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与天然气

搜索文档
中证沪港深500上游指数报2240.09点,前十大权重包含陕西煤业等
金融界· 2025-04-01 08:03
文章核心观点 - A股三大指数收盘涨跌不一,中证沪港深500上游指数报2240.09点,近一个月上涨6.79%,近三个月和年至今均上涨1.02%,介绍了指数定义、持仓、市场板块、行业占比及样本调整规则 [1][2] 指数表现 - 中证沪港深500上游指数报2240.09点,近一个月上涨6.79%,近三个月上涨1.02%,年至今上涨1.02% [1] 指数定义 - 中证沪港深主题指数系列基于中证沪港深互联互通综合指数样本和中证沪港深500指数样本,结合中证行业分类的主题定义选取样本,以2004年12月31日为基日,以1000.0点为基点 [1] 指数持仓 - 中证沪港深500上游指数十大权重分别为中国海洋石油(13.19%)、紫金矿业(12.8%)、中国神华(5.42%)、中国石油股份(5.3%)、中国神华(4.26%)、紫金矿业(4.23%)、中国石油(3.99%)、中国石油化工股份(3.99%)、中国石化(3.58%)、陕西煤业(3.29%) [1] 持仓市场板块 - 中证沪港深500上游指数持仓中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55.08%、香港证券交易所占比34.30%、深圳证券交易所占比10.62% [1] 持仓样本行业 - 中证沪港深500上游指数持仓样本中石油与天然气占比33.58%、贵金属占比22.24%、煤炭占比18.42%、工业金属占比14.52%、稀有金属占比8.31%、其他非金属材料占比1.33%、其他有色金属及合金占比0.90%、油气开采与油田服务占比0.71% [2] 样本调整规则 - 指数系列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实施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而调整,特殊情况进行临时调整,样本退市剔除,样本公司收购、合并、分拆等参照细则处理,中证沪港深互联互通综合指数和中证沪港深500指数样本变动时相应调整 [2]
中国石油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深化炼化转型升级 推动“第二曲线”加速上扬
证券日报· 2025-03-31 14:09
文章核心观点 2024年中国石油经营业绩保持增长,公司制定发展战略和战略举措,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和炼化转型升级,还发布市值管理办法以提升发展质量回报股东 [1][2][3] 分组1:2024年经营业绩 - 实现营业收入2.9万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646.8亿元,同比增长2.0% [1] - 主要生产经营指标,税前利润、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资本回报率再创历史新高 [1] 分组2:发展战略与举措 - 2027年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基本建成世界一流企业 [1] - 年初将数智石油列入五大战略举措之一,形成五大发展战略和五大战略举措 [1] 分组3:绿色低碳转型 - 以稳健、可持续方式推进可持续发展,坚持发展油气业务并加快新兴产业发展 [2] - 规划到2035年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实现“三分天下”,2050年油气和新能源实现“半壁江山” [2] 分组4:炼化转型升级 - 2024年化工新材料产量204.5万吨,同比增长49.3%,炼化新材料业务经营利润213.9亿元 [2] - 下一步在炼化业务转型升级中发挥产业一体化优势,科技创新布局相关课题等 [3] 分组5:市值管理 - 发布市值管理办法,认为市值管理关键是提升公司发展质量 [3] - 股价连续4年上涨,设置考核指标激励提升发展水平 [3]
中国海油科技降本赚1379亿 资本开支1327亿多个新项目投产
长江商报· 2025-03-31 00:2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4205.06亿元,同比增长0.94% [1][5] - 归母净利润1379.36亿元,同比增加141亿元,增长11.38% [1][5] - 综合毛利率53.63%,同比提升3.75个百分点;净利率32.81%,同比上升3.02个百分点 [3][10] 产量与成本控制 - 油气净产量726.8百万桶油当量,同比增长7.2% [3][8] - 桶油主要成本28.52美元/桶油当量,同比下降1.1% [10] - 开采成本较十年前降低40%,同等油价下利润翻番 [3][9] 油价与行业对比 - 2024年布伦特原油均价79.9美元/桶,同比下跌2.9% [2][7] - 对比中国石化营收下降4.29%、归母净利润下降16.79%,公司业绩表现突出 [7] 勘探与开发进展 - 中国海域完成探井210口,获得10个新发现;陆上完成探井125口 [11] - 深海一号二期等重大项目投产,全年在建项目超60个 [11] - 圭亚那Stabroek区块获新发现,海外获取莫桑比克等10个区块合同 [11] 资本开支与研发投入 - 资本开支1327亿元,保障新项目投产 [4][13] - 研发投入45.06亿元,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152.26亿元 [14] 财务状况 - 资产负债率29.05%,为2018年以来最低水平 [4][14] - 有息负债918.87亿元,同比减少282.9亿元 [4][14] - 货币资金1541.96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457.71亿元 [14] 股东回报 - 2024年拟派现350.5亿元,分红率25.41% [14] - A股上市以来累计分红1984.54亿元,平均分红率49.19% [14] - 承诺2025-2027年股息支付率不低于45% [14]
中国海油(600938):全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1.4% 分红率达到44.7%
新浪财经· 2025-03-30 00:30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2024年业绩有增长,油气产量创新高成本管控好,资本开支增加且与股东分享成果,因油价下跌下调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但维持评级 [1][2][3][4]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4205.1亿元同比+0.9%,归母净利润1379.8亿元同比+11.4%,经营性净现金流2208.9亿元同比+5.3%,自由现金流975.0亿元同比+9.7% [1] - 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44.2亿元同比-13.9%、环比-4.8%,归母净利润212.8亿元同比-18.8%、环比-42.4%,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75.3亿元同比-40.5%、环比-52.2% [1] 油气业务情况 - 2024年油气销售收入为3556.2亿元同比+8.5%,油气净产量达到726.8百万桶油当量同比+7.2%,其中国内净产量493百万桶油当量同比+5.6%,海外净产量234百万桶油当量同比+10.8% [2] - 2024年石油液体平均实现价格76.8美元/桶同比-1.6%,与布伦特原油均价贴水3.1美元/桶,较去年同期收窄1.1美元/桶 [2] - 2024年桶油主要成本为28.52美元/桶油当量同比-1.1%,同比下降0.31美元/桶油当量 [2] 资本开支与储量情况 - 2024年完成资本开支1325亿元,同比增加29亿元同比+2.2%,2025年预计资本开支为1250 - 1350亿元 [3] - 全年共获得11个新发现,成功评价30个含油气构造,净证实储量达72.7亿桶油当量,同比增长7.2%,储量寿命稳定在10年 [3] - 在国内获得龙口7 - 1等多个新发现,在国外圭亚那Stabroek区块获得亿吨级新发现Bluefin,到2030年将实现8期项目运行,产能与产量将分别达到170、130万桶/天,同时获取莫桑比克等共计10个新区块的石油合同 [3] 股息情况 - 董事会建议派发每股0.66港元的末期股息含税,全年股息达到1.40港元/股含税,股息支付率为44.7%,H股股息率为7.5%,A股股息率为4.9% [3] 投资建议 - 因油价下跌,下调公司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401/1437亿元,新增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494亿元,摊薄EPS为2.95/3.02/3.14元,对于当前A股PE为9.0/8.7/8.4x,对于H股PE为6.0/5.8/5.5x,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4]
中国首口海上CCUS井开钻,预计十年注入二氧化碳超百万吨
界面新闻· 2025-03-26 12:55
中国首口海上CCUS井开钻 - 中国首口海上CCUS井在珠江口盆地的恩平15-1平台开钻,预计10年累计注入二氧化碳超100万吨 [1] - 恩平15-1平台是亚洲最大的海上原油生产平台,水深约90米,开发的高含二氧化碳油田若按常规模式开发会增加碳排放 [1] - CCUS项目可实现油田增储上产与绿色低碳协同发展,避免二氧化碳对平台设施和海底管线的腐蚀 [1] - 项目研究于2023年底启动,选定距离平台2.4公里、地下1200至1600米的4个"黄金层位"回注二氧化碳,单井覆盖油藏储量750多万吨 [1] - 中国海油2023年6月在恩平15-1油田投用中国海上首个CCS示范工程,累计安全运行近13000小时,回注二氧化碳超18万吨 [1] 二氧化碳驱油项目及全球CCUS发展 - 此次二氧化碳驱油项目推动海上CCS向CCUS技术转变,实现增产和降碳双重目标 [2] - 丹麦2023年3月启动全球首个"岸碳入海"项目,挪威、美国、巴西、日本等国也开展类似示范项目 [2] - 中国海域具备二氧化碳封存良好地质条件,2023年自然资源部预测海上封存潜力达2.58万亿吨 [2] - 截至2024年11月底,中国已投运和规划建设的CCUS示范项目超120个,二氧化碳捕集能力达600万吨/年 [2] - 低成本、低能耗的新一代碳捕集技术快速发展,正由中试向工业示范过渡 [2]
外媒:尼日尔要求三位中国石油高管离境 关闭中资酒店
凤凰网财经· 2025-03-18 09:57
尼日尔驱逐中石油高管事件背景 - 尼日尔军政府要求中石油、津德尔炼油厂及西非石油管道公司三名中国籍高管48小时内离境,并查封炼油厂账户,同时以"歧视性经营"为由吊销中资酒店执照 [1] - 事件导火索为2024年3月中石油向尼日尔提供的4亿美元预付款贷款,军政府因无力偿还本息转而发难,指责"外籍高管薪资过高"和"拒绝本地化采购" [2] 中石油在尼日尔的历史投资与贡献 - 2003年起累计投资46亿美元开发阿加德姆油田、毕尔玛油田等,2008年签署50亿美元一体化协议涵盖油田、炼油厂及输油管道 [3] - 2011年阿加德姆油田投产使尼日尔成为石油出口国,探明可采储量3.24亿桶,津德尔炼油厂日加工2万桶原油,终结成品油100%依赖进口历史,油价从2.5美元/升降至1美元/升 [3] - 2019年启动尼日尔-贝宁原油外输管道项目,总投资40亿美元,全长2000公里,日输送量9万桶,2024年尼日尔90%石油出口依赖此管道 [3] - 中石油项目年产值占尼日尔GDP的10%,贡献该国八分之一税收,并开展教育、医疗等公益项目 [3][4] 军政府政策转向与资源主权主张 - 2023年政变后军政府推行"资源主权觉醒"政策,要求原油分成比例从15%提高至30%,以税务稽查名义追缴炼油厂1.3亿美元 [6] - 尼日尔已探明石油储量50亿桶、天然气186亿立方米、铀矿42万吨(世界第四),军政府借资源控制强化政权合法性 [6] - 2024年2月要求中石油加速本地化管理并改善员工待遇,专家认为此举实为变相勒索以缓解政府资金短缺 [6][7][8] 地缘政治与投资风险分析 - 非洲投资环境受政权更迭、大国博弈(美俄欧)影响,尼日尔可能利用大国平衡策略施压中企 [6][8] - 专家建议海外投资需建立风险防控体系,加强本地化运营、法律合规及舆论宣传,通过公益事业提升企业形象 [10]
西方石油、中国海油简单对比
雪球· 2025-03-18 08:17
巴菲特增持西方石油与中海油对比分析 核心观点 - 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持续增持西方石油,持股比例达28.3%,持仓价值约130亿美元,但当前账面亏损超22亿美元[3][4][5][6] - 西方石油与中海油核心盈利逻辑相似(油价上涨受益),但存在收入结构、增长模式、成本控制等差异[8][10][11][14] - 中海油在原油占比(80%)、天然气售价、内生增长稳定性及桶油成本(28美元)方面更具优势[21][23][29][32] 巴菲特投资西方石油详情 - 2019年首次投资,通过100亿美元优先股(8%股息)及认股权证(62.5美元/股)支持其收购阿纳达科[5] - 2022年至今多次增持,2025年2月以46.82美元/股买入76.3万股,总持股达2.65亿股[3][5] - 西方石油股价表现:2022年8月高点74.7美元,2023年跌4.08%,2024年跌15.91%,2025年再跌5%[5] 收入结构差异 - **西方石油**:75.3%收入来自油气业务(原油52%、天然气23%、NGL 23%),18.8%来自化工[17][20] - **中海油**:81.4%收入来自勘探生产,原油占比80%,天然气实现价格显著高于同行(因长期合同机制)[18][19][21][23] 增长模式对比 - **西方石油**:依赖并购(如120亿美元收购CrownRock增产13.9%),2019-2023年产量复合增速仅2.33%[25][27] - **中海油**:内生增长为主,2019-2023年探明储量连续五年正增长(中国+12.6%,海外+4%),储量替代率182%[29][30] 成本与盈利能力 - **桶油成本**:中海油28美元(2014年以来降幅36%),西方石油36.88美元,差距主要来自作业及管理费用[32][33] - **桶油利润**:中海油25.9美元(行业领先),西方石油10.53美元,低于行业平均16.37美元[37] 分红与估值 - 中海油2023年股息率约6%(分红率80%),长期分红率约50%,港股PE 5.28倍[41][42] - 西方石油优先股股息率8%,但普通股分红未明确提及[5] 投资逻辑验证 - 核心假设:未来3-5年石油需求持续增长(化工领域需求支撑),油价长期低于65美元概率低[10][43][44] - 短期油价波动风险存在,但低位或提供加仓机会[46][47]
认知套利
猫笔刀· 2024-09-18 14:17
股票回购与分红机制 - 上市公司回购股票后主要用途为注销股份或用于员工股权激励 注销股份能提升剩余股东权益 是最佳选择 而股权激励最终会回流二级市场 对股价提振效果有限 [1] - 美股以注销回购股份为主 苹果公司10年内注销42%股份(263亿股降至152亿股) 被注销股份市值相当于A股总市值的1/4 [1] - 分红导致大部分资金流出股市(大股东提现) 而回购使资金留在股市(大股东减持受限) 美股2023年分红7700亿美元 vs 回购12600亿美元 A股2023年分红2.24万亿 vs 回购仅914亿 显示利润分配机制差异 [1] A股市场现状 - 市场成交额4700亿元 为年内倒数第三 显示交投清淡 投资者参与意愿低迷 [1] - 市场个股中位数下跌0.87% 上证指数2700点争夺期间多数个股已大幅下跌 [1] - 当前A股走势脱离历史经验体系 既不符合国际股市规律 也不符合自身历史规律 预测难度加大 [1] 行业动态 - 光刻机板块受欧美芯片封锁加强刺激短期上涨 但板块年内已下跌32% 缺乏持续性 [3] -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方案公布 换股比例使重工股东仅获6.8%溢价(4.98元换34.9元×0.1335) 低于市场预期 [3] - 温氏股份计划回购9-18亿元股票 当前股价与猪肉价格反弹基本面背离 [3] - 中石化启动8-15亿元回购计划 首日买入2110万元 相比去年400多亿分红规模显著偏低 [3] 国际事件 - 黎巴嫩特制寻呼机爆炸事件造成8死2750伤 设备由台湾授权BAC生产 交货过程被以色列植入30克炸药 显示情报能力差距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