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先进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IASP2025年世界大会昌平活动举办
北京商报· 2025-09-19 00:44
4-8 T I P C 据悉,IASP是全球唯一一个以科技园区为主要会员的协会,在80个国家拥有300余家会员,每年举办一次世界大会。2023年9月,中关村昌平园管委会与市 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共同出访卢森堡,代表北京市争取到了IASP2025年世界大会的举办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首次突破了IASP世界大会议程框架,总时长增加至5天,并在拟定的议程中增加了昌平园对接活动版块;打破了固有会议组织模式,除 主会场外,首次在我区设置分会场。 作为首都重点发展的平原新城,昌平区始终锚定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核心承载区的战略定位,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系统思维推动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了医药健康、先进能源、先进制造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前瞻性布局合成生 物、机器人等未来产业赛道。近年来,全区经济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质效双升的良好态势,今年上半年GDP实现了7.1%的高增长,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 投资等主要指标持续领跑全市。 北京商报讯(记者 张茜琦)9月17日,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以下简称IASP)2025年世界大会昌平活动在昌平区举办。本次活动以"追求卓 ...
科技部将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
北京商报· 2025-09-18 16:34
科技创新成就 - "灯塔工厂"数量全球第一 占比超40% 累计79座[3][4] - 5G基站建成约460万个 技术和用户数全球领先[3]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 累计销售突破4000万辆[5] - 光伏风电新增装机连续4年超过1亿千瓦[5] -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50万家[1] 前沿技术突破 - 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达国际先进水平 部分模型准确率突破95% 打造百余个标杆应用场景[5] - 人形机器人实现整机技术突破 多模态感知等关键技术取得进展 在汽车制造等领域加速落地[5] - 脑机接口技术帮助截瘫患者站立行走 盲人恢复光感[5] - 国产脑起搏器实现全面商用 在8个国家400家医院开展植入 临床帮助3万名帕金森病患者[5] - 超大直径盾构机突破单月掘进542米新纪录 实现无扰动施工[3] - 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 最大钻深达1.1万米[3] 未来发展规划 - 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 布局新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1][6] - 加快建设概念验证和中试平台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已建立89个[7] -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大规模应用[6] - 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 培养一流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6] -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联动[6] - 建设开放创新生态 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6]
见证历史,中国“灯塔工厂”全球霸榜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8 13:57
研发投入与基础研究 - 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 较2020年增长48% [1] - 研发投入强度达2.68% 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 [1] - 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 [1] - 基础研究经费达2497亿元 较2020年增长超70% [1] - 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等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成果 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和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全球第一 [1] 高端装备与先进制造 - 超大直径盾构机"京华号"实现单月掘进542米新纪录 实现无扰动施工 [4] - 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最大钻深达11000米 [4] - 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赋能智能制造 "灯塔工厂"数量全球占比超40% [4] - 大型露天矿机器人运输装卸系统实现3000台级规模化应用 [4] 信息技术与新能源产业 - 建成约460万个5G基站 技术和用户数全球领先 [6] - 光伏晶硅电池效率持续打破世界纪录 光伏风电新增装机连续4年超1亿千瓦 [6] - 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突破4000万辆 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 [6] 人工智能与脑机接口 - 多个通用大模型达国际先进水平 部分模型准确率突破95% [6] - 打造百余个标杆应用场景 [6] - 人形机器人实现多模态感知等关键技术突破 在汽车制造、物流搬运等领域加速落地 [6] - 脑机接口帮助截瘫患者站立行走 国产脑起搏器在8个国家400家医院应用 累计帮助3万名帕金森患者 [3][6] 农业科技与装备 - 分子设计育种技术育成小麦、玉米等重大品种 实现抗病抗旱与丰产性协同提升 [8] - 创新梯田水稻、丘陵玉米等智能装备 研制大马力动力换档拖拉机填补国内高端装备空白 [8] 交通装备与基础设施 - CR450动车组运营时速达400公里 [9] - C919累计获得国内外订单超1000架 [9] - 川藏铁路开创极端复杂环境下的建造技术体系 [9] 医疗健康创新 - 全球首款5.0T全身扫查磁共振装备大幅降低检查成本 [10] - 全球首个实体瘤双抗药物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10]
去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8 13:56
研发投入与基础研究 - 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 较2020年增长48% [1] - 研发投入强度达2.68% 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 [1] - 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 [1] - 2024年基础研究经费达2497亿元 较2020年增长超70% [1] - 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性成果 [1] - 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和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世界第一 [1]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加快高端装备、先进制造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 [2] - 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2] - 京华号16.07米超大直径盾构机突破单月掘进542米新纪录 [2] - 自主设计建造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最大钻深可达11000米 [2] - 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技术赋能传统制造 [2] - 灯塔工厂数量全球第一且占比超40% [2] - 大型露天矿机器人运输装卸系统实现3000台级规模化应用 [2] 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 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 [3] - 建成约460万个5G基站且技术和用户数全球领先 [3] - 持续打破光伏晶硅电池效率世界纪录 [3] - 光伏、风电新增装机连续4年超1亿千瓦 [3] - 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突破4000万辆 [3]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 [3] 未来产业布局 - 超前布局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 [3] - 多个通用大模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且部分准确率突破95% [3] - 打造百余个标杆应用场景 [3] - 人形机器人整机技术突破并加速落地应用 [3] - 脑机接口帮助截瘫患者站立行走且盲人恢复光感 [3] - 国产脑起搏器在8个国家400家医院开展植入 [3] 环境治理与交通发展 -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平均浓度下降18% [5] - CR450动车组运营时速达400公里 [6] - C919累计获得国内外订单超1000架 [6] 医疗健康创新 - 研发全球首款5.0T全身扫查磁共振医疗装备 [7] - 研发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实体瘤双抗药物 [7] - 新药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为宫颈癌患者提供新治疗方案 [7]
我国已建成约460万个5G基站,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
中国新闻网· 2025-09-18 08:26
中新网9月18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8日下午举行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科 技部部长阴和俊在会上介绍,我国已建成约460万个5G基站,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 一。 阴和俊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持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应用,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 发展,在以下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我国加快高端装备、先进制造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 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实现提质增效。在高端装备领域,"京华号"16.07米超大直径盾构机,不仅 突破了单月掘进542米的新纪录,更实现了对地面建筑的无扰动,目前已在工程中成功应用;我国自主 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钻采系统国际领先,最大钻深可达11000米。在先进制 造领域,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技术,赋能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迈进,我国"灯塔工厂"数量全球第 一,占比超40%;成功研制出国际领先的大型露天矿机器人运输装卸系统,实现单个矿山百台级、总量 达3000台级规模化应用,为全球矿业智能化升级提供了"中国方案"。 二是助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我国持续深化科技和产业融合 ...
广西推动中国—东盟产业链供应链加速融合共进
新华社· 2025-09-17 14:30
中国—东盟产业链供应链融合进展 - 中国对东盟进出口额前8个月达4.93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9.7% [1] - 广西凭祥友谊关口岸成为东盟水果加工枢纽 大量东盟水果在此加工成果脯等产品发往全国 [1] - 广西构建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 建设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及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 [1] 广西产业园区建设与招商引资 - 钦州建成面向东盟的千亿级石化产业园区 防城港经开区产值超2000亿元 [2] - 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签约51个项目 落地40个 吸引东盟6国16家企业入驻 [2] - 广西通过产业布局图引进比亚迪等200多家龙头企业 [2] 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发展 - 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发送集装箱量突破100万标箱 同比增长72.5% [2] - 北部湾港开通80余条内外贸集装箱航线 广西拥有13条中越国际道路货运线路 [3] - 广西开通7条国际货运航线通达东盟及南亚 开行5条中越"点对点"直达货运线路 [3] 跨境运输基础设施升级 - 广西推进平陆运河 防城港30万吨级进港航道等重大项目 [3] - 持续扩大海铁联运班列规模 加密中越班列和外贸航线 [3] - 深化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的跨境运输合作 [3] 产业链协同发展模式 - 形成"东部研发设计+广西制造+东盟市场"的跨区域产业链 [4] - 构建"东盟原材料+广西制造+全球市场"的跨境供应链 [4] - 广西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 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4]
产业升级下一局:不拼故事,改拼「精耕」|36氪2025产业未来大会金句集锦
36氪· 2025-09-17 13:35
会上,36氪合伙人、副总裁李政分享了其对行业的前瞻观察:今年一级市场募资端和投资端呈现同比双升态势,投资方向也逐步 转向符合国家战略导向的硬科技领域,从关注用户量、GMV到频繁地讨论起技术参数、良品率,创投市场已经从上一个"创新模 式"周期进入"硬核时代"。硬科技创业者除了需要在各自的技术领域上深耕,他们也需要产业资本多维度的赋能,更需要社会共同 搭建起一个适合创新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而这也是产业资本的未来方向。 此外,参与本次大会的国资与财务基金掌舵人、明星创业公司及产业龙头创始人们分别带来了最前沿的理论洞察、最敏锐的资本 洞察、最真实的产业需求以及最鲜活的实战经验。一句点睛,或许就得以窥见未来一隅。让我们回顾大会嘉宾的精彩洞见—— 此刻,我们正站在产业逻辑被彻底重塑的时代转折点。 2025 产业未来大会 中国·厦门 | 9.10-9.11 9月10日,由36氪主办的2025年36氪产业未来大会在中国厦门盛大启幕。本次大会重磅携手商务部主办的"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 会",以"精耕时代,潮涌嘉禾"为核心主题,倾力打造一场兼具国家高度、产业深度与市场热度的高规格、高价值、高影响力产业 盛典。大会紧密锚定国家战略 ...
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技能人才支撑——“十四五”期间我国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新华社· 2025-09-17 08:24
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十四五"期间,我 国技能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总量不断扩大、结构持续优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目前,我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们活跃在千行百 业,用精湛技艺攻克技术难题,以创新实践推动产业升级,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技能人才支撑。 为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我国推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建立与之匹配的使用、晋升、 待遇机制,技能人才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进一步提升。同时,大力推行用人单位自主评价和社会化评 价,"十四五"期间,累计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4400多万人次,评聘特级技师、首席技师6000多人次。 让技能人才"劳有所得"、更有奔头,有关部门还出台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加大国有企业技能人才薪 酬分配激励等文件,指导企业将工资分配向技能人才倾斜,实现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 技能培训不断加强 把培训建在产业链上!在广东,170条产教评技能生态链覆盖先进制造、现代服务、数字技能等领域, 带动超800家企业培养技能劳动者约13万人次、开展技能评价约11万人次。 "通过培训可以快 ...
北京:拟融资总额超70亿元,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平原新城
中国青年报· 2025-09-17 03:23
项目投资与融资 - 北京市昌平区推出74个重点领域优质项目 涉及总投资5135亿元 融资需求708亿元 [1] - 现场签约金额达25亿元 包括京国瑞股权投资与松延动力 未来科学城产业基金与易加三维 昌平产业发展基金与中科先行医疗等合作 [2] - 安达生物药物开发 小鸟科技 华清钙钛矿光伏技术等企业进行融资推介 [2] 区域经济发展 - 昌平区作为"平原新城创投行"首站 "十四五"以来GDP年均增速62% 2023年上半年增速71%位居北京市前列 [1] - 平原新城涵盖顺义 大兴 亦庄 昌平 房山五区 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的重要一环 [1] - 昌平区重点建设科技创新活力区和产教融合未来新城 聚焦生命谷 能源谷 沙河高教园等产业功能区 [1] 创新资源集聚 - 昌平区集聚88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210个工程技术中心 入驻41所高校 [2] - 清华南口国重基地等重大项目加速建设 集聚48万余名科研人员包括院士和海外高层次人才 [2] - 项目征集涵盖医药健康 先进制造 先进能源 未来产业等重点领域 [1]
校企协同科技创新伙伴行动在沈举行
辽宁日报· 2025-09-17 01:23
活动概况 - 第三届辽宁校企协同科技创新伙伴行动暨高校科技成果东北地区对接活动于9月16日在沈阳举行 合作交易额突破1亿元[1] - 活动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 辽宁省教育厅 沈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主题为开放 创新 融合 发展[1] - 活动内容包括高校科技成果超市体验 企业需求高校竞标 大学生创新创业市集等[1] 参与规模 - 活动汇聚全国90余所高校 300余名高校科研团队和技术经理人代表 500余家企业及科技服务机构参加[1] - 现场推介发布新一代信息技术 先进制造 新能源 生物制造 现代农业 智能文创六大领域高价值科技成果700余项[1] - 展示大学生创新创业作品300余件 组织近百位高校专业技术经理人现场推介成果并撮合交易[1] 合作成果 - 东北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吉林大学 沈阳理工大学 沈阳工程学院5所高校与东北华能 华润电力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2] - 落地转化9项重大科技成果 包括战略性金属材料及产品产业化项目 新能源消纳与深度脱碳项目[2] - 活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向奔赴 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