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疗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阿特瑞医疗科技(山东)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5-28 11:42
经营范围含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软件开发;软件销售; 网络技术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互联网数据服务;数 字内容制作服务(不含出版发行);会议及展览服务;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技术咨询服务;信息咨询 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咨询服务);区块链技术相关软件和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接受金融 机构委托从事信息技术和流程外包服务(不含金融信息服务);科普宣传服务;企业管理;大数据服 务;医护人员防护用品零售;第一类医疗器械销售;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第一类医疗设备租赁;第二 类医疗设备租赁;人工智能通用应用系统;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系统集成服务;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 (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第二类医疗器械生产;第 三类医疗器械生产;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第三类医疗设备租赁。(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 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阿特瑞医疗科技(山东)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吴苹苹,注册资本1000 万人民币,杭州阿特瑞科技有限 ...
健尔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召开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5-27 19:03
业绩说明会安排 - 会议将于2025年06月05日10:00-11:00通过上证路演中心网络文字互动形式召开 [2][3] - 投资者可在05月28日至06月04日16:00前通过上证路演中心"提问预征集"栏目或公司邮箱提交问题 [2][4] - 参会人员包括董事长陈国平、董事会秘书刘平、财务总监巩肖乐、独立董事张建及保荐代表人朱北航 [3] 会议参与方式 - 投资者需登录上证路演中心网站在线参与实时互动 [4] - 说明会主要内容及问答记录将在会后通过上证路演中心披露 [4] 信息披露背景 - 公司已于2025年4月23日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 [2] - 说明会将重点解读2024年度经营成果及财务指标 [3]
AI的落地难题、应用案例和生产率悖论
腾讯研究院· 2025-05-27 08:06
AI企业应用现状 - AI的2C应用渗透率已达39.6%(美国居民生成式AI),但企业应用仍处早期阶段,模型厂商侧重技术炫耀而非落地场景[2] - A股上市公司提及AI的企业数量从2020年172家增至2023年超1200家,但占比不足20%;美国AI企业采用率仅5.4%,欧盟平均13.5%(各国区间3.1%-27.6%)[2] 行业应用差异与信息密度 - 信息密度高的行业AI应用更深入:A股计算机行业70%企业提及AI(超250家),电子/通信/传媒/银行紧随其后;超半数行业提及比例不足10%,煤炭行业零提及[4][5] - 美国信息业AI采用率最高(18.1%),专业/科学/技术服务超10%,农林牧渔最低(1.4%)[8][9] 典型应用领域案例 - **编程**:谷歌30%新代码由AI生成,微软20%-30%;YC孵化器25%初创公司代码库95%为AI生成,Python进展显著于C++[11] - **广告**:腾讯AI广告点击率从1%提升至3%;全球生成式AI广告支出2026年将达500亿美元(占数字广告6%)[14][16] - **客服对话**:Klarna AI助手处理三分之二客服对话(230万次/月),效率提升5.5倍(11分钟→2分钟);医疗领域Abridge估值27.5亿美元,部署超100个卫生系统[17] 传统行业转型挑战 - **基础不佳**:全球85%IT支出未上云,数据孤岛普遍[19] - **精度不高**:大模型平均幻觉率6.7%(最高29.9%),工业模型需96%以上准确率[20] - **软硬不调**:中国SaaS占比仅12.7%(全球60%),IaaS占比74.2%[20] - **考核与组织**:IT部门产出难量化,转型需一把手推动[21][22] 通用技术的生产率悖论 - 蒸汽机/发电机/计算机均经历数十年滞后才显著提升生产率(蒸汽机100年、发电机90年、计算机40年)[24][26] - 当前AI未扭转美国劳动生产率下滑趋势(2024Q1下降0.8%),或处于"播种阶段"[30]
开勒股份:华安基金、金鹰基金等多家机构于5月26日调研我司
证券之星· 2025-05-26 15:36
HVLS风扇业务 - 2024年HVLS风扇业务实现收入2.44亿元,毛利率36.95%,保持稳定水平 [2] - 公司为国内HVLS风扇行业领军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具备竞争力 [2] - 2024年境外收入占比23.31%,正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加速完善全球化营销网络及本地化部署 [2] 人工智能领域布局 - 通过联营企业豫资开勒推进智慧办公、智慧出行、智慧医疗等AI+应用场景落地 [3] - 提供私有化算力部署及定制化AI应用模型开发的全栈式解决方案,产品采用"软硬一体化"形态 [3] - 确保客户数据安全与合规,挖掘数据价值以实现智能化应用 [3] 智能驾驶业务 - 2025年2月与河南省汽车产业投资集团签署合作协议,推进汽车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4] - 合作围绕无人驾驶技术在无人出行车、无人物流车、无人配送车、无人巡检车等领域开展研发 [4] - 河南省汽车产业投资集团为河南省国资全资控股平台,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院及B端网约车场景 [4] 智慧政务领域进展 - 2025年4月豫资开勒联合人民网创业投资推出大模型政务一体机,发布"深言未来"智能政务一体机 [5] - 与百度飞桨、海光信息、超聚变、联想达成战略合作,聚焦自主可控一站式政务办公平台 [5] - 此前已发布豫见智能公文平台、灵曦助手智能医疗平台等行业大模型应用 [5] AI政务大模型优势 - "深言未来"智能政务一体机从芯片层到应用层全面国产化,支持本地化部署 [6] - 通过数据加密存储和分级权限管理保障政务数据全链路安全,符合信创环境要求 [6] - 内置人民网主流价值语料库及权威数据库,精准调用政策法规等政务信息 [6] AI医疗业务 - 提供医院智能化改造、智能科研辅助平台、AI影像模型验证平台+结构化报告质控等解决方案 [7] - 医疗科研辅助平台已在多家三甲医院部署,与贵州省康复医院、南京鼓楼医院等达成科研合作 [7][8] - 未来将在智能导诊、慢病管理、科研辅助等方向展开合作,赋能临床、教学、科研场景 [8] 财务数据 - 2025年一季度主营收入3791.28万元,同比下降20.13% [8] - 归母净利润-516.84万元,同比上升44.54%,扣非净利润-564.29万元,同比上升53.56% [8] - 毛利率41.76%,负债率16.59%,财务费用-40.24万元 [8] - 近3个月融资净流出7043.57万,融券净流入0.0 [8]
卫宁健康: 关于注销部分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专户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26 08:15
募集资金到位情况 - 公司获准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970 2650万张,每张面值为人民币100元,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970 2650万元[1] - 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961 209 622 64元[1] - 容诚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验资报告确认募集资金到位情况[1] 募集资金存放和管理情况 - 公司对募集资金实行专户存储制度,并严格履行使用审批手续[2] - 公司与国泰君安及多家银行签订了《募集资金三方监管协议》和《募集资金四方监管协议》[2] - 募集资金专户分别用于新一代智慧医疗产品开发及云服务项目、互联网医疗及创新运营服务项目等[2] 本次注销的募集资金专户情况 - "WiNEX MY项目"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节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4] - 相关募集资金专户已完成注销手续,募集资金监管协议随之终止[4] 备查文件 - 募集资金专项账户注销证明[4]
AI公司「曦嘉医疗」获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搜狐财经· 2025-05-26 06:59
融资情况 - 曦嘉医疗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由险峰淇云投资 资金将用于AI脑连接组学产品的市场推广和研发 [1] - 公司计划于今年年中启动新一轮融资 [1] 技术优势 - 公司基于脑连接组学的AI个体化脑网络图谱技术 可绘制大脑GPS 揭示不同脑区连接形成的网络 区别于传统脑部成像技术 [1] - 通过MRI数据将患者大脑划分为379个独特脑区 连接神经纤维束归纳20多个重要脑功能网络 [1] - 独创SCA结构连接图谱 为患者生成个性化脑网络图谱 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脑功能区保护及抑郁症等疾病的精准治疗靶区定位 [1] 临床应用 - 与北京安定医院等三甲医院合作 开展重度精神疾病辅助诊断和治疗的大规模临床试验 [1] - 在深圳 上海建立自营神经调控诊所 提供抑郁症 焦虑症 失眠症 儿童自闭多动 精神分裂 卒中后康复等治疗服务 [2] 产品矩阵 - 医疗级产品和服务外 AI脑连接组学软件支持科研人员脑科学研究 [2] - 开发消费级脑健康评估报告 提前揭示用户潜在异常和风险 [2]
手术机器人和AI医生大举进军医院,人类专家会被替代吗?
第一财经· 2025-05-26 02:40
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现状 - 人工智能正在推动临床诊疗从经验医学向数据驱动转变,涵盖影像识别、病理分析和手术机器人等领域,促进个性化治疗发展[1] - 数字孪生医生已成为医疗团队重要成员,如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的"小葛"和"小白"医生可代理问诊、患者教育及治疗效果预测[5] - 上海三甲医院将AI应用开发列为首要任务,如肾脏移植科正在构建汇聚病例和文献的AI平台作为科室"最强大脑"[5] AI在冠心病诊断中的突破 - 冠脉CTA检查依赖医生经验易误诊,新开发的CT心肌灌注成像深度学习模型可量化心肌血流量和缺血体积百分比,预测准确率达临床要求[6][7] - 该模型通过缺血心肌体积百分比指数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关联性,为高风险患者干预提供量化依据[7] - 全国6家医院已部署多模态血管内超声诊断系统,实现血管评估、血流测量等功能的临床应用[8] 远程手术与AI机器人技术 - 国内首例远程泛血管介入机器人手术成功救治5200公里外患者,AI+5G技术突破地域限制[10] - 瑞金医院远程手术智联中心实现五地同步操作,专家可隔空完成胰腺、肝胆等高难度手术[10] - 肝脏智能手术规划系统5分钟内生成全息模型,AI+AR技术使医生裸眼透视血管结构,提升皮瓣移植精准性[13] 智能诊疗系统的扩展应用 - 放射智能体实现37种胸部CT病种"一扫多查",信息容量呈几何级增长[14] - 心血管AI模型"观心"测试版将成为心内科医生助手,深度参与诊疗决策[15] - 数字孪生ICU整合多模态数据,实时监测生命体征并预测病情发展趋势[15] AI在遗传咨询与MDT会诊中的角色 -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院AI参与胰腺癌MDT会诊,与专家团队共同决策治疗方案[17] - AI在罕见病和肿瘤靶向治疗中展现优势,部分承担遗传咨询师职能[17] - AI MDT会诊通过融合多学科数据与临床经验,帮助医生从信息过载中解放[19] 技术发展与伦理挑战 - AI模型需建立风险-收益评估标准,医疗行为最终法律责任仍由医生承担[19] - 数据安全和伦理规范是AI医疗发展的重要课题,技术需经严格验证[20] - AI被视为医疗"自动驾驶"系统,目标是辅助而非替代医生,提升诊疗效率[19][20]
从养老到享老:银发经济的金融新机遇
金融时报· 2025-05-26 01:40
2024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的指导意见》,明确2028年和2035年养老金融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从支持不同人群养老金融需求、拓宽 银发经济融资渠道、健全金融保障体系、夯实金融服务基础、构建长效机制五方面提出16项重点举措; 202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提出健全应对人口老龄化 的养老金融体系,为养老金融落地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我国60后、70后群体正加速步入老龄化阶 段。该群体是改革开放红利的直接受益者,不仅积累了可观的财富,更对养老生活品质提出了更高要 求。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老年群体的财富潜力与多元化需求为金融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将这一 潜力转化为社会发展的新动能,不仅关乎老年群体的福祉,更与家庭稳定、代际关系优化以及社会资源 高效配置紧密相连。 首先,老年群体的需求满足是养老金融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少子化与家庭结构变迁的背景下,传统居 家养老模式逐渐式微,社会化养老成为必然选择。老年群体对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等健康服务的需求持 续攀升,健康管理已成为刚性诉求。与此同时,老年人退休后既有时间 ...
AI医疗最近发生了哪些变化?
2025-05-25 15:31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行业:AI医疗、医疗大模型 公司:百度、腾讯、华为、阿里、科大讯飞、易度科技、百川、声康、小医方、DeepSig、DeepHealth、DeepSeek、OpenAI、DeepMind、谷歌、苹果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AI医疗进展与潜力**:DeepSig大模型在医学任务中超越GPT - 4,癌症筛查准确率达95%,脑卒中识别率提升三倍,诊断速度比人工快,展示AI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效率的潜力[1][4] - **AI解决中国医疗痛点**:AI可提供准确诊断支持、推动医院间数据互通、替代部分医生工作,解决基层医生短缺、误诊率高和资源不均问题[1][5] - **医疗大模型行业玩家**:分为科技巨头、专注医疗垂直领域公司、自研医疗机构、高校和科研单位四类,各有特点和面临的问题[2] - **AI医疗大模型商业化挑战**:缺乏成熟商业化路径,政府采购资金有限,医院合作模式未充分发挥潜力,C端用户幻觉率高[3][14] - **成功或有潜力的商业模式**:小医方与北京儿童医院合作模式值得关注,讯飞通过HIS系统结合AI技术探索有效路径[15][16] - **儿科领域应用前景**:儿科医生缺乏,大模型可提高医生效率、缓解家长焦虑,医院购买设备更具成本效益[17] - **医疗大模型发展方向**:解决记忆问题、提升信息索引可靠性,关注普通用户易用性,成为更有效的智力效率工具[1][7] - **医疗大模型应用场景**:在诊断、治疗和管理阶段均有应用,如多模态影像识别、个性化药物推荐和慢病监控[8] - **国内医疗大模型能力**: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相对成熟,未来理想状态是通用型平台结合细小工具构成智能代理系统[19] - **海外与国内模型差距**:模型能力差距逐渐缩小,阻碍商业化进程的是各国政策和推进方式[20] - **政策影响**:国家支持AI医疗应用发展,但政策滞后,行业缺乏统一评价标准,需医疗和技术专家共同制定[21] - **医疗机构选择合作伙伴**:分为激进型、跟风型、完成政治任务型三类,根据自身目标、预算等综合考量[22][23] - **不同厂商发展思路**:科技巨头提供知识和判断服务,互联网基因公司提升基座推进大模型发展,垂直型公司专注特定领域提供专业服务,医院需加强工具使用[27] - **未来AI医疗产品方向**:能显著提高诊疗效率、具有高度专业性、与现有医疗系统无缝集成、易于使用的产品可能成为爆款[28] - **硬件与软件结合模式**:苹果将AI医生与Apple Watch结合的模式有潜力,百川和华为有能力开发类似产品[2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AI技术医学应用挑战**:面临记忆问题(幻觉现象增高)和信息索引问题(信源可靠性),需解决长期记忆、借助区块链技术提升信源准确性,提高用户交互质量[1][6] - **大模型输出问题**:输出逻辑和参考文献准确性难以验证,互联网搜索信源不准确、信息杂乱,需建立可靠知识库和专业化信息源[11] - **提升大模型表现方法**:引入行业专家参与训练过程,确保输入数据高质量,提高大模型在医疗问题上的回答质量[13] - **市场客户类型比例**:完成政治任务型客户更多,包括一些中小型医院和部分头部医院[24] - **华为布局与贡献**:发挥ToB领域优势,专注硬件和底层支持性工作,改进底层硬件建设降低技术发展门槛[25] - **QCP诊断产品问题**:需进行技术迭代,提升长期记忆能力、控制幻觉率、应用区块链技术降低信息误差,打通医疗生态系统数据交互环节[29] - **理想大模型医疗助手挑战**:面临提升长期记忆能力、控制幻觉率、确保信息追踪准确等技术问题,需技术迭代和区块链等技术降低信息误差[30]
当消费遇上AI|手术机器人和AI医生正大举进军医院,人类专家会被替代吗
第一财经· 2025-05-25 11:39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 人工智能正在将临床诊疗方式从经验医学转变为数据驱动,推动个性化治疗发展[1] - 数字孪生医生已成为医疗团队重要成员,如"小葛"和"小白"医生分别代表心内科和呼吸科专家的数字分身[3] - 上海三甲医院将AI应用开发作为首要任务,如肾脏移植科正在开发汇聚大量病例和文献的AI平台[4] AI在冠心病诊断中的进展 - 冠脉CTA是目前主要无创评估方法,但依赖医生经验判断心肌缺血程度[5] -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发了CT心肌灌注成像深度学习模型,可量化心肌血流量和缺血心肌体积百分比[6] - 该模型能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病几率,我国冠心病患者人数超过1000万[6]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6家医院已应用多模态血管内超声诊断系统[7] AI手术机器人和远程医疗 - AI与5G结合的手术机器人实现远程手术,如葛均波教授完成5200公里外的新疆患者手术[8] - 瑞金医院远程手术智联中心实现五地医院同步远程手术[8] - 医生未来可在办公室、交通工具等任何有网络的地方进行远程手术[9] 手术规划和可视化技术 - "肝脏智能手术规划系统"可在5分钟内将2D影像转化为全息模型并生成模拟手术结果[11] - "外科手术智能体"通过重建分割患者血管及组织,精准模拟手术效果[11] - 手术可视化技术让医生裸眼"透视"隐藏血管,提高手术精准性和安全性[11] 智能医疗系统发展 - 中山医院放射智能体可"一扫多查"37种胸部CT常见病种[12] - 器官移植AI软件"易知"成为医生助手和患者健康管家[12] - 心血管AI模型"观心"测试版推出,将深度参与疾病诊断和治疗[12] - 数字孪生ICU可实时监测生命体征并预测病情发展趋势[13] AI在遗传咨询和MDT会诊中的应用 - AI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医院参与胰腺癌MDT会诊并推荐疗法[16] - Mayo Clinic诊疗组包含主治医师、AI工程师和伦理顾问[16] - AI在疑难重症、罕见病、肿瘤等个性化治疗中展现优势,充当"遗传咨询师"职能[16] AI与医生的关系 - AI不会取代医生,而是让医生超越人类双手的物理极限[18] - AI是医生的"超级助手",最大价值是让医生回归医学本质[19] - 医疗服务中需要同理心、创造力和道德判断的部分仍需人类医生主导[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