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洋工程装备
icon
搜索文档
美参议院:特朗普竞选集会遭枪击源于安全疏漏;北约秘书长将访美;事关科创板!上交所发布;“杭州六小龙”两位创始人成香港特首智囊丨每经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3 21:49
贸易与金融数据发布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于7月14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将介绍上半年进出口情况 [3] - 国新办7月14日将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情况 [3] - 中国6月贸易数据即将公布 [3] 国际会议与外交 - 世界化学工程大会暨第21届亚太化工会议将于7月14日至18日召开 [3]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强调中俄关系的战略价值 [5] - 国防部回应日本炒作中国军机"异常接近"事件,指出日方抵近侦察是安全风险根源 [5] 科创板改革 - 32家未盈利企业被正式纳入科创成长层 [6] - 上交所发布《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5号——科创成长层》等配套业务规则 [6] - 科创成长层重点服务技术突破大、商业前景广但未盈利的科技型企业 [6] 公司动态 - 中国海油自主建造的24套2000米级超深水吸力锚启运巴西,展示深海装备技术实力 [13] - 吉林大学与中国一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关键技术 [14] - 优必选天工行者人形机器人已收获百台订单,预计全年交付超300台 [16] - 福达合金拟收购TOPCon电池银浆公司光达电子不低于51%股权 [17] - SpaceX将向xAI公司投资20亿美元,占其50亿美元融资的近一半 [19] 上市公司公告 - 兆龙互连定增计划获深交所审核通过 [20] - 达实智能预中标1.22亿元采购项目 [20] - *ST松发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5.8亿~7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20] - 中国神华6月煤炭销售量同比下降4.3% [20] - 罗博特科全资子公司签订1418万美元合同 [20] - 国金证券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预增140%~150% [20] - 长城证券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预增85%~95% [22] - 蔚蓝锂芯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预增79.29%~115.15% [22] - 澜起科技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预增85.50%~102.36% [22] - 利民股份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预增719.25%~782.27% [22] - 紫金矿业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4% [22]
浙江海洋大学贺义雄:浙江海洋经济差异化突围,需强化海洋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中国经营报· 2025-07-11 07:26
海洋经济总体发展 - 2024年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 [1] -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强调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重创新驱动和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1]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1] - 广东省、山东省、海南省等沿海省份积极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形成标杆样本 [1] 浙江省海洋经济现状 - 2024年浙江省海洋生产总值达12012.4亿元,同比增长6.5% [1] - 浙江省海洋生产总值在全国沿海省份中位居中游,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海洋新兴产业规模偏小、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2] - 与广东省、山东省相比,浙江省在海洋科技创新、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存在差距 [1] 浙江省海洋经济优势 - 政策支持与战略规划完善,出台一系列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3] - 产业基础雄厚,涵盖油气全产业链、临港装备、港航物流、海洋渔业、滨海文旅、海洋数字经济等多个领域 [3] - 海洋交通运输和船舶制造具有显著优势 [3] - 开放合作水平高,与多国建立广泛合作关系,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 [4] - 注重区域协同发展,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优化资源配置 [4] 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建议 - 统筹资源、资本、技术、制度、数据等要素,实现高效配置 [4] - 强化海洋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优化产业布局,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 [5] - 加强海洋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海洋信息化水平 [5] - 依托宁波舟山港优势,发挥数字化条件,搭建专业平台,结合航运、金融、贸易、物流资源 [6] - 聚焦海洋电子信息、新能源、工程装备、新材料、绿色渔业等高科技产业 [7] - 加强海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环境建设,深化科研机构、高校与龙头企业合作 [7] - 推动海洋科技国际交流合作,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培育创新型涉海企业 [8]
“滴灌”海洋新质生产力 国内首场蓝色信贷投融资路演在沪举办
新华财经· 2025-07-02 05:05
活动概况 - 国内首场蓝色信贷及海洋能装备投融资路演活动在上海举办 由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和深交所联合主办 [1] - 11家企业和科研团队参与路演 覆盖海洋工程装备 海洋信息服务 海洋能开发利用 海洋渔业发展等多个关键领域 [1] - 总融资需求近100亿元 面向深交所创新创业投融资服务平台的近1万家投资机构和约3万名专业投资人 [1] 项目亮点 - 涉及海上风电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南极磷虾加工船与产业园 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建设等项目 [2] - 展示项目包括舰船特种电力推进系统 深海动力及执行装备产业化 海岸带综合管理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等 [2] - 聚焦"蓝色"与"新能" 包括百兆瓦潮流能并网发电 波浪能供电原位观测平台等海洋能装备产业化项目 [2] 参与机构 - 上海市海洋局作为主要承办方 组织上海优秀涉海中小企业及科研团队参与路演 [2] - 搭建与深交所及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高效对接平台 [3] - 国家电投 三峡集团 南方电网 中国铁建等央企参与活动 [3] 活动影响 - 吸引沿海各省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 海洋产业界和金融投资界代表线上线下约500人次参加 [3] -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和中国工商银行专家进行专业分享 促进企业与金融机构深度理解与互信 [3] - 标志着金融资源向海洋可持续发展和新兴能源技术领域精准"滴灌" [2] 上海海洋经济举措 - 上海扎实做好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工作 开展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统计监测试点 [5] - 举办首届上海现代海洋城市发展论坛 组建上海市现代海洋城市智库和高校联盟 [5] - 支持张江科学城举办"AI赋能海洋"高端学术论坛 促进人工智能与海洋科技深度融合 [5]
打造合作新窗口 “链”接东盟大市场
广西日报· 2025-07-01 02:50
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发展概况 - 截至2025年5月底,广西沿边临港产业园区承接150家企业155个跨区域跨境产业链项目,总投资超2000亿元 [1] - 园区通过落地加工、新兴产业和共建模式三大方向推动发展,形成跨境产业链供应链 [1][4][6] 落地加工产业 - 东兴市落地加工企业从2015年6家增长至64家,覆盖海产品、农产品、中药材加工等领域,2024年新增11家企业,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5.9% [2] - 广西金姑坚果产业利用越南腰果原料加工零食销往国内市场,中越泰国际食品将荔浦芋制成零食出口越南并获市场热销 [2] - 防城港建设东盟中药材香料智慧产业园,整合149万亩种植基地,打造研发、加工、贸易全产业链平台 [3] 新兴产业布局 - 中科阿尔法在凭祥产业园生产手机充电器等电子产品,预计2024年产值达5000万元,瞄准东盟4万亿美元GDP市场 [4] - 北海铁山港海洋能源装备基地和崇左片区铆焊制造项目推动海工装备及精密制造产业,强化与东盟产业链合作 [5] - 广西聚焦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通过园区载体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等地产业转移 [4][5] 园区改革与共建模式 - 推行"一强化、两剥离"改革,实施岗位聘任制和竞聘上岗,提升招商引资效率 [6] - 创新"2+N""3+N"共建模式,引入中交集团、中国电子等央企及民企合作,已落地项目超90个,总投资2300亿元 [6][7] - 百色产业园与长三角共建先进制造产业园,北海铁山东港产业园联合民企打造光伏产业集群 [6] 区位与政策优势 - 东兴口岸通关效率支撑企业稳定获取越南原材料,凭祥等园区成为连接中国与东盟的加工贸易枢纽 [1][2] - 广西设立上海、深圳产业合作中心,1-5月签约47个项目,投资总额超500亿元,加速产业资源对接 [5]
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示范了什么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27 02:42
科技创新 - 全球首个海上风电无淡化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装备海试成功,连续稳定运行超过240小时,制氢纯度达99.99% [4] - 亚洲首艘圆筒形海上油气加工厂"海葵一号"和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二号"投用,标志中国超大型油气装备自主建设能力达世界先进水平 [4] - 鳍源科技消费级水下机器人FI-FISHP3自2018年初上市以来获数千万订单,持续领跑全球市场 [4] - 潜行创新在东盟市场销售额过去3年增长率分别达25%、30%和35%,与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国企业建立合作意向 [4] - 深圳建成国家级涉海创新载体平台5个,省市级重点实验室16个、工程实验室18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3个,集聚370余个涉海科研团队 [4] - 2024年在海洋电子信息、海洋工程装备、海洋能源等领域支持实施50余个专项资金项目 [4] 科研平台与创新主体 - 深圳海洋大学、深海科考中心、海洋博物馆一期工程生活区主体结构完成95%、科教区地基基础基本完成 [5] - 中国海洋大学建立深圳研究院,推动建设海洋信息领域高水平实验室 [5] - 全市涉海创新载体达75个,国家级/省级创新载体26个,涵盖海洋电子信息、海洋工程装备等重点领域 [5] - 全市高校设立18个海洋领域研发平台,深圳大学成立海洋信息系统研究中心 [5] -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实现海洋技术与工程项目自主招生并在中国科学院深海所建成联合培养基地 [5] - 南方科技大学自主设置"海洋地球物理学"二级学科获批,海洋高等研究院面向全球招募人才 [5] 高端装备产业 - 全市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与海洋船舶工业企业合计269家,2024年增加值预计达240亿元 [8] - 孖洲岛基地2024年修船产值25.9亿元,完成船舶维修改装242艘,位居全国第二 [8] - 水下机器人专利数量位居全国城市第一,绿色智能海洋装备重点企业市场占有率超5成 [8] - 招商局工业集团在西太平洋完成6000米级采矿车原位海试,最大作业水深5566.7米 [8] 海洋能源产业 - 南海东部油田连续3年实现2000万吨以上高效稳产,全市海洋油气业2024年增加值预计超600亿元 [8] - 建成3座LNG接收站,设计接收能力1640万吨,位居全国第二 [8] - 2024年深圳港LNG接卸总量达1350万吨,位居全国第一 [8] - 红海湾海上风电项目完成项目核准批复 [8] 海洋电子信息产业 - 全市海洋信息服务企业51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3家 [9] - 累计建设覆盖海域5G基站867个,有效信号覆盖可延伸至25千米范围 [9] - 培育出朗诚科技、碧兴物联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9]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 - 全市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企业7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5家 [9] - 建成1个省级、9个市级海洋生物医药创新载体 [9] - 拥有HW130注射液等3款在研海洋创新药 [9] 港口与航运 - 2024年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达3339万标箱,同比增长超11%,稳居全球第四 [12] - 组合港、内陆港总数增至62个,通关效率提升60%,节省货主报关成本约30% [12] - "渝深图定班列"实现成渝货物2天至盐田、3天抵香港 [12] 清洁能源与绿色港口 - 2024年深圳港LNG吞吐量为1336万吨,连续4年稳居全国第一 [13] - 盐田港全年LNG加注量达30万立方米,2025年一季度加注量超17万立方米、同比增长近3倍 [13] - 建成61套岸电设施,覆盖86个泊位,覆盖率达80% [13] - 建成启用全球首座港内底盘式拖车换电站 [13] 船舶租赁与法律服务 - 深圳船舶租赁产业规模达全国前三、华南地区首位 [13] - 累计落地39单船舶租赁业务,租赁资产达160.3亿元 [13] - 深圳国际仲裁院海事仲裁中心2024年受理海事案件165宗,同比增加50% [14] 海洋旅游 - 海洋旅游业生产总值约占全市海洋产业生产总值的1/5 [15] - 2024年邮轮旅客吞吐量达8.9万人次,邮轮运营36航次,位列全国第四 [15] - 西涌成为我国首个、亚洲第二个国际暗夜社区 [15]
海洋生产总值超2万亿元,面朝大海的广东何以破浪前行?
南方都市报· 2025-06-26 07:36
海洋经济总量与结构 - 2024年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达20022.5亿元,连续30年居全国首位,同比名义增长5.4%,占地区生产总值14.1%,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19.0% [3] - 海洋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4∶31.0∶65.6,第三产业增加值13137.8亿元,增速6.2%,占比最高 [6]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411.3亿元,同比增长8.3%,占海洋产业增加值比重提升至5.6% [13] 涉海市场主体与国际化 - 全省涉海"四上企业"数量达6477家,存量涉海高新技术企业804家(不含深圳),2024年新认定257家 [6] - 涉海专精特新企业593家,涉海"小巨人"企业203家 [6] - 2024年广东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3.46万亿元,同比增长9.4%,占进出口总值近四成 [9] - 全省港口与国际港口缔结友好港97对,其中与"一带一路"国家港口52对 [9] 海洋科技创新与产业带动 - 2018年以来累计安排近2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海洋六大产业领域315个项目,攻克超280项关键技术 [11] - 专项带动配套研究投资17亿元,产业产值252亿元,就业12.7万人 [11] - 2024年海洋领域专利公开数17598项,同比增长9.0% [13] - 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珠海)、国家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大湾区)等"国字号"平台加快建设 [16] 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 - 累计整治修复海岸线超200千米,修复滨海湿地超5600公顷 [16] - 累计完成红树林营造超3200公顷,修复现有红树林2300公顷 [16] - 2024年全省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90.6%,连续5年保持90%左右 [18]
神开股份拟定增募资不超2.2亿元 用于并购蓝海智信51%股权等项目
证券时报网· 2025-06-22 02:59
定向增发计划 - 公司拟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2亿元 用于高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项目 并购蓝海智信51%股权及补充流动资金 [1] - 高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项目投资总额1.1亿元 计划建设期1.5年 拟于上海市闵行区公司现有厂区打造集研发测试 智能制造 维护修理于一体的海洋工程装备标杆产线 [1] - 项目重点突破水下生产系统 智能化井口装备 超高压井控装备 智能控制系统和精细控压钻井系统等"卡脖子"技术 填补国内高端深海油气装备空白 [1] 高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项目 - 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400套海上成套井口设备 超高压成套井控设备 智能控制系统和精细控压钻井系统的产能 产品性能对标国际先进水平 [1] - 项目达产年可实现营业收入2.42亿元 净利润2048.39万元 毛利率为30.88% 净利率为8.45% [1] - 预计税后内部收益率为19.80% 税后静态投资回收期为6.53年 [1] 蓝海智信并购项目 - 公司计划以6000万元收购刘冠德 马光春 高祝军共3名交易对手合计持有的蓝海智信51%股权 [2] - 蓝海智信是国内油气行业智能钻井技术的标杆企业 主营业务包括井场数据采集传输系统 水平井地质导向建模软件 钻井优化软件系统 地质工程一体化云平台 [2] - PilotGS领航员地质导向软件使用单位30余家 活跃许可数1000+ 累计应用井次3000+ 实现钻遇率90%以上 [2] 并购协同效应 - 蓝海智信2024年实现净利润超千万元 未来三年承诺实现净利润累计不低于5400万元 [3] - 蓝海智信与公司现有主业协同效应显著 技术互补性强 将形成"硬件+软件+服务"的闭环生态 [3] - 并购将加速抢占智能化油气装备及服务市场 为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3]
世界海洋日丨记者探访:经略海洋 有哪些创新性“打开方式”?
央广网· 2025-06-08 05:52
海洋经济发展 - 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十万亿元,对国民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显著增强[1] - 海南省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增速达10.4%,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4.1%,位居全国前列[12] - 海南省管辖约200万平方公里海域,重点培育海上风电、深海油气矿产资源开发、海洋装备智能制造等特色产业集群[12] 盐碱地农业创新 - 海口市在含盐量1%-2%的重度盐碱地规模化种植盐角草(海虫草),该作物可耐受6.5%盐度并实现全海水灌溉[1][2] - 海虫草每亩种植端总收入约5万元,具有有机蔬菜、药用价值,形成"鱼草共生"生态模式[2] - 该模式实现"三不争":不争淡水、不争农田、不争粮地,同时促进近岸生态修复[2] 海洋工程材料突破 - 热带海洋工程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研发长寿命材料,解决深远海装备腐蚀问题(三亚钢材腐蚀速度达青岛3-4倍)[6] - 实验室聚焦特种视窗玻璃、岛礁材料等基础研究,填补全球热带海洋工程材料专项研究空白[6] - 全球每年因材料腐蚀损失达数千亿美元,该实验室成果将支撑深海装备寿命延长需求[6] 红树林生态经济 -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面积全国最大,鸟类种类从185种增至230种,发现白边侧足海天牛等指示物种[8][9] - 保护区实行分区管理(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通过生态旅游和科普活动平衡保护与发展[9] - 历史养殖污染区域通过生态修复实现环境改善,形成生物多样性提升的良性循环[8] 海洋新兴产业布局 - 海南省推动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制造等新兴产业增加值跨越式增长[12] - 加快构建深海全空间无人智能体系,提升现代海洋服务业能级[12] - 海洋经济成为海南自贸港现代化产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目标再造"海上海南"[12]
2025年世界海洋日广东主场活动在深举办 粤海洋生产总值连续30年全国居首
深圳商报· 2025-06-06 18:15
活动概况 - 2025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广东主场活动在深圳人才公园举行,主题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口号为"世界湾区领航蓝海" [1] - 活动由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省海洋局)和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围绕全球视野、科技赋能、中国故事展现广东建设海洋强省和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成效 [1] - 活动包括专题新闻发布会、代表分享交流和海洋科技成果展 [1][2] 海洋经济数据 - 2024年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0万亿元,总量连续30年居全国首位 [1] - 海洋经济占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4.1%,对全省地区经济名义增长贡献率为27.3%,拉动地区经济名义增长0.7个百分点 [1] - 活动发布了《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5)》和《2025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指数》 [1] 科技成果展示 - 海洋科技成果展集中呈现近30项广东海洋经济新质发展成果 [2] - 展品包括我国首艘高端湾区游轮"大湾区一号"模型、国内唯一全国产的HYPOS®北斗导航定位一体机系统、全球首款智能全向抗流水下机器人潜鲛X100 [2] - 重点展示广东在海上风电、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电子信息、天然气水合物、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公共服务六大产业的技术突破 [2] 分会场活动 - 深圳国际仲裁院海事仲裁中心举办海事专业研讨会,汇聚境内外知名海事海商行业及法律专家 [3] - 南山区开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进校园活动,向青少年传递保护理念 [3] - 深圳市2025年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全国放鱼日)启动仪式在深圳南澳渔港举行,联合香港在深港交界海域共同举办 [3] - 深圳国际邮轮母港开展海洋研学基地暑期海洋研学及南海科考产品发布活动 [3]
连续30年居全国首位!广东海洋生产总值率先破2万亿元
南方都市报· 2025-06-06 12:04
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概况 - 2024年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总量连续30年居全国首位,比上年名义增长5.4% [1][3] - 海洋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4.1%,对全省地区经济名义增长贡献率为27.3%,拉动地区经济名义增长0.7个百分点 [1][3] - 广东聚焦打造"海上新广东",通过"向海"、"耕海"、"下海"、"亲海"、"护海"五大策略推动海洋经济发展 [3] 海洋产业结构与企业发展 - 2024年广东海洋三次产业持续增长:第一产业增加值682.1亿元(+3.8%),第二产业增加值6202.6亿元(+3.8%),第三产业增加值13137.8亿元(+6.2%) [5] - 海洋制造业增加值5012.4亿元(+4.9%),海洋产业增加值7395.1亿元(+7.4%),拉动海洋经济名义增长2.7个百分点 [5] - 截至2024年底,涉海"四上企业"数量达6477家(+5.0%),新认定涉海高新技术企业257家,存量涉海高新技术企业804家,涉海专精特新企业593家,涉海"小巨人"企业203家 [5] 海洋科技创新成果 - 广东海洋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建设了一批"国字号"科研平台 [6] - 海洋科技成果展展出近30项成果,包括"大湾区一号"游轮模型、HYPOS®北斗导航定位一体机系统、潜鲛X100水下机器人等 [6] - 重点展示领域涵盖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公共服务等技术突破 [6] 海洋主题活动与公众参与 - 深圳推出系列海洋日主题活动:海洋科普大篷车巡展(6月6-8日)、海洋主题灯光秀(6月13-14日及20-21日)、地标建筑主题亮灯打卡(6月6-8日)、执法船开放日等 [8] - 活动设置四大主题科普展区,通过互动项目提升公众海洋意识 [6][8] 海洋事业发展规划 - 广东将持续深化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完善海洋生态保护机制,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10] - 加快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进程,助力广东海洋强省建设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