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制造

搜索文档
安孚科技:聘任刘剑波为公司财务总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1 02:31
核心人事变动 - 财务总监冶连武因届法定退休年龄辞职 不再担任公司其他职务 [1] - 董事会聘任刘剑波为新任财务总监 任期至本届董事会届满 [1] 业务收入构成 - 电池制造销售业务占比89.24% 为公司核心收入来源 [1] - 代理业务收入占比10.62% 其他业务收入占比0.14% [1] 行业相关动态 - 农尚环境财务总监王晓娟辞职 [2] - 万邦德聘任金正为财务总监 [2] - *ST宝实聘任李丽为财务总监 [2]
固态电池设备详解与现状分析
2025-09-01 02:01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固态电池设备制造与研发 包括半固态和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1] * 公司包括先导智能 航可科技 丽源亨 海木星科技 科瑞科技 银河科技 仙岛 绿源方 阿芬多尔等设备供应商 以及宁德时代 中航锂电 赣锋锂业 易伟新能源 青草 未来 泰兰等电池制造商[1][8][10][14][16][20]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全固态电池生产线单G瓦时规模化后价值预计5亿以上 前段工序占比35% 中段占比30% 后段占比30%[1] * 干法工艺成本优势显著 无需溶剂和烘干 更适配硫化物全固态电池 但干粉混合均匀性和滚压速度是技术难点[1][3][4] * 湿法工艺成熟稳定 但溶剂残留可能影响能量密度和导电性能[1][4] * 半固态电池市场已初步应用 非上市公司如青草 未来 泰兰订单量较大 传统厂商如宁德时代也有新产品推出[8] * 全固态电池仍处于中试阶段 赣锋锂业等公司积极开发 订单量较小[8] * 2025年预计半固态出货量达五至六个GWh 较2024年两三个GWh有所提升[9] * 全固态电池转变带来设备整体变化 客户工艺未定 所有供应商都有机会竞争订单[13] * 固态电池不会完全颠覆液态电池市场 不同类型电池将根据应用场景需求并存[19] 技术细节与设备价值 * 干法固态电池生产核心设备包括干粉混合机 高精密滚压机 高速涂布机 叠片机 等静压机[1][7] * 半固态产线基于液态电池产线 总体价值增加约5000万元左右(以2G瓦时计算)[5] * 全固态产线前段干粉混合设备占20% 制膜设备占10% 中段高精度叠片机占20% 等静压机占10% 后端高压分成化容占15% 检测及封装占15%[5] * 等静压设备单机瓦价值量约3000万至4000万 占总体市场份额约10%[14] * 胶框印刷环节通过激光刻蚀及UV胶实现微米级精度 仙岛绿源方处于领先地位[20] 竞争格局与国内外对比 * 先导智能在终端表现突出 丽源亨专注于叠片机 海木星在激光和叠片方面有突破 航可科技在后端真空注液及高压三化成方面有优势[1][10] * 半固态电池设备供应商格局相对稳定 传统液态电池供应商仍占据主导地位[3][12] * 国内企业在固态电池领域领先 日本和韩国缺乏相关设备厂商[3][17] * 日本在全固态硫化物路线研究方面起步较早 拥有技术沉淀 但中国在电池厂商规模 研发投入和产业链优势明显[17] * 电解质技术路线主要包括硫化物和氧化物 未来几种电池技术路线将并存[18] 其他重要内容 * 干法和湿法工艺在成本及技术适配方面各有优势与挑战[3][4] * 全固态产业仍处于探索阶段 两条路线并行发展 没有终极路线确定[6] * 全固态电池生产后段工序需要高压激活固固界面的电池 并使用烧结设备进行高温处理[2] * 无人机和机器人领域如果能快速发展 全固态市场需求可能会增加[9] * 头部玩家更贴近客户 有更多售后工程师和研发对接 但本质上大家都平等竞争[13]
【私募调研记录】保银投资调研博力威
证券之星· 2025-09-01 00:08
公司业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增长 主要受益于两轮车换电细分赛道快速切入及与共享换电头部客户深度合作 [1] - 欧洲市场恢复拉动电动两轮车出货量增长 北美储能客户出货量增加带动储能业务同比增长 [1] - 大圆柱电芯产能利用率提升且已达满产状态 自用比例约80% [1] 产能与技术进展 - 印尼工厂已建成投产 正在进行本地供应链建设 即将获得首张原产地证 [1] - 半固态/固态电池进入中试阶段 加速推进半固态技术在大圆柱产品中的产业化应用 [1] 行业市场前景 - 2031年全球两轮车换电服务市场销售额预计达1074.8亿元 未来年复合增长率为17.1% [1] - 公司致力于成为两轮车换电细分领域龙头企业 积极把握行业发展机会 [1] 调研机构背景 - 调研机构保银投资持有香港9号牌照 专注权益类和大宗商品投资 [2] - 机构通过基本面分析和深度研究获取超额回报 团队拥有大中华地区及全球商品市场丰富经验 [2]
天能动力(00819.HK):非经/利息收入减少减薄业绩 主营业务盈利改善较显著
格隆汇· 2025-08-31 19:23
核心业绩表现 - 1H25收入241.9亿元 同比下滑51.5% 环比下滑9.6% [1] - 归母净利润8.2亿元 同比下降11.7% 但环比大幅增长282.7% [1] - 业绩低于市场预期 主要受贸易业务收缩及后装市场需求放缓影响 [1] 铅酸电池业务 - 出货量53.5-54GWh 同比下降4.5-5% [1] - 对应营收182.9亿元 同比下降约5% [1] - 毛利率显著改善至14.5-15% 同比提升1.5-2个百分点 [1] - 前装市场出货实现较好增长 但后装市场受宏观景气和政策影响需求疲软 [1] 锂电业务表现 - 营收5.01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174.6% [2] - 主要受益于新能源国内及美国出口抢装带来的行业景气度外溢 [2] - 伴随稼动率提升和规模效应释放 亏损幅度显著收窄 [2] 非经常性收益影响 - 政府补助和增值税返还同比减少1.75亿元 [2] - 期货收益同比减少约1.5亿元 [2] - 因存款利率下调 利息收入同比减少1.76亿元 [2] - 非经收益减少进一步减薄表观利润 [2] 盈利预测调整 - 下调2025年营收预测30%至612.1亿元 2026年下调28%至655.1亿元 [2] - 同步下调2025/2026年净利润预测17%至18.03亿元和21.57亿元 [2] - 维持8.5港元目标价和跑赢行业评级 对应4.8%上行空间 [2]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6年4.6倍和3.8倍市盈率 [2]
上汽MG4半固态电池版,定价9.98万元
DT新材料· 2025-08-31 16:04
上汽集团半固态电池商业化策略 - 上汽集团发布新款MG4车型 搭载半固态电池版本限时补贴后售价为9.98万元人民币 定价显著低于市场预期 [2] - 通过电芯中引入固态电解质材料并提升内部材料致密程度 将电解液比例降至5% 降低电池热失控风险并提升本征安全性 [2] - 上汽集团零部件子公司华域汽车以2.06亿元人民币收购上汽清陶49%股权 股东身份从整车厂转变为零部件供应商 [2] 上汽清陶股权结构与战略定位 - 股权结构调整有助于明确固态电池零部件属性 是推动电池供应链中性化的关键一步 [3] - 由零部件公司持股使上汽清陶在拓展外部客户时处于更有利地位 避免潜在客户因上汽系身份产生顾虑 [3] - 清陶能源为南京依维柯和北汽福田旗下商用车供应半固态电池 正不断扩大客户结构 [3] 上汽集团对清陶能源的投资与技术布局 - 上汽集团及旗下产业投资基金累计向清陶能源投资超过29亿元人民币 间接持有约15.29%股权 为第一大产业投资人 [3] - 清陶能源计划2025年底建成首条全固态电池生产线 一期规划产能0.5GWh 技术路线从半固态向全固态推进 [3] - 清陶能源与上海先惠技术签署全面合作协议 组建联合研发团队开发固态电池先进生产工艺与核心装备 缩短技术研发到市场应用周期 [3] 清陶能源产业链延伸与市场拓展 - 清陶能源向上游原材料和下游储能市场两端延伸 内蒙古乌海年产5万吨固态电池专用材料项目已进入试生产阶段 [4] - 在乌海中标大型储能电站项目 合同金额4.4亿元人民币 折合单位成本约0.55元/Wh 显示储能市场竞争力 [4] 电池材料与技术发展 - 锂电池负极材料包括石墨和硅碳 钠电负极材料包括硬碳和软碳 气体扩散层使用碳纸 [10] - 锂电导电剂使用炭黑、碳纳米管和石墨烯 催化剂载体使用活性炭 [11] - 液流电池使用电极碳毡材料为碳纤维 超级电容器使用电容炭材料来自生物质碳源和煤炭 [11]
国内已现“月销万辆”大圆柱车型
高工锂电· 2025-08-31 11:0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31.7%至164.19亿元人民币 [3] - 期内利润飙升80.4%达到7.53亿元人民币 [3] - 毛利率环比提升近2个百分点至17.5% [3] 核心技术产品 - 高功率磷酸铁锂R46大圆柱电池在混动市场实现首家量产 主要客户为吉利汽车和东风汽车 [4] - 800V 5C超快充电池独家供应小鹏汽车新款P7车型 实现12分钟内电量从10%充至80% [6] - 能量密度达310Wh/kg的高镍46大圆柱电芯已量产 供应头部eVTOL客户 [6] 客户合作与订单 - 吉利银河星耀8车型搭载8.5kWh大圆柱电池 5月上市当月销量达10187辆 6月8439辆 7月10100辆 [6] - 吉利银河A7低电量版本采用同款电池 8月初上市累计订单突破3万辆 [6] - 5C超充电池在纯电领域月销超2万台套 [7] - 四季度将为小鹏X9增程版供应5C铁锂超充增程电池 [7] - 5月与现代汽车签订30GWh供应合同 已进入大众、现代、丰田全球三大车企供应链 [7] 市场地位与战略 - 7月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25%创历史新高 [8] - 大圆柱电池通过低制造成本和高功率特性切入混动市场 奠定标准化产品快速扩张基础 [6] - 5C超快充技术应用门槛下探至20万元级别主流消费市场 树立产品差异化壁垒 [6] - 进入技术红利释放期 两大核心技术推动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 [8]
双登股份发布中期业绩,收入22.46亿元,同比增加26.21%
智通财经· 2025-08-31 10:50
财务业绩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集团收入22.46亿元 同比增长26.21% [1]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1.61亿元 每股基本盈利0.45元 [1] - 毛利3.36亿元 同比增长0.43% [1] 铅酸电池业务表现 - 铅酸电池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0% [1] - 增长主要归因于AIDC数据中心市场迅猛增长 [1] - 铅酸电池因高安全性成为国内AIDC数据中心备电主要产品 [1] AIDC数据中心市场机遇 - 智算需求促使云服务及通信厂商大力投入AIDC数据中心建设 [1] - 公司在AIDC数据中心市场具备产业链成熟和头部企业集中度优势 [1] - AIDC数据中心业务收入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巩固市场地位 [1] 技术研发与产品布局 - 锂电 钠电等新技术研发成果将逐步转化为生产力与经济效益 [2] - 新产品持续推出将丰富产品线 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 [2] - 新技术应用将提升市场竞争力与产品附加值 推动毛利率上升 [2]
技工强省这几年|王绪彪:高技能人才为新能源产业注入“硬核”动力
搜狐财经· 2025-08-31 01:38
核心观点 - 安徽省"技工强省"政策有效解决了新能源企业高速发展中的人才瓶颈 通过校企合作 技能培训和创新激励等多维度支持 助力企业构建高技能人才梯队并提升创新能力 [1][2][4][6][8] 人才储备与企业发展 - 人才储备与企业高速发展存在强相互关系 人才短缺成为产能扩张的主要痛点 [1] - 政府搭建的校企合作平台实现"订单班"模式 与安徽职业技术大学等院校共同开发课程和实训基地 使学员实习后快速上岗 缓解产线扩张压力 [4] 技能人才结构优化 - 政策推动技能等级认定和培训补贴 公司2024年组织超3000人参加"电池制造工"等级认定 通过率超70% 高技能人才占比提升使队伍结构从"橄榄型"转向"金字塔型" [4] - 企业通过技能津贴和职业发展双通道提升员工稳定性 实现核心技能人才"零流失" 保障工艺传承和项目连续性 [4] 政策支持与成本减轻 - 政府提供每人数百至数千元的培训补贴和税收优惠 减轻企业育才负担 支持加大投入 [5] - 企业自主制定11个电池制造工种评价标准 提升人岗匹配效率 [5] 创新能力提升 - 政策以技能竞赛和创新项目为导向 过去两年累计获得创新方法国赛奖项6项 省赛74项 [8] - "金种子"计划立项39个创新项目 部分成果转化产生经济效益超千万元 直接赋能降本增效 [8]
国轩高科营收利润双增,拟80亿加码电池产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30 13:59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193.94亿元 同比增长15.48% 第二季度营收103.38亿元 首次实现单季百亿收入[1] - 归母净利润3.67亿元 同比增长35.22% 扣非净利润7287.07万元 同比增长48.53%[1] - 经营现金流实现双增长[1] 产能扩张 - 拟在南京建设20GWh新型锂离子电池智造基地 在芜湖建设20GWh新能源电池基地[1] - 两基地投资总额各不超过40亿元 合计不超过80亿元[2] 业务构成 - 动力电池营收140.34亿元 同比增长19.94% 占比提升8.27个百分点[3] - 储能电池营收45.62亿元 同比增长5.14%[3] - 探索小动力电池领域 与庐江高新区签署项目合作协议 聚焦技术创新和市场培育[4] 市场地位 - 动力电池全球装机量市占率3.6% 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 国内市占率5.18% 排名第四[1][3] - 与第三名中创新航差距缩小至不足1.5个百分点 过去一年装车量占比增加1.62个百分点[1][3] - 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排名第七位[3] 研发进展 - 研发投入13.82亿元 同比增长13.34%[5] - 启动2GWh全固态电池量产线设计 实验线产能0.2GWh 良品率90%[1][5] - 规划12GWh准固态电池产线 G垣准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300Wh/kg 样车续航1000公里[1][5][6] - 准固态电池通过3mm钢针穿刺测试 采用自适应固固界面技术[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