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制作

搜索文档
大片场景实时渲染 虚拟制片降本增效
证券时报· 2025-08-06 22:28
核心技术优势 - 虚拟制片技术基于实时3D渲染和LED屏动态背景 结合实时透视计算实现超越现实的可修改影视场景 实现后期前置[2] - 采用游戏引擎实时渲染和LED摄像机跟踪技术 支持VP+XR双系统快速切换 实现高仿真场景实时呈现[1] - 通过算法优化将服务器数量精简至传统主流技术的一半以内 提升现场实拍稳定性 镜头和空间定位仪器可快速校准[2] 成本与效率提升 - 影视制作成本降低60%以上 制作周期从传统两周缩短至2-3天[3] - 服务器数量降至传统一半以下 大幅缩减硬件投入成本和后续使用成本[3] - 技术特别适用于雪山 大海 山洞 机场等高成本或难实现场景[3] 市场应用与行业前景 - 2024年全球虚拟制片市场规模达27.9亿美元 预计以两位数增长率持续增长 亚太地区成为最快增长市场[4] - Netflix和迪士尼等流媒体平台加大虚拟制片基础设施投资 追求规模化降本提效[4] - 中国影视基地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同比增长13.3%[7] 产业生态建设 - 钱塘区形成从设备供应到内容输出的完整影视产业链 规上文化企业达156家[6] - 2023年一季度规上文化产业实现营收50.22亿元 增速10.9%[6] - 打造"创作-制作-传播-变现"全产业链生态 吸引设备供应商 影视公司 后期制作等企业集聚[6] 人才培养与产业推广 - 计划与浙江大学 浙江传媒学院等高校合作 将虚拟技术引入课程 培养计算机与艺术跨界人才[7] - 启动"百名青年导演扶持计划" 每月免费开放数字化影棚及设备支持青年创作[7] - 通过项目孵化 人才培育和资源整合打造国际竞争力数字影视产业集群[7]
实探杭州市钱塘区数字化影视基地 大片场景实时渲染 虚拟制片降本增效
证券时报· 2025-08-06 18:39
文章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重塑影视产业的生产方式与商业模式 [1] - 杭州市钱塘区数字化影视基地正式启用,集成多项前沿虚拟制片技术,旨在通过技术驱动优化成本与效率,并推动区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1][2][4][6][7][8] 虚拟制片技术特点 - 基地影棚核心技术为基于实时3D渲染的虚拟制片技术,通过LED屏呈现动态背景,结合实时透视计算,实现可实时拍摄并修改的影视场景 [2] - 技术采用游戏引擎实时渲染和LED摄像机跟踪技术,支持VP+XR双系统快速切换,实现高仿真场景的实时呈现 [2] - 通过算法优化将服务器数量精简至传统主流技术的一半以内,提升现场实拍稳定性,并可实现快速校准和实时修改场景 [2][3] 成本与效率优化 - 虚拟制片技术将影视项目制作成本降低60%以上 [4] - 传统需两周完成的项目,采用虚拟技术后2至3天即可完成,制作周期显著缩短 [4] - 该技术对于雪山、大海等现实中拍摄成本高或难实现的场景最为适用 [4] 市场前景与行业应用 - 2024年全球虚拟制片市场规模达27.9亿美元,预计将以两位数增长率持续增长,亚太地区成为增长最快市场 [5] - Netflix、迪士尼等头部流媒体平台纷纷加大全球虚拟制片基础设施投资,以期通过规模化应用降本提效 [5] - 基地在试运营阶段已承接知名演员广告片、中国博物馆资料片及央视电视剧制作中心影视剧等项目 [4] 区域产业生态与人才培育 - 钱塘区正快速形成从设备供应到内容输出的完整影视产业链,全区规上文化企业达156家 [6] - 今年一季度规上文化产业实现营收50.22亿元,增速10.9% [6] - 基地计划与浙江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高校合作,将虚拟技术应用引入课程,培养跨界人才 [7] - 基地启动“百名青年导演扶持计划”,每月为青年导演免费开放数字化影棚及设备支持,孵化新生代影视力量 [8] 行业发展趋势 - 随着数字化处理、云计算等技术在电影艺术创作领域的广泛运用,影视基地将迎来数字化转型浪潮 [8] - 这些技术将大幅提升影视作品艺术价值及观赏性,同时降低制作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8] - 预计2025年中国影视基地市场规模将同比增长13.3% [8]
博纳影业表演特训营怀柔开营,通过“实战”实现从训练到签约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06 14:57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 公司启动表演训练营,旨在以产业资源反哺人才孵化,助力中国影视人才培养 [1] - 公司与浙江传媒学院电视与视听艺术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达成校企合作,未来将在课程研发、实习就业、师资共享等领域深度协同 [1] - 多家行业机构将为学员提供剧组选角绿色通道,签约潜力新人并定制经纪规划 [1] 特训营学员与课程设置 - 入选表演特训营的学员多数已有一定的表演基础,不少人就读于知名艺术院校影视专业 [1] - 训练营将在表演实战上为学员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通过作品拍摄的方式提升经验 [1] - 未来公司还将推出剧本创作、导演特训营以及新技术特训营,包括AI技术等 [1] 特训营导师与教学特色 - 特训营导师包括影视院校专业教师和活跃在创作一线的导演、编剧等从业者 [2] - 特训营导师王劲松表示,特训营最大的亮点在于给青年电影人提供了实践的平台,每位学员都能在作品中有一个角色 [2] - 王劲松擅长喜剧表演教学,将有针对性地与学员进行交流与实践 [2] 特训营地点与产业集聚效应 - 特训营落地怀柔中国影都,有助于进一步强化区域影视产业集聚效应 [2] - 公司表示,博纳影视产业园的硬件已在此搭建完整,接下来要不断升级园区功能 [2] - 公司希望特训营能为怀柔影都的影视产业集群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到怀柔学习、工作 [2] 特训营开班与学员目标 - 公司首届表演特训营在怀柔博纳影业文化产业园举行开营仪式,20位学员将展开为期一个月的封闭式表演特训 [3] - 表演特训营将以"实战孵化"为核心,构建从训练到签约的生态链条 [3] - 学员孙毅表示希望在台词方面有一定进步,更生动地演绎角色,并争取以后多多拍电影 [2]
迪士尼(DIS.US)上调全年盈利指引 Q3乐园与流媒体业务成亮点 多项新举措推动用户增长
智通财经网· 2025-08-06 12:56
财务业绩 - Q3营收同比增长2 1%至236 5亿美元 略低于市场预期的237 3亿美元 为2024年5月以来首次未达预期 [1] - 调整后每股盈利1 61美元 同比增长16% 超出分析师预测的1 46美元 [1] - 主题公园业务收入增长8%至90 9亿美元 其中国内主题公园收入增长10%至64亿美元 [1] - 娱乐部门收入增长1%至107亿美元 其中流媒体业务收入增长6%至61 8亿美元 传统电视业务收入下降15%至22 7亿美元 [1] 业务板块表现 - 主题公园部门利润增长13%至25 2亿美元 [2] - 流媒体业务实现季度盈利3 46亿美元 [2] - 传统娱乐电视业务利润下降28% [2] - 电影工作室部门亏损2100万美元 去年同期盈利2 54亿美元 主要受皮克斯《Elio》和漫威《Thunderbolts》票房不佳影响 [5] 战略布局与展望 - 上调全年盈利指引 预计每股收益5 85美元 高于此前5 75美元的指引 [2] - 预计主题公园运营利润增长8% 达到指引区间上限 [2] - 流媒体业务全年利润指引从10亿美元上调至13亿美元 [2] - 计划将Disney+和Hulu整合至单一应用程序 新增ABC新闻等内容 [4] 流媒体与体育业务发展 - Disney+新增180万订阅用户 总数达1 28亿 Hulu用户增长1%至5550万 [4] - NFL将收购ESPN 10%股份 交易完成后迪士尼持股72% ESPN将整合NFL媒体资产 推出月费30美元的流媒体平台 [3] - ESPN与WWE达成5年独家转播协议 价值超16亿美元 自2026年起生效 [3] - ESPN部门Q3利润增长29%至10 4亿美元 但美国国内业务利润下降3% 主要因NBA和大学体育赛事成本上升 [4] 行业动态与调整 - 6月公司在电影电视部门裁员数百人 反映行业普遍萎缩 [6]
迪士尼Q3营收同比微增2%,流媒体与乐园表现强劲,难掩传统电视业务颓势 | 财报见闻
华尔街见闻· 2025-08-06 12:18
核心财务表现 - 第三财季营收237亿美元 同比增长2% [1][4] - 调整后每股收益1.61美元 同比增长16% 超出预期 [1][4] - GAAP稀释每股收益从1.43美元升至2.92美元 主要受益于33亿美元非现金税收优惠 [1][4] - 自由现金流前九个月达75亿美元 同比大幅增长66% [1][4] - 运营现金流达136.27亿美元 同比增长61% [1] 主题乐园业务 - 主题乐园部门运营利润同比增长13% 达25.2亿美元 [5] - 美国本土乐园利润增长22% 奥兰多华特迪士尼世界创历史收入记录 [5] - 游客支出持续增加 即使面临环球影城新乐园的竞争压力 [5] 流媒体业务 - 流媒体业务实现盈利3.46亿美元 为重要里程碑 [1][5] - 将流媒体全年利润预期从10亿美元上调至13亿美元 [5] - Disney+订阅用户总数达1.28亿 符合预期 [5] - 预计当前季度Disney+和Hulu订阅用户将增加1000万 [5] 传统媒体业务 - 传统娱乐电视业务收入下降28% [6] - 整个娱乐部门运营利润下降15% 至10亿美元 [6] - 电影业务录得2100万美元亏损 [1][6] - 归因于传统电视业务下滑及去年《头脑特工队2》的高基数效应 [6] 战略布局 - NFL将收购ESPN 10%股份 迪士尼获得NFL Network等媒体资产 [7] - ESPN独立流媒体平台将于8月21日上线 定价每月30美元 [7] - 与WWE达成五年超16亿美元协议 2026年起成为美国独家转播商 [7] - 交易完成后迪士尼将持有ESPN 72%股份 [7]
柠萌影视(09857.HK)料上半年扭亏为盈净利润1000万至1200万元
金融界· 2025-08-06 09:44
业绩表现 - 公司预期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约1000万元至1200万元 较2024年同期净亏损约5290万元实现转亏为盈 [1] - 公司预期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约1300万元至1500万元 较2024年同期经调整净亏损约4940万元实现转亏为盈 [1] 业绩驱动因素 - 优质版权剧播出带动收入增长 [1] - 短剧等新业务的财务表现改善 [1] - 全面预算管理深化带动提质增效及费用优化 [1]
柠萌影视(09857.HK)发盈喜 预计上半年取得净利润约1000万-1200万元 同比扭亏为盈
搜狐财经· 2025-08-06 08:51
业绩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预期实现净利润人民币1000万元至1200万元,较2024年同期的净亏损人民币5290万元实现转亏为盈[1] - 2025年上半年预期经调整净利润为人民币1300万元至1500万元,较2024年同期的经调整净亏损人民币4940万元显著改善[1] 财务指标 - 净利润同比改善幅度超过人民币6290万元(从亏损5290万元转为盈利1000万元以上)[1] - 经调整净利润同比改善幅度超过人民币6440万元(从亏损4940万元转为盈利1300万元以上)[1]
柠萌影视(09857)发盈喜 预计上半年取得净利润约1000万-1200万元 同比扭亏为盈
智通财经网· 2025-08-06 08:45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预期实现净利润人民币1000万元至1200万元 较2024年同期净亏损人民币5290万元实现转亏为盈 [1] - 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预期达人民币1300万元至1500万元 较2024年同期经调整净亏损人民币4940万元显著改善 [1] 业绩驱动因素 - 优质版权剧播出带动收入增长成为业绩改善核心动力 [1] - 短剧等新业务财务表现持续优化 [1] - 全面预算管理深化推动费用优化与运营效率提升 [1]
柠萌影视(09857.HK)盈喜:预计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1300万至1500万元
格隆汇· 2025-08-06 08:36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预计达到人民币1000万元至1200万元 较2024年同期净亏损约人民币5290万元实现转亏为盈 [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预计达到人民币1300万元至1500万元 较2024年同期经调整净亏损约人民币4940万元实现转亏为盈 [1] 业绩驱动因素 - 优质版权剧播出带动收入增长 [1] - 短剧等新业务财务表现改善 [1] - 全面预算管理深化推动提质增效及费用优化 [1]
AI短剧正以“野蛮人”的身份闯入短剧赛道,50块钱做3集月入50万?制作人称做一集只需2小时
新浪财经· 2025-08-06 06:22
行业热度与市场表现 - AI短剧热度逐步提升 多部作品在2024年下半年上线 题材集中在仙侠、科幻、宠物和末日领域 [1][6] - 《九尾狐男妖爱上我》播放量超1.8亿 连更27集 类真人古装仙侠题材 每集1分钟 [1][2][5] - 《霸总雪纳瑞》播放量超1500万 萌宠主题AI短剧 [9] - 业内预言2025年下半年将迎来AI短剧井喷 [8] 制作技术与成本效率 - 制作周期压缩至小时级 单人即可完成全流程 真人短剧仍按天计时 [1][10] - 单集1分钟AI短剧制作时长约2小时 仅需构思、脚本、AI生成、剪辑、发布5个步骤 [10] - 网传"50元做3集"偏离实际 实际成本包含设备及人工 5分钟视频成本约100元 [12] - 画面生成效率快速迭代 穿帮镜头大幅减少 从反复试错优化至一次生成满意画面 [11] 内容特性与用户反馈 - 采用高频反转和猎奇元素 如古装女主开挖掘机、Labubu化身魔头等剧情设计 [6] - AI生成画面存在瑕疵 包括角色面容不稳定、场景抽动、特效粗糙(如九尾似鸡毛掸子) [6] - 部分用户将技术瑕疵视为特色 产生"开盲盒"式观看体验 [6] 商业化与收入现状 - 变现方式包括广告合作(如泰国船面酱植入)、流量分成、付费观看及培训课程 [12] - 从业者月收入约五位数 全职AI视频制作月收入约2万元 网传"月入50万"偏离实际 [12] - 行业尚未形成规模商业化 技术壁垒高 无法量产 商业化水平有限 [13] - 掌阅科技等大厂开始布局 目标积累制作经验并打通商业化通道 [13] 行业定位与发展前景 - AI短剧被视为对传统影视行业的补充而非替代 现阶段无法解决情感表达等核心问题 [10] - 市场认为需尽快跑通制作与商业化流程 才能实现2025年下半年的预期井喷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