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美
icon
搜索文档
商贸零售行业周报:618大促拉开帷幕,关注国货美妆表现-20250518
开源证券· 2025-05-18 14:0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618电商大促各平台简化玩法、加大立减力度,有望对销售起到正向作用,建议关注销售综合实力强劲的国货美妆品牌 [5] - 关注情绪消费主题下的高景气赛道优质公司,包括黄金珠宝、线下零售、化妆品、医美等领域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零售行情回顾 - 本周(5月12日 - 5月16日)A股上涨,零售行业指数上涨1.72%,报收2145.14点,在31个一级行业中位列第7位;2025年年初至今,零售行业指数下跌4.19%,表现弱于大盘 [16] - 零售各细分板块中,本周互联网电商板块涨幅最大,为5.81%;2025年年初至今,品牌化妆品板块涨幅最大,为20.30% [19] - 个股方面,本周跨境通、国光连锁、国芳集团涨幅靠前,涨幅分别为26.1%、26.0%和24.1%;跌幅靠前公司为茂业商业、富森美、供销大集 [24] 零售观点:618大促关注电商政策变化及国货美妆表现 行业动态:618拉开帷幕,部分国货呈现老品坚挺与新品爆发态势 - 618电商大促呈现“周期拉长 + 玩法简化”特征,各平台从“满减凑单”到“立减优惠”,缩短消费者决策路径,有助于建立长期品牌心智 [27] - 李佳琦直播间预售多品牌表现亮眼,选品方面,美妆产品和品牌数量同比增长,本土品牌产品数量占比过半;销售表现方面,预售首日美妆GMV达25 - 35亿元,实现同比正增长,国货占比同比提升;趋势上,国货大单品表现持续亮眼,呈现国货崛起与新品爆发双轮驱动态势 [31] 关注情绪消费主题下的高景气赛道优质公司 - 投资主线1:关注具备差异化产品力和消费者洞察力的黄金珠宝品牌,重点推荐老铺黄金、潮宏基、周大生等 [35] - 投资主线2:关注顺应消费趋势积极变革探索的线下零售龙头,重点推荐爱婴室、永辉超市等 [35] - 投资主线3:关注把握细分结构性机会且综合实力强的国货美妆品牌,重点推荐珀莱雅、上美股份、巨子生物、丸美生物等 [36] - 投资主线4:关注差异化医美产品上游厂商及医美机构龙头,重点推荐爱美客、科笛 - B等 [36] 各公司分析 老凤祥 - 2024年经营端相对稳健,2025Q1业绩承压明显,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金价持续上行抑制终端动销,珠宝首饰业务下滑;通过产品和渠道优化成长势能有望恢复 [41] 中国黄金 - 2024年经营端相对稳健,2025Q1业绩承压明显,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持续推进渠道优化和产品创新,坚持差异化布局回购业务 [44] 潮宏基 - 2025Q1业绩高增超预期,差异化产品提升品牌势能;加盟渠道逆势扩张,基于产品升级和品牌扩圈提高市场影响力 [48] 周大生 - 2024年及2025Q1经营业绩持续承压,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直营渠道保持韧性,2025年计划推动渠道结构和品牌矩阵优化 [51] 朗姿股份 - 2024年公司业绩稳健,医美内生外延持续推进;推进构建“泛时尚产业互联生态圈”,“外延 + 内生”全方位扩张医美版图 [54] 珀莱雅 - 2025Q1归母净利润同比 + 28.9%,利润表现超预期;多赛道新品孵化加速,产品 + 运营 + 品牌全方位发力 [57] 家家悦 - 2024年营收维持增长,2025Q1经营业绩相对稳健;加速推进门店调改,精准优化区域布局 [60] 润本股份 - 2025Q1收入和利润分别同比 + 44.0%/+24.6%,收入实现较快增长;积极开拓高潜力细分品类,期待后续防晒新品与抖音渠道放量 [63] 永辉超市 - 2025Q1稳态调改店实现盈利,渠道改革有望提速;主动优化商品结构和采购模式,短期拖累盈利能力 [66] 丸美生物 - 2025Q1扣非归母净利润 + 28.6%,业绩符合预期;丸美产品集中度与用户粘性持续提升,恋火底妆心智不断增强 [70] 华熙生物 - 组织管理变革持续致短期业绩承压,期待2025年经营拐点出现;护肤品业务承压、原料业务稳健,娃娃针等带动医疗终端业务增势较好 [73]
200亿医美巨头,“隔空论战”!
中国基金报· 2025-05-18 12:24
华熙生物辩驳"透明质酸过时论" - 公司深夜发布文章《概念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反驳透明质酸"过时论",认为这是由"浮躁资本"构建的题材幻象,试图引导资本转向新题材[1][4] - 公司指出2022年以来资本市场追求重组胶原蛋白概念,部分研报直接对比透明质酸产业,散布误导性结论,如华泰证券发布的《巨子生物 (2367 HK) 始于胶原,不止胶原》[3] - 公司认为这些误导性结论通过媒体和自媒体广泛传播,形成资本市场与消费市场舆论共振,伤害了中国透明质酸产业的市场转化基础[3] 透明质酸产业现状 - 公司强调透明质酸是演化了数亿年的生命科学研究中心主角,不应被资本市场以季度为单位的概念切换所否定[4] - 公司论证了透明质酸在衰老研究与衰老干预中的关键地位,以及在透明质酸和糖生物学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5] 业绩与股价表现 - 华熙生物2023年以来净利润持续下滑,股价暴跌,市值从最高超1400亿元跌至243亿元[7] - 重组胶原蛋白龙头巨子生物2022年在港股上市后业绩和股价齐飞,目前市值达909亿港元[8] - 北交所上市的锦波生物近两个多月股价翻倍,目前市值425亿元[9]
商业秘密|医疗企业利润承压,转型大健康能否让企业迅速“回血”?
第一财经· 2025-05-17 13:46
行业转型趋势 - 医药企业纷纷转型消费医疗和大健康赛道,包括医美、干细胞治疗等业务,以应对传统医疗赛道的内卷和业绩压力 [1][3] - 科伦药业决定挺进大健康赛道,旗下川宁生物布局抗衰产品如"麦角硫因" [1][6][7] - 2024年截至4月上旬,我国新注册医美相关企业接近上万家 [3] 企业案例与业绩表现 - 四环医药2024年上半年医美板块收入3.23亿元,同比增长66.4%,占总收入34%,主要来自肉毒素"乐提葆" [8] - 冠昊生物2024年细胞技术服务收入占比超10%,涉及自体软骨移植、干细胞储存等技术 [8] - 和元生物成立子公司和元和美,布局干细胞治疗药物及外泌体CRO/CDMO服务,医美收入或将在下半年财报披露 [8] - 川宁生物2024年合成生物学产品收入占比不足1%,远低于生物发酵业务 [7] - 科伦药业2025年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下滑30%和43%,正押注抗衰产品 [6] 市场需求与商业化 - 海南干细胞疗养单次花费高达百万元,相关企业盈利丰厚 [1] - 医美行业"来钱快",某医疗器械初创公司拓展医美业务后月入几十万,支撑主营业务运转 [4] - 再生医学在医美领域商业化落地较简单,但当前医美技术未达真正再生医学水平,存在监管擦边球现象 [5] 技术与监管动态 - 再生医学涵盖干细胞疗法、组织工程、基因编辑等领域,终极目标是治疗器官衰竭等难题 [5] - 2024年国家药监局发布多项细胞治疗指导原则,规范产业化方向 [9] - 细胞治疗安全性监管机制仍需完善 [9] 业务拓展模式 - 医药企业转型常见模式包括成立新公司、收购贴牌,结合传统业务优势(生产或营销) [3] - 医疗器械公司拓展医美业务被视为"降维打击",部分企业已取得化妆品和保健食品认证 [3]
医美转型红利释放,童颜针“一针翻盘”,*ST苏吴去年成功扭亏
证券之星· 2025-05-17 03:59
公司经营情况 - 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5.99亿元,营业毛利7.73亿元,同比增加2.29亿元,增幅达42.12% [1] - 2024年归母净利润7048.35万元,同比增长197.97% [1] - 2025年一季度医美板块营业收入1.13亿元,毛利9257.49万元 [2] - 2025年一季度医药业务营业收入1.98亿元,同比减少21844.15万元,医药业务毛利1.05亿元 [2] - 2025年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031.79万元,主要因计提减值准备合计减少9651.36万元 [2] 医美业务发展 - 公司医美业务2024年爆发式增长,带动整体业绩扭亏为盈并创近五年新高 [1] - 艾塑菲童颜针上市后凭借出色市场表现为公司兑现业绩预期 [1] - 2021年初公司确立医药大健康战略方向,由医药业务转向医美业务,开辟全新增长曲线 [2] - 2024年1月艾塑菲成为国内首款进口"童颜针",是公司医美业务第一个落地品牌 [2] - 童颜针销量稳步上升,营销覆盖美莱、华韩、朗姿、媛颂等多个知名医美品牌 [3] 行业趋势 - 颜值经济崛起带动医美市场需求持续旺盛 [1] - 公司敏锐捕捉医美行业机遇,加大投入与布局 [1] - 童颜针虽因定价远高于海外引发争议,但凭借产品优势与精准定位迅速打开市场 [2] 公司战略调整 - 公司经历多次主业变革,2021年转向医美业务被证明具有前瞻性 [2] - 尽管面临信披违规风波,公司凭借扎实医美业务基础展现破局底气 [3] - 公司积极采取整改措施,有望完善内部管理体系 [3]
一季度营收同比下滑6.6%,轻医美连锁业务收入却增超5倍 新氧线下转型能否破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7 02:34
财务表现 - 一季度总营收2.97亿元,同比下降6.6%,净亏损从2120万元扩大至3310万元 [1] - 轻医美连锁业务收入9880万元,同比增长551.4%,创单季历史新高 [1] - 线上业务收入占比从94%降至67%,其中信息及预订服务收入1.43亿元(同比下降34.1%),医疗产品销售及维护服务收入5560万元(同比下降35.7%) [4] - 线下业务付费访问人次超4.55万(同比增长9倍),付费治疗次数9.29万次(同比增长10倍),活跃用户7.57万人 [8] 业务转型 - 公司加速从线上向线下转型,重点发展轻医美连锁品牌"新氧青春诊所",通过集中采购、自建产品管线降低药械成本,目标使单店坪效达同行3-5倍 [7] - 截至3月31日在全国九大城市运营23家医美中心,其中18家实现月度运营现金流为正 [8] - 预计二季度医美治疗服务收入1.2亿-1.4亿元,同比增长337%-410% [8] 行业竞争 - 医美行业面临竞争加剧与消费者要求提高的双重挑战,阿里健康、美团布局产业链,抖音、小红书通过直播/短视频重构流量入口 [1][4] - 传统"线上信息中介"模式受冲击,医疗服务提供商倾向多平台分发内容 [5] - 公司通过收购奇致激光84.49%股份布局医美器械,参股北京联合丽格医院1%股权触达实体机构 [7] 战略方向 - 公司聚焦产业链纵向整合与业务多元化,通过轻医美连锁+设备+医院布局巩固竞争地位 [1] - 线下业务显著提升用户黏性,未来将扩张医美中心并进行运营改进 [8]
新氧(SY.US)Q1营收同比下降6.6% 医美治疗业务Q2料增长至高410%
智通财经网· 2025-05-16 12:46
财务表现 - 公司Q1营收达4097万美元(约2.97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6.6%,超出市场预期80万美元 [1] - Q1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每股摊薄亏损为0.04美元,略好于市场平均预期的亏损0.05美元 [1] - 营收下滑主要因订阅平台信息服务的医美机构数量减少 [1] - 公司Q1总营收处于此前指引区间的高端 [1] 业务数据 - Q1平台促成医美治疗交易总额为3.032亿元人民币,同比2024年同期的3.671亿元人民币下降 [1] - 验证付费到店访问量超4.55万次,同比2024年同期约4600次增长近9倍 [1] - 验证付费医美治疗量超9.29万例,2024年同期约为8500例 [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活跃用户数超7.57万人,2024年同期约为8000人 [1] 运营情况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在9个主要城市运营23家医美中心,均已全面投入运营 [2] - 其中18家中心实现月度经营现金流为正 [2] 业绩展望 - 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医美治疗服务收入将在1.20亿元人民币至1.40亿元人民币之间 [2] - 同比2024年同期增幅达337.3%-410.1% [2]
国内唯一单药适应症的CDK4/6抑制剂上市,四环医药(0460.HK)尽显创新研发硬实力
格隆汇· 2025-05-16 11:00
乳腺癌治疗领域突破 - 四环医药旗下轩竹生物自主研发的吡洛西利片(轩悦宁)获批乳腺癌单药及联合氟维司群双适应症,成为国内唯一拥有单药适应症的CDK4/6抑制剂,填补国产创新药临床空白 [2] - 吡洛西利通过"CDK2/4/6/9四靶点作用"机制,精准阻断肿瘤细胞增殖通路,显著降低血液学毒性发生率,实现对肿瘤的强效持续抑制并提升治疗耐受性 [3] - 临床研究精准匹配中国乳腺癌患者特征:纳入既往接受晚期化疗患者23.9%,原发耐药患者25.6%,绝经前患者37%,内脏转移患者68.2% [3] - 联合用药使二线治疗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14.7个月(研究者评估),BIRC评估达17.5个月,单药后线治疗无进展生存期长达11个月,刷新全球同类疗法纪录 [4] 医美业务增长 - 2024年医美板块收入同比飙升65.4%至7.44亿元 [6] - 年内获批7款新产品,包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黑曜双波射频微针Sylfirm X,自研少女针和童颜针两款重磅产品2025年获批 [6] - 产品矩阵覆盖填充、塑形、光电设备及皮肤管理等60余款产品,实现轻医美基础类别全覆盖 [6] - 医美销售渠道渗透全国6200家医美机构,与近150家机构达成深度战略合作 [6] 创新药管线进展 - 2024年创新药及其他药品收入同比激增388.1%至5760万元 [7] - 轩竹生物自研一类新药安奈拉唑钠获批上市并贡献收入,XZP-3287(吡罗西尼片)及XZP-3621(ALK靶点抑制剂)两大核心品种已提交NDA [7] - 惠升生物司美格鲁肽注射液降糖适应症完成临床III期试验,减重适应症于2025年1季度完成临床III期入组 [8] - 德谷胰岛素和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注射液为国产首仿品种 [8] 财务与研发状况 - 2024年研发开支约4.74亿元,同比下降18.0%因多款产品完成三期临床试验 [9] - 期末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44亿元,在手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达35.22亿元,叠加理财产品后可用资金近40亿元 [9] - 公司总市值约57亿元人民币,与其持有的近40亿现金等资产几乎持平 [10] 行业与市场表现 - 2025年港股医药板块结构性复苏,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年内涨幅超30% [10] - 南向资金年内持续净流入超6000亿港元,港股正经历价值重估关键转折 [10] - 东吴证券指出在美联储降息周期启动、中美利差收窄宏观环境下,港股流动性改善具备持续性 [11]
美容护理行业2024年报及25Q1季报业绩回顾:内需崛起美护受益,个护板块逆势双击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5-16 10:1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美容护理行业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5Q1美妆需求端结束下滑增速转正但跑输社零整体,预计25年化妆品需求端以稳健为主,国货强阿尔法公司将迎双击;个护板块性价比消费与高端品牌业绩齐升,预计25年大有可为;医美板块头部企业基本面稳健、新品储备充足,预计25年将现拐点 [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整体 - 2024年化妆品社零下滑1.1%,25Q1增速3.2%,虽略低于整体社零但趋势向上,预计全年需求端稳健增长 [3][4] - 2024年中国护肤品市场规模2712亿元同比下滑3.7%,彩妆市场规模620亿元同比微增0.4%;国货市占率加速突破,头部国货品牌加速逼近国际龙头体量 [9][10] - 25年38大促中,淘系和抖音平台国货销售表现出色,珀莱雅、韩束等品牌排名靠前 [13][14] 美妆个护 个护品类大众高端齐升,化妆品强者更强 - 化妆品板块24年营收增速中枢约15%,归母增速略低;企业分三类,第一类如珀莱雅等品牌矩阵完善受益多品牌与流量红利,第二类如巨子生物等稳抓消费风口,第三类如贝泰妮等业绩边际改善或战略改革初见成效 [3][20] - 个护板块2家公司营收和归母大幅增长,性价比与高端品牌业绩齐升,预计25年大有可为 [3][27] 品类升级驱动毛利修复,控费能力成利润维稳关键 - 25Q1板块重点公司毛利率普遍稳中有升,净利率整体略有下降 [31][33] - 25Q1品牌端公司销售费用率整体上升,珀莱雅与福瑞达逆势下降;管理费用率呈现分化趋势 [35][36] - 板块整体运营效率稳定,25Q1存货周转次数有升有降 [41] 医美 功效新品支撑板块热度,医美龙头稳健增长 - 医美板块头部企业基本面稳健、新品储备充足,预计25年现拐点;如爱美客、朗姿股份等企业有不同业绩表现 [3][43] 财务数据稳中有变,费用指标整体稳定 - 25Q1下游机构毛利率小幅提升,上游药械端保持稳健;净利率方面,部分企业有上升或下降情况 [50] - 25Q1销售费用率部分企业下降部分上涨,管理费用率总体平稳 [55] - 25Q1存货周转率整体平稳 [59] 投资分析意见 - 化妆品推荐上美股份、珀莱雅等,建议关注上海家化、贝泰妮等 [3][17] - 医美推荐爱美客,建议关注朗姿股份 [3][17] - 电商板块推荐若羽臣,建议关注南极电商 [3][17]
医美年报|上游业绩分化严重:玻尿酸三巨头遇业绩滑铁卢、华熙生物再垫底 重组胶原蛋白市场竞争升温
新浪证券· 2025-05-16 07:58
医美行业2024年财报分析 行业整体表现 - 医美产业链上游业绩分化严重,巨子生物、锦波生物以高增长领跑行业,营收同比分别增长57.2%和84.92%,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42.4%和144.27% [2] - 玻尿酸三巨头(爱美客、华熙生物、昊海生科)业绩承压,爱美客营收增速降至5.45%,昊海生科营收微增1.64%,华熙生物营收同比下降11.61%,归母净利润下降70.59% [2][3] - 行业正经历技术路线更替,从玻尿酸向胶原蛋白转型,产业价值逻辑重构 [3] 玻尿酸三巨头业绩失速原因 - 爱美客王牌产品"嗨体"市场渗透率接近天花板,溶液类注射产品营收增速从23%以上骤降至4.4% [5] - 华熙生物功能性护肤品营收同比下滑31.62%,拖累整体业绩,尽管透明质酸原料业务保持增长 [5] - 昊海生科玻尿酸产品营收增长13.08%,但眼科、骨科产品受集采降价冲击,抵消医美业务增长红利 [5] 胶原蛋白新势力崛起 - 巨子生物2024年营收55.39亿元,毛利率82.09%;锦波生物营收14.43亿元,毛利率92.02% [5] - 中国重组胶原蛋白产品市场规模预计从2022年185亿元增至2027年108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42.4% [7] - 爱美客收购哈尔滨沛奇隆生物制药,布局动物胶原蛋白产品;华熙生物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原料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7]
全面崩盘,消费医疗交出史上最差一季报
36氪· 2025-05-16 00:55
消费医疗行业2025年一季度业绩表现 - 医美领域华熙生物一季度营收10.78亿元同比下滑20.77% 归母净利润1.02亿元暴跌58.13% 创上市以来最差记录 [2] - 疫苗企业智飞生物营收23.74亿元骤降79.16% 净利润亏损3.05亿元同比下滑120.93% 现金流首次转负 [2] - 长春高新营收29.97亿元下降5.66% 净利润4.73亿元缩水44.95% 20年来首次出现营收净利双降 [2][3] - 行业整体呈现断崖式下跌 超40%净利润降幅企业达7家 万泰生物等首次录得季度亏损 [2][3] 细分领域危机蔓延 - 医美三巨头集体失速 爱美客营收增速从2023年47.99%降至2025年-17.90% 昊海生科首次出现单季度双降 [3] - 牙科行业闭店潮持续 2024年全国连锁口腔医院倒闭率达30% 眼科龙头爱尔眼科2024年扣非净利首次负增长 [4] - 九价HPV疫苗从供不应求到库存积压 智飞生物2023年库存量达4209.6万支 国内适龄女性接种率两年内从3%跃升至20% [6] 业绩下滑核心动因 - 消费降级导致中产家庭减少医美等非必需支出 乔雅登雅致产品价格从最高9000元跌至980元 [5] - 集采政策压缩利润空间 爱博医疗人工晶状体中标价下降31% 何氏眼科屈光手术价格腰斩至1.1万元 [7] - 监管趋严推高合规成本 锦波生物2024年销售费用增长56.73% 医美企业需额外投入医生培训及产品认证 [7] 企业转型困境 - 医美企业跨界布局肉毒素等新领域成效有限 爱美客关键产品仍处临床阶段 失去先发优势 [9] - 高溢价并购埋隐患 爱美客以13倍溢价收购韩国REGEN公司 但需重建销售渠道 [10] - 爱尔眼科激进扩张至352家医院 2024年扣非净利首次下滑 反映规模扩张与成本控制失衡 [10] 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 技术研发成为关键 玻尿酸三剑客研发投入保持10%增速 爱美客达21.41% [14] - 差异化服务构建壁垒 巨子生物专注胶原蛋白领域实现40%业绩增长 爱尔眼科推出终身眼健康管理等服务 [14] - AI技术助力获客成本优化 某眼科诊所客户留联率从38%提升至60% 人均成本从200元降至68元 [15] - 小红书等新渠道创造增量 88%医美用户通过平台获取信息 薇旖美产品提及率居首位带动销量破百万瓶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