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装备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从“稳”到“进”再向“新” 四川亮出半年经济答卷
四川经济总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四川地区生产总值达3191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6%,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 [1][2] -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回升,包括第一产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 [2] - 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升、支撑有力、动能积聚、活力释放四大特征 [2] 制造业与服务业发展 - 汽车制造业转型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和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长 [2] -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2%,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1%,领跑规模以上工业 [2] - 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较快发展 [2] 消费市场表现 -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万亿元,同比增长5.6%,增速较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 [4] - 城镇和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增长5.5%和5.9% [4] - 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20.2%,通讯器材类增长50.8%(智能手机类增长51.6%),汽车类增长2.7%(新能源汽车增长23.1%) [5] - 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增长19.0%,化妆品类增长8.5%,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0.6% [6] 新兴产业与新动能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1%,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15% [7] - 智能电视、智能手表、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1.4倍、1倍、63.1% [7] - 绿色低碳产业加速发展,动力电池产业增加值增长36.5%,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11.0% [8] - 新能源汽车、光伏电池、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产量分别增长2.4倍、1.9倍、53.2% [8] 专精特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 - 规模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000余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15.2%,其中100余户年生产规模超十亿元 [8] - 专精特新企业增加值增长10.2%,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 [8] - 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75个,较"四经普"增加500余户,上半年增加值增长9.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 [8]
跨越山海共筑上合经贸共赢之路
经济日报· 2025-07-22 22:04
大会概况 -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大会在青岛举办,主题为"共谋区域合作携手创新发展",吸引300余位国内外嘉宾参会 [1] - 山东与上合组织国家经贸合作成果显著:累计投资企业681家、投资额近70亿美元,进出口实绩企业近3万家,2023年进出口总额5332.7亿元(占全国8.4%),中欧班列开行1.2万列覆盖33个城市 [1] 重点合作领域 - 清洁能源、高端装备、现代农业被列为优先合作方向,山东提出扩大双向贸易规模及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1] - 数字经济、绿色能源、创业创新成为上合组织近年重点合作领域,各国在市场、资源等方面优势互补 [2] - 哈萨克斯坦乌勒套州推出专项政策吸引投资,该地区拥有铜、金、锰等矿产资源及良好工业基础 [3] 物流与贸易网络建设 - 上合示范区构建"东联日韩、西接欧亚、北达蒙俄、南至东盟"国际物流大通道,提升"海陆空铁"枢纽能级 [4] - 中远海运、山东高速等6家企业签约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稳定运营"上合快线""日韩陆海快线"等线路,探索"齐鲁号·全球购"新业态 [4][5] 新能源产业进展 - 中国已建成完备风电光伏全产业链,2024年底前将通过技术装备共享深化与上合国家在项目开发、智慧能源等合作 [5] - 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市强调新能源产业是应对气候变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 [5] 数字经济与装备制造 - 上合示范区设立"数据跨境服务专区",浪潮云、海尔海纳云等企业成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联盟推动技术产业化 [5] - 装备制造技术对接会促成国内外企业达成产品推广、技术合作等初步意向 [6] 博览会成果 - 2025上合组织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吸引40国350家机构参展,促成30余家外资企业完成中国首单贸易,实现中伊藏红花标准互认等6项制度创新 [8] - 伊朗藏红花企业通过平台进入北京同仁堂等采购链,200件伊朗手工艺品通过专区走向国际市场 [7] 产业合作案例 - 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州在青岛设立常设代表处和商务信息中心 [2] - 青岛叁孚农牧科技与哈萨克斯坦采购商达成畜牧加工机械合作意向,松川机械与吉尔吉斯斯坦企业探讨食品包装生产线定制化方案 [8]
沈阳制造攀“高”向“新”逐“绿”(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07-22 21:51
制造业高端化发展 - 北方重工设计制造的硬岩隧道掘进机"奋进号"创造单机掘进26521米纪录 [1] - 东软医疗研制全球首台0.235秒"超音速"宽体CT亮相国际展会 [1] - 辽宁通用航空研究院自主研发我国首款四座电电混合动力飞机RX4M完成首飞 [1] - 沈阳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集群集聚规上工业企业700多家 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超20% [2] - 2024年沈阳10个重点产业集群规模突破万亿元 千亿元级集群达5个 [2] 智能化转型与技术创新 - 新松公司大负载机器人可扛起270公斤重物 动作精度达毫米级 产品出口40多国 [2] - 沈鼓集团应用工业互联网每年节约190余万张图纸 关键零部件加工效率提升28.2% [3] - 北方重工通过生产大数据平台缩短制造周期30%以上 [3] - 2024年沈阳实施105个智能升级项目 新增23个智能工厂和30个数字化车间 [3] - 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2.8% 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71.5% [3] 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 - 东北制药实现全密闭生产环境 通过集气管网减少废气排放 [4] - 沈阳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制造单位74家 省级275家 [4] - 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4年间下降超15% [4] - 2024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6% [4] - 科技型企业数量突破2.5万家 [4] 政策与产业体系构建 - 沈阳市出台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意见及10个专项规划 [2] - 沈大工业母机集群和沈阳航空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2] - 沈阳跻身全国首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城市和"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 [3]
辽宁大连上半年GDP增长6.0% 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运行
中国新闻网· 2025-07-22 17:26
经济运行情况 - 大连市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4647亿元 同比增长6% 高于全国增速0.7个百分点 [1] - 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5% 较上年同期提高7.8个百分点 [1] - 全社会用电量244.6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2.7% 较一季度提高2.2个百分点 [1] 工业发展 - 装备制造业增长16.9% 其中铁路船舶行业增长52.3% [1] - 高技术制造业增长20.1% 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1] - 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2.8%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步伐加快 [1] 消费与投资 -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 [1] - 接待国内游客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8.04%和20.01% [2] - 文体旅融合发展持续向好 [2] 财政与收入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1.2亿元 同比增长0.3% [1] -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39元 同比增长4.2% [1]
盘和林:山东消费市场充分释放活力,强化经济韧性
搜狐财经· 2025-07-22 03:02
山东上半年经济表现 - 上半年山东全省生产总值达50046亿元 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5 6% [1] - 第一产业增加值3015 4亿元 增长3 9% 第二产业增加值19799 1亿元 增长5 6% 第三产业增加值27231 5亿元 增长5 8% [1]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 7%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 0% 高于全部规上工业5 3个百分点 上拉全省工业增速3 2个百分点 [3] - 汽车 铁路船舶 电子等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 2% 21 1% 21 9% [3] - 1-5月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6 3% 商务服务 生态环境治理服务和娱乐业等具有较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增速最高 [3] 消费市场表现 -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42 1亿元 增长5 6% 领先全国0 6个百分点 [5] - 山东具有庞大的消费者群体 居民收入提升 消费购买力增强 叠加设备更新政策 消费市场活力充分释放 [5] 经济专家观点 - 山东经济总体情况稳中有进 增速高于全国 在全国区域经济中保持领先地位 [3] - 装备制造业保持较高增速 说明山东经济具备很强韧性 [3] - 汽车 铁路船舶 电子等高门槛产业在山东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3] - 服务业量增质升 保持强劲活力 [3] - 山东上半年经济在各方面都非常出色 在全国处在领先位置 [5] - 装备制造上的产业优势将让山东经济在未来保持增长活力 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5]
“老先进变新样板”,红山有什么“红力”?
杭州日报· 2025-07-22 03:00
园区建设与产业布局 - 杭州生物科技谷红枫北区、红枫南区及潮阳产业园三大园区同步开园,红山农场成为临空经济重要节点 [3] - 红山农场小微企业产业园总投资1.5亿元,提前5个月完成建设,成为引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3] - 红枫北区提供12.4万平方米空间专注小试中试,入驻率83%;红枫南区3.7万平方米提供GMP生产空间,入驻率100% [8] - 智能制造园一期落地13个超亿元高端制造项目,聚焦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新兴赛道 [5] 土地开发与项目落地 - 红山农场完成294户农户征迁、37家企业签约,征收1032亩土地并清苗交地,出让工业用地712.6亩 [4] - 已落地22个项目,包括12个产业项目、8个标准厂房项目、2个小微园区类项目 [5] - 杭州晟红产业园专注医疗器械,红泰六路厂房打造研发-生产-生活智慧园区,舜元基地建设智造创新高地 [5]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 生物科技谷构建"中试转化-孵化加速-智能量产"闭环,凤凰生命科学园首批入驻11家医疗机械与生物医药企业 [8] - 红山通过融合"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支撑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打造千亿级生物医药智造集群 [8] 城市更新与配套设施 - 创业路、坎红路启动改造,北锋路完成征迁签约,先锋路等道路部分路段已建成 [9] - 建设707亩农业公园,涵盖田园跑道、休闲露营等场景,同步推进养老服务中心等民生工程 [9] 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 - 红山农场定位"智能制造园区、生物医药园区、生活小镇"三大区域,推动产业业态、城市形态、创新生态迭代升级 [6] - 萧山区委提出红山需抢抓临空经济示范区机遇,实现"老先进变新样板" [6] - 红山发展模式体现"临空经济+集体改革+全域治理"范式,为城乡融合提供可复制样本 [13]
能源安全的战略突围。雅江水电,彻底打通国运的中华民族崛起工程
搜狐财经· 2025-07-22 02:09
雅江水电工程概况 -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于2025年7月20日开工建设,规划装机容量7000万至8100万千瓦,年发电量3000亿千瓦时,相当于三个三峡工程的总和[3][5] - 工程每年可满足全国3%的电力需求(2024年全国总用电量约9.8万亿千瓦时),直接削减12%原油进口量,使原油对外依存度从72.3%降至63%[5][7] - 工程总投资1.2万亿元,全周期内每年为西藏GDP增长贡献1.5个百分点,到2035年有望使西藏人均GDP接近全国平均水平(2024年西藏人均GDP5.8万元,全国11.5万元)[10][11] 能源结构调整 - 工程年发电量3000亿千瓦时可替代1.5亿吨标准煤,减少3.6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占全国年度碳排放总量3.5%),相当于造林1000万公顷[7] - 每年减少原油进口约6500万吨,节省外汇支出约350亿美元(按当前国际油价计算)[7] - 水电与藏东南光伏、藏北风电形成互补,通过特高压输电通道实现"水风光储"多能协同,新能源消纳率显著提升[9] 区域经济发展 - 工程建设阶段直接用工8万人,间接带动就业20万人(藏族员工占比60%以上),投产后新增10万个稳定岗位,使西藏城镇化率(2024年36.6%)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13] - 工程发电收益每年为西藏带来120亿元税收,加上建设期税收,年财政收入增量达200亿元(相当于2024年西藏地方财政收入280亿元的71.4%)[11] - 配套交通建设使西藏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从35%降至20%以下,相当于每年节省物流成本约200亿元[12][13] 产业链与技术突破 - 工程带动西藏本地建材产业爆发式增长,消耗1.5亿吨砂石骨料、1000万吨特种水泥和300万吨钢材,形成完整产业链[12][19] - 铁建重工研发"高原型盾构机"在海拔3000米处工作效率达平原机型80%以上,三一重工"极地起重机"解决-30℃启动难题[17] - 工程推动"西电东送"升级为"西产东联",预计到2030年带动西部高载能产业产值增长1.2万亿元[20] 国际影响与电力外交 - 工程初期年出口电力100亿千瓦时至南亚国家,2030年增至500亿千瓦时(相当于尼泊尔当前全年用电量5倍)[22][23] - 电力出口每年为中国创汇50亿元(按0.5元/千瓦时计算),带动电力设备出口10亿美元/年,为南亚国家减少2000万吨标准煤消耗[24] - 中国与尼泊尔、孟加拉国签署协议涵盖电网互联、技术培训等内容,构建市场化互利共赢机制[25]
制造业“老字号”如何焕发“新生机”
金融时报· 2025-07-22 01:21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 辽宁省作为中国制造业重镇,在重型机械、机床、船舶制造、航空航天设备等领域占据重要地位,被誉为"新中国工业摇篮" [1] - 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体制机制落后、历史包袱沉重等问题,导致企业竞争力下降 [1]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1][7] 本钢集团转型升级 - 本钢集团通过鞍钢重组后实施"四化"战略(标准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投入近160亿元进行超低排放和智能化改造 [5] - 冷轧厂实现劳动生产率提升65%、能源消耗降低30%、产量提升25%,厚度控制精度达±0.02毫米 [3] - 金融机构通过股、贷、债、保等多种方式支持本钢,中国银行累计发放科技贷款、绿色贷款超百亿元 [5][6] - 兴业银行等机构承销6期债务融资工具募集42亿元,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财务成本 [6] 沈阳鼓风机集团智能化升级 - 沈鼓集团完成核心车间数字化升级,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12.9%,核心零部件加工效率提升28.2% [8] - 交通银行辽宁省分行运用科技创新再贷款发放2180万元贷款支持设备更新 [11] 中国机械总院沈铸所改造 - 智能车间建成后生产效率将提高30%,年产量达2.5万吨(比之前翻番) [9] - 国家开发银行提供1.05亿元授信支持设备更新 [11] 辽宁省金融支持政策 - 中国人民银行辽宁省分行累计运用科技创新再贷款19.7亿元,引导发放贷款32.8亿元惠及155户企业 [11] - 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从5000亿元增至8000亿元 [10]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 辽宁省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800亿元(占东北地区65%),本溪产值突破150亿元 [14] - 药联制药实施"原料药+制剂"一体化战略,本溪银行发放3000万元科创贷款支持研发 [13]
2025年河南平顶山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7群12链”加快成势,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22 01:20
平顶山市宏观经济表现 -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2831.97亿元同比增长4% 其中第二产业增速达5.2%贡献最大 [3] - 2025年一季度GDP增速提升至5.4% 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大幅增长11.1% 较2024年全年加速5.8个百分点 [3][5] - 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7.2:42.8:50.0 第三产业占比过半但增速3.2%低于第二产业 [3] 工业经济与产业集群发展 - "7群12链"产业体系加速成型 2024年五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9.4% 装备和新材料产业分别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0和0.5个百分点 [13][17] -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激增55% 2025年一季度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达53.2% 较上年同期提升136.9个百分点 [7][9] - 37个工业大类中48.6%行业实现增长 23个行业增速改善 14个行业达两位数增长 [5] 重点企业与资本市场 - 全市5家上市公司中4家为A股 流通市值596.92亿元 平煤股份(601666)主营煤炭开采 神马股份(600810)横跨化工化纤领域 [28][29] -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等龙头企业全球领先 新材料集群拥有五星新材等企业 装备制造集群以平高电气(600312)为代表 [29][30] - 经营主体总量超45万户 其中企业12.15万户 尼龙化工、碳基新材料等领域企业密集 [29] 产业政策与区域布局 - 2024-2025年密集出台链群培育政策 对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最高给予1000万元资金支持 [15][17] - 13个省级开发区差异化布局 尼龙新材料开发区聚焦化工医药 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新能源装备 [21][24] - 叶县形成尼龙/盐化工双主导产业 卫东区重点培育第三代半导体 新华区推动新能源全链条发展 [19] 新兴领域布局 - 规划发展氢能全产业链 涵盖工业用氢、盐穴储氢及管道掺氢等应用场景 [31] - 编制低空经济专项规划 瞄准航空器材料、动力电池等配套产业 [31] - 现代服务业构建"4+4+N"体系 重点发展物流/文旅/健康养老等四大主导产业 [25]
5万亿背后:山东经济向新向实
大众日报· 2025-07-22 00:55
山东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 全省生产总值达5004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5.6%,经济发展实现"双过半"[1][2] - 三次产业同步向好:第一产业增加值3015.4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19799.1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27231.5亿元(增长5.8%)[3]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制造业增长9.0%,装备制造业增长13.0%[3][5] 供给侧表现 - 农业生产稳定:夏粮总产量547.4亿斤(增长0.7%),单产水平和总产增量全国第一[3] - 工业经济实施"头号工程":建成6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23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5] - 服务业发展稳健:1-5月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6.3%[3][6] 需求侧表现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42.1亿元(增长5.6%)[4] - 外贸进出口1.73万亿元(增长6.8%),其中出口1.05万亿元(增长6.0%),进口6764.1亿元(增长8.1%)[4]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6049亿元(增长8.6%),占出口比重提升至57.5%[7] 产业转型与创新 - 机器人产业成为发展重点,出台《山东省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5] - 工业投资增长13.4%,高于全部投资13.6个百分点[5] - 实施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销售近千亿元[6][7] 服务业发展 - 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构建,成为经济增长重要引擎[6] - 绝大多数服务行业实现营收增长,显示经济内循环韧性提升[6] - 汽车报废更新申请24.7万辆(全国首位),家电以旧换新销售721.6万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