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能源

搜索文档
2025山东清洁能源产业博览会圆满闭幕 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
齐鲁晚报· 2025-09-20 09:52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博览会创新性融入"科创+科普"双轮驱动理念,烟台核能科普嘉年华成为展会特色 亮点。通过"核能科普小讲解员"互动讲解、寓教于乐的体验项目,以及政府主导、产学研协同的"核能 科普生态圈"建设成果展示,有效拉近公众与清洁能源的距离,助力实现从"闻核担忧"到"知核拥核"的 认知转变。据了解,烟台自2023年启动核能科普宣传五年行动计划以来,已举办30余场科普活动,形 成"文艺搭台、科技赋能、体教融合"的科普"烟台模式",为全国核能科普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 烟台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高建广表示,本次博览会既是清洁能源领域新技术、新模式的 交流盛会,也是烟台深化与行业协会、科研院校、龙头企业合作的重要契机。未来烟台将持续聚焦 "核、风、光、氢、储、LNG" 协同发展的新型能源体系,加快建设四大千万级清洁能源基地,全力打 造 "中国北方清洁能源中心"。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奇也指出,将继续以博览会为纽带,推动 清洁能源投资消纳与传统产业绿色转型,为山东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贡献更多力量。 此次博览会的圆满闭幕,不仅为2025年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勾勒了清晰路径,更强化了烟台在北方清洁能 源领域的 ...
美媒:清洁能源,美国缺少中国的制胜法宝
环球时报· 2025-09-20 05:50
美国从清洁能源领域的退却,与中国在这一快速成长领域的大举进军,将对全球能源格局及应对气 候变化的努力产生深远影响。 美国《新闻周刊》9月17日文章,原题:中国拥抱清洁能源,而美国仍停留在20世纪 新疆米东区光 伏项目是世界最大的单体光伏项目;福建省福清市海上风电产业园下线的海上风电机组是目前全球单机 容量最大的,高度约为自由女神像的两倍;比亚迪即将在郑州建成的电动汽车和电池制造中心,规模约 为特斯拉美国最大工厂的10倍。不断扩展的太阳能电池板阵列、高耸的风力发电机组以及规模庞大的电 动汽车工厂,都是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技术领域占据全球领先地位的体现。 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中国气候中心主任李硕说:"中美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差距就像一场NBA比 赛——现在已是第四节,美国队落后30分。"美国一边强调"美国能源主导地位",一边推行扶持煤炭行 业、扩大油气开采(以上世纪能源为主)的政策。中国则展现出引领21世纪能源格局的态势。 据估计,中国掌控着全球超过一半的电动汽车制造、70%的风力发电机组产能和80%的太阳能电池 板生产。这种主导地位建立在中国完善、明智且连贯的政策框架之上。中国利用其庞大的国内市场拉动 清洁能源 ...
美股牛市逻辑依然稳固?业绩指引稳步上调,财报季有望继续赚足“预期差”
智通财经· 2025-09-19 11:13
企业盈利预期改善 - 超过22%的标普500成分股公司预计第三季度业绩超分析师预期 为一年来最高比例 [1] - 发布低于预期利润指引的公司比例降至四年来最低水平 [1] - 华尔街分析师预计标普500成分股第三季度盈利增长6.9% 高于5月底预测的6.7% [3] 企业应对关税措施 - 3M公司通过生产转移和价格调整降低关税相关成本 并上调盈利预期 [3] - Expedia基于消费者需求强劲增长上调全年业绩预期 [3] - 企业承担大部分关税成本 关税负面影响尚未显现 [1] 利率政策对盈利支撑 - 美联储降息周期降低借贷成本 预计提升美国企业利润率 [4] - 低利率促进消费者支出、资本投资、并购及股票回购活动 [5] - 降息周期第二年标普500指数平均上涨近27% 第一年上涨14% [4] 行业板块表现预期 - 利率下调周期第二年标普500的11个板块中10个板块上涨 科技和金融板块表现突出 [5] - 资本设备、运输和建筑材料类公司成为最大受益者 [5] - 汽车、清洁能源、公用事业、房地产和科技板块具进一步上涨空间 [5] - 高债务杠杆率、利率敏感型及资本密集型行业获估值支持 [5] 个股业绩表现 - 甲骨文云基础设施业务强劲预测推动股价创1992年以来最佳表现 [3] - 过去65个季度中有63个季度实际业绩超预期 上季度超预期幅度达7.1个百分点 [3]
广东建工(002060) - 002060广东建工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19
2025-09-19 09:38
业务发展战略 - 坚持建筑施工和清洁能源投资双主业协同发展战略 [2][3][5] - 利用资质优势加大工程承接力度,努力承接更多工程施工项目 [2][3][5] - 积极抢占清洁能源优质资源,持续加大投资力度 [2][3][5] - 不断扩大清洁能源发电业务规模 [2][3][5] 市值管理与投资者关系 - 一直注重现金分红 [1][4][6] - 加强与投资者沟通,积极回答投资者提问 [1][6] - 接受机构调研,向市场传递公司投资价值 [1][6] - 控股股东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目前没有增持公司股票 [4] 业绩提升措施 - 积极开拓工程建筑施工市场 [3] - 加强经营管理与规范运作,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3] - 积极研究国家相关宏观政策,跟踪广东省重大项目 [4] - 不断扩大经营业务规模,努力提高经营业绩 [4] 风险因素说明 - 股价波动受行业板块、宏观经济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 [4] - 2026年将有21.91亿限售股解禁 [4]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人禾:1.5℃温控目标下 气候变化加快行业格局重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06:34
新浪财经ESG评级中心提供包括资讯、报告、培训、咨询等在内的14项ESG服务,助力上市公司传播ESG理念,提升ESG可持 续发展表现。点击查看【 ESG评级中心服务手册】 极端天气正成为新的经济变量。根据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最新数据,2024年成为首个突破《巴黎协定》1.5℃温控目标的年份。中国气象 局也警示,2025年全球平均气温仍有可能再创新高。 极端气候背后的推手是谁?碳中和进程中哪些行业企业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为直接?企业又该如何从防御转向主动布局?围绕这些问题,在 2025年服贸会第四届气象经济主题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大气科学研究院院长张人禾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 张人禾是气候动力学家,长期从事厄尔尼诺现象以及亚洲季风和中国气候变异的研究,其研究成果有助于提升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的准确性 与业务能力。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近百年来全球的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和气候变暖与人类活动直接相关,应对气候变化在当前看 来最关键的仍是进一步加大减排措施的力度,通过更有效的减排确保温控目标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张人禾。资料图 人类活动与近百年快速增温直接相关 《21世纪》:部分观点认为,并非是人 ...
英欢呼“2500亿英镑横跨大西洋”
环球时报· 2025-09-19 02:57
美英科技繁荣协议签署 - 美国总统特朗普与英国首相斯塔默正式签署技术伙伴关系协议 加强人工智能 量子计算和核能等多个前沿技术领域合作 [1] - 协议包含2500亿英镑横跨大西洋的投资 为英国历史上同类项目中规模最大的一揽子投资计划 [1] - 美国企业巨头向英国提供约1500亿英镑投资 预计在英国创造超过7600个高质量就业机会 [2] 美国企业投资布局 - 黑石集团公布未来十年在英国投资900亿英镑计划 其中100亿英镑主要用于建设人工智能数据中心 [2] - 微软宣布为英国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投资220亿英镑 系美国以外最大笔投资承诺 [3] - 英伟达将在英国部署12万块先进GPU芯片 为欧洲规模最大部署 [3] - 谷歌在赫特福德郡开设数据中心 系两年50亿英镑总投资计划组成部分 [3] - 微软 英伟达 谷歌 OpenAI等公司承诺斥资310亿英镑提升英国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和前沿技术 [2] 投资领域分布 - 投资涵盖数据中心 计算机芯片以及人工智能处理能力等基础设施 [2] - 就业岗位分布在英国所有地区 覆盖清洁能源 生物技术等多个领域 [2] 行业参与方 - 出席活动的两国企业高管来自英伟达 微软 劳斯莱斯 波音等跨国巨头 [1]
英国欢呼:2500亿英镑横跨大西洋
环球时报· 2025-09-19 01:29
美英技术伙伴关系协议 - 美英正式签署《科技繁荣协议》加强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和核能等多个前沿技术领域合作 [1] - 协议包含2500亿英镑横跨大西洋的投资计划 为英国历史上同类项目中规模最大的一揽子投资 [1][2] - 美国企业巨头向英国提供约1500亿英镑投资 预计在英国创造超过7600个高质量就业机会 [2] 美国企业对英投资细节 - 黑石集团公布未来十年在英国投资900亿英镑计划 其中100亿主要用于建设人工智能数据中心 [2] - 微软宣布为英国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投资220亿英镑 系其在美国以外最大投资承诺 [3] - 英伟达将在英国部署12万块先进GPU芯片 为该公司在欧洲规模最大的部署 [3] - 谷歌宣布在赫特福德郡开设数据中心 系其在英为期两年50亿英镑总投资计划的一部分 [3] - 微软、英伟达、谷歌、OpenAI等美国科技公司承诺斥资310亿英镑提升英国人工智能基础设施 [2] 投资领域与行业分布 - 投资涵盖数据中心、计算机芯片以及人工智能背后的处理能力等前沿技术基础设施 [2] - 承诺的7600个工作岗位将分布在英国所有地区 具体涵盖清洁能源、生物技术等多个领域 [2] 投资性质与市场反应 - 英国前副首相批评这些项目为"硅谷草率之作" 认为科技公司借国事访问机会提前公布原全球布局计划 [3] - 分析认为英国政府积极宣传访问带来的潜在经济收益 以平息45%英国人对特朗普来访的负面看法 [3]
地缘经济论 | 第三章 能源:地缘的“三权演义”
中金点睛· 2025-09-18 23:37
文章核心观点 - 化石能源供需受地缘经济因素深刻影响,通过资源权、通道权和市场权的"三权"框架可分析其机制 [2] - 俄乌冲突和特朗普能源政策重塑全球能源格局,推动石油贸易区域化和天然气价格体系全球化 [2][3] - 清洁能源革命改变传统能源权力结构,中国凭借资源禀赋和制造能力在新一轮能源革命中具备竞争优势 [2] 能源和地缘经济的"三权"分析框架 - 资源权指国家通过控制资源影响生产的能力,全球化石能源前三大供应国集中度达50%,金属矿产达70% [5][7] - 通道权指控制运输通道影响资源流向的能力,全球30%化石能源依赖出口,石油和大豆出口比重近60% [9][10] - 市场权包括定价权、贸易权和金融权,欧美通过美元结算体系、交易所定价和保险市场(欧洲航运保险份额48.5%)主导能源市场 [12][13] 油气视角下的俄乌冲突诱因及市场影响 - 俄罗斯、乌克兰、欧盟和美国围绕天然气"三权"博弈,2006年和2009年俄乌天然气争端迫使欧盟寻求能源多样化 [20][23] - 欧美制裁使俄罗斯原油出口转向亚洲,形成"亚洲石油圈",Urals油价较Brent出现折价,2023年中国占俄原油出口44% [27][28] - 全球天然气区域溢价消失,LNG贸易量占比从2021年50.5%升至2023年58.6%,东北亚价格体系与全球趋同 [29][30] - 中国天然气进口来源多样化,中亚和俄罗斯管道气占比提升,LNG船订单运力份额占全球21% [30] 特朗普能源政策的核心与影响 - 政策核心是"美国优先"和"能源主导",通过增产油气(2018年勘探许可增38%)和扩大出口(2020年原油出口较2017年初增3倍)实现三权统一 [32][34] - 通过制裁伊朗(2019年出口量从220万桶/天骤降至50万桶/天)和加征欧盟关税扩大市场权,预计全球供给或减少100万桶/天 [35][36] - 政策导致WTI油价从75美元降至60美元,中国海外油气项目经济效益承压,但低价油气降低进口成本 [37] 清洁能源的新"三权"带给中国历史机遇 - 历史表明廉价能源是大国崛起必要条件,荷兰泥炭、英国煤炭和美国石油分别支撑其工业霸权 [40][46][47] - 清洁能源三权取决于制造实力,中国风电和光伏度电成本低于煤电,储能系统成本2024年同比下降40%至165美元/千瓦时 [50][52] - 中国交通电动化减少原油依赖,2021-2024年原油表观消费量与GDP相关系数仅0.45,电动化虚拟修正后升至0.70 [54] - 中国需加强基础研究(2023年基础研究投入占比不足7%)和全球供应链合作,应对欧美贸易壁垒 [55][56]
赫美集团:2025年上半年公司深化“清洁能源”和“零售消费”双轨战略
证券日报网· 2025-09-18 11:13
公司战略 - 公司深化清洁能源和零售消费双轨战略 [1] - 能源业务聚焦风光电制绿氢绿醇项目推进、综合能源站优化运营及氢电共享单车精细化运营 [1] - 商业零售业务深耕国内消费市场 从事国际品牌服装鞋帽箱包等商品零售 [1] 项目规划 - 风光电制绿氢绿醇项目将于2025年上半年推进 [1] - 项目将优化公司产业结构及新能源项目战略布局 [1] - 在市场情况符合预期条件下 将提升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 [1] 发展前景 - 通过新能源项目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1] - 清洁能源业务与零售消费业务形成双轨协同发展模式 [1]
理论热点丨林伯强:更好推进“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快速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9-18 01:17
图片来源/新华社 核心观点 中国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绿色投资,势必带来海量的项目落地,进而为中国绿色投资走向国际舞台提供更加丰富的发展场景,同时,也为全球绿色 低碳转型作出贡献。 ■林伯强 近年来,许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向联合国提交了碳减排行动计划,并制定了宏伟的能源转型战略,但这些气候转型的行动需要巨额资金支持。目前许多 国家主权债务风险上升,转型所需的资金缺口持续扩大。 联合国数据显示,发展中国家平均面临每年约4万亿美元的可持续发展融资缺口。同时,发展中国家亟须获得更多的融资和赠款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 响。2009年以来,全球气候谈判设定了每年筹集1000亿美元的目标,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采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但到目前为止,这1000亿美元的目标尚 未实现。 因此,中国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绿色投资,势必带来大规模的项目落地,进而为中国绿色投资走向国际舞台提供更加丰富的发展场景,同时,也为 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作出贡献。特别是,在当前全球贸易格局持续变动和美国退出气候变化协议的背景下,推进中国对"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快速发展,正变 得更为重要。 中国对"一带一路"绿色投资潜力巨大 共建"一带一路"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