 [18] 深化创新期(2021-2025) - 2021年采用在线直播方式放榜 吸引超30万网友观看 [21] - 2022-2023年诞生两位"双钻石分析师"(13届蝉联第一) [21] - 长江证券蝉联两届本土最佳研究团队 [22] - 兴业证券连续三年领跑港股及海外市场研究 [22]
光大证券副总梅键转高级专家 今年才55岁!副总朱勤与他同龄却在岗
新浪财经· 2025-06-21 09:46
高管变动 - 光大证券高管名单变动,梅键不再担任副总裁,职务变为高级专家[1][3] - 梅键生于1970年,拥有工商管理硕士学历,55岁转任高级专家,较同级别高管提前2-3年[3] - 梅键职业经历丰富,曾任职于长江证券、湘财证券、光大保德信基金等机构,2006年加入光大证券,2017年起担任副总裁[3] - 光大证券公告称梅键职务变动因领导干部任职期限规定,但仍分管原业务领域包括财富管理业务及期货、香港子公司[5] - 此前已有两位副总裁因相同原因转聘为高级专家,调整后高管仅剩总裁刘秋明和副总裁朱勤[5] 公司财务状况 - 光大证券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5.98亿元,同比下降4.3%[5] - 归母净利润30.58亿元,同比减少28.4%[5] 高管团队现状 - 现任高管包括总裁刘秋明、副总裁朱勤(兼任合规总监、首席风险官、董事会秘书)[4][5] - 高级专家团队包括熊国兵、王琴婷、梅键[4] - 朱勤与梅键同年龄(1970年出生),但朱勤未受任职期限规定影响[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