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搜索文档
甘肃宕昌:红色铸魂聚才智 赋能县域高质量发展
中国发展网· 2025-07-23 07:14
红色教育铸魂,厚植家国情怀 中国发展网讯 近日,甘肃宕昌县委组织部以"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为主题,精心组织 省市级领军人才、"组团式"帮扶人才、引进人才等各领域高层次人才代表,开展了一场集红色教育、一 线观摩、智汇座谈于一体的系列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与精准化互动,将红色基因转化为人才干事创业 的强劲动力,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汇聚智慧力量。 活动中,高层次人才们走进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红军长征一条街旧址等红色地标,重走长征路、参 观革命旧址,在情景剧《红古情》和《长征纪录片》的震撼中,聆听《哈达铺在长征史上的地位和作 用》专题思政课。"实景课堂+历史讲解+情感共鸣"的模式,让大家深刻感悟"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力 量,进一步坚定"把论文写在宕昌大地上"的使命担当,推动爱国奋斗精神真正入脑入心。 一线观摩聚力,锚定发展方向 从青年人才联络站、电商人才培育基地,到民生路美食街、老旧小区改造现场;从城关镇立界村文旅融 合项目,到新城子乡新坪村美丽乡村建设……人才代表们深入城乡一线,全方位调研县域人才培育、民 生保障、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发展实际。沉浸式的观摩研学,让大家真切触摸宕昌发展脉搏,精准找 到专业 ...
湖南靖州商贸物流“链”式增长密码:茯苓出山、竹品出海、电商通途
央视网· 2025-07-21 01:27
茯苓产业 - 靖州茯苓贸易大市场2023年交易量11万吨,交易额20亿元,占全国交易量70% [2] - 茯苓产业通过科技创新延伸至保健品、食品、美容品等领域,推出茯苓面、茯苓茶、茯苓面膜等多款产品 [2] - 区块链溯源系统实现茯苓种植、加工全流程可追溯,鲜茯苓通过怀化国际陆港枢纽实现72小时全球鲜达 [3] 竹制品产业 - 辰铭竹业上半年发运出口标柜126个,竹筷单月订单超2万件,物流效率提升节省5天时间 [4] - 领高新材料竹纤维食品包装获美国FDA及欧洲SGS等认证,订单达3.5亿元,物流成本降低18% [4] - 靖州竹产业上半年产值突破30.6亿元,全国首部竹产业单行条例实施后原料运输时间缩短4小时 [5] 电商与物流 - 电商直播间实现48小时全国直达,产品覆盖200多个城市,跨境电商竹制茶具东南亚月销超万件 [7] - 怀化国际陆港海铁联运班列使石油焦运输时间缩短1-2天,成本降低30%,上半年吞吐量35万吨同比翻倍 [8] - 新能源重卡电车实现2小时内货物分拨至湘黔桂三省交界区域,支撑周边四省供应链需求 [8] 区域经济联动 - 靖州通过"铁路+海运"专线连接广州南沙、广西钦州等港口,辐射韩国仁川、日本大阪、美国纽约等国际市场 [4] - 商贸物流体系整合茯苓、竹制品、石油焦等产业,形成"出山、出海、通途"三位一体的全球枢纽格局 [1][8]
链博会观察|一杯茶的沉浮 健康理念让传统文化“沏”出新味道
贝壳财经· 2025-07-19 01:38
行业趋势与市场规模 - 中国茶叶行业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突破5000亿元,达到5309.6亿元 [2] - 健康生活理念和年轻化趋势推动即饮茶饮料、奶茶等创新产品需求增长 [2][6] - 养生茶饮相关企业注册量2024年同比增长6.1倍,存量企业同比增长44.4% [22] 产业链转型与创新 - 传统茶企从种植、批发向全产业链布局转型,涵盖研发、深加工、境内外销售等环节 [3][7][9] - 湖北省茶业集团开发茶衍生品如茶啤酒、茶曲奇、茶冰淇淋等,并建立海内外营销渠道 [7] - 新宝堂打造陈皮全产业链,涵盖种植、批发、食品研发、生物科技等领域 [9][14] 供应链合作与品牌联动 - 茶叶、中药材企业成为健康饮品品牌供应商,如星巴克使用广西茉莉花茶、福建铁观音作为茶咖原料 [17][20] - 农夫山泉在云南采购茶叶7000余吨,投资1亿元建设茶叶初制厂 [21] - 茶百道与凤庆合作建设"滇红茶园"生产基地,解决茶农"卖茶难"问题 [21] 产品创新与消费场景 - AI泡茶机、茶咖、茶味冰淇淋等创新产品涌现,拓宽茶饮消费场景 [1][7] - 星巴克推出本土化茶咖饮品,包装实现100%中国采购与加工 [19][28] - 东阿阿胶开发阿胶入茶饮品,正大集团探索养生纯茶饮料 [26] 传统文化与现代融合 - 年轻消费者通过奶茶、茶饮料等非传统方式接触茶文化 [7][20] - 老字号企业如新宝堂通过陈皮饮料等创新产品实现传统技艺年轻化转型 [14][23] - 茶饮与咖啡、中药等跨界融合,推动产品功能化、个性化发展 [17][27]
包头土右旗双擎记:储下绿电千兆 流转药香万里
内蒙古日报· 2025-07-18 10:48
储能电站建设 - 国轩高科子公司内蒙古辉宏新能源正在建设"包头威俊20万千瓦/120万千瓦时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占地133亩,投资9亿元,预计2024年底建成,采用长寿命磷酸铁锂储能系统 [3] - 土右旗吸引博思、明阳、储阳、卧龙等5家企业联合打造包头威俊500KV变电站150万千瓦/900万千瓦时电网侧独立储能超级工程,计划2025年完成 [3] - 明阳集团同期开工"威俊40万千瓦/240万千瓦时储能项目",采用循环寿命超6000次的314Ah电芯与高规格安全防护体系 [3] 中药材智慧产业园 - 内蒙古恒立物流投资1.65亿元在土右旗沟门镇建设中药材智慧产业园,1号交易库钢结构已成型 [5] - 产业园将建成交易、保鲜、加工三位一体的现代化中枢,一期投产后预计年交易额15亿元、税收3000万元,新增就业200人 [5] - 2026年二期饮片精深加工区启动后,年周转加工量将突破10万吨,目标成为内蒙古中西部最大综合型中药材产业高地 [5] 区域经济发展 - 储能项目将在低谷时吸纳富余风光电能,高峰时释放电力,为蒙西电网提供稳定性,并为内蒙古探索储能产业政策与商业模式提供样本 [3] - 中药材智慧产业园将推动包头道地黄芪、甘草走向全国,加速资源禀赋转化为产业高地和民生福祉 [5] - 重大项目被视为破解新能源消纳瓶颈的科技密钥和区域经济换挡升级的核心引擎 [5]
七彩云南诚挚邀约 投资云南正当其时
搜狐财经· 2025-07-16 14:36
招商推介会概况 - 云南省在上海举办"投资云南·有一种叫云南的机遇"招商推介会,邀请上海市浙江商会、福建商会、江苏商会、云南商会及商界领袖参与 [1][3] - 120余家知名企业现场交流并见证投资合作协议签约,包括均瑶集团、阳光控股、大众交通、复星国际等企业高管出席 [4] - 推介会聚焦"绿电+先进制造"、茶产业工业化、中药材产业化等细分产业链 [5] 绿色能源与制造业 - 云南省凭借绿电资源、气候环境、低成本生产要素和稳固产业链基础,成为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理想之地 [7] - 钦实集团联合文山州、云南交投集团投资21亿元打造中国第一条绿色铝零碳运输走廊,预计年节省物流成本5亿元 [13] - 云南省强化"绿电+智造""绿电+智算",巩固绿色能源优势,打造全国清洁能源基地 [14] 茶产业与农业 - 农夫山泉计划在云南投资茶叶加工基地,推动茶产业链工业化,利用云南高原气候优势提升茶叶种植竞争力 [9] - 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7万亿元,咖啡、天然橡胶、坚果等8种特色农产品具市场竞争力 [13] 中药材与生物制造 - 云南白药发起100亿元中药材产业发展基金,成立"云药企业联盟",覆盖种业科技、产业数字化等五大领域 [11] - "数智云药"平台运营半年交易额突破10亿元,开放给种植户和产业伙伴 [11] - 玉溪生物制造产业园项目签约,云南省前瞻布局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 [15] 文旅产业 - 云南省拥有207个4A级以上景区、6项世界遗产,2024年省外游客占比51.8%,入境过夜游客同比增长168% [14] - 华住集团计划未来3年在云南布局数百家酒店,覆盖16个州市和100余个县级行政区,助力全域旅游发展 [11] - 香格里拉世界旅游目的地全域观光文旅项目签约 [15] 新兴产业与营商环境 - 云南省发展工业母机、电力装备、智能物流等先进装备制造业,布局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氢能等未来产业 [14] - 优化营商环境措施包括推动民营经济促进法、建立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强化招商引资要素保障 [15]
新会陈皮登顶榜首,领跑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南方农村报· 2025-07-15 13:11
品牌声誉榜单 - 新会陈皮以品牌声誉指数857.44位居"2024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中药材)区域公用品牌声誉TOP100"榜首 [1][2] - 宁夏枸杞(852.47)、长白山人参(851.97)、化榴红(848.70)、文山三七(844.49)分列第二至第五名 [2] - 榜单由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等机构联合评选,覆盖全国15个省份的中药材区域公用品牌 [3] 新会陈皮核心优势 - 核心产区位于潭江与西江交汇处,独特水土环境与茶枝柑种质奠定品质基础 [3] - 传承"三瓣开皮""天然生晒"等传统工艺,形成"陈久者良"的药食同源特性 [3] - 政府推动全产业链建设,覆盖种植、加工、仓储,并延伸至文化、旅游、康养领域 [4] 产业发展现状 - 全产业链产值达261亿元,新会柑种植面积14.3万亩,相关经营主体超7800家 [6] - 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标准化种植基地支撑产业规模化发展 [4][6] - 健康茶饮等深加工产品受市场青睐,品牌溢价能力显著提升 [7] 未来战略方向 - 政府计划深化"品质立本、文化铸魂、品牌强农"战略,延伸产业链价值 [10] - 目标推动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强化公共品牌对乡村振兴的带动作用 [8][10]
农行山西长治分行金融活水滴灌中药材特色产业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13 15:46
平顺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概况 - 平顺县是山西省优质中药材产区,素有"潞党参之乡"美誉,入选上党中药材专业镇,跻身全国中药材产业示范县行列[1] - 全县生长有中药材300多种,大宗中药材67种,道地药材10多种,包括潞党参、连翘、黄芪等[1] - 目前中药材种植面积超85万亩,产值突破12亿元,带动5.8万人人均年增收5800元[1] 山西正来制药有限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成立于2016年,主营业务涵盖药品生产、中药饮片加工及中药提取物生产,延伸至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1] - 主打产品潞党参口服液形成行业标准,近3年累计收购转化潞党参1000多吨,年产量达5000多万支[1] - 正在扩建新厂区,开发参脉饮、四妙丸等药食同源新产品[2] 农行金融支持情况 - 农行山西长治分行为正来制药发放1000万元贷款支持新产品开发[2] - 针对中药材产业制定专项服务方案,累计为36位种植户发放贷款超5100万元[3] - 依托"晋品e贷"平台推出药材种植贷等产品,上半年余额达11.77亿元,实现县域全投放[4] 产业链带动效应 - 种植户韩小亮通过200万元贷款将种植面积从100亩扩大到200亩,年收入从20万元增长到35万元[2] - 带动周边70多户农户共同发展中药材种植[2] - 农行重点支持正来制药、振东集团等企业,提供超6.84亿元融资支持[4]
石家庄赞皇:太行热土澎湃县域新动能
新京报· 2025-07-11 07:03
文旅产业 - 赞皇县嶂石岩景区五一假期接待游客82.6万人次,创造旅游收入近6亿元 [4] - 嶂石岩景区新开放的岩美术馆采用40米悬挑木梁结构,成为国内单梁单跨最长木构建筑 [4] - 当地民宿产业快速发展,张晓妹改造8座院落形成"栗椿别苑"民宿集群,周末入住率达100% [2][3] - 高王平经营的"大凡营地"吸引石家庄周边家庭度假消费,形成特色露营经济 [2] - 赞皇县推出"全域全季全时"旅游发展战略,配套开发天台湖垂钓、宰相馆等新业态 [3] 酸枣仁产业 - 赞皇县拥有23万亩酸枣林,年加工酸枣30万吨,产出7000吨酸枣仁,占全国市场份额70% [5][7] - 当地形成300家专业公司、1500户加工农户的产业集群,年产值近50亿元 [6][7] - 河北康平健康产业公司专注酸枣仁深加工,产品覆盖食药同源和植物提取物领域 [6] - 赞皇酸枣仁因有效成分含量高被列为道地产区,近期发布区域公用品牌"赞皇酸枣仁" [7] 陶瓷产业升级 - 河北汇瓷电子公司突破陶瓷基板技术,产品价格较进口降低50%以上,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8] - 企业投资10.1亿元建设电子陶瓷项目,达产后可年产陶瓷基板300万片,预计年产值6亿元 [9] - 赞皇县推动传统陶瓷向电子陶瓷转型,产品应用于集成电路、航天军工等高科技领域 [8][9] - 当地实现"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汇瓷电子从立项到试生产仅用两个多月 [9]
山里没有海,但也有海关!海关系统代表答21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3 11:20
海关助力特色农产品出口 - 重庆海关成立工作专班帮助重庆石柱县中益乡黄精产业解决精深加工和出口渠道问题 [1] - 通过9个月时间推动黄精面条首次实现出口 使"土疙瘩"变成"金疙瘩" [2] - 重庆海关实施促进优势特色农食产品出口行动 已帮助30多种产品实现常态化出口 [2] 海关技术帮扶与质量管理 - 重庆海关指导企业建立良好质量管理体系 确保产品满足出口市场要求 [2] - 实施出口农产品"绿色通道"和"云签发"动植物检疫证书等措施加快通关速度 [2] - 农户从最初不理解转变为主动寻求海关技术帮扶 查看黄精长势 [1][2] 粤港澳大湾区民生物资通关便利化 - 港珠澳大桥海关探索"空陆鲜活产品专属快线"新模式 共建快速通关流程 [3] - 为价值40万元鲜活水产开通绿色通道 20分钟内完成查验并提前1小时送达香港 [3] - 每年约40亿元农食产品经大桥口岸出口 实现内地与香港民生物资"双向奔赴" [3]
贵州天麻 从土特产到金疙瘩
经济日报· 2025-06-23 22:09
贵州省天麻产业发展现状 - 贵州省建立天麻产业协同创新中心,通过实时数据分析国际国内供需、价格、进出口等情况[1] - 省政府出台《贵州省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计划(2023—2030年)》,目标打造100亿元级天麻产业集群[1] - 2024年全省天麻综合产值达64亿元,88个县中60多个县开展种植,培育七星关、大方等种植大县[4] 产业资源优势 - 贵州天麻种植历史超50年,形成规模化全产业链格局,拥有"贵州三宝"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 - 种植面积和专利申请量全国第一,仿野生种植技术领先全国[3] - 建成2个良种繁育基地和30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基地,2023年入选国家药食同源物质目录[2][3] 科技创新成果 - 选育贵红2号等3个省级新品种,攻克仿野生种植技术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6] - 实现每平方米27斤的高产目标,建立"博士村长+科技特派员+科技小院"协同创新模式[3][6] - 开展分子育种、全基因组测序等前沿研究,解析品质形成机制[6] 产业链延伸与价值提升 - 开发天麻菌汤包、软糖等30余款即食产品,形成"酸汤系列""火锅矩阵"等消费场景[8] - 构建"贵天麻"省级公共品牌+产区品牌体系,打造大方、德江等技术输出中心[6] - 建立从育种到销售的全流程追溯体系,深化"茶酒药美妆"四大板块开发[8] 乡村振兴成效 - 推行"六统一"联农模式带动2万余户农户增收,实现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4] - 雷山县创新"天麻+文旅"模式促进产业融合,大方县通过品牌建设拓宽销售渠道[4] - 涌现贵州两山天麻产业集团等新型经营主体,在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方面表现突出[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