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

搜索文档
“窝囊旅游”出圈 Z世代爱上“又怂又爽”新玩法
中国新闻网· 2025-07-12 08:22
旅游行业新趋势 - "窝囊旅游"成为Z世代追捧的新潮流,包括减速版蹦极、自动扶梯登山和浅水漂流等"又怂又爽"的体验项目[1] - 减速版蹦极项目推出后,当地游客数量增长5-6倍,节假日日均体验人数超过200人次[1] - "窝囊漂流"平均水深仅0.5-0.8米,周末高峰期日均客流量可达6000-7000人[3][4] 消费者行为变化 - 62%的年轻人将"能出片"列为体验选择的首要标准,远超"刺激程度"的占比[3] - 年轻人追求"悦己""放松""反差"的消费需求,偏好"被自然怀抱"的温柔体验[4] - "半吊子勇敢"成为短视频时代可炫耀的社交资本[3] 景区运营创新 - 安吉县推出"窝囊旅游三件套"(蹦极、爬山、漂流),精准击中年轻人"又菜又爱玩"心态[3] - 杭州天屿山和台州神仙居等地推出"无痛爬山"自动扶梯,10分钟登顶吸引年轻游客[3] - 景区通过差异化策略满足游客个性化诉求,成功吸引大量人气[4]
从滨海沙滩到酒店景区 全省各地游客玩水享清凉
海南日报· 2025-07-12 00:30
旅游行业暑期旺季表现 - 海南各海滩、滨海景区、酒店泳池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消暑纳凉,享受夏日的清凉与欢乐 [2] - 进入暑期,来潜水的游客数量增多,大家想亲眼看看海底的景观 [2] - 三亚·亚特兰蒂斯的水世界以惊险刺激的项目和沉浸式体验吸引着无数游客 [3] 水上旅游产品创新 - 可以体验海底种珊瑚的"珊瑚保卫营"项目受到亲子客群的欢迎,这是海南景区首个珊瑚移植生态体验产品,目前已吸引近3万组家庭参与 [3] - 蜈支洲岛旅游区将在暑期举办海南国际潜水节,"海底花园"艺术装置、"海底颜选"、"高定艺术水摄"等一系列海底项目将亮相 [3] - 三亚·亚特兰蒂斯水世界推出夜场限定演艺秀《第七重奏》,演出融合大型机械装置、歌舞、唱跳、说唱乐队及情景表演等多种形式 [3] - 三亚美高梅度假酒店的泳池以多元化场景和潮流活动吸引游客,包括行政泳池、儿童泳池及中央泳池娱乐大秀 [4] 水上旅游产品供给 - 从大型主题水世界到高端酒店特色泳池,从滨海浴场到内河漂流,形成了覆盖不同客群、满足多样需求的水上游玩矩阵 [4] - 三亚·亚特兰蒂斯水世界自6月28日起将营业时间延长至21时 [3] - 三亚美高梅度假酒店儿童泳池安装了小冲天水滑梯及遮阳顶棚,配备趣味水枪、动力浮板等设施 [4]
当历史风貌与人间烟火融合在一起
人民日报· 2025-07-11 22:21
河北正定古城保护与旅游发展 - 正定古城现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馆藏文物7000余件,2012年以来实施16项文物本体保护工程[4] - 建立古城保护名录制度,每处文化遗址均纳入管理,每月开展集体巡查[4] - 2019年底完成24项古城保护风貌恢复工程,包括文物"三防"工程和周边环境提升[4] - 建成100多名义务小讲解员队伍,推动古城文化融入群众生活[5] - 街头闲置地块改造为口袋公园,形成"一游园一主题"的文化体验空间[6] - 古装旅拍成为旅游新名片,单日最高接待游客超100人[6] - 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提供4.48万个免费车位、上千便民座椅、免费观光车等[6] 上海武康大楼城市更新 - 武康大楼始建于1924年,2009年和2019年完成两次保护性修缮,清除周边架空线实现"修旧如旧"[7] - 采用"微改造"模式,制定空调机架专项方案,最小化对建筑风貌影响[7] - 改造废弃空间为空中花园,形成居民休闲与议事场所[8] - 2020年扩建源点广场至500平方米,缓解游客拍照安全隐患[8] - 武康-安福风貌街区(0.4平方公里)日均客流2-3万,2023年财政贡献突破亿元[10] 杭州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 - 良渚文化大走廊串联良渚古城遗址、运河文化、径山文化等资源,形成"廊道式"发展带[11] - 创新"建新城保古城"机制,土地出让金反哺遗址保护,吸引1200多家数字文化企业入驻良渚新城[12] - 企业将良渚文化元素融入产品设计,如书法软件公司开发玉器纹样相关产品[11][12] 山西平遥古城保护与活化 - 平遥古城保存300余处文物古迹和近4000处传统建筑,199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13] - 通过移民工程将居民从4.5万减至1.1万,缓解保护压力[14] - 投资13.9亿元完成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解决雨污分流和电力负荷问题[14] - 打造《又见平遥》情境剧,12年累计演出,本地演员占比超80%[15] - 培育6条特色产业街区和400余家旅游商铺,年接待游客超1000万[15] 广东潮州古城活化利用 - 牌坊街义井巷雪居老宅改造为网红咖啡茶舍,保留1946年原始建筑元素[16] - 古城保留"外曲内方"街巷格局,139处文物点和1000多座古民居完成修缮[17] - 2023年入选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5.8万原住居民维持传统社区生态[18]
上半年预盈900万元至1100万元 西域旅游加速培育第二增长曲线
证券日报· 2025-07-11 14:10
业绩预告 - 公司2025年上半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900万元至1100万元 同比下降62 55%至69 36% [2] - 业绩下滑主因系"遇见喀什""遇见赛湖"等旅游演艺项目处于市场培育初期阶段 叠加旅游消费市场及消费结构变化导致投入增加 [2] 战略转型 - 行业生态正从依赖自然景观的"资源红利"模式向"价值体验"模式加速转型 [2] - 公司依托天山天池景区资源优势 布局文旅消费新生态 加速向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转型 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2] - 通过科技与文化双向赋能推动旅游资源整合 培育文旅服务消费新业态与新模式 [3] 新项目进展 - 沉浸式演艺项目《遇见喀什》自2024年12月首演以来吸引超7万人次观演 带动喀什古城景区上半年接待游客超1300万人次 [3] - "遇见赛湖"沉浸式演艺项目体验中心以"自然共生·科技赋能"为理念 已于2025年5月开始调试 [3] 股东增持 - 控股股东新疆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计划6个月内增持股份比例不低于0 70%且不超过1 35% [4] - 截至2025年7月4日已增持近56万股 合计持股比例从28 79%提升至29 00% [4] 未来计划 - 下半年将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灵活调整营销策略 提升服务质量以扩大市场份额 [4]
桂林旅游: 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
证券之星· 2025-07-11 09:15
业绩预告 - 公司预计2025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盈利约800万元,相比2024年同期亏损1,909.33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仍为亏损约1,610万元,较2024年同期亏损1,808.74万元有所收窄 [1] - 基本每股收益预计为盈利约0.017元/股,2024年同期为亏损0.041元/股 [1] 业绩变动原因 - 公司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强化市场营销、加强应收款催收力度等举措改善经营 [1] - 2025年1-6月公司旗下景区(丰鱼岩、资江天门山景区)共接待游客约148.02万人次,同比增长约3.09% [1] - 漓江游船客运业务接待游客约33.82万人次,同比增长约1.62% [1] - 漓江大瀑布饭店接待游客约10.73万人次,同比增长约6.98% [1] 非经常性损益 - 公司在2025年1-6月转回前期已计提的坏账准备1,999万元,增加半年度净利润1,999万元 [2]
超好吃的湖北小城,夏天穿长袖都怕冻着
36氪· 2025-07-09 23:42
气候与地理优势 - 利川市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凉爽之城"称号,夏季平均气温22℃,是避暑胜地 [1] - 利川位于北纬30度,海拔1079.5米,四周群山环抱,形成独特的高山盆地气候 [2] - 降水、湿度、风速、气压、日照等气候因素组合适宜,被誉为"天然氧吧、中部凉城" [2] 自然景观资源 - 腾龙洞是世界特级洞穴之一,洞内温度14~18℃,兼具地质奇观与清凉体验 [3] - 恩施大峡谷喀斯特地貌壮丽,朝东岩绝壁长达万余米,是"华中第一绝壁" [3] - 齐岳山是南方最大高山草场,风车林立,可观赏秋叶、冬雪雾凇等气象景观 [2][3] - 清江古河床徒步路线包含绝壁、溶洞、瀑布等多样地貌,是探险旅游热点 [3] 人文与民俗特色 - 利川聚居29个民族,土家族文化突出,有灯歌、肉连响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7] - 龙船水乡风景区是民歌《龙船调》发源地,展现水乡文化与土家风情 [3] - 大水井古建筑群和鱼木寨古寨保存完好,是研究土家族历史建筑的重要遗址 [3] 特色饮食文化 - 饮食融合鄂渝湘特色,如南坪鳝鱼结合土家腊肉与川湘辣味 [5] - 建南咸菜有数百年历史,可生吃、炒菜或作面食浇头 [5][6] - 利川莼菜因独特气候水质形成厚果胶层,口感鲜嫩,是地理标志产品 [6][9] - 柏杨豆干采用本地大豆与泉水制作,工艺独特难以复制 [6] 旅游发展定位 - 利川整合山、水、洞、寨等资源,提供一站式避暑与自然体验 [4] - 相比恩施、神农架,利川以高性价比和多样化景观形成差异化优势 [4]
在刘公岛穿越历史与山海
齐鲁晚报· 2025-07-09 21:31
历史资源开发与保护 - 刘公岛拥有28处国宝级文物遗址,已修复面积超10万平方米,占管护总量1/6,未来仍需持续投入[2] - 采用"不分产权"的协作模式,如与部队合作修缮英租时期共济会馆,并活化利用老建筑举办展览[2] - 通过情景剧演绎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家书表演),增强游客情感共鸣[3] - 依托黄岛炮台等历史场景举行升旗仪式,强化爱国主义教育[3] 红色教育创新 - 推出"刘公岛模式"红色教育体系,包含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课程,覆盖全国34个行政区划[4] - 年定制化课程受众超1.6万人次,针对党员干部和青年学子分众化设计[4] - 开发爱国励志、军事拓展等研学产品,打造"海图腾青少年"等品牌[5] - 融入甲午元素的纪念币和道具复刻品增强互动性,课程入选全国十大革命文物主题示范课[4][5] 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 - 森林覆盖率87%,栖息280余头野生梅花鹿,但受松材线虫病防治和防火压力限制开发[5] - 商业街严格管控,商铺由管委统一规划招标,业态以教育服务为主[6] - 民宿改造自北洋海军老建筑,保留胶东风味餐饮与咖啡店,维持海岛静谧气质[6] 城市经济与文化影响 - 带动威海高端康养、研学旅行、海洋经济协同发展,支撑"最具幸福感城市"四连冠荣誉[8] - 澳门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落户,首次在内地设立国家安全观培训平台[8] - 规划建设水下遗址博物馆,未来拟打造"露天历史博物馆群落"[8] 战略定位与未来规划 - 定位为"中华民族警醒之岛",融合历史、红色、生态基因构建立体精神场域[7][9] - 通过分众化定制实现红色教育深度,推动威海向滨海国际城市转型[8] - 3.15平方公里的岛屿成为城市精神象征,承载历史与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10]
峨眉山A: 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09 12:10
权益分派方案 - 公司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5元(含税),不转增资本公积金,不送红股 [1] - 若总股本在方案实施前发生变化,公司将按照分配总额固定不变的原则进行调整 [1] - 通过深股通持有股份的香港市场投资者、境外机构(含QFII、RQFII)以及持有首发前限售股的个人和证券投资基金每10股派2.25元 [1] - 持有首发后限售股、股权激励限售股及无限售流通股的个人股息红利税实行差别化税率征收,公司暂不扣缴个人所得税 [1] - 持有首发后限售股、股权激励限售股及无限售流通股的证券投资基金所涉红利税,对香港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部分按10%征收,对内地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部分实行差别化税率征收 [1] 股权登记与除权除息 - 本次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7月15日,除权除息日为2025年7月16日 [2] - 分派对象为截至2025年7月15日下午深圳证券交易所收市后登记在册的公司全体股东 [2] 红利发放方式 - 现金红利将于2025年7月16日通过股东托管证券公司直接划入其资金账户 [2] - 在权益分派业务申请期间(2025年7月4日至7月15日),如因自派股东证券账户内股份减少导致代派现金红利不足,公司自行承担法律责任 [2] 税务处理 - 根据先进先出原则计算持股期限,持股1个月以内每10股补缴税款0.5元,持股1个月至1年每10股补缴税款0.25元,持股超过1年不需补缴税款 [2]
活力中国调研行 | 从“围起来”到“火出圈”!滕王阁“三还于民”,南昌算对这笔账
新华社· 2025-07-08 13:55
滕王阁景区改造与城市更新 - 滕王阁景区实施"三还于民"政策 拆除围墙后约90%区域免费开放 推动老城区与风景区深度融合 [1] - 北扩工程重现"豫章十景" 通过八一大桥 滨江步道和商业街区串联形成城市漫游路线 [1] - 改造打破物理边界 实现景区与城市生活无缝衔接 让公共资源真正服务于民 [3] 游客数据与经济效益 - 2024年一季度免费区域接待游客超330万人次 核心景区游客达109 78万人次 同比增长21 84% [2] - 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16 18% 显示"二次消费"模式比传统"门票经济"更具活力 [2] - 五一期间汉服体验馆单日接单量达40-50单 显示文旅融合带来的新消费增长点 [2] 周边商业生态变化 - 景区周边形成"汉服一条街" 聚集超过50家汉服体验馆 多数为近两年新开 [2] - 大士院街区改造后商户数量达200余家 其中40%为去年新开或重装店铺 [3] - 典型案例显示餐馆面积从60平方米扩至1000平方米 单日营业额可达3万多元 [3] 文旅产业联动效应 - 滕王阁古建群成为天然摄影棚 带动汉服旅拍新业态持续火爆 [2] - 老街区改造保留传统元素同时优化布局 成功转型为网红打卡地 [3] - 景区"出圈"带动文创店 国潮馆等新兴业态集中入驻 [3]
2025年中国A级旅游景区及夜间旅游运营现状分析 运营状态向上发展【组图】
前瞻网· 2025-07-08 05:13
全国A级旅游景区发展概况 - 2020-2024年全国A级旅游景区数量逐年递增 2024年年末共有16541个 较2023年增加820个 [1] - 2021-2024年直接从业人员数量波动递增 2024年年末达165.3万人 较2023年增加4.6万人 [2] - 2021-2024年接待游客数量波动递增 2024年全年达67.6亿人次 较2023年增加10.1亿人次 [4] - 2021-2024年营业收入波动递增 2024年全年达4814.2亿元 较2023年增加745.5亿元 [5] 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分布 - 2021-2024年文旅部公布三批次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总计345家 [8] - 上海、江苏、山东、四川并列榜首 各入选16家 [8][10] - 浙江、福建、广东、广西、重庆位列第二 各入选15家 [8][10] - 北京、江西、湖南、云南处于第三 各入选14家 [8][10] - 安徽、河南各有12家 河北、湖北、贵州、陕西各有11家 [8][10] - 山西、辽宁、吉林、甘肃各有8家 天津、内蒙古、宁夏、新疆各有7家 [8][10] - 海南有6家 黑龙江、西藏各有5家 青海、新疆兵团各有3家 [8][10]