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商业航天
icon
搜索文档
广联航空:公司在商业航天板块积极布局
证券日报网· 2025-09-23 09:41
商业航天业务布局 - 公司在商业航天板块积极布局 开展运载火箭结构部件和航天器配套组件的技术攻关与产品研发 [1] - 公司构建起设计、生产、检测一体化业务能力 已同商业航天产业链内优质伙伴开展合作 [1] - 公司积极承接相关业务订单 拓展市场份额 [1]
思科瑞回应监管处罚 将尽快申请“摘帽”
证券日报网· 2025-09-23 09:15
公司监管与合规 - 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四川监管局《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涉嫌违反《证券法》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相关规定 [1] - 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将积极落实整改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推动合规建设常态化并提升信息披露质量 [1] - 公司已完成2022年以来财务数据的差错更正和披露并将在满足条件后尽快申请撤销其他风险警示 [1] 业务布局与技术能力 - 公司重点布局商业航天事业2025年7月与相关公司共同持股创立商业航天产业创新中心(海南)有限公司 [2] - 新公司经营范围覆盖火箭发射设备研发火箭发动机制造微小卫星测运控服务等关键领域 [2] - 公司实现检测能力从元器件到整星全覆盖为海南文昌航天城卫星制造提供全流程检测服务 [2]
经济观察:长春崛起为中国商业航天产业新高地
中国新闻网· 2025-09-23 05:15
航天技术也正深度融入城市治理。长春市测绘院开发的"星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整合了卫星遥感、无 人机和地面传感器数据。该院工程师李家琪指出,其自主训练的遥感AI解译模型,可在10天内完成全 市域土地和建筑变化检测,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近实时的决策支持。 9月22日,吉林长春,观众在长光卫星展位参观。 张瑶 摄 凭借深厚的光学科技积淀、成熟的制造业基础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目前长春市已汇聚数百家商业航天 产业链相关企业,形成了从卫星研制、数据获取到行业应用的完整生态。 "依托本地完善的产业链,我们已具备年产200颗卫星的能力。"张宜坤补充道,"未来的商业航天竞争, 不仅是技术的比拼,更是制造效率和成本控制的较量。" 中新网长春9月23日电 (记者 郭佳)2025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23日落下帷幕。其间,当地企 业、科研机构等展示的卫星技术突破与实际应用成果,显示这座城市正快速成为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的重 要试验田与推动者。 3月11日,黄河巴彦淖尔段开河期概览图,影像由吉林大学一号卫星(吉天星A-01星)拍摄。(资料图) (吉天星舟供图) 以批量化提供光学主载荷为主营业务的商业化航天公司——吉天星舟,凭借"非沿 ...
长春航空展落幕 打造中国商业航天产业新高地
中国新闻网· 2025-09-23 05:14
另一家业内知名企业长光卫星,重点展示了"吉林一号"宽幅02B系列卫星。该公司工作人员张宜坤介 绍,该系列卫星能够提供150千米幅宽、0.5米分辨率的高清影像。"目前,'吉林一号'可实现半个月内对 中国全境进行一次拍摄,每年对全球完成六次覆盖,显著缩短了传统遥感地图的更新周期。" 长春航空展落幕 打造中国商业航天产业新高地 中新社长春9月23日电 (记者 郭佳)2025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23日落幕。航展期间,长春本地 企业、科研机构等展示的卫星技术突破与应用成果,显示这座城市正快速成为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的重要 试验田与推动者。 以批量化提供光学主载荷为主营业务的商业化航天公司——吉天星舟,凭借"非沿轨一次过境曲线成像 技术"突破传统遥感图像获取方式束缚。该公司工作人员唐晶晶介绍,该技术能使卫星灵活沿弧形、S形 等任意曲线目标走向成像,效率远高于传统方式,已应用于黄河、长江等条带目标的常规观测以及应急 任务响应。 9月22日,观众在长春航空展长光卫星展位参观。 中新社记者 张瑶 摄 航天技术也正深度融入城市治理。长春市测绘院开发的"星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整合了卫星遥感、无 人机和地面传感器数据。该院工程 ...
IPO市场现新信号 前沿产业辅导忙 受理明显回暖
上海证券报· 2025-09-22 18:48
辅导端动态 - 科创板深化改革激活优质企业资本化预期 商业航天 量子计算等赛道独角兽企业陆续开启IPO进程[1] - 微纳星空在北京证监局申报上市辅导备案 主要从事卫星整星 地面站产品研发与制造 提供星地一体化交付服务[2] - 商业航天领域多家独角兽启动IPO辅导 蓝箭航天7月29日备案拟科创板上市 屹信航天8月1日备案 中科宇航8月13日备案[2] - 本源量子9月15日完成辅导备案 聚焦量子计算产业生态 核心产品包括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 云平台和操作系统[3] -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支持人工智能 商业航天 低空经济等前沿科技领域企业适用[2][3] 受理端表现 - 年内185家企业IPO申请获受理 较2024年全年76家增长143%[1][4] - IPO撤单潮降温 年内89家拟上市公司主动撤单 数量同比下降超70%[5] - 政策端推动主板强化大盘蓝筹定位 科创板重启未盈利企业上市标准 北交所吸引力持续提升[5] - 市场端A股自2024年第四季度企稳回升 硬科技 新质生产力赛道受关注 带动一级市场回暖[5] - 企业端提升经营质量 保荐机构严把质量关 提升与申报板块定位契合度 从源头提高申报质量[5] 发行端状况 - A股新上市公司数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今年以来71家公司发行上市 去年同期69家[1][6] - 过会企业数量略有增长 年内53家过会 去年同期37家[6] - 证监会明确不会出现IPO大规模扩容 将继续严把发行上市入口关 做好逆周期调节[6] - 全球主要市场主动适应科技发展趋势 加大制度机制创新 促进二级市场活跃和走强[6] - IPO发行节奏预计温和提速并维持稳定水平 契合国家战略导向的优质企业将持续获得资本市场支持[6][7] 行业焦点与趋势 - 硬科技赛道继续作为市场焦点 具备核心技术 清晰商业模式的优质企业更易获得市场认可[1][7] - 人工智能 集成电路与先进制造 低空经济 生物医药等领域具备硬科技属性企业将率先受益[3] - 暂时不具备IPO条件的优质中小企业可通过被并购 新三板挂牌等方式获得资本市场赋能[7]
增量政策落地周年一线调研 | 投融资改革持续深化 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巩固
上海证券报· 2025-09-22 12:35
并购重组领域亦"多点开花"。华大九天收购芯和半导体,立讯精密收购闻泰科技子公司,中国船舶吸收 合并中国重工,迈瑞医疗控股惠泰医疗……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转型升级、产业整合和寻找第二增长 曲线的积极性增强,收购未盈利科技型资产等标志性案例陆续落地。 在章俊看来,近期多个并购重组案例体现了资本市场融资端改革的放大效应,也折射出政策鼓励向新兴 产业倾斜的导向。高技术与高附加值行业的集中度提升,显示并购正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 去年9月2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了一揽子增量政策。一年来,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公募基金 改革、"并购六条"、科创板"1+6"等一批标志性政策落地,资本市场持续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进一步 拓展制度包容性和适应性,不断提升对科技创新的精准支持力。其间,资本市场经受住了超预期的外部 冲击,市场韧性增强、预期改善,回稳向好态势不断巩固。 业内人士认为,一系列政策落地显效,既体现了资本市场投融资两端改革的放大效应,也折射出政策鼓 励向新兴产业倾斜的导向。未来,资本市场有望继续引导中长期资本流入硬科技领域,持续提升服务实 体经济、支持科技创新的能力。 引导资源加快向"新"集聚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 ...
(活力中国调研行)海南自贸港建设成型起势:成何型?起何势?
中国新闻网· 2025-09-22 11:29
(活力中国调研行)海南自贸港建设成型起势:成何型?起何势? 中新网海口9月22日电 (记者 贾靖峰 张茜翼)2025年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扩大开放之年,12月18 日将实现全岛封关运作。封关在即,海南自贸港吸引越来越多世界的目光。 在22日举行的"活力中国调研行"海南主题采访活动介绍会上,海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斌说,目 前,海南自贸港建设已进入成型起势、即将全岛封关运作的新阶段。 图为海口江东新区总部经济区(生态CBD)建设正酣,现代化楼宇拔地而起。 中新网记者 骆云飞 摄 2020年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总体方案发布5年来,海南自贸港建设已经推 出了一批标志性、引领性创新举措,自贸港政策制度体系初步建立。 就海南自贸港政策制度体系的"4、3、2、1"主要特点来看,"4"指的是,人流、物流、资金流和数据流 四类要素进出更为便利。如今,80多个国家的人员可免签入境海南,"中国洋浦港"船籍港国际航行船舶 总吨位跃居全国第二,资金可在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与境外账户间依法自由便利划转,数据出境实现负 面清单管理。 "3"指的是,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三大领域加快开放。海南自贸港已制定 ...
下一波的线索是什么?股市不会止步于此,外资继续流入
证券时报网· 2025-09-22 11:17
行业配置框架 - 围绕资源+新质生产力+出海三大主线展开行业选择 [2] - 资源股从周期属性转向偏红利属性带来估值体系重构 [2] - 中国制造业龙头全球化将份额优势转化为定价权和利润率提升 [2] 市场驱动力 - 无风险收益下沉推动"找资产"需求井喷 [3] - 资本市场改革提高投资者回报改善中国资产观念认识 [3] - 中国转型加快与传统L形企稳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确定性 [3] - 融资盘呈现"节前收敛、节后迸发"变化规律 [5] - 美联储预防式降息后A/H股未来上涨概率较高 [5] 资金流向 - 海外被动基金单周流入27亿美元而主动基金流出1.3亿美元 [6] - 内资单周流入31.03亿美元外资流入25.7亿美元 [6] - 全球资金流出货币市场大幅流入发达市场股市 [6] - 资金行为从存量市"搬家"变为增量市"扩容" [9] 板块配置方向 - 右侧趋势品种聚焦资源、消费电子、创新药和游戏 [2] - 左侧配置关注化工和军工 [2] - 产业趋势重点关注AI从云侧向端侧逻辑扩散 [2] - 关注国产算力链、机器人、化工、电池及大众消费龙头 [4] - 关注固态电池、AI算力、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等领域 [5] - 行业重点关注人形机器人、AI、生猪养殖、新能源、新消费等 [7] 市场风格特征 - 热门赛道间轮动加剧指数处于横盘整理阶段 [7] - 三季度涨幅靠前品种在四季度多数无法延续 [10] - 低位补涨可能性正在上升 [10] - 轮动非简单高低切换而是基于景气逻辑的机会扩散 [9] 制造业投资机会 - 出口优势制造业自由现金流出现改善迹象 [11] - 反内卷政策叠加全球再工业化继续修复现金流 [11] - 反内卷加码将系统性重塑中国优势制造业估值体系 [11] - 牛市主线有望切换到出口优势的高端制造 [12] 港股机会 - 恒生科技大概率从"跟上来"到"顶起来" [10] - 南向资金流入叠加外资回流驱动恒生科技主升浪行情 [12] - 6-8月滞涨的港股或有补涨行情 [8] 资产配置策略 - 同时受益于国内反内卷和海外降息的实物资产 [8] - 盈利修复后内需相关领域出现机会 [8] - 保险长期资产端受益于资本回报见底回升 [8] - 布局逆全球化下的硬通货、硬科技和中国优势制造三条主线 [12]
国泰海通|策略:聚焦科技新催化与反内卷政策加码
主题交易热度与结构轮动 - 上周热点主题日均成交额平均11.18亿元 日均换手率4.24% 环比小幅回升但大类主题整体转跌 [1] - 主题结构轮动加剧 光刻机/半导体设备等国产半导体主题大涨 光模块主题反弹 游戏/机器人相关汽车及配件主题走强 有色/贵金属/金融类主题跌幅居前 [1] - 9月以来主题行情呈现震荡轮动特征 结构上从算力向港股互联网与非AI主题扩散 电新/机器人/游戏/半导体设备等主题轮动表现 [1] 国产算力主题 - 国产AI芯片公司摩尔线程IPO进入上会审议阶段 拟募资80亿元用于自主可控AI芯片相关投资 [2] - 华为召开全联接大会并给出昇腾系列芯片上市时间表 人工智能发展进入规模化/商业化/生态化新阶段 [2] - 应用端加速落地和规模化拉动算力基础设施投资需求 加速国产算力生态构建 [2] 商业航天主题 - 商业航天成为全球科技竞争关键领域 低轨卫星频轨资源稀缺全球竞争加剧 [3] - 我国多个星座进入大规模组网阶段 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大型液体火箭技术突破 海南商发二期工程加速推进 [3] - 需求爆发/技术创新/场景突破共振 产业迎来规模化发展机遇 [3] 反内卷主题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指出着力整治企业低价无序竞争乱象 [4] - 工信部依法治理光伏等产品低价竞争 推动在破除"内卷式"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4] - 光伏产业链产能释放和装机量大增 产业链价格大幅下滑 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大增 发电量占比近四成 [4] 具身智能主题 - 科技部部长指出正在推动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制造/物流搬运/电力巡检等场景加速落地应用 [5] - 特斯拉将召开Optimus机器人相关会议 宇树科技开启上市辅导 智元拟收购上市公司控股权 资本运作和股权融资进程提速 [5] - 我国具备多种形态机器人规模化生产的产业链配套与应用场景优势 [5]
(活力中国调研行)海南自贸港建设: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中国新闻网· 2025-09-22 09:24
(活力中国调研行)海南自贸港建设: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中新网海口9月22日电 (记者 贾靖峰 张茜翼)优质的生态环境、广阔的发展空间,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创 新活力加速奔涌,正使海南成为全球投资的"新热土"和创业兴业的"理想地"。 在22日上午举行的"活力中国调研行"海南主题采访活动介绍会上,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 副主任丛劲松表示,目前,海南自贸港建设已进入成型起势、即将全岛封关运作的新阶段,海南自贸港 的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图为出岛货车通过海口新海港和南港"二线口岸"(货运)集中查验场。 中新网记者 骆云飞 摄 从丛劲松的介绍中可见,海南自贸港的发展态势持续向好,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封关运作有序推进。今年12月18日,海南自贸港将启动全岛封关运作。目前,自贸港进口征税商品 目录、禁限进出口货物物品清单、海关监管办法、加工增值货物内销税收征管办法、个人所得税优惠政 策等封关核心政策及配套制度已印发实施,标志着海南在构建更自由、便利、开放的政策制度体系进程 中迈出关键一步。 同时,海南自贸港第一批封关运作31个项目全部建成,8个对外开放口岸和10个"二线口岸"基础设施及 查验设施设备基本完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