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低空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数智低空 新向未来”敕勒川思客会在呼和浩特举办
内蒙古日报· 2025-08-08 14:44
呼和浩特低空经济发展规划 - 呼和浩特定位为全国首批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将打造北疆地区重要的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区和先行区[1] - 呼和浩特正在推进以低空经济、航空航天为代表的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建设,具备政策、空域、产业多重优势[3] - 呼和浩特出台《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呼和浩特市推动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设立10亿元产业发展基金[3] 产业布局与项目进展 - 呼和浩特申报70平方公里空域,编制完成《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低空经济发展规划及白塔机场片区更新发展空间规划》[5] - 呼和浩特打造航天经济开发区等产业先导区,建设全区首个低空经济产业园,引进37家低空经济企业[5] - 落地10家飞行器总装制造项目(如中翼低空、蜂巢航宇、天疆防务),全部投产后无人机年产能达5000台[5] 技术研发与合作 - 呼和浩特与中国航科院合作设立1个中心(内蒙古低空经济创新中心)、2个研究院、4个实验室,提供技术支持[7] - 支持建设低空经济创新研究院、电子频谱研究院、适航审定中心等机构,提供自主知识产权支撑和行业标准[9] - 中国移动内蒙古公司与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呼和浩特市航天经济开发区签署战略协议,与4家实验室签署合作备忘录[11] 产业链与场景拓展 - 全面布局飞行器整机、原材料与元器件领域,推动纵横蒙雁、天启通宇等项目落地[9] - 对接亿航智能、小鹏汇天和万丰奥威等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龙头企业,打造全产业链条[9] - 拓展农业植保、草原禁牧、应急处置、低空观光旅游等应用场景,探索构建"呼包鄂乌"核心圈低空飞行服务网[10] 联盟与区域合作 - "北疆航谷低空经济产业联盟"成立,由14家领军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发起,推动标准制定、技术攻关和市场拓展[11] - 联盟整合优势资源,构建低空经济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新格局,为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11]
深圳4区上榜千亿城区第一梯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10:40
城区经济发展总体态势 - 中国城区GDP从2020年45.2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57.2万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1% [1] - 千亿城区数量从2020年111个增至2024年171个 年均新增15个千亿城区 [1] - 千亿城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比重持续提升 驱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作用凸显 [4] 深圳城区经济表现 - 南山区以9500.97亿元GDP连续九年蝉联榜首 逼近万亿元大关 [1][8] - 福田区以5948.82亿元位列第二 龙岗区5901.27亿元和宝安区5300.43亿元分列三四位 [2] - 龙岗区2024年GDP增量达858.2亿元 仅次于南山区935亿元增量 [8] - 深圳共有6个区进入千亿城区榜单 龙华区和罗湖区分列第24和第29位 [1] 千亿城区梯队分布 - 第一梯队由深圳南山区、福田区、龙岗区、宝安区及广州天河区组成 [7] - 两千亿城区数量增至45个 GDP总和达14.7万亿元 占千亿城区总量46.8% [4] - 三千亿城区数量增至22个 杭州余杭区等7个城区首次突破3000亿元 [8] - 2024年新增16个千亿城区 包括沈阳浑南区、宁波奉化区等 GDP集中在1000-1123亿元 [7] 城区发展质量特征 - 南山区经济规模接近万亿 相当于全国城市GDP排名第30位的大连市 [8] - 深圳南山区和福田区在经济规模和经济密度方面位居全国前列 [8] - 宝安区和龙岗区平均经济密度达14.3亿元/平方公里 [8] - 新增千亿城区增速跨度从3%到9.7% 4个城区增速位于6%及以上 [7] 创新发展模式 - 龙岗区通过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等形成集群化发展模式 [11] - 市场化招商引入宁德时代、中广核新能源等项目 布局半导体和低空经济领域 [11] - 联合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等机构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 [11] - 宝安区培育722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在LED屏幕等领域获得全球市占率超50% [12] 产业升级路径 - 隆基绿能等企业牵头国际光伏标准制定 打破欧美专利围堵 [12] - 通过深港先进制造业合作区等平台对接国际规则 [12] - 城区发展呈现从技术追赶向原创引领跃迁的趋势 [11] - 主导产业与前沿科技双向赋能的模式逐渐成熟 [11]
深圳4区上榜千亿城区第一梯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10:14
城区经济发展概况 - 2020-2024年中国城区GDP从45.2万亿元增长至57.2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6.1% [1] - "千亿城区"数量从2020年111个增至2024年171个,年均新增15个 [1][3] - 2024年新增16个"千亿城区",新增成员GDP总量集中在1000亿-1123亿元,增速跨度3%-9.7% [7] 深圳城区经济表现 - 深圳南山区以9500.97亿元GDP连续九年蝉联榜首,逼近万亿规模 [1][8] - 深圳福田区GDP达5948.82亿元排名第二,龙岗区(5901.27亿元)、宝安区(5300.43亿元)分列三四位 [2][7] - 龙岗区2024年GDP增量达858.2亿元,仅次于南山区增量(935亿元) [9] - 深圳4个城区(南山、福田、龙岗、宝安)与广州天河区组成"千亿城区"第一梯队 [7] 城区经济梯队分布 - 45个"两千亿城区"GDP总和达14.7万亿元,占171个"千亿城区"总量的46.8% [4] - 第二梯队由17个GDP3000-5000亿元城区组成,杭州余杭区等7个城区首次突破3000亿元 [9] - 经济密度表现:南山规模最大,福田密度最高,宝安和龙岗平均密度达14.3亿元/平方公里 [8][9] 城区发展驱动因素 - 创新驱动:龙岗区通过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半导体技术商业化布局形成"龙岗样板" [12] - 产业升级:宝安区聚焦智能制造,培育722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LED屏幕等产品占据全球超50%市场份额 [13] - 标准制定:宝安区支持隆基绿能等企业牵头国际光伏标准制定,推动"以技术换规则" [13] 未来发展趋势 - 创新方向:城区将增强原创策源能力,形成颠覆性科技成果和全球创新网络节点 [12] - 产业融合:建议促进"科创+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强基固链 [13] - 开放合作:从外贸依赖转向规则主导,加速高附加值品牌整合与国际规则制定权争夺 [12]
在更高起点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金融时报· 2025-08-08 07:59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实施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5周年。李 春临表示,为进一步巩固和拓展试点成果,在已有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 着一茬干",支持深圳在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加大力 度,更好发挥深圳在全国一盘棋中的辐射带动作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意见》。 这是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举措,是2020年印发的《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的升级版,也是我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 的重要宣示。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 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6月12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李春临,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虎,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覃伟中,科技部副秘书长苗鸿介绍 《意见》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李春临表示,《意见》主要有四方面重要举措,一是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 强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二是推进金融、技术、数据等赋 ...
四川推出质量基础设施赋能重点产业建圈强链新举措
产业计量服务升级 - 升级改造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并新建椭偏仪计量能力 同步制定地方校准规范和团体标准 聚焦低空经济 光伏 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 [1] - 开展在线监测技术与校准方法研究及应用示范 推动实测法与核算法的数据比对 建立健全相关标准方法 针对高耗能行业碳排放监测需求 [1] 标准体系建设 - 推动人工智能 低空经济 新能源等重点产业企业参与标准制修订 鼓励主导制定先进团体标准 推荐技术专家加入国际国内标准化组织 [1] - 建立标准化培训和宣贯机制 在中医药 农业 钒钛等领域建立国家标准验证点和标准实施监测点 [1] 检验检测能力提升 - 开展检验检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行动 支持机构规范化 集约化 综合化发展 重点推进锂电材料 发电设备机械零部件等国家级和省级质检中心建设 [2] - 建设白酒监管技术 天然气质量控制等市场监管总局重点实验室 以及氢储运加注装备 玄武岩纤维等技术创新中心 [2] 认证认可服务拓展 - 加快绿色认证 碳足迹评价等新型服务供给 指导绿色建材认证机构和生产企业开展绿色建材产品认证 聚焦新能源 新材料等重点产业 [2] - 实施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 推进特色产业强企强链强县融合试点 [2] 数字化质量管理 - 推动数字化赋能企业全员 全要素 全周期 全数据质量管理 打造质量管理数字化关键应用场景 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效率和效益 [2] 质量基础设施服务创新 - 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中试服务 鼓励"一站式"服务向中试平台延伸 解决中试和小试阶段质量难题 [3] - 融合知识产权 登记注册等全要素服务资源 提供市场监管综合服务 加快川质通服务平台二期建设 [3] 企业质量竞争力培育 - 制定质量强省建设领军企业培育细则 加大质量创新金融政策扶持力度 实施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 [3] - 开展质量管理经验交流 引导链主企业申报天府质量奖 推动先进质量理念向产业链两端延伸 [3] 品牌建设与推广 - 推动"天府名品"重点培育项目建设 发布团体标准培育名录 并通过进超市 入会展 上平台扩大品牌影响力 [3] 跨部门质量协同 - 多部门开展质量基础设施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行动 选取重点产业领域推进质量联动提升项目 [4] - 整合省 市 县三级部门和企业力量 联合制定强链举措 解决计量 标准 认证认可 检验检测等质量共性问题 [4]
人工智能算力强 低空经济抢赛道
南方都市报· 2025-08-07 23:13
赛迪百强区榜单发布 - 2025年赛迪百强区榜单发布,评估标准包括经济实力、增长动力、内生支撑、区域能级和共享发展5个一级指标及23个二级指标,入选门槛为地区生产总值大于8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大于20亿元 [2][5] - 深圳市南山区、福田区、宝安区、龙岗区入选榜单十强,分别居第一、第二、第四、第五名,龙华区、罗湖区也入选百强区 [2][4] - 赛迪百强区评估未纳入北京、上海等直辖市的市辖区 [2][4] 南山区经济表现 - 南山区连续多年位列赛迪百强区榜首,2024年GDP达9500.97亿元,2025年上半年GDP为4980.06亿元,正在迈向"万亿GDP城区" [6] - 2024年南山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超50%,高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超60%,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近90%,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7.66% [6] - 南山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5500家,科创成为发展强大引擎,在无人机、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领域呈现"集群爆发"态势 [6] 福田区经济表现 - 福田区2024年GDP为5948.82亿元,2025年上半年GDP为2953.15亿元,同比增长7.9%,经济密度达75.63亿元/平方公里,全市第一 [7][8] - 福田区总部企业高度集聚,金融高地优势突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金融业增加值多年稳居深圳第一 [7] - 福田区加快打造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蜜湖新金融中心、环中心公园活力圈"三大新引擎",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成为第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8] 宝安区经济表现 - 宝安区2024年GDP为5300.43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2471亿元、占全市20.5%,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0505亿元,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8% [9] - 宝安区拥有7400多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着力打造"视半工备、海陆空网"产业新名片,包括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产业 [9] 龙岗区经济表现 - 龙岗区2024年GDP为5901.27亿元,坚持产业立区、制造业当家,巩固提升"IT+BT+低碳"三大主导产业优势 [10] - 龙岗区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4家,总量3612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1家,总量111家 [10] - 龙岗区成立全国首个聚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发展的政府直属机构,已集聚超过150家低空经济上下游企业 [10]
粤“三新”行业用电量飙升超三成
南方都市报· 2025-08-07 23:10
全社会用电量 - 2025年第一季度广东省全社会用电量达1870.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9% [2][10] - 用电负荷峰值飙至1.65亿千瓦,相当于7个三峡电站同时发电,成为全国首个用电负荷突破1.6亿千瓦的省份 [9] - 用电负荷与电量规模连续十年蝉联全国省级电网榜首 [9] 新产业发展 - "三新"行业(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2.9%,是全省平均增速的11倍 [2][10] - 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在2024年突破2200亿元,已构建"芯片—算法—终端—应用"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10] - 珠三角地区全链条竞争优势显著,高端企业集聚效应突出 [10] 高端制造业用电 - 机器人制造企业(以美的库卡为代表)2025年第一季度用电量同比增长9.8% [12] - 低空经济产业园(分布于广州、东莞、珠海、阳江等节点)用电量同比增长7.3% [12] - 高技术装备制造业用电量达371.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17% [12] 绿色能源建设 - 截至2025年7月,新能源总装机超7000万千瓦,全国第一,其中海上风电装机与核电装机双榜第一 [5][13] - 累计创建490家国家绿色工厂,数量领跑全国 [13]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参与绿电交易的经营主体数量达8.5万家,市场化交易电量近300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8% [13] - 2025年广东省绿电需求预计超120亿千瓦时 [13]
天津宁河区:解码“两山”转化新路径
中国发展网· 2025-08-07 22:41
中国发展网讯 李揽月 记者朱波报道 碧波万顷,苇海摇曳,鸥鸟翔集——走进天津市宁河区七里海湿地 自然保护区,宛若铺展的生态画卷。这片享有"京津绿肺"美誉的世界三大古海岸湿地之一、我国唯一的 古海岸与湿地同处一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处处焕发着盎然的生机。 "快看,又生了9头小麋鹿!"七里海湿地顾问于增会举着望远镜,欣喜地指向远方。他感慨道:"它们的 回归与繁衍,是湿地健康最好的'考官'。"如今,依托七里海这块"金字招牌",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 火,腰包越来越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大家心底最真切的认同。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近年来,宁河区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紧扣"生态立区"发 展方向,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将绿色生态"高颜值"转化为经济发展"高产值"。2023年 宁河区荣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24年成功摘得国际生态保护领域的大奖——联合国"生物多 样性魅力城市"和世界"自然城市"平台称号。 如今,宁河区正以蓬勃活力诉说着生态保护与发展的共赢故事…… 从增绿到增收,育生态农业"金招牌" "为啥五黑鸡蛋的平均售价比普通鸡蛋高出5倍?消费者看中的是我们这里的好生态。 ...
江苏立法推动低空经济场景落地与产业升级 苏州、无锡相关条例获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审查批准
上海证券报· 2025-08-07 18:28
低空经济政策法规进展 - 无锡和苏州两地通过低空经济促进法规 将于2024年10月1日实施 核心目标是推动场景落地与产业升级 [5] - 两地法规体例相同 强调安全保障为首要原则 设立统一低空飞行服务平台 与上级平台实现信息对接 [6] - 江苏省低空经济促进条例已列入立法预备项目 计划2025年提交审议 [7] - 法规明确规范后 企业表示发展依据更清晰 信心增强 [9] 低空经济融资与投资 - 2025上半年低空经济融资案例52起 同比增长48.6% 融资金额超17亿元 [4][8] - eVTOL、无人机系统、无人机反制等赛道受资本重点关注 [8] 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与产业发展 - 丁蜀通用机场已开展无人机培训、编队飞行表演、科研试飞等业务 并拓展六大服务板块 [8] - 无锡丁蜀低空经济产业园总投资7.7亿元 规划构建涵盖整机制造、零部件制造、新材料等全产业链体系 [8] - 载人飞行器发展方向尚未完全明确 法规完善度和技术成熟度仍需提升 实际运营仍受地形、高度及区域限制 [8] 低空经济发展挑战 - 行业仍处于政策驱动阶段 需统筹解决法规、技术和基建等核心问题 才能向市场驱动转变 [5] - 国家发改委强调安全为先的发展理念 要求建立安全监管体制机制 强化低空安全治理能力 [6]
吴世春:多数创业者,对融资都有两个误解
创业家· 2025-08-07 10:23
融资策略 - 企业不应在资金链断裂时才考虑融资 应在盈利阶段提前规划融资需求以支持长远目标[3][4][5] - 投资机构会评估企业历史资金使用效率和当前核心价值点 而非单纯回避资金链紧张的企业[6][7][8] - 资金无法解决系统性经营问题 企业需避免陷入信息茧房 应主动拓展行业人脉资源[9][10][11] 创业资源链接 - 创业者需重视行业人脉积累 关键人际链接可能转化为未来商业机会[12][13][14] - 梅花创投将组织100家企业进行线下产业游学 聚焦下沉市场创新与科技消费融合[15][22] - 活动包含产业链深度对接 认知提升课程及实战方法论分享 覆盖机器人 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24][33][36] 投资布局 - 梅花创投下半年计划投资不低于15亿元 重点关注硬科技与产业升级项目[17][18] - 投资案例覆盖智能制造(小牛电动) 商业航天(星移联信)等13家上市公司 管理基金规模超100亿[26][27][29] - 卫星通信领域企业已完成五轮融资 资金用于研发低轨卫星组网技术 构建天地一体化系统[29][37] 活动详情 - 3天行程包含产业考察 导师对话及项目路演 早鸟票价12800元含食宿[30][31][39] - 特邀商业航天专家分享卫星商业化路径 导师将解析科技创新破局策略[36][29] - 目标受众为机器人 AI+消费等领域的创业者 提供产业链关键卡位资源[22][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