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基础设施

搜索文档
巴蜀大地绘质卷 强链兴川谱新篇——四川深入推进质量强省建设纪实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9-12 07:41
四川省质量建设成果 - 连续两年在中央质量考核中获评A级 [1] - 发布质量强省领军企业培育名单45家 质量强市领军企业培育名单348家 质量强县领军企业名单660家 [1] - 组建质量技术创新联合体31个 解决质量堵点卡点问题223个 [1] - 54个产品获"天府名品"品牌标识授权 累计表彰天府质量奖56个 [1] - 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惠及企业近85万家次 为企业降低成本超4.6亿元 [1] 质量基础设施体系 - 建成"川质通"线上服务平台 集成18大类服务板块 [3] - 线下服务中心覆盖全省21个市州重点产业园区 [4] - 眉山"园易检"服务中心共享1320台检测设备 提供8400余个检测参数服务 [4] - 绵阳科技城服务中心解决智能机器人产业链61项质量技术难题 [4] - 建成国家质检中心33个 获得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2500余家 [4] - 主导制修订国际标准42项 国家行业标准310余项 [4] - 量传溯源体系覆盖率达95% [4] 企业质量提升措施 - 制定《质量强省领军企业培育细则》建立三级梯次培育清单 [5] - 成飞集团入选国家质量强国建设领军企业培育库 [5] - 五粮液等5家组织进入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建议名单 [5] - 出台制造业质量管理数字化实施指南 [6] - 培育全球"灯塔工厂"3家 "数字领航"企业3家 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5家 [6] - 推广"质量贷"产品累计发放贷款超200亿元 帮助650余家中小企业 [6] - 内江市"甜城质量贷"累计授信42.83亿元 发放贷款25.32亿元 [6] - 成都市金堂县发放"质量增信+"贷款160余笔 总金额11.27亿元 [6] 产业链质量建设 - 针对49个重点产业领域"一链一策"制定质量提升方案 [7] - 绘制质量图谱42份 形成质量问题清单277份 实施质量技术攻关项目104个 [7] - 1800余家企业 121家科研院所参与质量攻关 [7] - 印制电路板产业覆铜板本地配套率从不足2%提升至15.8% [7] - 钒钛产业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 航空海绵钛进入"领跑者"行列 [7] - 中小型燃机产业编制供应商能力评价团体标准 培训2600余人 [8] - 低空航空器产业聚集企业及科研机构200余家 产业规模全国领先 [9] - 氢能领域聚集企业及科研院所超100家 建成国家氢储运加注装备技术创新中心 [9] 县域质量发展 - 成都市新都区 泸州市江阳区纳入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强县创新试点 [10] - 7个县市区入选市场监管总局百城质量提升活动 [10] - 宜宾翠屏区投入4亿元质量强区资金 制定128项质量标准 [10] - 五粮液优质白酒年产量突破20万吨 [10] - 四川时代带动20余家企业攻关 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年产值突破500亿元 [10] - 德阳绵竹市白酒产值突破300亿元 增长15% [10] - 成都市温江区年度预算300余万元用于质量基础设施建设 [11] - 广元朝天区"朝天核桃"品牌价值达53.32亿元 [11] - 阿坝汶川县实施电解槽技改项目 年节约用电6300万千瓦时 节约成本4.2亿元 [11] 品牌建设成效 - 建成12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9个特色产业集群 [12] - 拥有299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12] - 培育建成40个"蜀里安逸"消费新场景 [12] - 入选中华老字号品牌57个 数量居中西部首位 [12] - 全省5A级景区18个 居全国第3位 [12] - 四川金象赛瑞化工通过民事诉讼获偿6.58亿元 刷新知识产权维权纪录 [13] - 举办2024世界动力电池大会 世界显示产业大会等系列推广活动 [13]
济南市市场监管局与济南高新区共建三大中心
齐鲁晚报网· 2025-08-28 03:26
合作协议签署 - 济南高新区管委会与济南市产品质量检验院、济南市计量检定测试院、济南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 [1] - 共同建设山东省激光加工设备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智能网联汽车精密加工与"双碳"计量测试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氢能产业储运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中心三大中心 [1] 质量基础设施作用 - 质量基础设施有机融合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要素 贯通产业发展全链条各环节 [3] - 质量基础设施是助力科技创新、提升生产效率、推动产业变革的关键支撑 [3] 三大中心建设目标 - 激光加工设备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致力于攻克高端装备检测难题 助力激光产业自主创新 [3] - 智能网联汽车精密加工与"双碳"计量测试协同创新中心聚焦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 推动绿色低碳技术攻关 [3] - 氢能产业储运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中心着眼能源安全核心领域 助力济南市抢占氢能产业发展制高点 [3] 战略意义 - 三大中心落地标志着济南市在服务国家战略、引领产业变革中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3] - 济南市市场监管局将以最高标准推进中心建设 以最实举措突破技术壁垒 以最优服务赋能企业创新 [3]
苏州印发2025行动方案:做优做强省级仪器仪表产业园
仪器信息网· 2025-08-18 03:58
仪器仪表产业发展 - 苏州市政府印发《"品质苏州"建设行动方案(2025年)》,重点推进仪器仪表产业发展与检验检测能力提升,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支撑 [3] - 实施计量筑基工程,推动仪器仪表产业发展,做优做强高新区省级仪器仪表产业园,支持昆山、苏州工业园区申报筹建省级仪器仪表产业园 [7][8] - 争取在全国率先开展产业计量融合创新试点,培育国家级和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重点推进国家纳米新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国家碳计量中心(江苏)筹建 [7] 检验检测认证领域 - 计划引进国际国内知名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推进吴中区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苏州工业园区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7] - 推动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长三角绿色生态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创新中心(吴江)等平台落地,加快江苏省集成电路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江苏省羊绒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建设 [7] - 开展产品碳标识认证全链条服务行动,目标推动20个以上产品获得碳标识认证,实施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提质增效工程,建成高水平站点5个以上 [7] 质量支撑与品牌引领 - 构建质量强企梯度培育体系,推动首席质量官人数突破6万人,新增3家检验级以上企业,覆盖2000家重点产业链企业开展质量提升 [8] - 持续推进"苏州制造"品牌认证,推出20个以上认证产品,探索"苏州优品"城市公共品牌评价机制,构建"时味苏州"农产品品牌体系 [12] - 推动1000家规上工业企业开展基础级智能工厂建设,200家以上规上企业开展先进智能工厂建设,培育一批国家卓越级、领航级智能工厂 [13] 技术赋能与标准引领 - 分层分级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力争创新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40%以上,培育认定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0家左右 [13] - 探索建立产业科技创新和标准化布局联动机制,在具身智能机器人等领域新建高能级标准化载体,推动苏州企业主导、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不少于5项,国家、行业标准不少于200项 [13] - 发挥中德标准化合作苏州创新中心、标准化创新综合体等载体作用,加强国际标准化交流合作 [13] 消费环境优化 - 开展促消费质量服务专项行动,新增5000家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商户,完善诚信计量体系,诚信计量自我承诺单位达10000家 [16] - 推进直播营销"一件事"全链条监管,严厉打击虚假宣传、虚假广告、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建立"一地一品牌"消费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年内消费维权服务站点达到500个 [16]
深圳累计研制国际标准3548项
深圳商报· 2025-08-09 21:44
质量基础设施建设进展 - 2024年深圳市新增国际国内标准化工作机构6家 参与制定国际标准414项 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270项 培育先进团体标准379项 [1] - 获批建设3家国家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新增检验检测机构95家 实施产业链质量强链项目8个 技术攻关项目20项 [1] - 国家电动汽车电池及充电系统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国家民用无人机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重大设施落户深圳 [1] 政策与规划支持 - 深圳市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质量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6)》 系统建设"20+8"产业质量基础设施体系 [2] - 上线"20+8"产业集群标准化需求对接平台 建立产业标准化需求信息共享研判机制 [2] 标准化领域成果 - 全国首发超充设施地方标准6项 布局低空经济标准18项 智能网联汽车6项地方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 [2] - 立项《科研算力共享技术规范》等9项人工智能地方标准 全市累计研制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8034项 国际标准3548项 [2] 计量与检测能力提升 - 首创计量验证、计量数据核查、诚信计量"三位一体"超充设施计量规则 新增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5项 累计建立计量标准器具1792项 [2] - 聚焦低空经济、电化学储能、超充、芯片等领域拓展检测能力 [3] 服务网络扩展 - 新增25家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 覆盖人工智能、网络通信、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 [3]
四川推出质量基础设施赋能重点产业建圈强链新举措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08 00:42
产业计量服务升级 - 升级改造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并新建椭偏仪计量能力 同步制定地方校准规范和团体标准 聚焦低空经济 光伏 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 [1] - 开展在线监测技术与校准方法研究及应用示范 推动实测法与核算法的数据比对 建立健全相关标准方法 针对高耗能行业碳排放监测需求 [1] 标准体系建设 - 推动人工智能 低空经济 新能源等重点产业企业参与标准制修订 鼓励主导制定先进团体标准 推荐技术专家加入国际国内标准化组织 [1] - 建立标准化培训和宣贯机制 在中医药 农业 钒钛等领域建立国家标准验证点和标准实施监测点 [1] 检验检测能力提升 - 开展检验检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行动 支持机构规范化 集约化 综合化发展 重点推进锂电材料 发电设备机械零部件等国家级和省级质检中心建设 [2] - 建设白酒监管技术 天然气质量控制等市场监管总局重点实验室 以及氢储运加注装备 玄武岩纤维等技术创新中心 [2] 认证认可服务拓展 - 加快绿色认证 碳足迹评价等新型服务供给 指导绿色建材认证机构和生产企业开展绿色建材产品认证 聚焦新能源 新材料等重点产业 [2] - 实施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 推进特色产业强企强链强县融合试点 [2] 数字化质量管理 - 推动数字化赋能企业全员 全要素 全周期 全数据质量管理 打造质量管理数字化关键应用场景 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效率和效益 [2] 质量基础设施服务创新 - 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中试服务 鼓励"一站式"服务向中试平台延伸 解决中试和小试阶段质量难题 [3] - 融合知识产权 登记注册等全要素服务资源 提供市场监管综合服务 加快川质通服务平台二期建设 [3] 企业质量竞争力培育 - 制定质量强省建设领军企业培育细则 加大质量创新金融政策扶持力度 实施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 [3] - 开展质量管理经验交流 引导链主企业申报天府质量奖 推动先进质量理念向产业链两端延伸 [3] 品牌建设与推广 - 推动"天府名品"重点培育项目建设 发布团体标准培育名录 并通过进超市 入会展 上平台扩大品牌影响力 [3] 跨部门质量协同 - 多部门开展质量基础设施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行动 选取重点产业领域推进质量联动提升项目 [4] - 整合省 市 县三级部门和企业力量 联合制定强链举措 解决计量 标准 认证认可 检验检测等质量共性问题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