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医疗

搜索文档
何氏眼科:公司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升公司价值和股东回报
搜狐财经· 2025-04-17 12:55
公司股价及市值管理措施 - 公司注意到近期股价处于历史低位,股价波动受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动态、市场情绪等多因素影响 [1] - 公司采取多项措施提升价值和股东回报:聚焦战略稳健经营、深化科技创新、加大消费医疗业务占比、降本增效 [1] - 密切关注眼科前沿技术,推动医疗数字化建设和智能化、个性化发展,探索轻资产业务模式 [1] - 以医教研三大平台协同发展为基础,深入研究视网膜干细胞、眼遗传病学等领域 [1] - 通过产业基金加快眼科医疗技术创新、器械、药物等全产业链布局 [1] - 上市以来连续三年现金分红累计约3.25亿元(含税) [1] - 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通过多种方式沟通传递公司价值 [1] 公司发展战略 - 立足眼科主营业务,深耕眼科市场,推动业务模式创新 [1] - 保持合理业务扩张,注重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1] - 致力于使公司价值长期稳定增长,对长期发展充满信心 [1] 注:文档2为免责声明内容,根据要求不予总结
参会须知:全球眼科大会 | 中关村展示中心见
思宇MedTech· 2025-04-16 10:37
会议议程与政策发布 - 开幕式包含海淀区副区长、北京医药健康科技发展中心主任及北京大学教授任秋实致辞[2] - 《2025全球眼科创新年度白皮书》及数据发布环节[2] - 全球眼科创新大奖颁布和中关村联新生物医药产业联盟会员授牌仪式[2] - 《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5年)》政策解读[2] - 北京市药监局副处长王伟解读2025年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措施[4] - 中关村科学城管理处程万慧介绍海淀区生物医药产业环境与政策[4] 眼科技术创新与研发 - 北京大学任秋实教授分享多模态眼脑心功能成像技术在慢病管理中的应用[4] - 鹰瞳Airdoc CEO常献刚探索万语大模型在医疗健康场景的应用[4] - 深圳瑞瞳生物CEO凌彦博分析眼部长效药物的挑战与机会[4] - 北京衔微医疗CTO林闯讨论眼科手术机器人的机遇与挑战[4] - 北航教授王晓飞分享眼科医工结合研究的探索与实践[4] - 中南大学爱尔眼科研究院副院长蓝卫忠研制广域视网膜屈光度地形图仪[5] - 视标医疗科技张绍敏强调眼科新器械概念验证中体内研究的重要性[5] - 北京通和立泰总经理李英俊探讨眼科医疗器械创新与临床前动物实验[5] - 北京协和医院赵磊展望眼内微创介入的核心技术创新与术式[5] - 邦迅医药科技招仲恒分析境外临床试验数据在眼科产品注册中的应用[5]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彭荣梅教授研究眼部细胞治疗以帮助失明患者重见光明[5]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研究员杨丽萍研发结晶性视网膜变性基因治疗药物[5] - 中科院自动化所副研究员刘冰探索脑机接口与全盲患者视觉重建技术[5]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主治医师王宇辰开发多模式动态视力检查训练设备及平台[5] 商业化与产业发展 - 国科恒泰战投部负责人王泽玮解析集采下的医疗器械商业化路径[4]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主任洪晶讨论创新技术对眼科发展的助力[4] - 雾以希总裁徐亿介绍移动式雾化护眼从治疗到预防养护的场景体验创新[5] - 圆桌论坛由东北证券叶菁主持 讨论眼科投融资 政策变化与创新前沿 参与者包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王乐今 火山石投资缪丝羽 北航教授王晓飞 华视诺维CEO夏超[4] 会议基本信息 - 会议时间为2025年4月17日星期四 8点签到 9点开始[15] - 地点为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5号门会议中心[16] - 建议8:30前签到以避免排队 可领取报告 保证座位 参观展览并体验免费眼底检测[18]
何氏眼科启动AI+基因技术赋能糖尿病全病程管理
快讯· 2025-04-16 05:32
公司动态 - 何氏眼科发起设立的沈阳市糖尿病眼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沈阳举办的糖尿病眼病兼治创新论坛上揭牌成立 [1] - 该中心重点围绕糖尿病相关眼病开展防、诊、治新技术开发、诊疗规范及疗效评价研究 [1] - 研究方向包括人工智能与慢病管理体系、基因检测与遗传学等 [1] - 中心专家组汇聚内科、眼科、基因技术、AI智慧医疗等多学科专家 [1] - 目标是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患者需求为中心,促进创新科研成果转化,提升眼病诊疗技术水平 [1] 行业趋势 - 糖尿病眼病防治领域出现跨学科整合趋势,涉及眼科、内科、基因技术和AI智慧医疗等多个领域 [1] - 人工智能与慢病管理体系、基因检测等前沿技术正被应用于眼科诊疗领域 [1] - 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模式正在推动眼科诊疗技术的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 [1]
光正眼科收盘上涨3.24%,最新市净率7.26,总市值19.81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4-14 09:09
股价表现与估值 - 4月14日收盘价3.82元 单日上涨3.24% 市净率7.26 总市值19.81亿元 [1] - 动态市盈率-90.07倍 静态市盈率214倍 均显著高于行业中值47.81倍和行业平均46.79倍 [2] 资金流向 - 4月14日主力资金净流出220.47万元 近5日累计净流出321.13万元 [1] 财务表现 - 2024年三季报营业收入6.99亿元 同比下降15.49% [1] - 净利润亏损2080.86万元 同比大幅下降299.4% [1] - 销售毛利率36.9% 维持较高水平 [1] 同业比较 - 市净率7.26倍 高于行业平均3.41倍和中值2.54倍 [2] - 总市值19.81亿元 低于行业平均144.65亿元和中值48.88亿元 [2] - 在11家同业公司中 市净率排名第二高 仅次于南华生物的12.14倍 [2]
最后1天报名!全球眼科大会,现场免费AI眼底检查,8万字报告福利
思宇MedTech· 2025-04-13 14:36
全球眼科大会概况 - 首届全球眼科大会将于2025年4月17日在北京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会议中心举行,会议规模为500人[5] - 大会由眼未来、思宇MedTech联合中关村联新生物医药产业联盟等6家机构共同举办[5] - 现场将发布8万字眼科研究报告,并展示AI眼底相机等设备提供免费眼科检查服务[3][5] 会议议程亮点 政策与产业环境 - 北京市药监局、海淀区将分享生物医药产业政策[7] - 国科恒泰战投部负责人解析集采下的医疗器械商业化路径[7] 技术创新 - 北京大学任秋实教授展示多模态眼脑心功能成像技术在慢病管理中的应用[7] - 鹰瞳Airdoc CEO探讨万语大模型在医疗健康场景的应用[7] - 中科院自动化所副研究员刘冰介绍脑机接口与全盲患者视觉重建技术[7] 治疗进展 - 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金子兵分享干细胞治疗视网膜疾病的全球进展[7]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彭荣梅教授探讨眼部细胞治疗技术[7] - 瑞瞳生物CEO分析眼部长效药物的研发挑战与机会[7] 器械研发 - 衔微医疗CTO讨论眼科手术机器人发展机遇[7] - 中南大学爱尔眼科研究院副院长蓝卫忠展示广域视网膜屈光度地形图仪[7] - 协和医院赵潺医师展望眼内微创介入技术创新[7] 同期活动 - 第二届全球生物医药大会将同步举行,涵盖基因编辑、神经干细胞移植等前沿议题[8] -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魏文胜教授将发表基因与细胞治疗主题演讲[8]
东莞首例国产龙晶晶体植入术成功实施
南方都市报· 2025-04-12 09:20
手术突破 - 东莞首例国产龙晶PR型晶体植入术成功完成 标志着东莞地区屈光矫正技术的重大突破 [1] - 手术为35岁600度近视患者肖女士实施 患者选择该技术因其不切削角膜且可逆性强 [1] - 采用我国首款睫状沟固定型人工晶状体龙晶PR 打破同类产品长期依赖进口局面 [1] 技术优势 - 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被称为近视手术"天花板" 因其优异术后视觉效果 [1] - 龙晶PR晶体于2025年1月获批上市 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适用于325-1800度近视患者 [1] 医疗团队 - 手术由屈光手术专科主任陈晓蓓主刀 其团队拥有超8000例眼内镜手术经验 [1] - 陈晓蓓为全国眼内镜矫治青年专家协作组组员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屈光学组青年协助组副组长 [1] 发展历程 - 2015年4月东莞首例ICL植入术由院长刘斐完成 开启"加法矫正"时代 [2] - 十年后东莞首例国产龙晶植入术由陈晓蓓完成 体现技术迭代 [2] 行业意义 - 国产医疗器械应用积累本土经验 让患者第一时间共享技术红利 [2] - 该技术为近视患者提供更多医疗选择 特别是高度近视人群 [1]
报名即将截止!全球眼科大会
思宇MedTech· 2025-04-11 03:46
全球眼科大会(GOC2025)概况 - 首届全球眼科大会将于2025年4月17日在北京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举行,会议规模为500人 [2] - 主办方包括眼未来、思宇MedTech、中关村联新生物医药产业联盟等6家机构 [2] - 现场展区将提供鹰瞳Airdoc AI眼底相机免费检查服务,可评估35项眼部疾病风险和10项全身慢病风险 [2] 会议议程亮点 上午议程 - 开幕式环节由北京大学任秋实教授和北京同仁医院金子兵副院长致辞 [3] - 发布《2025全球眼科创新年度白皮书》并颁布全球眼科创新大奖 [3] - 政策环节涵盖北京市药监局、海淀区生物医药产业政策解读 [3] - 学术报告包括多模态眼脑心功能成像、万语大模型医疗应用探索、眼部长效药物研发等主题 [3][4] 下午议程 - 医疗器械专题:集采商业化路径解析、眼科手术机器人发展、医工结合研究等 [4] - 前沿技术:眼内微创介入术式、境外临床试验数据应用、眼部细胞治疗等 [4] - 创新疗法:结晶性视网膜变性基因治疗药物、脑机接口视觉重建技术等 [4] 同期生物医药大会内容 - 基因编辑与细胞治疗专题由北京大学魏文胜教授主讲 [5] - 神经干细胞移植研究由解放军总医院戴宜武教授分享 [5] - 创新药研发趋势环节涵盖AI驱动的RNA疗法、合成生物学中药研究等 [5][6] - 临床应用专题包括造血干细胞进展、DRG下药物真实世界研究 [7] 参展与商业合作 - 展会开放企业报名通道,提供在线注册链接和二维码 [8] - 思宇矩阵旗下眼未来等媒体平台提供商务合作、招聘及定制报告服务 [9]
光正眼科: 关于控股股东部分股份质押续期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4-03 11:35
股份质押基本情况 - 控股股东光正投资办理股份质押续期及补充质押手续 涉及总质押股份19,520,000股 占其所持股份比例15.11% 占公司总股本比例3.78% [1] - 具体质押明细包括: - 质押续期13,450,000股(占持股10.41% 总股本2.60%) 融资用途 质押期限2017年12月27日至2026年3月26日 [1] - 补充质押合计6,070,000股(占持股4.70% 总股本1.18%) 分四笔完成 质押期限分别至2026年3月26日 [1] - 质权方均为财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次质押不涉及重大资产重组等业绩补偿义务 [1] 控股股东质押现状 - 截至公告日 光正投资累计质押股份54,919,900股 占其持股比例42.52% 占公司总股本10.59% [2] - 当前质押对应融资余额6,900万元 其中未来一年内到期质押股份占比42.52% 涉及融资余额6,900万元 [2] - 控股股东整体持股比例24.91% 已质押股份中无冻结或限售情况 [2] 质押风险控制 - 控股股东声明具备足够风险控制能力 还款资金来源于自有及自筹资金 [3] - 公司强调质押股份不存在平仓或被强制过户风险 但未提供具体风险控制措施细节 [3]
解码近视手术——专访昆明爱尔眼科医院院长韩芳
新华网· 2025-04-01 10:15
文章核心观点 介绍近视手术技术原理、国内发展情况、安全保障措施、适用人群、术前准备、术后复查、注意事项及再近视可能性等内容 [1][2][4][6][7][8] 近视手术类型及原理 - 主流分为“加法手术”和“减法手术”两大类 [1] - “减法手术”即激光类手术,包括半飞秒、全飞秒和表层手术 [1] - “加法手术”是 ICL 植入术,将人工晶体植入眼内 [1] 国内近视手术发展情况 - 国内高度近视人群多,某些手术引领国际水平,如全飞秒手术中国占全球开展例数的 60% [2] - 个性化和智能化是国际国内共同趋势,设备和人员技术有新突破 [2] 近视手术安全保障措施 - 全流程管理保障安全,术前全方位检查,爱尔眼科达 20 多项 [2] - 术中保证设备运行、团队配合、测量精准及医生技术和医患沟通 [3] - 术后有完整复查体系 [3] 近视手术适用人群 - 年龄一般建议 18 岁以上,特殊情况临近 18 岁经监护人同意也可 [4] - 屈光度两年内每年变动不超 50 度 [4] - 角膜薄不建议激光类手术,可选择 ICL 手术 [5] - 患有眼疾、全身免疫性疾病或精神焦虑抑郁患者治疗好后再手术 [5] 近视手术术前准备 - 隐形眼镜软镜摘镜一周以上,RGP 等硬性镜摘镜 3 周以上,角膜塑形镜摘镜 3 个月以上 [6] - 手术前一周规律作息,女生不化妆,手术当天不喷香水 [6] - 术前医生沟通,患者学习固视方法和手术过程视频 [6] 近视手术术后复查 - 爱尔眼科有完善复查系统,ICL 术后观察 2 - 4 小时 [6] - 术后一天、一周、一个月、三个月、半年、一年是必要复查时间 [6] - 全国连锁医院可复查,一年免费复查六次,数据可同步上传 [6] 近视手术术后注意事项 - 正常术后第一天视力较好,一周基本恢复正常生活,一个月注意用眼卫生 [7] - ICL 手术一个月以上恢复正常运动,剧烈运动 3 个月以上再做 [7] - 避免激烈运动,防止近视并发症 [7] 近视手术后再近视可能性 - 术后存在再近视可能,应注意用眼卫生,避免再近视 [8]
何氏眼科:创新守护“光明”之路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3-31 16:46
文章核心观点 何氏眼科从百余平方米小门诊发展成知名眼科上市公司,以创新为驱动,在技术、数字化等方面不断发展,致力于打造“智慧光明城”,推动眼健康事业发展 [1][2][9] 从小诊所到知名眼科机构 - 公司创始人何伟博士留学回国后,1995年从125平方米小眼科门诊开启创业路,秉持“科技报国、科技惠民”初心 [2] - 公司构想集医、教、产、研于一体的眼健康生态体系“光明城”,目前体系愈加丰满 [2] - 2022年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采用“1+N”模式布局,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在全国有123家眼科服务机构 [3] 从三大技术到精准医疗 - 创业初期公司引入“白内障超声乳化、玻璃体切割、眼底激光”三大领先临床技术,后又引进系列先进医疗技术 [4] - 沈阳何氏遗传门诊可依据患者生物学信息解决疑难眼病困惑,开展多种遗传相关眼病医疗服务,在遗传性视网膜疾病诊疗领域是全国较大诊疗中心之一 [4][5] - 公司2011年成立“辽宁省眼科干细胞临床应用研究中心”,2017年参与共建国内唯一眼基因库,依托尖端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开拓创新 [6] 从“光明城”到“智慧光明城” - 公司致力于数字化转型,沈阳何氏实现患者自助排队看诊、后期操作智能化、系统智能安排及患者手机查结果等 [7] - 蜻蜓健康AI算法研究团队与专家合作,利用AI算法实现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早期筛查,已开发多款人工智能工具 [7][8] - 公司将数字技术、人工智能与公益结合,搭建基层眼科医疗服务网络,“光明小屋”和“智慧眼健康管理站”实现疾病“四早” [8] - 公司率先打通互联网医院与线下门诊路径,推进O2O布局,加强电商平台建设,提出“智慧光明城”新目标 [8][9] 未来展望 - 2025年公司迎来而立之年,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打造“智慧光明城”,让科技创新成果普惠于民,助力健康中国和科技强国建设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