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疗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真·全民AI健康管家来了!实测蚂蚁AQ:追问识药看皮肤,还能连医院接硬件
量子位· 2025-06-30 04:39
核心观点 - 蚂蚁推出的AI医疗应用AQ打破了行业"重B轻C"格局,成为首款真正面向全民的AI健康管家,通过连接5000家医院、近百万医生及200位名医AI分身实现专业医疗服务闭环 [1][3][4][8][13][14] - AQ依托蚂蚁医疗大模型技术底座(千亿参数、超万亿tokens专业语料)和多模态能力,在皮肤识别、报告解读等场景准确率超90%,并首创Admire多图理解方法达到业界SOTA水平 [23][42][44] - 产品创新体现在:1)追问式问诊还原真实医疗逻辑 2)打通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 3)集成可穿戴设备数据提供个性化服务 4)专为老年人设计语音交互功能 [15][24][29][37][7] - 行业意义在于将专业医疗能力转化为普惠服务,如仁济医院泌尿科智能体使门诊量提升50%,单日服务能力从600人跃升至11万人次 [49][51][53] 产品功能 - **基础能力**:集成100+项AI功能,涵盖健康科普、报告解读、用药提醒、健康档案管理等,支持药盒识别(如曲安奈德喷雾剂精准识别)和50种皮肤病诊断 [3][16][19][20][21] - **医疗资源**:接入全国5000家医院、近百万医生,含王俊院士(胸外科)、廖万清院士(皮肤科)等200位名医AI分身,提供24小时服务 [4][33][34][36] - **硬件生态**:兼容华为、苹果、vivo等可穿戴设备,实时同步血糖、睡眠等数据生成健康建议 [6][37] - **适老化设计**:语音通话功能简化老年人操作流程 [7] 技术突破 - **模型性能**:在HealthBench Hard评测得分26.9(超越DeepSeek-R1的22.64),MedBench综合得分98.9居双榜第一,医学知识问答单项达95.9分 [44][45] - **多模态能力**:1)皮肤病识别准确率超90% 2)支持100+种复杂医学报告解读 3)图像识别采用Admire方法(KDD2025论文)在MP-DocVOA数据集达82.78分 [23][42][43] - **专科智能体**:如仁济医院泌尿科智能体(RJUA)基于97.6%疾病谱数据训练,诊断准确率69.81%,上线半年服务30万患者占门诊量50% [48][49][51] 行业价值 - **解决核心矛盾**:1)通过真实病历数据+名医共建破解数据质量难题 2)以服务闭环突破C端变现困境 [12][46][47] - **生态壁垒**:蚂蚁十年积累覆盖90万医生、5000家公立医院及医保/药品体系,形成"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全周期生态 [39][41] - **普惠案例**:杭州七院毛洪京医生AI分身单日服务11万人次,覆盖全国342个城市,较传统接诊量提升180倍 [53]
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与麦迪科技达成战略合作
快讯· 2025-06-30 03:49
战略合作 - 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与麦迪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 - 合作聚焦医康养领域具身智能数据集的联合打造 [1] - 合作内容包括标准化建设及场景化应用 [1] 合作领域 - 重点推进智能机器人在医疗、康复、养老场景的技术落地 [1] - 共同构建智能机器人产业生态 [1]
小米发布AI眼镜,魅族前高管拆台,称没啥AI能力;DPU明星企业暴雷!欠薪数月、0赔偿裁员:HR直言就是不发丨AI周报
创业邦· 2025-06-28 09:04
国内AI行业动态 - 宇树科技员工规模达1000人,年度营收超10亿元,受益于具身智能行业关注度提升[5] - 小米发布定价1999元起的AI眼镜,支持第三方APP视频通话和第一人称视角拍摄[6][13] - 阿里巴巴2025财年收入9963.47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77%至1259.76亿元,阿里云AI产品收入连续七个季度三位数增长[8] - 蚂蚁集团发布AI健康应用AQ,连接全国超5000家医院和近百万医生[9][10] - 华为发布鸿蒙智能体框架,首批50余款智能体即将上线[23] - 星动纪元推出拟人服务机器人星动Q5,已获超百单意向订单[25] - IDC预测2030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将达6万台,复合增长率95.3%[28][29] 国际AI行业动态 - 谷歌发布Imagen4文生图模型,定价0.04-0.06美元/张[29] - 英伟达市值单日增长1.12万亿元至3.77万亿美元,重夺全球市值第一[31] - Meta挖走三名OpenAI研究人员加入超级智能团队[32] - 黄仁勋称机器人技术是英伟达继AI后最大机遇,市场潜力达数万亿美元[33] - OpenAI被曝开发集成聊天功能的办公协作套件,挑战Google和微软[38] - 特斯拉Robotaxi在得州启动服务,定价4.2美元/次[40][41] - 谷歌利用200亿条YouTube视频训练AI模型,包括Gemini和Veo3[49] 投融资概况 - 全球AI融资26起,总规模259.96亿元,平均单笔13.68亿元[51] - 国内融资集中在北上广,北京广东各5起,上海3起[57][60] - 国内最大单笔融资为银河通用11亿元A+轮[62] - 海外最大单笔融资为Thinking Machines Lab 20亿美元种子轮[70] - 融资阶段分布:早期12起,成长期6起,后期6起[54]
蚂蚁AQ:11年深耕,跑出AI医疗加速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8 08:24
医疗健康行业现状 - 中国庞大人口基数与亚健康问题交织催生巨大就医需求 优质医疗资源有限导致"看病难"问题突出 [1] - 通用AI在聊天互动领域表现优异 但在医疗健康领域成功案例寥寥 未能满足民众实际需求 [1][3] - 医疗机构积极引入AI技术 但普通患者对技术价值"无感" 形成发展瓶颈 [2] 蚂蚁集团AQ平台创新 - 推出时间:2023年6月26日 标志着从"互联网医疗"向"AI驱动医疗健康服务"战略转型 [2] - 技术底座:超万亿tokens专业医疗语料 千亿参数多模态模型 千万级医疗知识图谱 经数千名医学专家持续加训 [4] - 核心能力:10秒内识别50种常见皮肤疾病 99%医学报告识别率 支持多轮追问 [4] 三大差异化特征 - 及时响应能力:融合多模态医学数据体系 原生多模态交互技术 [4] - 全链路服务:连接全国近百万医生和5000家医院 提供智能导诊+一键挂号 200个名医AI分身提供7×24小时服务 [5] - 个性化管理:支持全家健康档案 10余项专业健康自测 接入鱼跃/三诺等设备及主流可穿戴品牌 [7][10] 战略布局与产业协同 - 发展历程:2014年探索医疗合作 2016年推出医保线上支付 现整合2万项医疗服务 [8] - 生态构建:面向医院的大模型一体机 医生AI助手工具 用户端健康管家应用形成闭环 [12] - 商业模式:通过支付宝流量入口和支付体系实现"诊疗-支付"一体化 解决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 [8][12] 行业发展趋势 - 服务模式变革:从"点选式"转向"对话即服务" 大型模型重构挂号等流程 实现一站式体验 [13] - 生产力革新:医生AI分身作为新生产力 24小时响应需求且不占用医生时间 特别惠及偏远地区 [13] - 医患关系重构:AI普及标准化知识 释放医生精力专注于人文关怀和疑难杂症诊疗 [14][15]
塞力医疗: 关于“塞力转债”评级调整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27 16:23
信用评级调整 - 公司主体信用等级由"BBB-"下调至"BB+",评级展望维持"稳定"[1][2] - "塞力转债"信用等级同步由"BBB-"下调至"BB+"[1][2] - 评级机构为中证鹏元,跟踪评级报告出具时间为2025年6月27日[2] 债券质押功能变化 - 调整后"塞力转债"失去作为债券质押式回购交易质押券的资格[2] 历史评级信息 - 前次主体与债券评级均为"BBB-",评级时间为2025年2月18日[1] - 前次评级展望同样为"稳定"[1] 披露文件 - 完整评级报告发布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文件编号为中鹏信评【2025】跟踪第【588】号01[2]
请到北京领奖!麦得科科技、星辰海医疗、神络医疗等21家企业
思宇MedTech· 2025-06-27 10:52
颁奖活动信息 - 思宇在2023年评选了2024年全球医疗科技新锐奖和2024年全球医疗技术创新奖,24年上半年上榜企业已于6月28日参加颁奖典礼 [1] - 24年年底补录的企业可参加2025年7月17日的颁奖典礼补领奖项 [1] - 企业需填写文末信息收集表确认参与,否则视为放弃 [1] - 活动免费提供奖牌,但企业需自行承担差旅费用 [1] 获奖企业名单 - 2024全球医疗技术创新奖中国获奖企业包括迈瑞医疗、微创医疗、心擎医疗、启明医疗、臻亿医疗等 [3] - 其他获奖企业有佳视诺德、睿笛生物、安颂科技、永川科技、导向医疗、硅基仿生等 [3] 后续活动安排 - 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将于2025年7月17日举行 [5] - 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将于2025年9月3-5日举办 [5] 联系方式 - 咨询可通过工作微信号suribot22或手机13552754250 [5] - 也可直接联系思宇团队工作人员赵清、Alice、Jacky、Ziana等 [5]
第七届全球商业领袖论坛启幕 共探新周期下商业变革路径
经济观察报· 2025-06-27 09:39
论坛概述 - 第七届全球商业领袖论坛以线上形式举办,主题为"新周期、新使命、新格局",聚焦数字经济、"双碳"目标、跨国企业在华战略升级等议题 [1] - 论坛吸引奥的斯、3M、美敦力、联想凌拓、冯氏集团、特灵科技、朗盛等跨国企业高层及行业专家参与 [1] 新周期特征与机遇 - 新周期以动能转换和系统性重构为特征,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和绿色发展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2] - 2023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4万亿元人民币,占GDP比重42.8%,数字化转型从消费端向产业端纵深推进 [2] - 中国市场拥有14亿人口消费群体,其中超4亿中等收入群体,为跨国企业提供巨大机会 [2] - 中国具备超大规模市场、全产业链优势及政府支持,跨国企业可抓住消费升级机遇创新业务模式 [3] 企业创新实践 奥的斯 - 通过本土化创新与数字化技术升级电梯行业,在上海、天津设两大研发中心及四大智能制造基地 [4] - 将物联网、AI技术融入产品全生命周期,实现电梯实时监测与数字化维保,并推出老旧电梯智能化改造方案 [4] 3M - 依托40多个技术平台推动安全与工业、交通运输与电子、消费品等领域创新转型 [4] - 推出新雪丽云纤保暖材料等可持续产品,开发新工艺流程助力工业自动化升级 [4] 联想凌拓 - 构建智能数据基础设施支撑人工智能系统,聚焦制造业推动数字化转型 [5] 冯氏集团 - 利用数字化平台和生成式AI缩短消费品开发周期,成立"AI+时尚"产业基金推动科技与时尚融合 [5] 美敦力 - 推出全球首个实时AI息肉检测系统GI Genius,通过Touch Surgery缩短基层医生学习曲线 [6] - 在北京建设数字化医疗创新基地,实施"全球智慧本土化,中国创新全球化"战略 [6] 特灵科技 - 在中国设立亚太研发中心和四大生产基地,自主研发AI驱动的高效机房能源数字化平台 [6] 朗盛 - 在上海成立亚太区总部和亚太应用开发中心(AADC),作为亚洲创新中心推动化工行业升级 [7] 中国市场战略价值 - 中国作为"全产业链国家"提供高效低成本运营环境,为跨国企业和本土企业全球化搭建平台 [8] - 跨国企业与中国企业需以创新驱动、开放合作应对全球经济调整与产业变革 [9]
6月27日电,证监会同意上海建发致新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注册申请。
快讯· 2025-06-27 08:55
公司上市进展 - 证监会同意上海建发致新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注册申请 [1]
塞力斯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归还临时补充流动资金的募集资金暨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临时补充流动资金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6-26 20:11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2020年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总额为5.4331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为5.32698亿元,资金已于2020年8月27日全部到位 [3] - 截至2025年5月31日,公司已使用2020年可转债募集资金合计20,187.91万元,总体投资进度为37.90% [7] 前期临时补充流动资金的募集资金归还情况 - 2023年7月27日公司使用9,0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临时补充流动资金,2024年7月25日归还800万元,2025年6月25日归还剩余8,200万元 [4] - 2023年8月29日公司使用3.9亿元闲置募集资金临时补充流动资金,分多次归还后于2025年6月25日归还剩余19,350万元 [4] - 2024年1月8日公司使用5,0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临时补充流动资金,2025年6月25日已全部归还 [5] - 上述三笔前期临时补流剩余未归还的募集资金合计32,550万元,公司已于2025年6月25日全部归还 [5] 本次使用闲置募集资金临时补充流动资金计划 - 公司拟使用不超过32,5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临时补充流动资金,使用期限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不超过12个月 [2][7] - 本次临时补流资金将用于与主营业务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旨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降低财务成本 [7] - 该事项已经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十八次会议、第五届监事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保荐机构出具了同意的核查意见 [7][8] 专项意见说明 - 监事会认为本次临时补流不影响募集资金项目的正常进行,不存在损害股东利益的情形 [8] - 保荐机构核查后认为该事项履行了法定程序,符合相关规定,有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8][9]
医渡科技20260626
2025-06-26 15:51
纪要涉及的公司 医渡科技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财务业绩 - 2025财年总收入7.15亿元,大数据平台和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3%,生命科学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3.7%,健康管理平台和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8%,净亏损同比收窄38.9%至1.35亿元[2][10][18][22] - 不含大模型研发投入的现有业务经调整EBITDA同比增长25.6%至3900万元,OPEX总金额同比下降23%,OPEX占收入比例下降10个百分点[2][6]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同比收窄23.8%至2.5亿元,截至2025年3月31日资金储备约37 - 38亿元[2][4][11] 业务表现 - **大数据平台和解决方案板块**:国内在手订单同比增长15%,三大业务板块在手订单7.89亿元[2][8] - **生命科学解决方案板块**:2025财年收入2.7亿元,同比下降23.7%,毛利率上升1.4个百分点至33.5%;活跃客户132家,全球前二十大药企中有16家是客户,前二十大客户收入留存率87.5%;累计完成411项临床研究和275项真实世界研究项目,DIGICAP系统医院签约数量翻倍至47家[18] - **健康管理平台和解决方案板块**:报告期内收入1.22亿元,同比下降28%,严选高质量项目,增加惠民保业务市场渗透率,放弃成本高、利润薄项目[22][23] 医疗AI应用 - 自研医学大模型幻觉率下降80%,基于超5000亿TOKEN数据训练,在医疗垂类场景下综合评分优于Deepseek R1[2][8][9] - AI中台已落地30多家头部医疗机构,AI诊疗助手辅助医生服务患者累计2.6万人次[2][9] - “1 + N + X”医生口述产品矩阵,以AI中台为基座,集成多个大模型,赋能全流程;AI中台2.0上线三月内在30多家头部三甲医院部署,病历书写时间缩至30秒,TNM分期评估耗时减少70%[5][14] - 新一代数据中台EVA 5.0融合大模型和医院数据平台,数据流通速度提升,采集、治理、质控效率提高4倍以上;灵犀智管平台助力医院运营效率提升30%,灵犀智研平台将文献矩阵生成时间缩短至1 - 2小时[5] 合作成果 - 为110家中国顶尖医院和44个政府机构提供解决方案,医院网络覆盖超4000家,服务生命科学活跃用户132个,全球前二十大跨国药企中有16家是客户,健康管理平台活跃用户超2400万[2][6][7][8] - 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合作构建AI中台,实现全院数据共享和智能应用落地;与中山肿瘤防治中心合作加速数字化建设;与中肿合作建立肿瘤大数据平台,智能体使用率达80%,单个医生月均使用超150次,接诊效率提升50%[17][18] 未来规划 - 2026财年,AI for Medical业务预计收入增长约20%,AI for Life Science和AI for Care业务收入增速争取与行业一致并超越同业;努力提升毛利率,预计剔除自研大模型投入的现有业务管理口径EBITDA翻倍[29][30] - 继续执行与高盛的2400万美元TRS合约,根据股价择机直接回购[30] - 全面打造“1 + N + X”Copilot医疗产品矩阵,提升患者体验和医疗效率[3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销售费用占收入比从2024财年的26%降至2025财年的20%,研发费用占收入比从29%降至26%,且未对产品相关研发费用资本化[11] - AI药师在北京肿瘤医院提供用药咨询服务,智能客服助手解决患者预约和服务咨询等问题[13] - 医渡科技已连续三年作为深圳惠民保主运营平台,第二期参保人数超600万,参保率超35%居全国首位;连续四年担任北京惠民保主运营,累计参保超1500万人次,累计受赔案件超37万件[24] - 超过85%的客服工作由AI智能客服承接,实现秒级回复,AI客服赋能深圳惠民保项目,业务转化率提升近10%,高峰期响应率提升27%[25] - 自主研发的糖尿病数字疗法产品获美国FDA和海南省药监局双重审批,入选海南省2 + 3健康服务包,患者治疗效率提升34.5%,空腹血糖达标率提升32.6%,餐后两小时血糖达标率提高7.5%[26] - 在天津市经开区复制落地健康服务模式,数字疗法研发管线持续丰富,开展居民减重、阿尔兹海默症数字疗法及糖尿病三类医疗器械院内探索[27] - 与中科院滕高军院士合作推出肝癌诊疗智能体“小肝人”[28] - 中标多个创新临床试验项目,如IGT - 001创新细胞疗法项目、某滴眼液三期临床研究项目等,通过AI解决方案赋能中国首个大样本量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真实世界研究,将研究周期压缩至14个月,效率提升4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