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锂电池
icon
搜索文档
长江干线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167%
人民网· 2025-09-10 22:21
"一次申报""一箱到底"是指通过集装箱运输"新三样"货物时,将原来向始发港和中转港分别申报,转变 为仅需向始发港申报。同时,将货物查验前置到装箱环节,实施始发港和中转港结果互认。据测 算,"一箱制"实施以后,集装箱在港时间可缩短35%,每年为企业降低运输成本超亿元。今年前8月, 经由长江干线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货物运输增势迅猛。其中,新能源汽车累计出 口38.6万辆,同比增长167%;锂电池集装箱出口2.37万标箱,同比增长110%。 为适应"新三样"产业快速发展,海事部门积极推动多式联运发展,共同打造水水联运、铁水联运、公水 联运"新三样"出海"直通车",为我国外贸出口注入更强动力。 本报北京9月10日电 (记者韩鑫)安徽芜湖港朱家桥港区码头,搭载出口波兰的125个集装箱375辆新能源 汽车的"江海通189"轮8日凌晨发航开往上海,这是长江海事局与上海海事局实施"新三样"货物水水中 转"一箱制"运输模式后,发航的首艘集装箱船舶。由此,长江干线上新能源汽车等货物通过集装箱出口 可"一次申报""一箱到底",实现"家门口"即"出海口"。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11日 11 版) ...
长江干线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167%
人民日报· 2025-09-10 22:13
行业政策创新 - 长江海事局与上海海事局实施"新三样"货物水水中转"一箱制"运输模式 实现"一次申报""一箱到底"的便利化流程[1] - 新模式将货物查验前置到装箱环节 始发港和中转港结果互认 集装箱在港时间缩短35%[1] - 每年为企业降低运输成本超亿元 提升物流效率[1] 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 - 今年前8月长江干线新能源汽车出口38.6万辆 同比增长167%[1] - "江海通189"轮搭载375辆新能源汽车出口波兰 为首艘采用新模式的集装箱船舶[1] - 海事部门推动多式联运发展 打造水水/铁水/公水联运"直通车"[1] 新能源产品出口数据 - 锂电池集装箱出口2.37万标箱 同比增长110%[1] - "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货物运输增势迅猛[1] - 新模式助力外贸出口注入更强动力[1]
澳洋健康控股权或易主 沈学如旗下上市公司再陷“卖壳”潮
搜狐财经· 2025-09-10 17:41
公司控制权变更 - 澳洋集团再度筹划旗下上市公司澳洋健康(002172 SZ)控股权转让 若交易达成公司实际控制权或将发生变更[1] - 公司股票自9月9日开市起停牌 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两个交易日[1] - 控股权转让细节需以正式公告为准 披露时间不超过五个交易日[4] 澳洋集团概况 - 集团成立于1998年 总部位于江苏省张家港市 旗下拥有30余家子孙公司及5000余名员工[3] - 产业布局以大健康为核心 绿色生态与纺织服装为两翼 业务覆盖全国30个省区市[3] - 曾通过资本运作掌控三家上市公司 两家为A股企业 一家为新三板挂牌公司[3] 资本运作历程 - 2007年澳洋科技登陆深交所 澳洋集团直接持股56.87% 粘胶短纤年产量达10.72万吨 占全国市场份额9.75%[3] - 2015年澳洋科技全资收购集团旗下健康产业公司布局大健康领域[4] - 2018年更名澳洋健康 2021年将粘胶业务整体出售给赛得利集团完成向健康产业彻底转型[4] 蔚蓝锂芯控股权变更 - 澳洋集团通过多轮减持逐步退出澳洋顺昌(现名蔚蓝锂芯 002245 SZ)控股地位[5] - 2019年2月以4.5元/股价格转让9865.59万股 持股比例降至22.22% 同年9月转让5%股权获资2.2亿元[5] - 2020年7月再次转让4907万股 持股比例降至12.22% 香港绿伟及其一致行动人成为控股股东[5] 关联交易情况 - 香港昌正有限公司实控人陈锴同时是绿伟锂能实控人及澳洋顺昌董事总经理[5] - 2016年澳洋顺昌收购绿伟锂能40%股权时 交易对手包括陈锴实控的香港绿伟及时任董事林文华实控的苏州毅鹏源 构成关联交易[5] 三板市场布局 - 新三板挂牌企业如意通(837083 NQ)成立于2009年 主营动漫制作与软件开发[5] - 2016年5月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 成为集团多层次资本市场布局组成部分[5]
盟固利:拟向特定对象增发募资不超过9.8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0 11:53
公司融资计划 - 公司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票 控股股东亨通新能源以现金认购[1] - 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的80%[1] - 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9.8亿元 其中8.6亿元用于年产3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 1.2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1] 项目投资规划 - 年产3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总投资约8.86亿元 拟投入募集资金8.6亿元[1]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总投资1.2亿元 拟全额使用募集资金投入[1] 业务构成与市值 - 公司营业收入中锂电池正极材料占比达99.8% 其他业务收入仅占0.2%[2] - 公司当前市值为116亿元[2]
星云股份:二级市场股价波动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
证券日报· 2025-09-10 11:36
公司战略合作 - 公司与锂电池行业头部企业亿纬锂能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2] - 战略合作有利于公司业务发展及市场份额提升 [2] 股价波动因素 - 二级市场股价波动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 [2]
中创新航(03931):业务高增长驱动,毛利率进一步提升
国证国际· 2025-09-10 11:19
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投资评级 [5][6] 核心观点 - 公司为新能源高科技企业,业务动力+储能双轮驱动,动力业务收入占比65%仍为大头,储能预计将继续实现高增长 [5] - 产品广泛受到客户认可,领先技术构建护城河,积极布局海外,提供未来增长动力 [5] - 下半年排产订单情况良好,年产能每年有望实现较快增长 [5] - 预计公司2025E/2026E/2027E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8亿/21.5亿/28.1亿元人民币,对应P/E 34.8x/22.5x/16.6x [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164.18亿元,同比+31.7% [1] - 归母净利润7.53亿元,同比+80.4% [1] - 毛利率17.53%,同比增加1.91个百分点 [1] - 归母净利率2.84%,同比增加0.84个百分点 [1] 动力电池业务 - 2025年上半年动力电池收入106.62亿元,yoy+9.7%,占总收入64.9% [2] - 7月动力电池装车量占比8.40%,较1月6.52%提升1.88个百分点 [2] - 1-7月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排名第三,装车量占比6.81% [2] - 商用车装车量同比+310%,实现新车型配套高速增长 [2] 储能电池业务 - 2025年上半年储能电池收入57.57亿元,yoy+109.7% [3] - 储能电池销量实现倍数级快速增长,覆盖大储、工商储和户用储能全场景 [3] - 成功配套拉美和南非最大电站项目,进入多家头部开发商和电网公司供应商名录 [3] - 获得土耳其7GWh储能系统项目订单,实现直接向欧洲交付系统的里程碑进展 [3] 客户与市场布局 - 动力电池客户包括小鹏、吉利、零跑、长安、奇瑞、广汽等 [3] - 国际市场获得大众、现代、丰田全球前三大车企集团全部进入 [3] - 储能客户包括阳光电源、中车等,与大储客户国家电投、中核汇能、三峡新能源等深化战略合作 [3] - 在船舶、低空飞行、人形机器人、轨道交通、矿山矿用等新兴市场有布局 [3] 产能与扩张 - 上半年出货量达45GWh,全年出货目标110GWh [4] - 储能领域产能较满,下半年排产递增 [4] - 预计2025年底建成产能150-160GWh,有效产能130GWh [4] - 未来计划每年有效产能平均增长40GWh左右,根据客户需求动态调整 [4] - 海外葡萄牙工厂已于2025年2月动工,预计年底第一条SOP,2028年开始批量在欧洲本土化交付 [4] 盈利能力 - 毛利率提升主要来自规模效应,未来随着产能增加和科技降本增效,利润率和盈利水平有望进一步提升 [4] 股价与市值 - 股价2025年9月9日为28.96港元 [6] - 总市值55,664.98百万港元,流通市值22,053.02百万港元 [6] - 总股本1,922.13百万股,流通股本761.50百万股 [6] - 12个月股价区间11.02-31.62港元 [6] 股东结构 - 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持股26.02% [6] - 厦门金圆投资持股14.32% [6] - 国资委持股11.81% [6] - 其他股东持股47.85% [6] 股价表现 - 一个月相对收益39.88%,绝对收益44.22% [7][8] - 三个月相对收益68.68%,绝对收益75.94% [7][8] - 十二个月相对收益100.12%,绝对收益150.95% [7][8] 同业估值比较 - 公司当前市盈率34.8倍(2025E),低于宁德时代33.2倍但高于行业其他公司 [14]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盈利增长率为100.8%/130.2%/54.0% [14] - 市净率1.33倍(2025E),净负债比率90.9%,ROE 2.3%,ROA 0.67% [14]
盟固利(301487.SZ)拟定增募资不超9.8亿元 控股股东参与认购2亿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9-10 11:15
融资计划 - 公司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A股股票 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9.8亿元[1] - 控股股东亨通新能源以现金认购2亿元 已签署附条件生效股份认购协议[1] - 扣除发行费用后资金将用于年产3万吨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1] 产能扩张 - 募集资金主要投向年产3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建设项目[1] - 项目投资体现公司对锂电池正极材料领域的战略布局[1]
A股五张图:跌破2万亿,越来越弱鸡的市场……
选股宝· 2025-09-10 10:42
市场行情 - 主要股指小幅上涨 沪指、深成指、创业板指分别收涨0.13%、0.38%、1.27% [3] - 两市成交量跌破2万亿元 显示市场动能减弱 [3] - 市场呈现结构性分化 AI产业链反弹而锂电池、周期股领跌 [3] AI算力板块 - 算力板块反弹受双重催化 寒武纪定增获批进度超预期且甲骨文AI业务亮眼 [6] - 甲骨文与OpenAI合作推动"剩余履约义务"达4550亿美元 同比大增约359% 云业务本财年预计增长77% [6] - 算力细分领域普涨 数据中心、算力、CPO、PCB分别上涨1.25%、1.53%、1.69%、2.09% [8] - 产业链个股强势反弹 工业富联等多股涨停 胜宏科技大涨超12%创历史新高 [7] eSIM概念 - iPhone 17系列支持双eSIM功能 与中国联通合作超出市场预期 [10] - eSIM概念股集体走强 板块整体大涨3% 新恒汇涨超14% 中国联通盘中涨超8%收盘涨5.3% [10] 锂电池板块 - 宁德时代枧下窝锂矿复产进度超预期 对锂电池板块形成利空冲击 [13] - 锂电池、固态电池板块分别下跌1.07%和1.3% 天齐锂业等产业链个股集体大跌 [13] - 板块下跌与碳酸锂期货走势背离 反映资金抱团特征而非基本面驱动 [13] 个股表现 - 首开股份实现6连板 成为市场最高连板股 带动卧龙新能3连板及地产小盘股跟涨 [17] - 股价炒作脱离基本面 从第三板开始进入纯资金博弈阶段 [17]
宁德时代枧下窝锂矿复产 锂电股集体大跌
起点锂电· 2025-09-10 10:27
行业活动信息 - 2025起点户储及便携式储能电池技术高峰论坛将于9月26日在深圳举办 主题聚焦高安全与共建新生态[2][4] - 活动由起点锂电 起点固态电池 起点研究院SPIR联合主办 预计规模600+人[2] - 论坛地址为深圳市维纳斯皇家酒店二楼维纳斯厅[2][6] 锂矿开发进展 - 宁德时代旗下宜春时代新能源矿业公司枧下窝锂矿复产进展快于预期 采矿权证申请速度快于市场预计的3-6个月停产期[2] - 枧下窝矿区是宜春当前产能最大的锂云母矿 宁德时代子公司2022年4月以8.65亿元竞得探矿权[2] - 9月10日锂电池产业链全线下挫 天齐锂业 赣锋锂业 厦钨新能 亿纬锂能纷纷下跌[2] 行业动态追踪 - 多家锂电企业布局印度市场[2] - 固态电池项目落地武汉[2] - 2025首届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国际峰会暨展览会定档11月8日在广州举办[2]
五年来,我国制造业“家底”更厚实
人民日报· 2025-09-10 10:12
制造业全球地位与规模 - 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接近30% 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 [2] - 全球50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大多数产品产量位居第一 2024年64家制造业企业入选世界500强 [1]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较2020年末增加13.8万家 中小企业登记数量超过6000万户 [3] 先进制造与新兴产业 - 新能源汽车2024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 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 约为2020年产销量的9.5倍 [2][7] - 光伏和风电装备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造船业国际市场份额持续全球领先 [2][7] - 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过50% [7] 科技创新与研发投入 - 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1.6% 570多家工业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 [2] - 企业研发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3/4以上 工业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从"十三五"末90.7万件提高至2024年124.4万件 [4] - 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达33家 "十四五"期间突破近700项关键共性技术 [4] 数字化转型与基础设施 - 建成全球最大覆盖最广的网络基础设施 5G基站达459.8万个 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设备连接数超1亿台(套) [3] - "5G+工业互联网"建设项目超2万个 累计建成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和1260家5G工厂 [3][7] - 全国中小学实现100%互联网接入率 电商直播/沉浸式购物/数字文旅等新型信息消费蓬勃发展 [3] 绿色制造与能效提升 - 国家级绿色工厂达6430家 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不断降低 [2] - 钢铁/水泥熟料等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总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7] - 产业含"绿"量持续提升 生物制造技术在绿色能源等行业广泛应用 [2][7] 企业培育与产业集群 - 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 "小巨人"企业1.46万家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557家 [3] - 全国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50.4万家 [3] - 累计培育形成60余个新兴产业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创建23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7] 重大技术装备突破 - C919大飞机累计安全运送旅客300多万人次 [5] - "深地塔科1井"在地下10910米深度完成钻探 长征七号遥十运载火箭实现3小时太空物资闪送 [5] - 超导量子计算机/光量子计算机实现量子优越性验证 CR450动车组样车成功下线 [2][7] 国家高新区发展 - 2024年178家国家高新区实现园区生产总值19.3万亿元 占全国GDP的14.3% [4] - 全员劳动生产率71.8万元/人 比"十三五"末翻一番 [4] - 诞生全球首台超导量子计算机/全球首个通用人工智能系统原型等原创技术产品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